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霍芬首创德语词组“丝绸之路”的早期法译形式

更新时间:2016-07-05

当代普遍使用的“丝绸之路”词组或概念,源自近代德国地理学家费尔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1833—1905)于1876年首创的德语词组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注]王冀青《“丝绸之路”是怎样提出的》,《团结报·文史周刊》第4380号·第225期,2014年7月10日,第7版。全世界现用几乎所有语言中,都有“丝绸之路”概念的固定表达形式,多从德语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直接或间接意译而来,单数形式如英语的Silk Road或Silk Route、法语的Route de la Soie、俄语的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意大利语的Via della Seta或Strada della Seta、瑞典语的Sidenvägen、荷兰语的Zijderoute、西班牙语的Ruta de la Seda、葡萄牙语的Rota da Seda、匈牙利语的Selyem útja、汉语的“丝绸之路”或“丝路”、日语的“絹の道”(现更流行的“シルク·ロード”一词则是根据英译形式音译而来)等。

海底捞的张勇和施永宏也是值得关注的新上榜者。今年9月海底捞在港上市后,创始人张勇夫妇的财富为77亿美元,排名第19位;施永宏夫妇的财富为36.5亿美元,排名第66位,可谓已经跻身全世界最富有的餐饮业者之列。

笔者曾于1991—1992年在日本东京财团法人东洋文库的书库里将近代欧、美各国主要的东方学杂志粗略翻检一遍,近年来根据读书笔记试图确定法语、英语等欧洲主要语言最早意译德语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一词的时间。但因相关文献浩如烟海,而笔者能力有限,迄今尚未找到最终的答案。为确保结论准确,笔者不揣浅陋,先将法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几则与“丝绸之路”法译形式Route de la Soie(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句罗列于此,略加分析,以请教于方家。

巷道变形主要特征为动载荷影响下的顶板离层、碎胀和掘进时的片冒、层裂,两帮煤体的卸载劈裂等;主要原因是高应力差、煤岩体的节理化和储能特性以及支护不合理等。动载冲击波连续扰动造成震动波的不断传递,出现煤岩表面持续“似层裂”破坏,直至震动波能量和频度降低,应力调整完毕。这与井下掘进过程中表层围岩的破坏及持续变化形态相吻合。

1868—1872年,李希霍芬以上海为基地,对大半个中国进行了7次考察。李希霍芬返回柏林后,于1876年绘制了一幅彩色地图,全名《旨在说明公元前128年至公元150年间交通关系概况的中亚地图》(简称《中亚地图》)。《中亚地图》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幅“丝绸之路”线路图,李希霍芬在图上用蓝色标示《汉书·西域传》所记的西域南北两道,用红色标示古希腊地理学家、推罗的马林乌斯(Marinus of Tyre,1—2世纪)记录下的一条古代商道“赛里斯之路”。马林乌斯记录的“赛里斯之路”信息,保留在古希腊地理学家克劳德·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撰写的《地理志》中,指1世纪马其顿商人为购买丝绸而从幼发拉底斯河渡口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今叙利亚阿勒颇东北)出发行进到赛里斯(Seres,丝国,即中国)首都赛拉(Sera,即东汉都城洛阳)的道路。

Huang:I can’t wait anymore.I give you two choices,paying for your debts or bringing your girl to my home.

1893年,英国博物学家、旅行家圣乔治·罗伊兹·李透代尔(St.George Royds Littledale,1851—1931)偕夫人在中国西北进行了他们的第二次中亚考察。李透代尔夫妇于1893年1月离开英国,经俄属中亚、中国新疆喀什噶尔、库车、库尔勒一线,于5月下旬在罗布淖尔考察,于7月初到达甘肃敦煌,成为近代第三批到访莫高窟的欧洲人,也是第一批到访莫高窟的英国人。李透代尔离开莫高窟后,经祁连山脉、青海湖、西宁府、兰州府、宁夏府(今宁夏银川)、内蒙古包头、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于9月27日到达北京,结束了考察。[注]王冀青《李透代尔夫妇在中国西北的访古之旅》,《团结报·文史周刊》第4600号·第298期,2016年1月7日,第8版。李透代尔返回英国后,于1894年4月9日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宣读了他的游记《横穿中亚的一次旅行》,该游记后来发表于1894年4月出版的《地理学学报》第3卷第6期上,并附有李透代尔沿途绘制的地图。[注]St.George R. Littledale, ‘A Journey across Central Asia’,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 3, No. 6, June 1894, pp. 445-472.

