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罗霄山片区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协同治理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思路。株洲罗霄山片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一地一品”式的特色文化资源,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能促进株洲罗宵山片区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精准脱贫。本文旨在探索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协同治理的模式、路径和方略,定会对全力塑造株洲旅游品牌和健全精准扶贫推进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文化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协同性

1.1 文化旅游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

当前,文化旅游在许多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已成为这些地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且运行机理和推进方式多种多样。(见图1)

  

图1 文化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运行机理和推进方式

1.1.1 项目拉动

培养基配方药品 北京奥博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溶性淀粉 成都市科隆化工试剂厂;蔗糖、乳糖、麦芽糖、葡萄糖、乳酸石碳酸棉蓝染液、酪蛋白、酪氨酸、结晶紫 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过氧化氢、95%乙醇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有分离用有机溶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大力引进项目,可以采用多种资本运作模式,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如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公私合营)模式、BOT(Buli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T(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模式、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移交-经营-移交)模式、TBT(TOT与BOT的结合)等,[1]不断拉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罗霄山片区主要包括江西、湖南两省24个县市区,做好区域扶贫政策协同准确把握层次性,分别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市级层面加以沟通和整合。如图2。

目前,大多学术观点认为,第一次大规模分类整理典籍的是西汉时期的刘向、刘歆父子。其实刘向父子整理典籍的时间比孔子整理典籍的时间要晚400余年。

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和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直接促进一批贫困人口增收,带动一批贫困人口逐步走出困境。近年来,文化旅游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1—2014年,我国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的人数达到1 000万人以上,占到总贫困人口的10%以上。[2]

单纯的舒张期高血压症状不会很明显,但此时舒张压升高,动脉中血液留存过多,心脏泵出的血液就会减少,身体的其他器官就可能出现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医院急诊很多因“头晕不适”为由就诊青壮年患者很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但很多患者平时没有症状,仅在体检时才会发现。舒张压高如果长期不加控制,就会转变为收缩期高血压,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预后会变差。所以发现舒张压升高,也要积极治疗。

二是鼓励农村大众创业。按照“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通过放宽准入条件、加大金融、资金支持、减免有关税费、设立优化环境服务中心,鼓励贫困人群在文化旅游景区附近经营超市、饭庄、农家宾馆、各类小吃摊点与生态果园。

一个地区的致贫根源,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究,发现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主要体现在贫困地区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文化价值观念相对陈旧、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程度不高。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能加快对贫困地区的文化进行改造,推动贫困地区居民固有习惯、风俗、心态及价值理念的解构与重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向扶贫对象输入新的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传授适用科技,把物质和政策输入转变为内生发展力,增强贫困人群将本地潜在财富变为现实财富的能力,最终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3]

1.1.2 旅游带动

1.2 精准扶贫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

1.2.1 精准扶贫能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大量资金

一方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将实施大批扶贫项目,投入大量扶贫专项资金。这些资金可以大量融入特色文化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当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养生休闲、医疗、康体等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文化旅游的特色业态开发,建设一批星级乡村酒店和民俗文化博物馆。

另一方面,旅游主管部门、文化主管部门和旅游公司等,可以实施“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专项行动,也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不少资金。

1.2.2 精准扶贫能开发大批文化旅游项目

综上所述,“研讨与练习”题是教师解读课文和了解学生情况的途径,也是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重视起来,抓住这一阵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必将挖掘许多民俗民风、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特色体验、乡村旅游等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大批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了一批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特色村镇,推动贫困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床边教学并不是在住院病人的床边开展教学即可,林启祯(国立成功大学学生事务长,暨成大医学中心骨科部教授与主任)建议遵循“七三法则”,即重视7种教学内容及3种参与教学的角色对象。7种教育内容就是世界医学教育联盟所建议的医学教育七大核心基础,包括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技能、关键决策思考、人性关怀、医学伦理、医病沟通与行为社会科学;3种角色对象包括教学者、学习者与病人家属。

1.2.3 精准扶贫能培养一批文化旅游人才

一方面,通过许多精准扶贫和文化旅游联姻项目,不断增强一批扶贫队员和扶贫专干文化旅游的知识和技能,无意中把他们培养成了文化旅游产业的优秀开发人才和高端旅游产品推介人才。

另一方面,在精准扶贫中,会逐步成立和发展一批乡村文化旅游、乡村运动体验向导、特色文化演艺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将一批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员培养成文化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和项目负责人。

