新刊唐代墓志异体字释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碑志作为一种重要的出土文献,材料原始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和科学整理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由于材料时代久远,很多碑石风化残损,文字泐蚀残缺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文字形体变化多端,语言典雅凝重,晦涩难懂,给文字的正确释读设置了重重障碍,导致碑志录文存在不少原刻异体字未识或误辨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的科学可靠性。有必要以拓片为基础补正文字缺误,尽可能还原文献原貌,以便为文史相关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材料。

下面选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原文物》两种期刊2017年新刊布的三种唐代墓志,分别为《卢府君墓志》(下简称《卢》)[1]《刘仁者墓志》(下简称《刘》)[2]以及《唐故王夫人墓志》(下简称《王》)[2],就其中“”、“”、“”、“”、“”、“”、“”等误辨误释的异体字和“”、“”等未识字,进行科学考释。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拓本为依据,综合运用文字学、碑刻学等学科知识,结合石刻文字变异规律,抓住每个文字的构形特征,紧扣上下文意,并参考相关字书载录及文献用例,旨在揭示原释文文字缺误问题背后的原因,釐清字形符号的记录职能,从而回归其正常的字际、字词对应关系。正确考辨这些缺释、误读的异体字,既可为这批墓志材料的有效利用提供帮助,亦可为后续碑刻文献整理提供参考,为石刻异体字及汉字史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下文先逐条引出原释文相关文句,并标明出处,然后对其中的缺误文字试作考辨,力求得出新的更为可靠的结论,祈请方家指正。

1.“君之仲弟琭,自洛师护其灵輀。”(《卢》/4)

按:“弟”下一字原拓作“,《卢》释为“琭”字,左边构件“王”及右上构件“彐”判断正确,唯右下构件非“氺”,而应是“豖”或“豕”的变体,故“琭”字之释不可靠。

碑刻文字中,“豖”或“彖”都可变异成“”,但又以后者为主。如:北魏《元悛墓志》“琢”作“”;北魏《元显俊墓志》“瑑”作“”,唐《谭伍墓志》“瑑”作“”。而碑刻文字构件“氺”没有变异作“”的用例。值得一提的是,此志下文“博涉经史,善缘情绮靡之作”一句中的“缘”作“”,其构件“彖”的变异形式与待考字如出一辙。由此可初步判断,“”当为“瑑”或“琢”之异体。

2)放眼全球,重点选择。在埃克森美孚公司的七大油气战略区中,北美、南美、大洋洲是核心战略区,其次是欧洲和非洲,而亚洲及中东并不具有重要位置。中东以资源丰富且优质著称,埃克森美孚并没有太多涉足,仅进入卡塔尔、阿联酋、伊拉克等少数几个国家,也不占据主导地位。亚洲也是诸多国际石油公司早期进入并视为核心的战略区,埃克森美孚除了在哈萨克斯坦与雪佛龙、壳牌等大石油公司联合作业参股田齐兹、卡沙甘等少数几个大项目外,只进入印尼、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存在感不强。埃克森美孚非常看好俄罗斯北极地区,但随着美国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埃克森美孚不得不撤出了其在俄罗斯北极庞大的勘探项目。

1.1一般资料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了分析,均是老年患者,为患者进行了术后的针对性护理。全部患者中,最小的是55岁,最大的是82岁,平均63.5岁。共有45例男性患者和25例女性患者,患者的骨折原因包括了跌倒、车祸等。患者还合并其他疾病,有11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4例营养不良,6例慢性支气管炎等等。

2.“□不慗遗,俾君弥瘁兮。”(《卢》/25)

故原释文可校补为“贲于丘园,高尚其事”,意在称赞志主品德高洁,醉心田园,不愿身陷官场。

(1)《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下简称《国博》)所释之“慗”字,原拓作“”,可转写作“”,左上部明显为构件“来”,而非“束”,原释文误辨字形区别特征。再从文意上看,《玉篇·心部》:“慗,从也。”“慗遗”于文意不协,碑志文也无此文例。故“慗”字之释不可靠。

