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备急单验药方并序》考释
敦煌本《备急单验药方并序》有五个残卷,分别为S.9987B2V、S.3395、S.9987A、S.3347,其中S.3347由两个碎片组成,将稍大碎片编号为S.3347A,小号碎片编号为S.3347B。
S.9987B2V起首题“[备]急单验药方卷并序”,至序文末“深可救之”,凡九行,前四行上截残缺。
S.3395起“治人心痛欲死方”之“如梧桐子大”,至“疗利积年出无禁止方”之“[不过]者再,验”,存三十二行,首尾均残,上截残缺。
S.9987A起“疗黄方”第四种“内芒消”,至“疗贼风入身,角口反张,口禁不得语及产妇复风方”之“不得”。存四十三行,首尾均残,前六行上下均残,下部与S.3395第十五行至第二十行文字相连,可相缀合。
为方便计算,偏差和偏差变化率的模糊集合采用三角隶属函数,由于输出量的变化范围较小,为了取得更佳的精确度,选用正态函数作为输出的隶属度函数。输入输出变量的语言赋值表见表1、表2。
S.3347A起“疗霍乱方”第一“以盐一匙替处亦得”之“处”,至“疗诸漏疮方”之“绵裹内下部中,验”。凡一百二十五行,首尾均残,前十九行与S.9987A可相缀合。
S.3347B为残存三行文字的小残片,《英藏》将其放在S.3347A第十七至十九行上方,编为同一号,案其内容当为S.3347A第一百零四行“苦偏风项强,一边缓纵,服前汤,并摩后膏”方中残缺文字。
案:《说文·手部》:“捼,推也。一曰两手相切摩也。”“搂,曳聚也。”[注][汉]许慎《说文解字》,第255、254页。此处言以手摩乌豆,如《千金方·痔漏方·恶疾大风第五》言“用细粒乌豆,择取摩之皮不落者”[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427页。,则此处当作“捼”,“搂”为“捼”之形误也。
《备急单验药方》无传世刊本,其所载医方可在传世方书《外台秘要》、《肘后备急方》、《医心方》以及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敦煌写卷P.3596V及P.2666V中找到相同或相似文字。张瑞贤著有《龙门药方释疑》一书,并撰文考证洛阳龙门药方与敦煌本《备急单验药方》有明显的同源关系,即同样来源于《备急单验药方》一书。[注]张瑞贤《龙门药方释疑》,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6-82页。在以上诸位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将写卷与传世医书及龙门石窟药方和敦煌其他写卷进行了比对研究,对部分残泐处进行辑补,并详加考证。凡写卷上部文字残泐者,以“”代之,下部文字残泐者,以“”代之;中间缺字者,以“□”代之,缺几字用则用几个“□”代之,不明确者以“”代之;模糊不可辨之字,则以“”代之。
1.阙。其巨阙穴,在心下一寸,灸二七壮。[又灸法,从项]椎骨数下至苐七莭上,灸卅壮。
“阙”前写卷残缺。
从公元前21世纪大禹创行了沟洫制度,有遂、沟、洫、浍排水蓄洪,从而进入农主牧辅的农耕时代。又过了1 300多年,到后汉、魏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317年),兴建了很多陂、堨、塘、湖等蓄水工程灌溉农田,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坑塘建设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新时期。
案:《干禄字书》:“腊、蜡,上腊祭,下蜜,俗字从葛,非也。”[注][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0页。《说文》有“腊”无“蜡”,是作“腊”为正字,“蜡”为后起换旁字。下文“疗霍乱方”有“温酒三升,如弹丸,着酒中顿服之,无以盐一匙[替]处亦得”,字又作“”。《龙龛手镜·虫部》:“,俗;蜡,正。”[注][辽]释行均《龙龛手镜》,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25页。《说文·虫部》:“蝎,蝤蛴也。”[注][汉]许慎《说文解字》,第279页。于义不通,则“蝎”当是“”之省。
二七壮,P.2662V作“三壮”。
案:根据《千金方》及《千金翼方》的记载,则作“二七壮”义胜。《道兴造像记》疗“蛔心痛”法为“又灸心下一寸二七壮”,[注]王昶《金石萃编》第1册第35卷,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第4页。虽阙穴位名称,可知为巨阙穴,壮数为二七壮,亦可为一证。
2.取鼠尾草花曝二(升)
青年时代马克思的思想处在不断构建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为日后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奠定牢固基础的时期;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青年马克思的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才为日后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为日后马克思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劳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这些独特的精神特质对今天,尤其是对当代青年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领。
“二升”,《龙门药方释疑》载龙门石窟药方(以下简称“《龙门》”)作“干,末”。
案:“升”作为剂量单位,在医籍中常作为水、酒之类的取量,而鼠尾草则多用“斤”、“两”、“分”,如《肘后备急方·治卒大腹水病方第二十五》中有“又方,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第69页。的记载,《千金方·卷十五下·热痢第七》中治“下赤连年方”,用“地榆、鼠尾草各一两”[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280页。。且从文意上理解,此处当是取鼠尾草花曝干,研末。与《龙门》下文“服方寸匕,验”可相衔接。
3.又方。赤利。黄连三两,黄蘗三两,支子二两,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验。
“蘗”,《医心方》引《救急方》(以下简称“《救急》”)作“柏”。
