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霍芬首创德语词组“丝绸之路”的早期法译形式
当代普遍使用的“丝绸之路”词组或概念,源自近代德国地理学家费尔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1833—1905)于1876年首创的德语词组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注]王冀青《“丝绸之路”是怎样提出的》,《团结报·文史周刊》第4380号·第225期,2014年7月10日,第7版。全世界现用几乎所有语言中,都有“丝绸之路”概念的固定表达形式,多从德语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直接或间接意译而来,单数形式如英语的Silk Road或Silk Route、法语的Route de la Soie、俄语的Шелковый путь、意大利语的Via della Seta或Strada della Seta、瑞典语的Sidenvägen、荷兰语的Zijderoute、西班牙语的Ruta de la Seda、葡萄牙语的Rota da Seda、匈牙利语的Selyem útja、汉语的“丝绸之路”或“丝路”、日语的“絹の道”(现更流行的“シルク·ロード”一词则是根据英译形式音译而来)等。
海底捞的张勇和施永宏也是值得关注的新上榜者。今年9月海底捞在港上市后,创始人张勇夫妇的财富为77亿美元,排名第19位;施永宏夫妇的财富为36.5亿美元,排名第66位,可谓已经跻身全世界最富有的餐饮业者之列。
笔者曾于1991—1992年在日本东京财团法人东洋文库的书库里将近代欧、美各国主要的东方学杂志粗略翻检一遍,近年来根据读书笔记试图确定法语、英语等欧洲主要语言最早意译德语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一词的时间。但因相关文献浩如烟海,而笔者能力有限,迄今尚未找到最终的答案。为确保结论准确,笔者不揣浅陋,先将法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几则与“丝绸之路”法译形式Route de la Soie(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句罗列于此,略加分析,以请教于方家。
巷道变形主要特征为动载荷影响下的顶板离层、碎胀和掘进时的片冒、层裂,两帮煤体的卸载劈裂等;主要原因是高应力差、煤岩体的节理化和储能特性以及支护不合理等。动载冲击波连续扰动造成震动波的不断传递,出现煤岩表面持续“似层裂”破坏,直至震动波能量和频度降低,应力调整完毕。这与井下掘进过程中表层围岩的破坏及持续变化形态相吻合。
一
1868—1872年,李希霍芬以上海为基地,对大半个中国进行了7次考察。李希霍芬返回柏林后,于1876年绘制了一幅彩色地图,全名《旨在说明公元前128年至公元150年间交通关系概况的中亚地图》(简称《中亚地图》)。《中亚地图》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幅“丝绸之路”线路图,李希霍芬在图上用蓝色标示《汉书·西域传》所记的西域南北两道,用红色标示古希腊地理学家、推罗的马林乌斯(Marinus of Tyre,1—2世纪)记录下的一条古代商道“赛里斯之路”。马林乌斯记录的“赛里斯之路”信息,保留在古希腊地理学家克劳德·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撰写的《地理志》中,指1世纪马其顿商人为购买丝绸而从幼发拉底斯河渡口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今叙利亚阿勒颇东北)出发行进到赛里斯(Seres,丝国,即中国)首都赛拉(Sera,即东汉都城洛阳)的道路。
Huang:I can’t wait anymore.I give you two choices,paying for your debts or bringing your girl to my home.
1893年,英国博物学家、旅行家圣乔治·罗伊兹·李透代尔(St.George Royds Littledale,1851—1931)偕夫人在中国西北进行了他们的第二次中亚考察。李透代尔夫妇于1893年1月离开英国,经俄属中亚、中国新疆喀什噶尔、库车、库尔勒一线,于5月下旬在罗布淖尔考察,于7月初到达甘肃敦煌,成为近代第三批到访莫高窟的欧洲人,也是第一批到访莫高窟的英国人。李透代尔离开莫高窟后,经祁连山脉、青海湖、西宁府、兰州府、宁夏府(今宁夏银川)、内蒙古包头、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于9月27日到达北京,结束了考察。[注]王冀青《李透代尔夫妇在中国西北的访古之旅》,《团结报·文史周刊》第4600号·第298期,2016年1月7日,第8版。李透代尔返回英国后,于1894年4月9日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宣读了他的游记《横穿中亚的一次旅行》,该游记后来发表于1894年4月出版的《地理学学报》第3卷第6期上,并附有李透代尔沿途绘制的地图。[注]St.George R. Littledale, ‘A Journey across Central Asia’,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 3, No. 6, June 1894, pp. 445-472.