今谓“”为“慭”字。从字形上看,碑刻“慭”之构件“犬”常替换为“攵”。如东魏《李挺墓志》“慭”作“”,唐《刘洪预墓志》“慭”作“”。再从词义上看,“慭”表愿意、宁肯义,志文“不慭”指“不愿意”,“不慭遗”即不愿意留下。

(2)“不”前之字原拓已完全泐蚀,《国博》缺释。据碑志文辞例,“不慭遗”的施事应为“天”。如北魏《卢令媛墓志》:“天不慭遗,遘疾弥留”[3]5册149。东魏《王基墓志》:“天不慭遗,歼此良人”[3]5册224。唐《邢思贤墓志》:“天不慭遗,歼夫君兮”[4]1159。“天不慭遗”意为苍天不愿留此良人在世,志铭用以哀悼亡者与世长辞。

6.“入无闻言,众美具矣。”(《刘》/11)

”应为“殄”之异体。从字形上看,碑刻文字构件“”常变异成“尓”。如北魏《元悌墓志》“殄”作“”,隋《□和墓志》“殄”作“”,唐《阿史那贞忠墓志》“殄”作“”,皆同此。再从词义上看,“殄瘁”语出《诗经·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本义指困穷,引申指凋零,枯萎,志文喻指人死亡。碑志文献“殄瘁”常写作“殄悴”。南朝梁《萧敷墓志》:“知与不知,咸嗟殄悴”[3]3册161。东魏《元显墓志》:“哲人云亡,殄悴斯及”[3]7册379。唐《段元哲墓志》:“人之云亡,殄悴邦国”[4]50

由此,原释文应补正为“天不慭遗,俾君殄瘁兮”,文从字顺,应为确释。

3.“君自幼聪睿淑敏,博涉经史。”(《卢》/14)

按:“敏”上一字原拓作“”,右边构件“”为“”的常见变异形体,而非“叔”。后者碑刻文字变作 “”、“”、“”等,已成通例[5]147。原释文忽视字形特别是其核心构件变体的区别特征,造成字形误辨。再从碑志文辞例看,“淑”常作女性描写词,意为善良,“淑敏”形容女性聪明善良,如北魏《慈庆墓志》:“于昭淑敏,实粹光仪”[3]5册266。唐《裴君妻彭氏墓志》:“明慧淑敏间出也,女工之事天授也”[4]2381。如唐《庾游方妻萧氏墓志》:“幼禀淑敏,生知履爱”[6]7册128。此篇志文墓主为男性,以“淑敏”形容之,碑文无此文例。故“淑”字之释不确。

《监察法》规定了一系列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及其保障措施。调查人员在取证中,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就侵犯到被调查人的合法权利。从司法实践来看,职务犯罪案件大多较为隐蔽,口供就成为办案机关查明事实的重要依据,而获取口供又通常成为非法取证行为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录音录像制度建立之前,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基于刑讯逼供获取案情,进而造成冤假错案的极端案例时有发生。

”应为“渊(淵)”之异体。比对字形,形变主要发生在右边构件“”上。因“”中间折画多而繁,书刻极为不便,于是书刻者将其内部上下的折笔变为点画,并增加横画,结果整个构件或变为“”。如北魏《穆纂墓志》“渊”作“”,北齐《徐徹墓志》作“”。书刻者或将“”内部左下的点画改为撇画并向上穿插,与“”相连,于是“”中间形成一个形似“关”构件。如北魏《穆彦墓志》“渊”作“”。有时“”的右边加点,“”即变异作“”,如北魏《孙辽浮图铭记》“渊”作“”。待考字与“”构形相同,也应为“渊”的异体。

(2)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文书档案工作对服务对象的重要性以及较强的专业性,决定了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档案管理技能。同时要求文书档案管理者熟练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充分运用,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

从文意上看,“渊敏”表示渊博聪敏,碑志文常见用例。如唐《马凌虚墓志》:“渊敏如神,机鉴洞物,事或未惬”[4]1724。唐《裴君夫人弘农杨氏墓志》:“神襟超晤,仁爱渊敏”[6]8册205。故原释文应为“君自幼聪睿渊敏”。

