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面前的萧何与曹参
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初年,有两位文韬武略的大臣,本来是相知、相敬、相爱的同僚,他们勠力同心,襄助汉高祖刘邦灭掉秦、楚,一统天下。鼎革汉立之后,因序功排次,而生出了嫌怨,从此分道扬镳,数年不相往来。最后,二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打下的江山长治久安,终愿捐弃前嫌,重拾旧好,接力受任,率领文武百官,驾驭着汉廷这架大车稳固前行,从而打下二百年基业,他俩就是先后出任开国丞相的萧何和曹参。
萧何本是秦朝沛县(今江苏境内)一个主管官吏的小头目——主吏掾,曹参也是沛县的一个小头目,是一所监狱的狱长——典狱掾,这两个在县里的小官吏,官儿小志向大,都对秦朝暴政深恶痛绝,一心想要推翻它,又都很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有辅佐更高明、更有胆识的英主,才可成就一番事业。于是,他俩一面为秦朝劳作,一面静观其变,择良主而辅,以待天时。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敌人、共同的理想,用时下的话讲,便结成了生死之交的铁哥们儿。
萧何远见卓识,谋略超常,性格谨厚平和,既善识人,又会行事,很早就看出刘邦非等闲之辈,于是对这位有野心、宽仁大度、敢担当又有点儿痞性的同乡,倍加呵护。刘邦为布衣时,嗜酒好色,常耍无赖,被人告官,萧何常常袒护他;刘邦当上负责一亭之内行旅食宿、禁查盗贼的小亭长后,按照秦朝官制,本为萧何下属,可萧何却视之如上司,偏愿听命于他,而且鼎力相助。有一次,刘邦带着一帮人到秦朝首都咸阳去服徭役,行前,沛县众胥吏每人资奉钱三百文,唯独萧何资助五百。刘邦斩蛇起义后,萧何带领族人数十位加入响应。
刘邦率领诸将攻入咸阳,众将官急可可跑入皇宫和各个高级衙署,疯狂抢劫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丞相和御史两府,将二府所藏秦律令、文书、图册等档案图籍收管起来,为日后刘邦打天下、理社稷,具知全国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饥民所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此后,汉、楚相争,萧何为刘邦荐韩信,镇关中,供军需,训士卒,抚百姓,使民爱汉反楚,定制度,铲除异姓王,稳定天下,做了许多事情,功勋卓著。
曹参能文会武,忠厚勇敢,刘邦率沛县父老举义旗时,他以中涓(关系近密)跟从,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破秦军,略众地,攻城野战,横扫千军,佐刘邦入咸阳,击碎了秦朝这架统治机器。之后,战项羽,平三秦,守关中,灭魏王,镇齐地,破黥布,定沛域,斩将搴旗,勇冠三军。据史籍记载,曹参共灭掉二国,生俘二王、三相、六将军、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攻陷一百二十二个县乡,功劳巨大。
风云际会,时世赋予,萧、曹这两位秦朝基层刀笔吏,本碌碌未有奇节,只因选对了主人,一个在前线,一个在后方,在不同战场上遥相呼应,尽展韬略,同心灭暴秦,诛强楚,剪除异姓王,平定海内,各自都建立了丰功伟绩。
作品分为上下卷,从庚子赔款开始,追溯了清华大学数十年的发生发展史,并在大时代背景下折射出整个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不仅详述清华大学前期领袖人物如周诒春、曹云祥、罗家伦等的功过得失,还涉及与梅贻琦同时代的蔡元培、张伯苓、胡适、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诸多教育学术界大师级人物。全书视界宏阔高远,构思精深,材料翔实,笔墨酣畅,读之感怀深思、嗟叹不已。
萧何荣膺了汉朝的第一任丞相。他在任上,计诛了善战震主的韩信,制定了汉朝法律,营建了汉宫,起用了贤人,恢复了传统文化,与民休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序。可唯有一事,让他在理国家、安社稷中,偶生烦心情绪,那就是曹参这位老朋友对他的不理解,他不愿与曹参比能耐、争功劳,心底对曹参的文武才略是敬佩的,并有着自己的谋划和安排。
曹参到了齐地,当上了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国相,辅佐刘肥治理广阔的齐国。刘肥年轻,不谙政务,曹参召来当地有威望、有文化的长老诸生,征询他们治理齐国的建议,可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大家说,当地有一位专门研究黄老之术的盖公,请来问问他,曹参便花重金把他请来,盖公到后,说天下苦秦久矣,楚、汉又干戈多年,地方凋瘠,百姓贫苦,此时施治,最好的策略是清静无为,无为实际上是无不为,只要把社会治安管理好,其他任由百姓去做,如此,则百姓自然安居乐业、发家致富。曹参接受了他的建议,实施黄老政治,无为而治。相齐九年,齐国大治,人称贤相。
目前关于裂褶多糖生物学活性的研究是基于裂褶菌子实体和深层培养的培养液中提取的SPG展开的,而固体发酵制备的SPG生物学活性尚未明确。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每年产生2 000万余t麦麸和4 000万余t玉米芯,这些资源大部分被作为饲料或者直接废弃、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并对环境造成压力。而采用麦麸和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为原料固体发酵生产裂褶多糖,多糖得率高(>9%),原料成本低廉,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8,9]。因此,采用小麦麸皮和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固体发酵生产SPG,将废弃物转化为经济附加值高的多糖产品,具有良好经济和环境效益。
曹参做了西汉第二任丞相,反思自己,感觉治国理政,远不及萧何,因此,一尊萧何遗规,无所更易,继续在全国推行黄老政治,传承萧何大业,故有“萧规曹随”之誉;同时,也有感激、愧疚、怀念萧何知己、荐己和信任的情愫。
惠帝二年(-193),65岁高龄的萧何,因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病倒了。惠帝亲往探视,并趁机问他,百年之后,谁可替代?在这关键时刻,萧何挣扎起病体,大声说道,曹参可代,如果陛下以曹参为相,我死而无憾。一位二千多年前的封建官员,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了永葆汉室江山,临殁,居然举荐了对自己怨怼的人,其精神境界是何等的高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 mL,置于100 mL量瓶中,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 mL稀释液置于100 mL量瓶中,用溶剂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灵敏度溶液。
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他提出并一生奉行“大师论”“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最后就是强化数据监管,防止隐私泄密。追求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开始经受是否侵犯隐私、如何合理利用用户数据的拷问。学界与企业的讨论、公众的质疑与担忧,未能推动衍生出可以保护用户隐私的根本性举措。同样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师生的个人数据非常容易被收集及分析,个人隐私容易泄露。我国2017年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事实上已经推动了一部分个人属性信息的保护,比如“位置信息”。只是,目前来看,这样的法律约束犹显不足。我们在期待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为互联网企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诉求时套上法律与监管的缰绳,在寻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间、在为公众提供便利与保护公众隐私间找到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