李透代尔先生(M. Littledale)也讨论了同一片地区,并为阐明此前未被探索过的一片地区的地理学做出了贡献。他绘制的从罗布淖尔(Lob-nor)到库库诺尔(青海湖,Koukou-nor)的地图非常珍贵,是在指南针、六分仪和空盒气压计的帮助下完成的(正如从兰州府[Lan-chaou-fou]的黄河[Hoang-Ho]到包头[Baoutou]的地图一样),提供了他从罗布泊(lac Lob)到沙州(Saïtou)之间的旅行线路,沿着古代的丝绸商路(l’ancienne route commerciale de la soie)向前进。接下来,他从沙州前往库库诺尔,穿越了一片全新的未知地区。[注]Henri Froidevaux, ‘Explorations européennes dans l’Asie centrale’, Annales de Géographie (AG), 1894, T. 4, No. 14, pp. 120-121.

李透代尔的《横穿中亚的一次旅行》发表后,受到法国地理学界的重视。1894年出版的法国《地理学年鉴》第4卷第15期上,发表了法国地理学家亨利·佛鲁德瓦(Henri Froidevaux,1863—1954)撰写的《在中亚的欧洲人探险活动》,其中介绍了李透代尔的中亚考察,文中有一段话说:

法国东方学家大卫-里昂·卡洪(David-Léon Cahun,1841—1900)于1896年出版了《亚洲历史导论:突厥人和蒙古人(从起源到1405年)》,[注]Léon Cahun,Introduction lhistoire de lAsie:Turcs et Mongols,des origines 1405,Paris:A.Colin etcie,1896.其中4次出现法语词组“丝绸之路”,譬如“位于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这条通道,即丝绸之路(les passage entre l’empire chinois et l’empire romain,la route de la soie)。”[注]Léon Cahun,Introduction lhistoire de lAsie,p.44.这里的“丝绸之路”(la route de la soie)词组,已具备了“丝绸之路”法语形式的完整形态。

李希霍芬在《中亚地图》的说明词中,将马林乌斯记录的“赛里斯之路”表述为“马林乌斯的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 des Marinus),这是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一词的第一次亮相。既然《中亚地图》解说词中注明该地图系由“费·冯·李希霍芬绘制于1876年”,我们可将李希霍芬首创“丝绸之路”一词的时间确定为1876年。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根据自己的亲身旅行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果》第1卷中,[注]Ferdinand Freiherrn von Richthofen, China: Ergebnisse eig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 Berlin: Verlag von Dietrich Reimer, Erster Band,1877.将《中亚地图》夹印于第500页和第501页之间。[注]王冀青《关于“丝绸之路”一词的词源》,《敦煌学辑刊》2015年第2期,第24-25页。李希霍芬于1876年用德语首创“丝绸之路”后,因造词学理不清,逻辑不明,早期接受者不多。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国际中亚考察运动渐入高潮,李希霍芬首创的“丝绸之路”词组开始受到青睐,在英语、法语等欧洲主要语言中逐渐流行开来。

文中有“沿着古代的丝绸商路(l’ancienne route commerciale de la soie)”一句话,其中“丝绸商路”(route commerciale de la soie)这一词组,可认定为法译词组“丝绸之路”(route de la soie)的修饰限定性表达方式。

在中亚考察进入高潮之际,法国地理学家埃铁纳·菲利克斯·波里奥克斯(Etienne Felix Berlioux,1828—1910)撰写了一篇题为《欧洲人在中亚并前往赛里斯国(即中国北部)的最初旅行》的长文,发表在1898年出版的《里昂地理学会会刊》第15卷上,其中讨论了古希腊地理学家记录的“赛里斯之路”。[注]E. F. Berlioux, ‘Les premiers voyages des Européens dans l’Asie centrale et au pays des Sères, la Chine du Nord’,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 Géographie de Lyon, T. 15, 1898, pp. 5-81.在1899年出版的《地理学年鉴》第41期“地理学历史(文献札记)”栏中,发表了法国地理学家卢西安·加卢瓦(Lucien Gallois,1857—1941)对波里奥克斯文的短评,其中说:

文中“这条道路便是丝绸之路(Cette route était celle de la soie)”一句话,蕴含了法译词组“丝绸之路”(route de la soie)的语法要素。

