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美丽中国”的宣传报道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已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所有一切都指向一个宏伟的国家战略目标——美丽中国。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国之大计,建立广泛的群众认知,树立明确的“美丽中国”意识与价值观势在必行,如何推广与宣传“美丽中国”的概念就成为关键。对此,可以从政治宣传,文化宣传,社会宣传与经济(商业)宣传四个方面进行。
在进行完现场勘察后,根据所获得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资料,特别是安全要求和技术要求,来进行运维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危险点预测等。所谓危险源辨识指的是系统分析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有危险隐患存在的位置、方式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规律和途径来进行分析和辨识。在实际的辨识危险源过程中,要进行责任制,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来细分责任。全面排查现场的各方面隐患,由负责人实施落实。
政治宣传。政治作为国家的上层建筑,决定了国家意识形态下的所有社会行为,国家政策对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美丽中国”概念作为国家性战略目标必须通过政治性宣传向广大人民群众明确展现出国家的相关政治导向,这类宣传的主要途径为官方媒体。在内容方面,明确体现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政治性方针与方案。例如,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23个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国家之一。“巴黎协定”呼吁世界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改善日益加剧的全球性温室效应。中国的加入体现了国家对于环境问题的关切,并且以缔结国际协定的政治方针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表明了中国对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决意与决断。在这一政治方针的引领下,以“巴黎协定”的中心思想为导向,优先强调保护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通过各官方媒体的宣传报道,“美丽中国”的主体特征可以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与普及。
文化宣传。文化宣传作为政治宣传的拓展,目的在于把“美丽中国”的框架概念具象化,以直观的宣传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建立起“美丽中国”的文化大环境。宣传方式以大众传媒为平台,如各地方电视台、广播、报刊和网络平台等,以视听宣传为手段,如摄影、宣传片、公益广告、图文报道、网络博文及直播等,以此来营造“美丽中国”的文化环境。通过文化宣传的方式向公众植入并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概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美丽中国”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公共文明体系与奖惩机制。通过文化宣传可使公众对相关制度形成共识,从而对制度的实行形成认同。
社会宣传。以文化宣传过程中所建立的“美丽中国”普世价值及大众观念为基准,公开向社会宣传并推广相应的环保政策、法令或法案,目的在于通过面向社会的普及性宣传,构筑与环保相关且具有法律约束性的社会行为准则。为此,需要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大众媒体宣传关于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其他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同时,需要通过大众媒体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督力度,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实现对污染企业、污染责任人的追责和处罚。针对普通群众也要增强其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社会成员形成合理的消费习惯,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社会意识和风气。
经济宣传。经济宣传可视为社会宣传的衍生品,其宣传重点以新能源、低碳、节能环保产业为主体。目的在于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及产业链。为此,大众媒体需要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宣传重点,通过媒体动员组织社会成员贯彻落实节水行动,组织企业机构降低能耗和物耗,打通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实现两者之间的循环优化。同时,媒体还应该大力推广简约适度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对一些节能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的典型案例介绍,增强绿色经济效能与消费观念。
由于注水管网水力计算较为复杂,同时实际生产注水管网变化情况较多,因此采用将相同注水干线的注水量平均分配到每段管网上,建立杏A注水站区域简化深度注水管网示意图见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