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调查与分析
对民间音乐资源的科学分类是认识评价、开发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的客观需要,是一项很细致、科学性极强的工作。要研究陇东南民间音乐旅游演艺文化产业民间音乐资源的现状,就要对该地区的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分类,以便进行调查统计。本文调查所涉及范围指的是陇东和陇南地区之间的天水、陇南两市的主要区域。
一、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调查
为了使该地区的民间音乐资源分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本文按民歌、说唱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五部分对陇东南民间音乐进行了分类统计:
(一)民歌
陇东南民歌共10类:1.劳动号子(民歌演唱,代表:李子园“闹子”,天水市娘娘坝镇李子园、上店、石罐、花园、河口等村落[1];两当号子,嘉陵江以南深山林区的站儿巷、云屏、泰山、广金等乡镇);2.天水酒歌(表演唱,天水市秦州区、张家川、清水);3.甘谷小曲(表演唱,天水市甘谷区域);4.陇中花儿(表演唱,天水市甘谷、清水、武山、秦安)[2];5.张家川花儿(表演唱,天水市张家川区域);6.陇南锣鼓草(清唱,陇南大部分县市);7.康县木笼歌(清唱,康县迷坝乡、平洛河、望子关、大堡河、云台河、成县镡家河、小川、毛坝,以及武都区的甘泉、汉王、安化、两水等地);8.康南毛山歌(有打击乐伴奏的民歌演唱,陇南市康县的阳坝镇、两河镇、白杨乡、铜钱乡、三河乡等地);9.社火小调(集歌、乐、舞于一体表演唱,代表:转娘家,天水市甘谷县西关、南关一带;河池小曲,陇南市徽县、成县、两当);10.山歌(独唱、对唱、合唱,天水市城乡,陇南西和、礼县)。
(二)说唱音乐
陇东南说唱音乐共5类:1.秦安小曲(曲牌类弹唱,天水市秦安县);2.甘谷道情(说唱,天水市甘谷县);3.春官歌(说唱,天水市城乡、陇南礼县、西和县);4.佛教音乐(有伴奏乐器的唱经,天水市城乡各寺院);5.道教音乐(有伴奏乐器的唱经,天水市城乡各道观)。
(三)民间器乐
陇东南民间器乐共4类:1.道教吹奏音乐(曲牌吹奏,天水市城乡);2.唢呐(鼓吹乐,代表:秦州唢呐,秦州区汪川镇、平南镇等;豆坪唢呐,康县豆坪乡等);3.陇东南锣鼓(锣鼓乐,陇东南各城乡);4.回族口弦(吹奏乐器,天水市张家川县)[3]。
孟塞尔系统、CIE L*a*b*标准色度系统、CIE 1931XYZ表色系统均是口腔领域常用的比色系统,且该3种系统的色度值可相互转换。特别是孟塞尔表色系统,对口腔临床比色参照系统的研发均具有指导作用,如Vita-3D master比色板和Vita Lumina Vacuum比色板等。
2.互联网飞速发展
(四)民间歌舞
2006年以来,陇东南地区各级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当地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做了一系列陇东南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五)戏曲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具有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点,既可以为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文化建设与品牌宣传提供广阔的平台,方便游客了解目的地的民间音乐资源信息,也为陇东南民间音乐旅游演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的推广和民间音乐旅游演艺市场的开拓。
二、硬件设施和人文建设调查
(一)乡村舞台
1.政策利好
(二)人文建设
陇东南文化社团1269个,天水市文艺表演团体96个,有优秀民间音乐舞台剧、影视剧《麦积圣歌》《大秦文公》《轩辕大帝》《一画开天》《关山月》《山里红》《伏羲颂》《邓宝珊将军》《陇上铁汉》《秦州小曲》《大秦文公》《官鹅情歌》《踩台》《开门帘》《大身子舞》《西狭颂》《橄榄情缘》《池哥昼》《山村别》《醉虎》等多部作品。
三、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分析
(一)优势分析
陇东南民间音乐旅游演艺文化产业民间音乐资源涵盖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民歌、说唱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五大板块,种类齐全、数量繁杂(不同种类的民间音乐数量有33个之多),表演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其中,民歌居多,有10个,占总量的30%。以声乐表演为主的民间音乐类别居多,有28个,占84.8%,观赏性和可视性极高。陇东南民间音乐演艺舞台和人文社团数量众多,说明陇东南民间音乐硬件设施和人文建设方面较完善。
(二)劣势分析
1.民间音乐资源开发的取向失误,主次不分
东方宇轩精研此阵阵法,与侠客岛若归阵互相参详,将偌大的军阵改成三人协作的进攻阵法,前面一人用万花秘笈《武经》中的拳法,中间一个用掌法,后面一个用腿法,三人一体,共同进退,克柔攻坚,遂有无穷的妙用。东方宇轩见三人落落大方,毫无惧意,袁安矮身冲拳如风,上官星雨长身挥掌如雨,李离左右出腿快如闪电,就知道他们过去半年的修习出过汗流过血,能闯过六试绝非侥幸,心下快慰,右手不自觉地就捋上了黑漆漆的长须。
2.民间音乐资源知名度较低
陇东南虽然蕴含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政府和社会同时也对这些资源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但陇东南民间音乐的存在仍面临着一个游勇散兵、各自为阵的局面,民间音乐资源五大板块都没有形成对游客的绝对吸引力,缺乏主体民间音乐资源的带动,继而导致陇东南民间音乐特色不明显、全国影响力薄弱等问题。
1972年,中国派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中国首次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即32字方针),会后迅即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敦促各地成立相应的环保机构,开启了以污染防治为主要目标的当代中国环保事业的历史进程。
尽管陇东南有完整的民间音乐体系,可与全国知名少数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比起来,缺乏特色,知之者甚少。如张家川花儿与临夏的洮泯花儿比起来,天水的西秦腔与陕西秦腔比起来,名声就小得多。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手段,以提升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的知名度,使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走出去”,突破地域限制,是保护、传承和利用陇东南民间音乐旅游演艺文化产业民间音乐资源的不二选择。
