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自信与传承——以内蒙古自治区与云南省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文化自信即中国的自信,因为它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也更加深厚的自信。本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自幼接触的便是各民族文化的不同,相较云南省来说,民族种类数量会更丰富一些,但是从不同民族文化中找到文化自信的共性并发扬它,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道德经》讲“上善若水”,虽说多解释在为人处世方面,但万事万物多雷同,我们所寻求的共性不正如“水”这样坚定又包容。同样,在文化自信与文化强省建设上最不可或缺的也正是这两种精神,坚定坚持与和谐容纳。

历史溯源

(一)云南省文化历史发展背景

云南,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云南各民族融合与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自战国时期建立滇王国之后,行政建制和区划同样也经过无数次的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云南。历史上爨氏据滇、六诏统一、元跨革囊直至建立民国政权和讨袁护国。云南省经历了历史的变革、社会的变更以及人民的反抗,最终使得和平解放,建立了云南省人民政府。

在传统的公司模式中,企业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分离,在其中一个部门的工作得到了落实后,才会进行另一个部门的工作,因此部门作业的时间大大提升。而由于互联网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使得业务、财务部门结合更加紧密,通过互联网能够快速高效地把业务部门的信息数据传送到财务部门中,从而为两个部门构建了及时、方便的交流环境。

(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历史渊源

孕育草原文化的蒙古民族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原为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在我国唐代史籍中称为“蒙瓦”,《辽史》中称为“萌古”。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诸多部落的共同名称。据文献记载,蒙古族属于东胡系,是由室韦部落的一支发展而来。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蒙古族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和克鲁伦河一带。经过历史的演变与发展,蒙古族人民拥有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字,拥有了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如今,中国境内共分布着五百多万可爱的蒙古族人民,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起,为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做贡献,并传播着富有魅力的蒙古族文化。

当今文化强省建设

近期,临近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本人有幸参与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排演,在紧张有序的排练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特有的音乐与情感。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由文化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由文化部艺术司、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承办,并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执行。将于2017 年9 月12日至22日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等地举办。期间,将开展西部交响乐团展演、名家讲坛等一系列活动。

作为一名音乐学习者看到内蒙古将音乐文化的发展放在文化建设首位,有幸感受到这样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真的深感震撼。同样,作为出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更加深了我对民族文化发扬的责任感。当然关于文化强省建设除去音乐文化的发扬,就是特色民俗风俗的推广,例如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草原文化是特有,一系列裙带的美食、旅游经济的带动,也是提升生产力的强有力因素。

世路无媒着脚艰,一生抱道乐清闲。此翁想是山梅化,打破人间名利关。双溪溪上几徘徊,为爱梅花满岭栽。欲课子成梅品格,故将黄卷对梅开。春有李桃冬有梅,先生一样费栽培。梅花不让李桃艳,零落南枝北盛开。

本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是参演乐团数量历届最多的。其中包括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包头交响乐团、广西交响乐团、重庆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贵州歌舞剧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西藏爱乐乐团、陕西爱乐乐团、甘肃交响乐团、兰州交响乐团、宁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新疆爱乐乐团等11个西部省(区、市)的13个交响乐团,参演艺术家超千人。其次是原创作品数量为历届最多。本届交响乐周要求每个乐团至少演奏一首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这样做对于新作品的传播发扬起到重要作用,同样作为一名作曲学习者,能够在这样的交响盛宴上聆听到各地区各民族的优秀新作而深感荣幸。

在本届西部交响乐周首次设立了“名家讲坛”,邀请著名音乐家关峡、叶小钢、王黎光、卞祖善等,从乐团管理、作曲、人才培养、指挥等方面为各地区西部交响乐团举办研讨讲座,以提升西部交响乐团的艺术创作和管理水平。最后也是首次打破主办地一地界限,将“三进”演出的范围从呼和浩特扩大到鄂尔多斯、包头等周边城市,改变了以往仅在一地举办活动的做法,真正做到了服务基层、文化惠民。

