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作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必要补充,已成为提高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新兴媒体与传统出版相互渗透、交融共生,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出版单位必须正视困难、直面问题、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出版从业人员则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在媒体融合时代适应出版业的变革和发展。
一、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1.提升出版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
媒体融合时代是一个出版变革和发展的时代,需要出版单位和出版从业人员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当前,出版物市场的种种负面迹象表明,出版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远远不能满足出版行业发展的需要。出版单位必须在坚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全面提升出版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职业素养以及新技术和新手段运用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出版队伍,从而更好地适应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促进出版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出版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单位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可是目前出版单位普遍面临着人才的流失,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流失,人才问题成为出版单位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传统出版逐渐陷入生存与发展困境。在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出版单位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既有传统出版工作经验,又了解新媒体发展规律,掌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新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推动出版单位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推进出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需要
出版是一个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创造物质化、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依赖人才、造就人才的行业。媒体融合时代,随着新环境的变化、新业态的出现,出版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急需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出版队伍。出版单位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通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推动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切实承担起科学知识传播、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包括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在中老年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是一类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2]。但是大多数患者对FPFD认识不够,导致早期症状出现时未能及时采取治疗,进而错过了患者的早期治疗最佳时间,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3]。本研究将盆底超声应用于FPFD的诊断中,能较好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4.适应出版业态深刻变革的需要
现有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主要以各地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为主,一般是采用专题讲座与研讨相结合的集中面授方式进行,培训形式单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及有关出版行业协会也会组织一些继续教育培训,但是由于培训地点不在本地,培训收费较高,出版单位考虑参训成本,通常首选让员工参加当地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集中面授培训。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训中心及有关出版行业协会也开设了一些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培训费用也相对较低,但出版单位为了支持和配合当地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强和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一般也会首选让员工参加当地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集中面授培训。
当前,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普遍没有自己的师资力量,只是根据不同的培训班,临时聘请专家,年复一年,授课教师和参训人员基本一致,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也变化不大,学员获取的新知识非常有限。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也基本不区分受训学员的差异,图书、期刊、报纸等编辑人员聚集一堂,不同职称、不同职务、不同工作阅历、不同学科专业的从业人员混坐在一起。参训人员的行业存在差异、工作性质有差别、知识结构也各异,但却接受同样的培训课程和内容,极大地影响了培训的效果。更有部分培训班,参训学员大多数是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已具备较为扎实的出版编辑业务能力,但提供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仍以编辑校对基本规范为主,这样的培训对于学员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二、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1.继续教育意识淡薄
在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要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等方式,逐步建立“送学、帮学、共学、互学”等学习机制,将出版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及时地传递给学员,确保所学有用、有效。
2.继续教育内容陈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各培训机构要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我国文化传统、现阶段政策要求和出版工作实际,加强战略思考和周密规划,大力举办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要每年第一季度公布年度培训规划,以便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选择,使整体性规划与个体化教育有机结合。[1]出版单位要把员工的继续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计划,加强管理,给予支持,提供保障,确保继续教育持续长久地开展。出版从业人员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和不足,选择不同培训班,针对问题学习,带着疑惑听课,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有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3.继续教育形式固化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存储、图文编排及出版物印制、发行、营销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产业变革对出版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专业素养、新技术的运用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出版单位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引入先进的工作模式和运作方法,通过开展继续教育,使出版从业人员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需求,使出版企业在出版业态的变革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继续教育考核机制不完善
优秀的教材、合理的课程、新颖的内容,是保证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效果的前提。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各培训机构要加强对继续教育市场需求的调研,汇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单位等各方面力量,共同编写教育大纲、出版教材。教材可以是一纲多本,各培训机构、各出版单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用的继续教育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从而达到继续教育的目标。[2]同时,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出版从业人员急需加强对最新政策、最新理论和最新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和把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应增设相关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课程,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保证继续教育效果。
5.继续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明显
此式为气体部分编写程序可用的积分公式, 其中可以看出: 半径方向最大网格节点数为NK, 每两个相邻的网格节点距离为ΔR. 从球坐标最大半径处开始向球心积分, 网格节点数i 依次减小1, 半径依次减小ΔR. 对每一个网格节点数i , 对应一个具体的半径R, 此处根据当地流场值及辐射发射系数计算出它的辐射值, 并且根据此处到球心之间的每一个网格节点的当地流场值及辐射吸收系数, 计算出具体的半径R处对球心的辐射照度值.
