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好现场、好创意,如何成就好新闻——以《我这五年幸福多》系列报道为例
如何做好新闻,如何讲好故事,这是新闻人需要始终钻研的业务。在以《我这五年幸福多》为主题的新闻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中,吉林电视台新闻中心采制的作品选题广,立意高,手法新,效果好,较好完成了“小切口,大主题”的设计初衷。其中的精品节目首先是一条好新闻,而成就好新闻的重要方面,要么有一个好故事,要么有一个好现场,而共同特征则是有一个好创意。
华语“好莱坞”——《中国影视赏析》。以影视为基础的视听语言正是伴随网络成长的千禧一代最易接受的媒介形式。可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纪录片、电视剧及当今较有影响力的娱乐性节目进行赏析,通过这些作品介绍,从另一个侧面让来华游学人员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时尚元素。
目前各高校入学教育主要还是以讲座为主要形式,如:专业知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学术素养报告、“学籍管理及研究生管理系统”培训、网络安全教育、图书馆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另外还多采用开学典礼、导师见面会、院长论坛等会议形式;组织参观校史馆、实验室等集体参观形式;部分学校会采用主题联欢晚会、迎新篮球赛等研究生趣味活动的形式。形式单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热情,最终达不到入学教育预想的效果。
一、好新闻需要好故事,好故事需要什么?
好新闻往往也是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往往会成就一个好新闻,《我这五年幸福多》系列报道讲述了一系列的好故事,那么如何才能讲出一个好故事呢?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许云鹏在开展《我这五年幸福多》报道活动中多次要求,要做到“小切口,大主题”,这个小切口指的就是讲故事,而且是讲普通人的故事,那么具体又该如何讲好这样的故事呢?
(一)开篇要精彩
《我这五年幸福多》系列报道之《李超:最难忘的回家之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远在延边工作的李超,突然接到妻子要生产的电话,最终乘坐高铁及时返回长春的家,赶上了女儿的出生,反映了高铁时代给吉林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片子开篇很炫、很美,有朝鲜族的舞蹈,有美食美景,有快节奏的鼓点,还有快速的画面剪切,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而且交待了主人公李超,交待了高铁的主题,也留下了悬念,让观众想要知道,这是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那你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呢?”天葬师又重新回到了这个问题,这让青辰意识到,对方刚才是在故意曲解并刺激自己,来尽快攻破自己的防线。
(二)冲突要展现
3.2 2017年1月和7月疼痛筛查正确率比较 1月疼痛筛查正确192例(96%),7月疼痛筛查正确166例(83%),两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62,P=0.006)。
(三)故事要完整
好故事不是编故事,一定要真实。真实就是要有细节,细节包括情节上的细节,画面上的细节,同期声上的细节等。细节是什么,生活里最细微的元素,强调的是小,是微观。对一条新闻来讲,同样是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杨大爷的舞动人生》在结尾用了一个杨大爷进行网络直播自拍跳舞的情节,没有更多描述,只是真实记录,但处处闪现的细节,精细刻画了一个70多岁老人的网红世界。反观我们平时的一些采访,有很多概括性的套话,标准的中景画面,口号式的、缺乏信息量的同期声,看似交待很全面,其实都是泛泛而谈,似是而非,都是缺乏细节的流水账。因为缺少细节,不能打动人,观众也记不住,像隔着一层纱网,完全感受不到真实的生活。讲故事还要讲一个真实的、充满细节的故事。
开篇必须迅速抓住观众,引起关注。《我骄傲,高端品牌我制造》是一条工业题材的新闻报道,它的开头是这样的:主人公介绍完自己后直接就说,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很多零部件都是由我们企业生产的。就是这一句话给一位评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点评的时候还一直在提,因为这个事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就是一句话的力量,它可以让新闻报道迅速被人关注。可见一个好的开头有多么重要。
(四)故事要真实
好新闻不但要讲一个好故事,还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始,有一个矛盾冲突的过程,还要有一个画龙点睛的收尾,当然,结果能出人意料是最理想的。比如《家在珲春》讲的是随着吉林不断对外开放,俄罗斯姑娘玛丽娜远嫁珲春,逐渐融入当地生活的故事。虽然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看点,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玛丽娜讲述如何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寻找幸福的整个过程。反观这次参加初评的一些作品,很多时候记者也知道要讲故事,但故事往往不完整,更像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有的是有开始但没过程,有的有了过程又没有冲突,或者缺少结果。
(五)情感要充沛