2 湖南罗霄山片区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协同治理的主要障碍

2.1 协同治理的基础不坚实

2.1.1 协同发展意识不强

由于湖南罗霄山片区大部分地方政府职能打不开“自私”心结,没有利益共享境界,协同发展意识不强,缺乏联合开发项目的决心和信心,文化旅游和精准扶贫融合不够,忽略点、线、面的深度结合,增强文化资源和扶贫项目开发的盲目性和重复性,资源利用率低下。

2.1.2 协同治理能力不强

由于省市县三级政府及其综合发展部门对文化旅游和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重视程度不够,在文化旅游和精准扶贫资源开发中,缺乏统筹发展思想和全局发展理念,没有统一规划和整体安排,普遍存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紊乱现象,主动性开发较多,开发成本过高,开发收益偏小。

2.1.3 立体扶贫体系不全

目前,参与扶贫各部门互不统属,难以形成合力,没有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立体扶贫治理体系,仍存在着协调难度大、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专项扶贫资金和资源相对较少,行业扶贫缺少对整个行业扶贫资源的统筹考虑,社会扶贫与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的配合不够,财政资金在整合方面受阻严重,大部分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意提供相应的贷款和金融服务。[4]

2.1.4 村民参与热度不高

一方面,村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意识淡薄,对于乡村文化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村民对精准扶贫中产业政策了解不够深,参与积极度不高。在被调查的对象中60%左右的村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与自己关系不大,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大氛围尚未形成,对于文化旅游和精准扶贫如何协同发展更是漠不关心。

2.2 文化旅游发展不充分

2.2.1 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一是景区的人文形象打造力度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

二是人文旅游产品精品打造的不多且尚未有效地突出地域人文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2.2 公共文化服务不好

在湖南罗霄山片区贫困地区中,看电视是居民主要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天看1~3小时的多达81%,而在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参加过文艺体育活动的只占2.5%,在村级图书室借阅过书籍的只占1%,多达80%的农民闲暇时间在小卖部、小茶馆打牌消遣,而且这一现象已成为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阻碍之一。

依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所要求的内容及深度,根据洪水影响评价定性及定量分析,客观公正地进行防洪影响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评价结论及建议、减免措施。

2.2.3 文化资源保护不力

一是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神秘文化都在自生自灭中挣扎;二是许多制作文化、表演文化、口头文化,随着最后一批非物质文化传人的辞世而销声灭迹;三是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也是渐行渐远;四是引以自豪的农耕文化,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也逐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全面贯彻协同治理理念,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增收,切实扩大文化旅游就业,大幅度提高贫困人群的脱贫致富能力。

2.3 精准扶贫推进不透彻

2.3.1 政策宣传引导不够广

目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宣传引导仍不够广泛深入,还需要加大力度,一些村组干部、贫困人员对扶贫政策知晓不多,了解不够透彻,对扶贫政策精神把握不够全面,运用扶贫政策不够充分。

2.3.2 产业扶贫发展不够快

一是湖南罗霄山片区有的贫困村扶贫产业仅处于起步阶段,成效不明显,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特色产业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

二是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扶贫产业规划不到位,致使部分贫困户对产业扶贫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

三是一些产业扶贫项目规划过于空泛,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大户带散户、公司带农户、合作社带社员的具体实施方案甚少,导致产业扶贫项目难以快速推进,加上多数贫困户缺乏技术指导,导致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2.3.3 驻村结对帮扶不够细

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帮扶措施不精细,帮扶措施单一,对帮扶工作仅停留在对贫困户的物质帮扶上。有的结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不熟悉基层工作,简单地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慰问金就算帮扶,忽视了对社会组织、相关企业的动员和引导,对社会资源发挥利用不够,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3.4 扶贫资金来源不够多

目前,湖南罗霄山片区跟全国大部分贫困地区一样,扶贫资金短缺,资金来源渠道不多,存在专业扶贫资金少、行业扶贫资金散、社会扶贫资金弱的问题。扶贫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有限,地方财政收入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用于扶贫的资金也有限,存在专业扶贫资金少、行业扶贫资金散、社会扶贫资金弱的问题。[5]农村资金信用社、小额贷款和扶贫互助组织不发达,农村小企业入社入股、社会捐赠和机关事业单位对口帮扶没有形成规模,互助资金和金融保险发展困难重重。

3 湖南罗霄山片区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协同治理的实现途径

3.1 发展战略协同全域旅游和精准扶贫融合纵深化

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协同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实现战略思想的协调和统一,精准扶贫是从国家发展全局高度提出的战略举措,全域旅游是从行业发展角度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因此,精准扶贫和全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共富共享的战略目标一致,二是务实科学的指导原则相同,二者交集的落着点在贫困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发展。[6]