李透代尔先生(M. Littledale)也讨论了同一片地区,并为阐明此前未被探索过的一片地区的地理学做出了贡献。他绘制的从罗布淖尔(Lob-nor)到库库诺尔(青海湖,Koukou-nor)的地图非常珍贵,是在指南针、六分仪和空盒气压计的帮助下完成的(正如从兰州府[Lan-chaou-fou]的黄河[Hoang-Ho]到包头[Baoutou]的地图一样),提供了他从罗布泊(lac Lob)到沙州(Saïtou)之间的旅行线路,沿着古代的丝绸商路(l’ancienne route commerciale de la soie)向前进。接下来,他从沙州前往库库诺尔,穿越了一片全新的未知地区。[注]Henri Froidevaux, ‘Explorations européennes dans l’Asie centrale’, Annales de Géographie (AG), 1894, T. 4, No. 14, pp. 120-121.
李透代尔的《横穿中亚的一次旅行》发表后,受到法国地理学界的重视。1894年出版的法国《地理学年鉴》第4卷第15期上,发表了法国地理学家亨利·佛鲁德瓦(Henri Froidevaux,1863—1954)撰写的《在中亚的欧洲人探险活动》,其中介绍了李透代尔的中亚考察,文中有一段话说:
法国东方学家大卫-里昂·卡洪(David-Léon Cahun,1841—1900)于1896年出版了《亚洲历史导论:突厥人和蒙古人(从起源到1405年)》,[注]Léon Cahun,Introduction l’histoire de l’Asie:Turcs et Mongols,des origines 1405,Paris:A.Colin etcie,1896.其中4次出现法语词组“丝绸之路”,譬如“位于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这条通道,即丝绸之路(les passage entre l’empire chinois et l’empire romain,la route de la soie)。”[注]Léon Cahun,Introduction l’histoire de l’Asie,p.44.这里的“丝绸之路”(la route de la soie)词组,已具备了“丝绸之路”法语形式的完整形态。
李希霍芬在《中亚地图》的说明词中,将马林乌斯记录的“赛里斯之路”表述为“马林乌斯的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 des Marinus),这是Seidenstrasse(丝绸之路)一词的第一次亮相。既然《中亚地图》解说词中注明该地图系由“费·冯·李希霍芬绘制于1876年”,我们可将李希霍芬首创“丝绸之路”一词的时间确定为1876年。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国——根据自己的亲身旅行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果》第1卷中,[注]Ferdinand Freiherrn von Richthofen, China: Ergebnisse eigner Reisen und darauf gegründeter Studien, Berlin: Verlag von Dietrich Reimer, Erster Band,1877.将《中亚地图》夹印于第500页和第501页之间。[注]王冀青《关于“丝绸之路”一词的词源》,《敦煌学辑刊》2015年第2期,第24-25页。李希霍芬于1876年用德语首创“丝绸之路”后,因造词学理不清,逻辑不明,早期接受者不多。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国际中亚考察运动渐入高潮,李希霍芬首创的“丝绸之路”词组开始受到青睐,在英语、法语等欧洲主要语言中逐渐流行开来。
二
文中有“沿着古代的丝绸商路(l’ancienne route commerciale de la soie)”一句话,其中“丝绸商路”(route commerciale de la soie)这一词组,可认定为法译词组“丝绸之路”(route de la soie)的修饰限定性表达方式。
在中亚考察进入高潮之际,法国地理学家埃铁纳·菲利克斯·波里奥克斯(Etienne Felix Berlioux,1828—1910)撰写了一篇题为《欧洲人在中亚并前往赛里斯国(即中国北部)的最初旅行》的长文,发表在1898年出版的《里昂地理学会会刊》第15卷上,其中讨论了古希腊地理学家记录的“赛里斯之路”。[注]E. F. Berlioux, ‘Les premiers voyages des Européens dans l’Asie centrale et au pays des Sères, la Chine du Nord’,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 Géographie de Lyon, T. 15, 1898, pp. 5-81.在1899年出版的《地理学年鉴》第41期“地理学历史(文献札记)”栏中,发表了法国地理学家卢西安·加卢瓦(Lucien Gallois,1857—1941)对波里奥克斯文的短评,其中说:
文中“这条道路便是丝绸之路(Cette route était celle de la soie)”一句话,蕴含了法译词组“丝绸之路”(route de la soie)的语法要素。
波里奥克斯先生(M.Berlioux)试图在古代作家的著作中重新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尤其是在托勒密(Ptolémée)的著作中加以寻找,以显示从西亚通往中国的古代旅行线路。讨论的重点放在了一条道路上,这条道路从小亚细亚(Asie mineure)出发,横穿了波斯,在俄属突厥斯坦境内向下行,然后经过苏尔哈布(Sourkhab),在阔米德(Comèdes)一带向上行。在这里,道路开始分岔:北道经过纳林斯克(Narynsk),南道经过叶尔羌高地(haut Yarkand)和帕米尔(Pamir)。在南道上,可以看到著名的“石塔”(Tour de Pierre)。两条道路在和阗(Khotan)重新交会,然后沿着山脚继续前行,经过肃州(Sou-Tchéou)、凉州(Leang-Tchéou),穿过黄河(Hoang Ho),最后在河南境内到达赛拉大都会(Sera Metropolis)附近。这条道路便是丝绸之路(Cette route était celle de la soie)。波里奥克斯先生在这个东方国家还辨识出一条从凉州通往恰克图(Kiakhta)的黄金之路(la route de l’Or),还有另一条从恰克图通往满洲(Mandchourie)的北方道路。[注]L. G. (Lucien Gallois), ‘Histoire de la Géographie: 6’, AG, 1899, T. 8, No. 41 (bibl.), p. 8.
