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声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创新运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高职声乐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声乐知识储备,努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知识应用技能。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高职声乐教学方式是必要的。原生态民歌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特色的艺术瑰宝。因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民族特色、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受人们喜爱。同时,原生态民歌是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原生态民歌,不仅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彰显课程教学特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高职声乐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1 原生态民歌的特点

原生态民歌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曲,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口头即兴创作的声乐样式,主要包括山歌、小调、劳动号子、风俗仪式歌曲等,历史性、地域性和多样性是其显著特点。

1.1 历史沉淀深厚

历史沉淀深厚是原生态民歌的显著特征,透析民歌的歌词与曲调,我们可以找到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与生活遗迹。分析某些民歌的歌词与曲调,我们可以了解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生活场景,例如民歌《绣金匾》、《送郎当红军》、《东方红》等,不仅表达的是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主题,同时也深深打上时代烙印。此外,原生态民歌除了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外,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1]例如有一类民歌被称为“走西口”。而“走西口”正是明朝中后期至民国初年,陕西、山西等地人们特殊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由于当时黄河水患严重,迫于生计,每年春天黄土高原的青壮年男子都要西行到内蒙古谋生。有的人春节前回家,有的人一去数载不归,甚至杳无音讯。因此,一年一度的“走西口”也就成了“伤离别”的场景。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的铅锌矿建设发展中,针对于充填工艺及集料的处理都在不断优化,按照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某铅锌矿的发展来看,其矿产发展中,针对于铅锌矿充填工艺及对应的充填材料应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充填工艺的选择上应该按照矿产生产中的具体工艺应用分析,结合具体的充填工艺应用和矿产的发展现状选择好对应的充填集料。

1.2 地域特色鲜明

原生态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是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与民间风俗习惯交融的表现。例如,蒙古族的“长调”,体现的是该民族对骏马和草原的眷恋之情。此外,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东蒙和西蒙“长调”存在较大差异。东蒙草原开阔,一望无际,人们过着的是游牧生活,长调采用的是“诺古拉”发声技巧,由模拟骏马嘶鸣演变而来,歌调气息悠长,节奏平稳宽阔。西蒙为高原地区,人们过着定居生活,长调节奏变化多端,歌调跌宕起伏。[2]总之,这充分说明原生态民歌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1.3 表现形式多样

当下的工程机械噪声原理主要分为两种:①工程机械在正常运行时候进行气体交换时造成的“空气动力噪声”。常见的例如风扇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等。②工程机械在运行时自身震动产生的噪声也成为“结构力噪声”。在工程机械中一般“结构力噪声”噪声源一般为工程机械的大功率高转速的发动机。工程机械发动机的“结构力噪声”又被分为燃烧噪声与机械噪声两类。除了“空气动力噪声”,“结构力噪声”这两类噪声外还有因为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造成系统压力改变的引起震动而产生的“液压系统噪声”和因为二次振动引起的“板辐射噪声”等。

2 高职声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

原生态民歌既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民族声乐的创作源泉。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时,从原生态民歌中寻找素材,借鉴其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丰富民族声乐唱法和演奏技巧,同时还能提高作品亲和力,彰显作品艺术价值与魅力。例如,《康定情歌》不仅汲取西南民歌的音乐元素,同时还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在作品创作时,通过借鉴原生态民歌深厚的历史沉淀,鲜明的地域特色,多样的表现形式,采用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并融入西南民族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彰显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魅力。此外,《映山红》、《大红枣儿送亲人》等优秀民族声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魅力,都是从原生态民歌中汲取宝贵养分。

2.1 是民族声乐的创作源泉

原生态民歌不仅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同时也是民族声乐的创作源泉和创新动力,将其应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2.2 是民族声乐的创新动力