好现场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才能拍摄到,报道《魏老汉的顺口溜》的记者为了拍这个片子先后两次到魏老汉家,第一次去完全没有采访,就是跟他聊天,唠家常,一天下来,记者不但跟魏老汉成了朋友,和他家里人也都成了朋友,所以第二次去真正录制的时候,魏老汉非常放松,几个现场都是一遍完成,效果非常好。其实不要说农民老汉,就是将摄像机和话筒直接对着播音员主持人,他们也会紧张。所以和采访对象交朋友,建立起一种情感上的平等和亲近也是现场采访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好新闻需要好现场,好现场需要什么?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魏老汉的顺口溜》这篇报道提示我们,现场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有策划、有层次,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更饱满地展示人物。《魏老汉的顺口溜》有三个精彩现场,一个是生产现场,也就是工作现场。这类现场,一般在新闻的由头中会经常使用。精彩的现场是记者能记录下一些生动情节,挖掘出一些独到细节。二是生活现场,这应该是主人公最松弛、最能真实表达个人情感的地方。平时采访中关注生产、工作的现场比较多,但因时间投入不足等原因,往往忽略了生活现场,其实生活现场中的情感因素往往很容易打动人。三是设置现场,就是在常态化的生产、生活现场之外,把人物带入一个特定现场中去展示他的内心世界。以魏老汉参加演出为例,最初这台晚会没有魏老汉的节目,为了多侧面反映魏老汉的精神面貌,晚会为魏老汉安排了快板表演,结果魏老汉不但自己完成创作,而且表演状态也非常好,记者只是真实记录,没做一个摆拍采访,但效果超出预期。
好故事往往是充满感情的故事,《李超:最难忘的回家之旅》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充满了人性关怀,这里有李超小两口的夫妻情,有李超对女儿的父女情,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节目充满了张力和感染力。做节目不要单纯地就事说事,而是要始终关注事件里的人,关注人的命运,有情感的故事总是能打动人,让人记住更久。如果平时的一些主题报道、成就报道,能加入一些人物,加入一些情感元素,报道效果一定会更好。
现场如此重要,那么要走进什么样的现场?一是核心现场,就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比如《我请老外当帮手》,讲的是吉林省农民企业家和外国农业专家谈合作的事,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现场,一个是农民企业家和外国专家,在苞米地旁面对面畅谈合作的现场,第二个是吃午饭的现场,不是吃西餐,而是吃东北丰收菜。走进那些观众难以到达,难以看见的现场,能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角,比如《用爱建设我们的家》,大量的延时拍摄和航拍手法,让观众从全新视角看到了城市巨大的变化,画面令人震撼。虽然现场只是众多新闻要素中的一项,但却非常重要,也是在平时采访中常常忽视的。一些记者总是认为,我很明白这件事了,用文字就完全能说清楚这个新闻,根本不用找现场,其实这是偷懒的表现,这样的新闻一定不会好看;反过来,要是找到了一个精彩的现场,却能弥补新闻中的很多不足。试想,新闻找到了一个、两个、三个精彩现场,会是什么效果?所以,找到了现场就是找到了通往精彩故事、精彩报道的钥匙。在采访当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到了现场却不知道拍什么。以魏老汉这条新闻为例,如果只记录在园子里侍弄辣椒就太普通了,正是有了后面的卖辣椒、数钱现场,才使情节才生动起来。比如说现在经常拍农村电商题材,但看到最多的画面就是经营者在店里摆弄电脑,至于怎么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怎么销售,农民怎么领钱,这些有意思又有意义的现场很少。这也提醒我们,尽管你可能身在现场,但心也要在现场,心里要始终想着观众,要带着观众视角才能发现好现场,挖掘出精彩的现场。
在日常采访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一下子找不到一个好故事,这时候该怎么办?《魏老汉的顺口溜》这篇报道得出的经验则是到现场去,一个好现场依然可以成就一条好新闻。那么好现场又需要什么呢?《魏老汉的顺口溜》通过真实记录魏老汉的生产生活现场和他编的顺口溜,反映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条新闻也比较有特点,除了必要的背景交待,几乎通篇都是现场记录,大量的现场和同期声运用,使这条新闻灵动鲜活,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一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村老汉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说《李超:最难忘的回家之旅》这条新闻是以故事取胜,那么魏老汉这条新闻就完全是以现场取胜。这是一条比较典型的人物报道,没有一个情节完整、过程曲折的故事,但就是因为找到了大量鲜活的现场,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展现出了不亚于故事的表现力。所以做非事件性主题报道,一定要抓住人物,做好现场,要学会在不同的现场中发现人物亮点,展现情节。这样一来,节目也会很好看,就像讲故事一样,同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超:最难忘的回家之旅》在精彩开篇之后,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利用交叉叙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全篇没有一句解说词,完全是李超和他的爱人讲述,一张一弛,一呼一应,节奏也是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紧张,直到最后,李超终于赶上了女儿的出生,故事也戛然而止。其实,这条新闻最初编辑出来节奏没有这么快,小夫妻俩讲述的细节挺多,整体的风格非常舒缓、温情。而实际上,最初策划这条新闻的时候,是想把它做成那种快节奏,有点悬疑大片的风格,所以看了这个慢节奏的初编版以后一直没有找到感觉。因为即使是个人的大事,可是放在联播这个平台上,事情显得还是比较小,小事情节奏一慢,矛盾冲突就几乎弱化没了,会觉得故事很无力,很单薄。几番考虑之后,决定进行大幅度调整,大量的同期声被砍掉,讲述的节奏更快了,这样一来,故事性增强了,矛盾冲突增强了,效果反而非常好。所以通过这条新闻,可以看出讲故事的时候,矛盾冲突是多么重要。
三、好新闻需要好创意,好创意需要什么?