比如傅雷翻译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的书名《La Cousine Bette》、《Le Pere Goriot》,本来,前者应译为《表妹贝德》或《堂妹贝德》,后者译为《高里奥老爹》或《高里奥大伯》。傅雷考虑到中文名字的特点,仔细揣摩了全书内容后,把前者译为《贝姨》,后者译为《高老头》,改译后在文字表达上符合中文读者的文化背景,从而缩短了译语读者与译作的距离,而且还传递了主人公在作品中扮演的特定角色,堪称有意识误译的成功佳例。
三、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全面科学规划,不断深化思想认识
国家要求对社长、总编辑、编辑室主任、期刊主编等主要岗位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通过此类岗位培训使出版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此类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为编辑业务培训,不外乎集中在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出版物的质量管理和编校规范、图书选题策划与市场营销等方面,针对新兴出版业态的培训内容相对较少。培训内容不全面,缺少系统性,而且每年的培训内容重复雷同、缺乏新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出版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
2.推进教材建设,完善课程设置,不断充实继续教育内容
根据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新闻出版总署当年规定内容的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其余48小时可自愿选择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形式”。由于没有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作出明确规定,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一般采用撰写论文或开卷考试的形式,基本是走走过场,难以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参训人员不认真听课、请人代听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屡见不鲜。
3.搭建载体平台,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形式
为更加便捷高效地开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各培训机构要按照“规范、高效、便捷、经济、智能”的原则,加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网上报名、网上学习、网上考试、网上发证”的继续教育闭环式管理。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假学”“替学”等问题,确保学员本人学习、本人考试,有效规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要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在线留言、专家答疑、双向互动、实时交互,使学习更有针对性,知识的掌握更高效;要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打破培训的时间、地域限制,方便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随时随地学习;要通过网络教育,减少集中面授,减轻出版单位和参训人员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要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技术,自动地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监控和有效干预,营造“智慧学习环境”。
近年来,国家各级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推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并制定了相关规定,对出版从业人员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版单位及出版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一方面,出版单位考虑经济效益,在保证出版物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只要现有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基本满足工作需求,就不愿意在继续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出版从业人员在繁重的日常工作压力下,将参加继续教育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仅仅是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取得继续教育证书,以达到职业资格登记注册的目的。
4.完善管理办法,健全考核机制,不断提升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在现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办法,加强对各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严肃查处违规办学、低层次办班等现象,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班的质量、层次和水平。要不断健全和严格执行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建立参训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培训中,严格考勤登记,培训结束时,组织培训考试,对出勤率低或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计算学时,实现以考促学。[3]对于专题讲座、研讨会及各种形式的在职自学,要求学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发表学术论文,避免出现“人在心不在”“走过场、混学时”等现象。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才能保证继续教育不流于形式。
5.强化师资力量,区分层次类型,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责任意识、人格魅力、语言表达和现场掌控能力,决定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效果的好坏。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各培训机构要充分挖掘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汇聚各类优秀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师资库,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储备和提供优质师资。授课教师则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国家形势与政策要求,不断丰富和更新授课内容,及时传递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分工、不同职称、不同级别参训人员的不同需求,举办不同的培训班,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分层次、分类型开展继续教育,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用性。
但是,在我看来,成年人小心翼翼的崩溃,除了身不由己,更多的其实是时间有限,尤其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发泄情绪都得掐秒表。
钢纤维混凝土在水量选择上,通常按照130~180kg/m的用量进行,同时,在水灰比控制上按照0.4至0.55范围取值进行;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想要提高钢纤维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外掺剂,外掺剂材料可以选择早强剂、减水剂、添加剂等类型。
总之,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出版单位及从业人员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需要,从思想认识、师资配置、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及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拓展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出版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出版事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席逢遥.对完善编辑出版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J].中国编辑,2014(3):86-87.
[2]李文娟.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剖析[J].出版参考,2015(11):18-19.
[3]韩曙明.出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6(1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