值得一提的便是2017 年9 月18日星期一晚,于内蒙古民族剧院聆听到云南省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演奏,本人也有幸欣赏了这场成功的音乐会,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便是独具云南省民族特色的现代管弦乐作品《哦然》。是由当代作曲家刘晓耕写作。标题“哦然”是云南省少数民族景颇族在一场古老的即系活动中最响亮、最震撼的呐喊。管弦乐《哦然》力图表达一种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回归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诉求。雄浑的男声与管弦乐交织在一起,仿佛诉说着:跟着太阳的脚步走,总有光明在头——哦然!哦然!哦然!

第四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是全面展示我国西部地区交响乐艺术发展优秀成果,加强西部交响乐团的交流、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活动,必将为营造全民欣赏交响乐艺术的浓厚氛围,从而提升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品牌影响力,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交响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

中国西部交响周于2010年开始举办,迄今为止,已在重庆、宁夏、新疆举办3届,集中展示了西部交响乐的优秀成果,提升了西部交响乐艺术水平,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我国西部边境地区文化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本次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举办的一次重要的艺术活动,也是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部分。

还真是报应,我在前一秒对那个女孩表示了鄙视之后,下一秒就看到那个和她眉目传情的家伙就是,我的男朋友,秦明。不过已经无所谓,因为下一刻,他就会被我称作,前男友。我在最后一刻还是犯了所有小女人都犯的矫情的毛病——我要和他在我们最初见面的地方说分手。

而对于云南省来说,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民俗风情特色更是独具一格。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多声部民歌在云南省少数民族音乐的发扬与传承起了重要作用。下面以羌族多声部民歌为例,在云南省传唱范围较广,均由二声部构成,依据不同的歌唱场合和社会功能,可将其大体分为山歌、劳动歌、酒歌、风俗歌和舞歌五类。多声部民歌虽有即兴的成分,但在总体结构、调式、织体的安排上还是十分严谨的,所以多声部民族音乐的推广与流传上是有规律可循的。羌族的民歌具有羌族人民与大自然共同呼吸的生活习俗,同样作为群体劳动、婚礼、迎客等场所中必唱曲目之一 ,传承了传统的音乐形式,也是藏缅语族少数民族多声部音乐的代表。多声部民歌虽是即兴,但不随意,多声部音乐与民歌的结合,使其具有一种画面般的结构美,旋律的进行与歌词的契合,构成了语言美。多声部民歌在支声的安排上有着严格进出的模式,这在无形中也规范、帮助各民族多声部民歌的流传与推广。

多声部民歌以一种立体的结构为人们呈现出该地域的特色,如能使其完整存在与发展,将对人们传承民族文化起到重要影响。多声部民歌的存在与发展需要民族音乐学研究者具有扎实的考察能力、记录基础、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拥有坚实的方法论做基础,这才会更完整地推动多声部民歌的发展。同样,在今后的研究学习中,定会更加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传承,扎根本民族音乐文化特色,争取在音乐本体研究学习中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前文已对激光雷达的构成及分类进行了简要介绍,下面将结合大气环境监测的一些关键参数所采用的探测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围绕文化强省建设并且以内蒙古自治区与云南省为例,结合查阅资料、切身体验感受写出了以上一些看法和建议,也希望作为一名音乐学习者的想法能够给读者一些小小的启发。终归呼吁,虽然无法要求每个人,但能做到管理自己,也是通过日渐提升的知识及感受,越来越加深民族责任感在内心的分量,无论小到家乡大到祖国,不断地去开拓、挖掘、弘扬属于自己的本土本真文化特色,这样做一定不会错。最后感谢,感谢我所学习和体会到的一切,也感谢读者,感谢聆听。

[ ]

[1][日]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M].周俊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王文光.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概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宇飞.中国人的文化自信[M].贵阳:孔学堂书局出版,2014.

李宜泽
《当代音乐》 2018年第05期
《当代音乐》2018年第05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