精准扶贫和全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落脚点在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扶贫,着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旅游开发,以乡村游、自驾游、养生游、休闲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为基点,促进文化旅游集群化发展和品牌化经营,让贫困人群共享精准扶贫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红利。

3.2 推进机制协同发展规划和领导机构一体化

在推进机制上协同,旨在扫清精准扶贫和全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机制障碍,主要表现为发展规划和领导机构一体化。

我简单打量一下社办,四坪大小的狭长空间,右侧角落堆了些杂物,左侧角落有张书桌和几张塑胶椅,社长正低头坐在书桌内侧。

在发展规划上,将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湖南省金融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及市县两级所有精准扶贫规划、实施方案与全域文化旅游的战略导向和发展方向深度融合,实现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精准施策的有机统一,《炎陵旅游扶贫规划》就是一个典例。

在领导机构上,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推进全域旅游领导小组协调起来,加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旅游发展委员会或旅游发展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竭力保持发展规划、扶持政策的协同性和战略意图的一致性。

3.3 扶持政策协同精准发力和区域融合高效化

3.3.1 多层次区域整合

赵玉红充满感情地谈道,130余年的文化传承,孕育了盛京人探索求进、勇担重任的执着精神。“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第一所医科学校,因之而生的盛京医院被注入红色血脉,成为‘红医摇篮’。继承传统,以专业精神打造医院文化是历任领导班子的核心管理理念。”

  

图2 扶贫政策区域整合层次和模式

3.3.2 多基点精准发力

湖南罗霄山片区在扶贫政策和文化旅游扶持政策协同上,必须找准重心、切入点和结合部,在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投资融资政策、文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人才培育政策、干部任用政策上精准发力,增强、放大扶贫攻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激励作用。

3.4 管理体系协同精准识别和目标考核立体化

湖南罗霄山片区要实现精准扶贫和文化旅游发展的协同治理,必须建立一个既能加快推进精准脱贫、又有利于文化旅游发展的立体目标评估体系,促进精准识别和目标考核的立体化。

为了进一步研究低温下水树的生长速率变化,统计3组样本中的水树平均长度。测量水树长度时是以针尖为起点,以针尖正前方最长水树枝末端为终点。水树长度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在精准扶贫的考评指标体系中,应饱含文化旅游维度,如经济发展指标应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量及增速、扶贫攻坚项目中文化旅游项目数、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的比例、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贫困人口数及经济收益等,社会发展指标应包括贫困人群对文化活动的认同感、扶贫攻坚项目中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数等,环境发展指标应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率。

DGIWG发布的成果分为文献和注册资料2种。文献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类标准与专用实施标准、技术报告、产品规范、手册与指南、标准工作路线图(road map)和早期文献,其中,地理空间信息类标准与专用实施标准规定了军方地理空间信息的构成,技术报告是推进战略实施的一种申报机制,产品规范由各成员国根据DGIWG标准在多边合作协议下制定,手册与指南规定了标准与产品规范的实施方法,标准工作路线图规定了未来的标准化工作计划及相关的工作计划,早期文献即DGIWG不再维护的文献。DGIWG现行的测绘地理信息类标准、规范和指南见表1。

4 湖南罗霄山片区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协同治理的行动要领

4.1 以精准脱贫为目标

法律在面对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幻莫测的现象时,必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同时法律又有自身的稳定性和威严性,绝不能够轻言废弃和修正。在总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变的情况下,法律应该作出适当调整,展示出适应社会的姿态,对于社会中滋生的犯罪行为施以有效的惩戒,秉持自身预防犯罪的根本目的。因此,国民内心的规范价值观和对刑法的认同感至关重要,只有当刑法融合了“民意”的态度,而公众客观理性地看待法律时,二者才会达到和谐,刑法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彰显。

一是鼓励“家门口就业”。吸引对农村有兴趣和感情的大学生、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在家门口文化旅游景区就业,使他们既能工作挣钱又能照顾家人,也一定程度破解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发、留守儿童“农村三留守”问题。

1.1.3 文化推动

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途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激活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资源,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中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指明方向。当前,为了走出原子化个人和社会分化有余而社会整合不足的困境,必须探寻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人类”不是在对应动物的语境中使用的,而是在“自我”与“他者”、“我”与“我们”的意义上使用的。如果人真正是一种“类存在物”,那么就要现实地思考:“人类”何以可能?“为了塑造一个反映我们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美好未来,共识至关重要。”[25]作为“人类”,我们需要从个人与共同体的角度来思考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的意义。

