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伯恩序列作品的创作特征及其表现——以Op.24《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
一、整体特征
威伯恩于1883年生于维也纳。与贝尔格一样,威伯恩也是在1904年—1910年成为勋伯格的私人学生的。这六年的学习,对他一生的创作起着决定的因素。1924年起,采用十二音技术。从此,所写作品都是十二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唯一的、彻底的无调性作曲家,因为即便勋伯格本人,后期也还写了有调性的作品。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目前并不十分完善,而且相关的法律规范也不明确,这就导致电力单位内部的体系松散。这种情况的结果非常严重,不但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而且给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提供土壤。而且其中很多部分的管理并不透明,难以调动内部工作人员的热情,而且很难进行及时调整,无法发挥实际效用。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相关人员也会放松警惕,难以严格要求自己,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不利影响。
威伯恩的音乐思想发展与形成,首先是受到其老师阿诺德·勋伯格影响。他是在打破传统的调性思维体系以及建立无调性、十二音体系创作体系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勋伯格为20世纪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于他彻底地打破传统的调性思维体系并提出对于不协和音“解放”的一整套理论。这就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确立了一个崭新的基点。正是在这个基点上,威伯恩继承了勋伯格创作观念中最为激进的因素;不仅仅在于打破调式体系、建立不协和音“解放”的原则以及十二音的作曲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他站在这个基点上,把不协和音解放和十二音体系的建立所带来的音响感觉上的新观念以及其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因素加以发展并推向了极端。
威伯恩作品创作的整体特征如下:1.音高方面——采用最小的音程结构;2.音乐力度方面——采用较弱的音乐力度;3.音色方面——采用点描织体、对称音色、音色旋律;4.音乐的时值方面——采用短小动机和短小的结构。
这样一种音乐语言,不仅体现了威伯恩的独特风格,而且促进了战后新音乐的发展:
(一)创始点描派(pointillism)的音乐。
点描派这个名词借自19世纪末绘画上的点彩派,即用各种色彩的笔法,拼镶成画面。音乐上则是指威伯恩和他的追随者的这样一种作品:它们把一个一个的音(或和弦)拼接起来,各有自己的音色、力度、发音发等。在这里,威伯恩大大发展了勋伯格(在《五首管弦乐小品》中的第三首)的“音色旋律”的思想。
(二)将勋伯格十二音体系推向整体序列音乐。
在协奏曲中还出现六音组的音高互换情况。(见例2-4)
(三)提高了音色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威伯恩“红”起来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当时,一些年轻的作曲家如布列兹、斯托克豪森、诺诺等,从威伯恩的作品中得到启发,找到了他们所追求的东西。1952年,布列兹发表一篇文章:《勋伯格死了》,就在于推崇威伯恩。1957年,威伯恩的所有作品都被录音,并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和美国西雅图举行他的音乐节;1962年成立了国际威伯恩协会。有的音乐学家还以他为标志,把20世纪50年代称作“威伯恩以后的时代”。
二、十二音序列技术的应用
(一)三音组
《协奏曲》的序列排列技术有一个固定模式的程序。它由四个组的三个音构成;每一组包含一个小二度和大三度的音程关系。这些音程被排列在序列的所有模式中来陈述:即原型(P)、逆行(R)、倒影(I)和逆行倒影(RI)(见例2-1)
例2-1
P:
<+2,+1>、<+4,-1>、<-4,+1>、<+1,-4>
式中:Ce i,t代表模型模拟中相关的碳排放系数,Energy f,i,t代表能源投入量,af 代表化石能源转换因子,bf代表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cf代表化石能源氧化率,Xi,t代表商品总产出。
(2)不重视,应付做。一些站区长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于照本宣科、应付了事,上级怎么讲,就跟着怎么喊,机械“挂钩”、简单“对号”。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背景、特点要求和长期任务认识模糊,思路不明,把握不准,行动盲目,甚至出现“挂错钩”“对错号”的现象。
R:
1.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不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必须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全党各级组织和党员的言行时刻与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一致。习近平同志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多方努力,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使全党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1]