除了屈光力,晶状体中央以及周边形态的变化也参与了调节、视网膜像质以及周边离焦等屈光发育过程中的视觉反馈机制。长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是青少年期近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视近过程中的调节滞后与调节微波动均引起视网膜离焦,产生视网膜模糊像,随时间累积进而导致近视的发生[4]。在调节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根据视网膜像的质量,反馈支配睫状肌收缩的量,引发晶状体的形状及后续高阶像差改变,而人眼高阶像差一些成分的变化也是诱发调节启动的因素。该视觉反馈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复杂而精确的,晶状体微调在其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发展环境分析
陇东南乡村舞台共2384个,其中天水市乡村舞台1784个,陇南市乡村舞台600多个。陇东南县区舞台共14个,其中,天水市县区舞台8个(分别是秦州大剧院、甘谷大剧院、武山大剧院、轩辕大剧院、秦安大礼堂、麦积大礼堂、张家川民族艺术剧院和在建的天水大剧院);陇南市县区舞台6个[西和剧院、宕昌县剧院、康县剧院(2个)、礼县剧院、文县剧院、在建徽县大剧院、在建成州大剧院]。
三是认定制度。认定具有法律意义,尤其对污染土壤、富硒土壤、绿色土地的认定等。认定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根本扭转对土地质量评价“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的局面。
陇东南民间歌舞共7类:1.黑社火(民间歌舞,陇东南城乡);2.蜡花舞(女子群舞,天水市秦安县郭嘉、吊湾乡一带);3.夹板舞(庙会群体舞蹈,天水市秦城区);4.秦州鞭杆舞(民乐伴奏的民间舞蹈,天水市秦岭乡斜坡村一带);5.旋鼓舞(男性群体舞蹈,天水市滩歌、龙泉乡一带);6.戏鳌(面具舞、狮子舞相结合,天水市秦安县郑川乡、兴国镇一带);7.宕昌羌傩舞(藏族男性舞蹈,陇南宕昌一带);8.十二相舞(白马藏族舞,陇南文县)。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时抽取5 ml外周静脉血,置于无菌试管中,3 000 r/min离心5~10 min,分离血清,置于-80℃的低温冰箱中冷冻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IL-6、IL-8、IL-10及TNF-α水平进行测定,仪器和试剂均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附带的说明书进行。
陇东南戏曲共7类:1.秦州小曲(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相结合,天水秦州区域);2.西秦腔(曲牌体戏曲剧种, 天水市城乡,陇南部分城乡);3.三仓灯戏(表演唱,陇南市武都区南部的三仓乡);4.武都高山戏(曲牌体戏曲剧种,武都区的鱼龙、隆兴、金厂、龙坝、汉王、马街、安化、佛崖、甘泉、角弓、城关等乡镇);5.木偶戏(由秦腔伴唱的傀儡戏,天水市麦积区街子一带,甘谷县等);6.玉垒花灯戏(秧歌剧演变来的戏曲剧种,陇南市文县玉垒乡);7.皮影戏(借灯显影,配秦腔声演故事,代表:武山皮影戏,天水市武山县;陇南影子腔,陇南市西和、礼县)。
高892块油藏为滩坝沙多薄层储层,测井解释渗透率(0.6~4)×10-3μm2,为特低渗储层。高892块沙四段油藏呈多层发育,与滨660块相比,油层纵向分布更散、层间应力差异更大;储层均衡改造难度更大。
3.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
2018年1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区域之一的天水、平凉等地,发展旅游演艺业是其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具有陇东南民间音乐内涵的旅游演艺创意业必将标志为这一城市群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因此,在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背景之下,发展陇东南民间音乐旅游演艺业,将会给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带来极大的发展、利用空间及客源、资本来源,为陇东南民间音乐旅游演艺文化产业民间音乐资源有序传承和开发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4.保护、开发理念不断完善,法制不断健全
保护好民间音乐资源环境,让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对民间音乐资源环境的保护,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确保民间音乐资源环境免遭破坏,同时逐渐健全的法制,对人们行为的监督作用增强,加重了人们行为对民间音乐资源的外部影响,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可以置身于良好的法制环境中利用、开发[4]。
小 结
通过对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数量结构的调查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的多样化程度较高,即该地区民间音乐资源丰富且稳定性较高,如农村舞台数量众多,文艺团体欣欣向荣,民间音乐演出频繁等,陇东南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旅游演艺产业中传承民间音乐资源,发展陇东南民间音乐旅游演艺文化产业;二是陇东南民间音乐资源集中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程度的规模优势,外部环境成熟,可以结合旅游业对民间音乐旅游演艺产业进行开发。
[参 考 文 献]
[1]武建成,王 耀.秦州春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311.
[2]天水市文化局.天水民歌集成[M].天水:天水市文化局,1987:3.
[3]张鹏慈,邹 轩.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 甘肃﹒天水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
[4]毛学艳,王 瑛.关中—天水经济区背景下天水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