波里奥克斯先生(M.Berlioux)试图在古代作家的著作中重新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尤其是在托勒密(Ptolémée)的著作中加以寻找,以显示从西亚通往中国的古代旅行线路。讨论的重点放在了一条道路上,这条道路从小亚细亚(Asie mineure)出发,横穿了波斯,在俄属突厥斯坦境内向下行,然后经过苏尔哈布(Sourkhab),在阔米德(Comèdes)一带向上行。在这里,道路开始分岔:北道经过纳林斯克(Narynsk),南道经过叶尔羌高地(haut Yarkand)和帕米尔(Pamir)。在南道上,可以看到著名的“石塔”(Tour de Pierre)。两条道路在和阗(Khotan)重新交会,然后沿着山脚继续前行,经过肃州(Sou-Tchéou)、凉州(Leang-Tchéou),穿过黄河(Hoang Ho),最后在河南境内到达赛拉大都会(Sera Metropolis)附近。这条道路便是丝绸之路(Cette route était celle de la soie)。波里奥克斯先生在这个东方国家还辨识出一条从凉州通往恰克图(Kiakhta)的黄金之路(la route de l’Or),还有另一条从恰克图通往满洲(Mandchourie)的北方道路。[注]L. G. (Lucien Gallois), ‘Histoire de la Géographie: 6’, AG, 1899, T. 8, No. 41 (bibl.), p. 8.

1898—1900年,法国探险家、法属印度支那副驻扎官夏尔-厄德·保宁(Charles-Eudes Bonin,1865—1929)从东向西横穿中国,进行了一次中亚考察。保宁从1898年4月开始进入中国西南部旅行,于1899年4月底从北京出发,经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甘肃宁夏府(今银川)、凉州府(今武威)、青海塔尔寺、甘州府(今张掖)、肃州直隶州(今酒泉)、安西直隶州(今瓜州),于1899年9月下旬到达敦煌县,考察了莫高窟。[注]王冀青《从保宁莫高窟考古说藏经洞发现时间》,《团结报·文史周刊》第4635号·第310期,2016年4月7日,第8版。离开莫高窟后,保宁经新疆罗布淖尔、焉耆府、迪化府(今乌鲁木齐),然后经俄属中亚、俄国返回法国。

①通过管道机器人对山前水库涵洞的现场检测,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处大的漏水点,1处障碍物,5处沉积物,建议清除障碍物,对漏水点采用环氧沙浆封闭或灌水泥浆防渗。

(4)Ⅱ中虽未检测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表2。

保宁返回法国后,于1901年1月11日晚在巴黎地理学会(Société de Géographie)宣读了他的中亚考察游记。该游记后来以《从北京经由蒙古、库库诺尔、罗布淖尔和准噶尔地区至俄属突厥斯坦的旅行记》(以下简称“《旅行记》”)为题,分两部分连载于巴黎地理学会机关杂志《地理学》上,前半部分刊于1901年2月15日出版的当年第2期上,后半部分刊于1901年3月15日出版的当年第3期上。[注]Charles-Eudes Bonin, ‘Voyage de Pékin au Turkestan russe par la Mongolie, le Koukou-nor, le Lob-nor et la Dzoungarie’, La Géographie: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 Géographie, II, 15 fevrier 1900, pp. 115-122; III, 15 mars 1901, pp. 170-180.

保宁《旅行记》发表后,立即得到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1901年出版的《地理学年鉴》第10卷第51期上,刊登了法国地理学家莫里斯·兹莫曼(Maurice Zimmermann,1869—1950)撰写的《保宁先生横穿中亚的旅行》一文,其中说:

我们的同胞夏-厄德·保宁先生最近横穿了中亚地区,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活生生的有趣画面。他的目的,是重新寻找马可·波罗(Marco Polo)曾经走过的同一条线路。从北京到巴克特里亚(Bactriane)的古代丝绸之路(L’ancienne route de la soie),从归化城(Kouei-koua-tcheng,或呼和浩特[Koukou-Khoto])开始行得通,这里正是他的旅行的出发点。这里是中国北方以及蒙古的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是羊毛、毛皮和皮革的一大交易中心。[注]Maurice Zimmermann, ‘Traversée de l’Asie centrale par Mr. Bonin’, AG, 1901, T. 10, No. 51, p. 283.

兹莫曼文中提到的“从北京到巴克特里亚的古代丝绸之路(L’ancienne route de la soie)”一句话中,继承了“丝绸之路”词组的标准法译形式route de la soie。依笔者之见,这一表述方式预示,19世纪末逐渐定型的“丝绸之路”法泽形式Route de la Soie,将从20世纪的第一年开始风靡于整个法语世界。

王冀青
《敦煌学辑刊》 2018年第04期
《敦煌学辑刊》2018年第04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