4.“不苟合,不趋竟。”(《卢》/16)

按:“趋”后一字原拓作“”,乃“竞”的异体,《国博》释作“竟”,“趋竟”于意不明,未妥。

碑刻文字中,“竞”“竟”皆有异体“”。由于二者变异字形相同,文献释读整理时往往难分彼此,故需要仔细分辨。竟,本指完毕、终结之义。《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趋竟”意指趋于结束,与上句“苟合”明显不协,故原刻“”非“竟”字。

按:“不”上一字原拓作“”,《国博》释为“苟”,该字下部构件笔画清晰可识,可转写作“”,此非“句”的异体,而应是“匃”的常见变体,故“苟”字之释有误。

5.“噫嘻昊旻,苟不仁兮。”(《卢》/24)

今谓“”为“竞”,“趋竞”义为奔走钻营,争权夺利,与前一句中的“苟合”意义相近,词性色彩相同,墓铭用以表达志主不趋炎附势,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而“趋竟”不词,虽“竟”“竞”中古语音相近,两者可通假,但“竞”有异体“”,音近通假之解则显得迂曲。因此,将“”释为“竞”,文从字顺,语义色彩相融,应为确释。

今谓“”为“曷”字。“曷”下部“匃”同“匄”,《正字通·力部》:“‘匄’,俗‘匃’字。”构件“匄”中间的“亡”省上部点画而作“匸”,横画不向左穿插,“亡”又变异作“匚”或“”,碑刻文字常见用例。北魏《安乐王第三子给事君妻韩式墓志》“葛”作“”,唐《葛亮祠堂碑》“曷”作“”,唐《帝祠宇榜书》“葛”作“”。待考字上部构件略有残损,谛视之,当为“曰”,下部构件内部实为“”,故“”应为“曷”字,如北魏《赫连悦墓志》“曷”作“”。

“曷”义为“怎么”,铭文“噫嘻昊旻,曷不仁兮”表达“唉,苍天怎么如此不仁爱”。其他碑刻文献亦有类似用法,如唐《赵公夫人任氏墓志》:“天曷不仁,□此令德”[6]9册459

(3)《国博》所释之“弥”字,原拓作“”,可转写作“”,左部构件明显为“歹”,而非“弓”,原释文误辨字形组成构件。再从文意上看“弥瘁”不词,表意不畅。故“弥”字之释有误。

式(7)为t阶段船舶贝内任意列的积载强度必须得到保障的约束,其中,STi为船舶贝第i列最大允许的积载强度。

按:原刻“无”上一字作“”,《中原文物》释为“入”,虽字形相似,但结果导致原句缺主语,句意不通。拓本字形清晰可辨,应为“人”字,因受隶书风格影响,左边的撇画上部带有波磔,整字与“入”相近,从而造成误释。

从字义上看,“瑑”指玉器上隆起的雕刻花纹,“琢”义为雕刻加工玉石,两字皆与玉石相关。志文所记卢氏其他三兄弟之名分别为珰、琛、琎,也都与玉有关,故卢府君之仲弟名“瑑”或“琢”,都符合人名取字之义理。因卢珰之弟到底是卢瑑还是卢琢,史书未见记载,故“”字作“瑑”或“琢”皆有可能,但因碑刻“瑑”字变异为“”的频率较高,且该字所记录词的词义和词性与珰、琛、琎更为接近,故“”释作“瑑”的可能性更大。

“言”上一字原刻作“”,可转写作“閒”,内部为构件“月”的变体,《中原文物》释作“闻”,误“月”为“耳”。《说文·门部》:“閒,隟也。从门,从月。”徐锴系传:“大门当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隙也。”因此,“閒”的本义为缝隙,引申出事与事之间时间上的空闲、闲暇。古籍中,“閒”与“闲”常混用不别。因此,“閒言”即“闲言”,意为“非议,异议”。碑志文常見用例,如北魏《元融墓誌》:“闺门之内,人无闲言”[3]6册94。唐《秦君妻杨氏墓志》:“远迩亲戚,人无闲言”[7]812