有了好主题,有了好故事,也找到了恰当的现场,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完美地实现它。在新媒体快速崛起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这次主题报道的“学练赛”活动,给人启发最大的就是:融合。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一三三九”战略里已经提出,要努力做到国际视野,深耕本土,联合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练赛”这项活动就是提供了一个深耕本土、联合融合的平台。关于融合,不应该只是简单局限在新媒体操作层面,更应该是一种工作理念、方向,它应该涵盖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做《我这五年幸福多》系列报道过程中,进行了多种有益尝试。比如说策划上的融合,以前采访大多是单打独斗,这次大家群策群力,集中策划,思想上碰撞出了不少好点子;比如说记者和摄像之间的融合,这次拍摄前记者和摄像都拿到了文字脚本和镜头脚本,双方彼此更了解,摄像前期拍摄的画面更能准确表达主题,记者也在后期编辑时从画面中发现了很多现场忽略的细节;融合还体现在机制创新上,这种带有项目制特点的做法,进一步整合了资源,便于集中力量出精品。
为做好融合,需要利用便捷的社交平台、网络,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高频次开展策划、交流,《李超:最难忘的回家之旅》这条新闻的线索是记者通过发动微信朋友圈发现的。在全媒体时代,要想做好新闻,讲好故事,就必须要有全媒体思维,要学会运用全媒体手段。其实对于这条新闻,记者就学习借鉴了微电影、短视频的一些制作手法,多种跨界表达方式的运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故事更好看。另外,这条新闻是第二批展播作品的开篇,在最初策划里是没有结尾的海采和短评的,当时是想完全通过讲一个故事来展现吉林省已经进入高铁时代这个大主题,不想像传统新闻那样再加一个光明的尾巴,不想说投资了多少钱,修建了多少里程铁路,客流达到多少等一些枯燥的数据和内容。想法很好,但在完成新闻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主题不突出。如果观众光看李超的故事,恐怕很难明白片子想要表达什么,题没有点破,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破这个题呢?当时的想法就是绝不能再回到传统新闻的老路上,加一堆的数据、材料语言,介绍铁路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所以反复讨论之后,选择了用故事性的海采加百姓视角的短评来结尾,每个被采访人说的都是关于高铁的一件小事,短评也尽量放低身段,突出口语化以及和观众的互动感,而且在过渡部分还借鉴短视频的制作手法,加了一个点题字幕:高铁,让亲情更近,让幸福更浓。这样一来,既延续了节目的故事性,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的高大上结尾,关键是由点及面,主题一下子就凸显出来。
在融合思想指导下,可以融合采编力量,协同合作,分工配合,降低采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共同提高业务水平。也可以融合内容,利用各自优势,互补采访,整合素材,各取所需,个性分发。也可以融合平台渠道,同步策划推出主题报道,打造吉林广电头条号,树立吉林广电融合品牌。还可以融合活动,通过开展跨地区采访,主持人、栏目推介、广告营销,实现多方共赢。在内容、渠道、技术、用户、人才等很多方面,都可以用融合的思维去探索、实践。
结语
好新闻永远在路上,好故事需要放置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好的现场需要好的故事情节作为串联。主题报道还需要好的创意,典型常常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当中,只有好的创意才能让好新闻得以呈现。在新媒体时代,好新闻有很多种内涵,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好新闻既要典型、优质、精致,还要具备新媒体气质,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上一篇:讲好身边故事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下一篇:不一样的卫视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