三是发展乡村服务业。走“旅游+民俗+特产”的综合发展之路,引导文化旅游景区周边贫困户参与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景区环境维护、接待服务等,向游客推销特色大米、黄桃、茶叶、蜂蜜等土特产品。

4.2 以项目建设为纽带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必须以项目建设为纽带,首要任务是抓好文化旅游项目。因此,我们应该必须围绕湖南罗霄山片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要素配套、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文化旅游特色古镇建设、乡村文化旅游、智慧文化旅游、自助自驾文化旅游、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筛选、储备、包装项目,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文化内涵。

一是做好“全景环线-景观长廊-精品线路-特色景点集群”四位一体的“环-廊-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

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测度中,加强考虑对扶贫的成效,应设计文化旅游对扶贫攻坚的贡献度(就业、直接收益、投资、技能培训、文化教育、地区知名度、卫生状况、环保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文化旅游对贫困人口产生的幸福感等指标。[7]

二是按照“切块支持,分头管理、突出重点、加强协调”的原则,充分发挥湖南罗霄山片区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将片区内两县建设成为红色文化旅游胜地与生态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

三是加快建设以炎陵县城、茶陵县城和酒埠江等攸县部分镇为节点的炎茶攸南部旅游经济圈,积极打造红色文化、生态绿色旅游品牌。

四是加快推进炎陵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神农古道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茶陵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云阳山和东阳湖景区开发等项目建设。

五是培育新业态。以加快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文化旅游经济优势转化为目标,打响炎陵、茶陵“民俗养生”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开发民俗风情、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素质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4.3 以机制创新为保障

4.3.1 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还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加强导游、农家乐经营者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切实保障合法权益,规范执业行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从业者的综合服务水平。

4.3.2 建立工作联动机制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需要各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广泛动员力量,扩大社会参与,切实把贫困村文化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文化旅游扶贫作为我省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使参与文化旅游发展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4.3.3 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旅游专项资金管理模式和办法,创新文化旅游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

二是全面拓宽投融资渠道,搭建信息共享、资金对接平台,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大力推广PPP模式,建立健全PPP项目库,有效缓解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三是推行专项资金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等事项网上公开,公开审批流程,建立监督机制,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实现“人分钱”到“制度分钱”转变。

通过理论分析,我们认识到“主动性”作为一个心理品质与生俱来,伴随着人的思维发展过程建立、形成和完善。因此,无一例外受到成长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个人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的影响。

四是鼓励以县为平台,积极整合各类财政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购买、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开发精品线路建设项目。

4.3.4 构建立体化考核体系

建立系统全面、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新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效益的最大化,使旅游精准扶贫成果惠及每一位贫困群众。而对于旅游精准扶贫所取得成果的考核评价,是衡量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完善科学的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不应只是包含对最后效果的评价,更应该注重旅游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结构、游客满意度、贫困群众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价,构建立体化的考核体系,精确评定各个发展阶段所取得的成效,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调整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工作思路,避免在扶贫的道路上走弯路。[1]

4.4 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

发展乡村旅游既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自然成为了湖南罗霄山片区精准扶贫和文化旅游发展协同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一是村镇的文化改造。通过“文化下乡”,将现代文化元素融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农林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文化风俗,促使“美丽乡村”铸就“文化灵魂”,彰显“人文之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创业之美、秩序之美”,成为“城里人”田园旅游、观光旅游、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

二是完善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打破“贫困文化”固有的平衡与封闭。不断增加公益性文化投入力度,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

三是推进乡村旅游“两型”化。将乡村旅游融入“两型”理念,以创建“‘两型’旅游示范市”为目标,以推进“两型”乡村旅游景区建设为切入点,以“两型”认证为推手,先行先试,贯彻落实全国第一个《“两型”旅游景区》地方标准,全力推进“两型”乡村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建,韩宗伟,张翊红.旅游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和推进策略[J].云南社会科学,2016(6):52-56.

[2] 邓小海,曾亮,肖洪磊.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构成及运行机理探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265-269.

[3] 邓子纲.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要路径[N].湖南日报,2016-09-01(8).

[4] 王国红,胡志勇,鲁瑶.当前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EB/OL].求是网,(2017-05-27).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17-05/27/c_1121050759.htm?from=timeline.

[5] 刘文龙.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185-186.

[6] 胡志毅.全域旅游的精准扶贫机制分析——基于重庆市奉节县的实地调研[N].中国旅游报,2016-10-04(3).

[7] 马勇,董志威.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精准扶贫的满意度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营上村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2):5-11.

 
钟荣丙
《科技和产业》 2018年第04期
《科技和产业》2018年第04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