故原释文当校正为“人无闲言,众美具矣”,旨在表达志主高尚的品格受到众人的夸赞。

碱性氯化铜蚀刻剂在PCB行业中最为常见,成分主要是氯化铜(CuCl2)和氨水(NH 3·H 2O),其腐蚀原理为:

8.“奉□□游处之戒,承孟母断织之慈。”(《王》/9)

按:“于”上一字拓本作“”,《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3》(以下简称《新中国》)作“遁”,虽意义可通,但字形不类,不取。《中原文物》《全唐文补遗》(第8辑)(以下简称《补遗》)与《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以下简称《新藏》)均缺释。

学校还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信息技术竞赛,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通过班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小广播介绍小经验,举行“网络安全”的专题讲座,通过网上论坛开展有益的讨论活动,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建立班级或自己的主页。鼓励教师上网与学生交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班主任向学生公开E-mail地址,或建立班级QQ群。通过网络推动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长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促进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成效。

核之原拓,虽字形泐蚀已甚,然其下部构件“貝(贝)”基本可辨;上部隐约可见三个构件“十”,故待考字应为“贲”。“贲于丘园”为墓志文常见表述,如唐《范元墓志》:“神静若谷,心高如云,贲于丘园,卑以自牧”[8]437。唐《刘君妻梁氏墓志》:“高蹈不仕,贲于丘园”[4]2272

按:对照拓本,此句有三处文字释读问题,分析如下。

综上所述,在桥梁施工中,应用预应力技术至关重要,可以不断提高桥梁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于丘园,高尚其事。”(《王》/3)

按:“奉”后两字《中原文物》、《新藏》与《新中国》均缺释,现考释如下。

(1)第一缺字原拓作“”,察其字形,虽右部泐蚀较严重,但左部构件轮廓基本可识,可转写为“”;右部构件收尾捺笔基本可辨,当为构件“攵”的残留笔画;则整字当为“敬”之异体。《补遗》即将该字释作“敬”,是也。

(2)第二缺字原拓作“”,已整体泐蚀,几乎无法辨认组成该字的笔画和构件,但依其残泐轮廓,疑为“姜”字。且此字所在文句为志铭中典型的对偶句,即“敬□”应与下一分句的“孟母”一词相对仗。“孟母断织”语出《古列女传·母仪传》:“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孟母”是为教育儿子而不惜断织的慈母形象。由此推测,原志文“敬□”也应为与“孟母”相类的典故语。查《古列女传·母仪传》,我们发现有关“敬姜”的记载于此正相合:

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丝袜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伯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已明矣。”文伯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

上段具体记述“敬姜”教导儿子如何与人交往的道理。后世将“敬姜”与“孟母”合称“姜孟”,文献常用此典喻指严格的母教对子女成才的重要作用。故拓本所泐两字应补为“敬姜”。

《中原文物》所释之“戒”字,原拓作“”,应为“诫”之异体,当改。

综上,此句应补正为“奉敬姜游处之诫,承孟母断织之慈”,意在赞颂墓主王夫人对儿子严格教育,使之成才,其形象堪比敬姜、孟母等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形象。

9.“蒙晖□夜,义景催年。”(《王》/19)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自身的饮食也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特别是农产品安全,也引起了民众广泛关注[1]。农产品在经过培育种植、深度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推广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产品的品质问题,尤其是在果蔬加工领域和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中,农产品的品质问题很难得到严格的把控,个别生产企业甚至生产低品质的果蔬产品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2-3]。而究其原因,我国的果蔬产品全过程管理缺乏统一的信息追溯系统,即使果蔬品质出了问题,也很难追责到责任主体。