1898—1900年,法国探险家、法属印度支那副驻扎官夏尔-厄德·保宁(Charles-Eudes Bonin,1865—1929)从东向西横穿中国,进行了一次中亚考察。保宁从1898年4月开始进入中国西南部旅行,于1899年4月底从北京出发,经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甘肃宁夏府(今银川)、凉州府(今武威)、青海塔尔寺、甘州府(今张掖)、肃州直隶州(今酒泉)、安西直隶州(今瓜州),于1899年9月下旬到达敦煌县,考察了莫高窟。[注]王冀青《从保宁莫高窟考古说藏经洞发现时间》,《团结报·文史周刊》第4635号·第310期,2016年4月7日,第8版。离开莫高窟后,保宁经新疆罗布淖尔、焉耆府、迪化府(今乌鲁木齐),然后经俄属中亚、俄国返回法国。
①通过管道机器人对山前水库涵洞的现场检测,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处大的漏水点,1处障碍物,5处沉积物,建议清除障碍物,对漏水点采用环氧沙浆封闭或灌水泥浆防渗。
(4)Ⅱ中虽未检测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表2。
保宁返回法国后,于1901年1月11日晚在巴黎地理学会(Société de Géographie)宣读了他的中亚考察游记。该游记后来以《从北京经由蒙古、库库诺尔、罗布淖尔和准噶尔地区至俄属突厥斯坦的旅行记》(以下简称“《旅行记》”)为题,分两部分连载于巴黎地理学会机关杂志《地理学》上,前半部分刊于1901年2月15日出版的当年第2期上,后半部分刊于1901年3月15日出版的当年第3期上。[注]Charles-Eudes Bonin, ‘Voyage de Pékin au Turkestan russe par la Mongolie, le Koukou-nor, le Lob-nor et la Dzoungarie’, La Géographie: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 Géographie, II, 15 fevrier 1900, pp. 115-122; III, 15 mars 1901, pp. 170-180.
保宁《旅行记》发表后,立即得到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1901年出版的《地理学年鉴》第10卷第51期上,刊登了法国地理学家莫里斯·兹莫曼(Maurice Zimmermann,1869—1950)撰写的《保宁先生横穿中亚的旅行》一文,其中说:
我们的同胞夏-厄德·保宁先生最近横穿了中亚地区,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活生生的有趣画面。他的目的,是重新寻找马可·波罗(Marco Polo)曾经走过的同一条线路。从北京到巴克特里亚(Bactriane)的古代丝绸之路(L’ancienne route de la soie),从归化城(Kouei-koua-tcheng,或呼和浩特[Koukou-Khoto])开始行得通,这里正是他的旅行的出发点。这里是中国北方以及蒙古的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是羊毛、毛皮和皮革的一大交易中心。[注]Maurice Zimmermann, ‘Traversée de l’Asie centrale par Mr. Bonin’, AG, 1901, T. 10, No. 51, p. 283.
兹莫曼文中提到的“从北京到巴克特里亚的古代丝绸之路(L’ancienne route de la soie)”一句话中,继承了“丝绸之路”词组的标准法译形式route de la soie。依笔者之见,这一表述方式预示,19世纪末逐渐定型的“丝绸之路”法泽形式Route de la Soie,将从20世纪的第一年开始风靡于整个法语世界。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