PALOMA-1 [4]是一项Ⅱ期、开放的临床研究,入组的165例HR+和HER2-绝经后不适合手术的转移或局部复发乳腺癌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来曲唑单药(2.5 mg/d,持续给药)和来曲唑联合palbociclib(125 mg/d,连续3周停1周,4周为1个周期)2组。结果显示,联合组对比单药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20.2个月和10.2个月[风险比(hazard ratio,HR)=0.48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319~0.748,P<0.001]。
I:
<+1,-4>、<-4,+1>、<+4,-1>、<-1,+4>
RI:
<-4,+1>、<+1,-4>、<-1,+4>、<+4,-1>
通过例2-1可发现,在序列RI中,每两组音程级是呈严格对称的关系。因为音程进行的方向不同,在P、R、I中,音程级为非严格对称。
(二)序列的不变性
不变性(invariance)指一个序列的某些方面在移位和倒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不变。(见例2-2)
例2-2
例2-4
例2-3
<-4,+1>、<-1,+4>、<+1,-4>、<-1,-2>
通过对序列的分析可发现,在第一乐章中,小二度与大三度为特征的三音组作为一个“细胞”[1]对音高材料的对比与统一进行“统治”。
十二音体系,仅是音高上的序列,把音高上的序列原则应用到节奏等方面,就成了序列音乐。在威伯恩的作品中,每个音不仅有其特殊的音高,而且有不同的时值、音色、力度等,它们有着独立的含义,而不再附属于旋律,这就为序列音乐打下了基础。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难度也大大增加。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更注重结果性评价,大都是借助测试、考试等达到评价目的,但是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深刻理解和建构。这两种模式反而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过程性评价),而非仅仅是学习结果,所以评价的方式方法就比传统的难得多。
例2-2是以三音组为单位,在序列音级音组内部作自身的逆行进行。在第一乐章的钢琴声部第11小节至16小节还能看到这种情况。(见例2-3)
在例2-2中,不变性是在P11与RI0的两个模式中以三音组为单位进行颠倒。
文化类活动以产教融合、赛教融合为形式,包括专家名师文化讲座、K-POP与美食体验活动、韩文节活动、蓝星旅游文化节活动、韩企文化远程教育、企业校园宣讲活动、韩语专业韩文书法、朗诵、演讲比赛等。
③洪水量级大。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中下游发生10年一遇~20年一遇较大洪水;第二松花江上游发生超20年一遇大洪水;松花江干流发生10年一遇左右较大洪水。黑龙江上游发生了超10年一遇较大洪水;中游发生了超20年一遇的大洪水,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
(三)组合性序列(Combinatoriality Relationship)[2]
结缘关系的序列是指一个十二音序列在经过特定音高的变形或移位后,它的前六音会与变形移位序列的前六音或后六音形成相同的音高内容。(见例2-3)
例2-3
结缘序列是序列组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将在创作中决定着序列选择、相互关联、具体应用以及如何排序等。它与衔生序列一样,是威伯恩在变动十二音的音序中有机地采用与原始序列练习在一起的“新序列”。类似的例子还可参考斯特拉文斯基作品《运动》的例子。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常见老年疾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治疗难度较大[5]。该病治疗方式较多,但临床中不同治疗方案下疗效各不相同,在术后疼痛与功能障碍方面也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三、作品的曲式结构
威伯恩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同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保持着较多的联系。这不仅仅表现在其对于传统曲式直接加以引用上,而且还表现在他对传统曲式原则的借鉴及其特殊的处理上。
在作品第24号《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中该部分为奏鸣曲式。(见例3-1)这个乐章开始部分包含许多传统的因素,这里有两个明显不同特征的主题。第一主题每5小节包含5个短句,该部分的结束是在第9小节和10小节。跟随的一些传统因素的暗示,第二主题在第13小节至第19小节处。在第17至19小节处,全体节奏材料是逐渐返回到开始的节奏材料。
例3—1
曲式结构奏鸣曲式小节序列力度变化呈示部(A)第1~25小节第一主题(主部主题)第1~10小节P0、RI1、RI0、P1、I1P—ff连接段第11~13小节I6pp—f第二主题(副部主题)第13~25小节R7、I2、P4、R5、R8、P—sff展开部(B)第26~44小节I0、P2、P1、P0、RI0、R2、RI3、R5、P7、R7、RI5、R7、R9、R11、R1P—sff再现部(A')第45~62小节第一主题第45~49小节RI2、P5P—f连接段第49~50小节I6、R6F第二主题第51~62小节R7、I2、P4、R5、R8、R6、I7、R0、I3、R2、R8、I9、I3、R2、P4P—f尾声第63~69小节R11、I0、RI6、P6、RI7ff—sff
在第一主题部分,这里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旋律和节奏的完整性。该部分由20个相互隔离的三音组构成,所有例子是持续4个小节的旋律陈述以及三音组都是用相同的节奏形陈述。在第1至3小节,6至10小节有一个渐慢的速度(rit)。在第4至5小节有个速度上的增加。这里在减慢和原速的节奏处理造成更多的弹性。在第5至8小节的渐慢回原速是该部分的中心速度变化写作。在第一短句,这里有个节奏回文,快—慢—快。
[参 考 文 献]
[1]查尔斯·伍奥里南.简明十二音作曲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2]阿诺德·勋伯格.音乐思想及其表现中的逻辑、技巧和艺术[M].刘 舒,金 平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下一篇:本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