按:“景”上一字,《中原文物》《补遗》均释作“義(义)”;《新藏》《新中国》均释作“羲”;当以后者为是。

原拓待考字作“”,其上部构件为“”无疑;下部构件可转写作“”,此非“我”之变体,且“義(义)景”于意不通,《中原文物》《补遗》所释不确。

”可转写为“”,乃“羲”之异体。因“羲”左下构件“”与“秀”形近而易混,故整字常变异作“”。《正字通·羊部》:“羲,俗作。”如北齐《高叡修定国寺塔铭碑》“羲”作“”,隋《段模墓志》“羲”作“”,唐《修多罗墓志》中“羲”作“”。

志文“羲景”为“日影”义,表示时光,“羲景催年”即感慨时不待人。《中原文物》《补遗》释文应正之。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悟彼三车,骳兹五浊。”(《王》/13)

按:“兹”上一字“”,可转写作“”,传世文献未见用例,字书亦未见收载。《中原文物》释作“骳”;《新中国》《新藏》均释作“”;《补遗》释作“厭(厌)”。

“骳”义为弯曲,《广韵·纸韵》:“骳,屈曲也。”“”义为肩胛骨,《玉篇·骨部》:“,肩髆也。”不论“骳兹五浊”还是“兹五浊”,于志文意皆不通,故《中原文物》等“”字之释不可靠,而《补遗》之说当是。

“厭(厌)”古作“猒”。《说文·甘部》:“猒,饱也。从甘,从肰。”段玉裁注:“‘猒’、‘厭’古今字。”“猒”左边构件“”增横而变作“”,如唐《法澄塔铭》“厭(厌)”作“”。“骨”的异体常与构件“”形近,碑刻文字即见用例,如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體”作“[12]nan0226a,北齐《赵郡李氏碑》“體”作“[12]nan0518x,北齐《邑义主一百人等造灵塔记》“骨”作“”,这些“骨”之变体与“”构形近似,故待考字左边构件当为“”的变体。

再看“”字右边构件。根据构件变化通例,“”应为“犬”的常见繁化形体。如北魏《元瞻墓志》“犬”作“”,隋《明云腾墓志》作“”。

通过前述分析,待考字应为“猒”之异体,通作“厭(厌)”,表“厌恶”之义。“三车”为佛教用语,指羊车、鹿车、牛车,喻为小、中、大乘,合称三乘。“五浊”亦为佛教用语,指减劫中的五种滓浊。志文“悟彼三车,厌兹五浊”意在表明志主潜心修行悟道,深切领会三乘教义,而厌恶并远离世间一切滓浊。

2.3.4 稳定性 取精密度试验配制的样品溶液,放入样品盘后,按色谱方法,样品盘设置温度为15℃,于15 min、30 min、60 min、3 h、5 h、7 h测定峰面积,考察各目标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目标物峰面积并未明显减少,说明各目标物经强酸处理后,由于溶液中大部分酶被灭活,低温环境下溶液相对稳定。结果如图2所示。

3.2 职业防护用品的提供 提供和使用保护用品,是保护护士避免减少职业损伤的重要手段[6]。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洗手,手套、面罩、护目镜、口罩、隔离衣的使用和环境控制[7]。本次调查中,6所医院科室均配备了一次性口罩、帽子、聚乙烯手套、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锐器盒、一次性防护垫、洗手设备等标准预防所需的防护用品。由于2级医院条件限制,6所医院均没有设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

注释

① 本文“异体字”取广义概念,即同一文字系统中形体不同而记录的词音义完全相同的一组字。

② 斜线前面为墓志题名的简称,后面的数字表所引文句在志文中的行数。下同。

③ 本文所引字形材料若无特殊说明,均采自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臧克和《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不再一一出注。

参考文献:

[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荥阳晚唐卢珰墓[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4).

[2] 赵淑梅.龙门出土的一组唐代女性墓志研究[J].中原文物,2017,(4).

[3]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线装书局,2009.

[4]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5] 何山.汉至隋石刻文字变异通例研究[J].东亚文献研究,2017,(19).

[6] 吴钢.全唐文补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7] 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 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新藏墓志汇编[M].北京:线装书局,2007.

[9]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0]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1] 臧克和.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12]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石刻拓本资料[Z].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djvuchar.

熊晓宇,何山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