不同地区、民族的原生态民歌在作品风格、艺术特征、民族韵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有原汁原味的乡野气息,可以为民族声乐作品创作提供借鉴与启示。从民族声乐演唱技法来看,它在音色、润腔等方面糅合了民间戏曲和民歌演唱方法,并产生许多优秀作品。即使在现代社会,在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和演奏中,仍然应根植社会实践,注重从原生态民歌中获取灵感,赋予民族声乐鲜明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进而推动作品创新发展。[4]例如民歌《孤儿》,既善于从原生态民歌中汲取养分,同时也注重把握时代脉,彰显作品时代价值。此外,该作品还保留原生态民歌的质朴之美,不仅推动作品创新,同时也彰显作品艺术生命力,在民族声乐创新与创作中可以借鉴和运用。

3 高职声乐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创新运用

3.1 旧谱新唱,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

房间里一片寂静,突然刘佳他妈尖叫一声。很快,我被老爹往肩上一甩扛回了家。听说,刘佳他妈这几天不在家,早上回来时才发现我睡在刘佳的床边,赶紧通知了我妈。

3.2 构建开放课堂,展示民族特色和民俗风韵

(1)混养原理。这种养殖模式主要适合于一般的常规成鱼养殖。根据各种鱼类的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养殖方式。成鱼塘一般小杂鱼类较多,是小龙虾的适口鲜活饵料,混养小龙虾后有利于逐步清除小杂鱼,减轻池中溶解氧消耗、争食等弊端,同时可增加单位产量。

原生态民歌细腻、豪放、平易近人,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思想感情,体味作品描述的生活场景,并获得艺术上的感受。因此,高职声乐教学中为实现原生态民歌创新运用,应注重旧谱新唱,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5]例如歌剧《花木兰》教学时,首先可为学生讲解“旧谱新唱”的理论,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民族性,然后让学生欣赏豫剧《花木兰》,拓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豫剧《花木兰》粗犷、豪放的甩腔能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他们会主动要求试唱,声情并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注重实践教学,挖掘当地原生态民歌资源

高职声乐教学中,将原生态民歌融入课程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因此,任课老师应该更新思想观念,善于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并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将原生态民歌有效融入高职声乐教学,彰显课堂教学特色,最终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4 结束语

教学实践中,任课老师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原生态民歌唱法,现场学习优秀民间艺人的演唱,进而更好地掌握原生态民歌唱法,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还要善于挖掘当地原生态民歌资源,包括高腔、平腔、低腔“三声腔”山歌,打鼓歌,“乡射遗乐”等。进而丰富高职声乐教学内容,促进原生态民歌价值及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民族声乐教学应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束缚,让民族声乐教学根植于本地区和本民族,展现民族特色和民俗风韵。[6]一方面,鼓励高职学生深入民间生活,深化对当地民族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可利用假期深入民间村落,深化对原生态民歌的了解,感受天籁之音,采集风雅之韵,然后明确学习任务,找准创新方向,让原生态民歌在声乐教学中发挥有效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增进与民间艺人的联系,将优秀民间歌手请进课堂,实现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声乐课堂教学活力。

[1]朱菁.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J].内蒙古大学音乐学院学报,2010(1):115-118.

[2]王秉清.原生态音乐的艺术价值及其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J].大舞台,2016(7):231-232.

原生态民歌源自民间,根植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在表现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人们采用简单的击掌、拍手、跺脚、吹口哨等方式就能表达思想感情。并且经过千百年的演进,许多歌种拥有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不仅歌词精炼,而且曲调完整,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3]原生态民歌善于运用浓厚的民间素材,采用简单朴素的表现手法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例如独具特色的“三音歌”仅以三个音为旋律骨架,形成较具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原生态民歌。此外,侗族大歌、畲族的双音等,既无伴奏也无指挥,采用的是即兴演奏和临场发挥形式,不仅能巧妙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能有效展现原生态民歌的精湛艺术形式。

[3]陈芬.国学课程中背景音乐的使用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68-70.

[4]纪俊娟.论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29-33.

[5]罗平冠.对“原生态”唱法的几点认识[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4):103-105.

[6]张丽.广西原生态民歌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凸显特色的实践探索[J].黄河之声,2017(1):52-53.

2018年肥料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销量下滑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土地流转的推进和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传统农资销售渠道正面临考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服务平台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传统企业渠道下沉。2018年,当肥料企业纷纷加紧布局、对接资源还未收官,终端角逐已经开启。

 
吴旦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