案:《说文·木部》:“檗,黄木也。”段玉裁注:“黄木者,《本草经》之檗木也,一名檀桓。俗加草作蘗。”[注][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5页。是作“檗”为本字,“蘗”为俗写,《本草纲目·柏木》:“檗木名义未详。《本经》言檗木及根,不言檗皮,岂古时木与皮通用乎?俗作黄柏者,省写之谬也。”[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第1977页。
“支子”,《救急》作“栀子仁”。
案:《说文·又部》:“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注][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65页。《说文·木部》:“梔,木实可染,从木巵声。”[注][汉]许慎《说文解字》,第126页。《正字通·支部》:“黄支,木名,一名鲜支,实可染黄,即今支子木。俗作栀。”[注][明]张自烈《正字通》,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第434页。根据《说文》对“栀”、“支”二字的释义,作为可染黄之木实,以“栀”字为本字,而“支”后借用此义。“栀”与“梔”同,《说文解字注》与《龙龛手镜》字皆作“梔”。《说文解字句读》:“卮、支,皆栀之借字,今语正呼为栀子。”[注][清]王筠《说文句读》第11卷,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第14页。《正字通》所谓“支”为正字,“栀”为俗字,误也。
4.又方,从心耆骨取[鸠尾]中灸三壮,神秘。
心耆骨,《外台秘要》作“心歧骨”,《幼幼新书》作“心岐骨”。
与管材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管材与接口的影响、管材腐蚀和老化等的影响。管网漏水很多都发生在接口处,接口处往往是应力的集中点,因此容易发生接口松动、脱落甚至破裂等[2]。造成管材与接口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接口材质老化、管道腐蚀、外部工程破坏和地面沉降等。管道在地下受各种酸碱成分、细菌的影响,管材的特性也慢慢发生变化,如果不及时淘汰很容易造成漏水,同时对城市居民的安全用水也造成威胁。一些外部工程在施工中没有弄清楚供水管网的布局,在打桩震动、勘探钻孔中极易造成供水管网的损坏。同时,随时间的推移,供水管道和路面一起在局部会发生沉降现象,这种受力不均也极易造成水管破裂、漏水。
案:“岐”与“歧”同,医籍中常同见,《五经文字·山部》“岐”字条:“俗以此岐为山名别作歧路字,字书無此歧字。”[注][唐]张参《五经文字》下卷,《后知不足斋丛书》,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20页。《玉篇·止部》:“歧,歧路也。”[注][梁]顾野王《宋本玉篇》,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第200页。后引申为“分歧、分叉”之意,《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岐。”[注][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31,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00页。《中医大辞典》“歧骨”条曰:“骨骼部位名。指两骨末端互相交合的部分,状如分枝,故名。”[注]李经纬编《中医大辞典》第3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第899页。《说文·老部》:“耆,老也。”[注][汉]许慎《说文解字》,第173页。作“耆”当系音讹字。
5.又方。以手熟搂乌豆,服大一抄,不过再三。
“搂”,《医心方》引《龙门方》作“捼”。
《英藏》将S.9987B2V定名为《[备]急单验药方卷并序》,[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13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页。学者多从之。而关于其他残卷的定名则略有不同,如《英藏》将S.3395定名为《医方》,[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5卷,第73页。马继兴则定名为《不知名医方第三种残卷》,[注]马继兴等《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75页。丛春雨根据写卷内容为杂记各种病症的简便医方,定名为《简便医方方书》[注]丛春雨《敦煌中医药全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637页。。王淑民发现了“S.3347、3395、9987A三个残卷的拼合点,并将三个残卷的文字成功拼合,加之卷首残片S.9987B2V,构成《备急单验药方卷》缀辑本”。[注]王淑民《敦煌〈备急单验药方卷〉首次缀辑》,《中华医史杂志》2001年第1期,第48-53页。序文与药方之间有残缺,卷尾残,方名或“又方”用粗墨抄书,药名及剂量等用小字单行或双行抄写。缀合后的《备急单验药方并序》仍然残缺严重,如S.3395首行“如梧桐子大,酒服”句,“如”上残缺,不知疗何疾,“服”下亦残泐,未明服药之法。按其下接疗心痛方,龙门石窟药方有“又冷心痛,吴茱萸一升,桂心三两,当归三两,捣末,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廿丸,日再加卅丸,以知为度”,与之类似,可作辑补。僧海霞将S.9987A、S.3347缀合部分进行了考补,对于写卷的辑复工作作出了贡献。[注]僧海霞《敦煌〈备急单验药方卷〉缀辑本考补》,《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103-110页。
VZ1000型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山地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高磊,李卫新,纪勇(7-40)
Optimal Design of Car/Passenger Ferry with Car Decks for 22 Vehicles……………YU Shengtang, WANG Dan(1·17)
“蝎”,《医心方》引《僧深方》作“腊”。
案:此条灸法只存穴名及穴位点、灸疗壮数,阙所治疾病。P.2662V抄有相同灸法,“[人]心痛欲死,灸巨阙,在心一寸,三壮即差”;《千金方·膀胱腑·霍乱第六》有“若先心痛及先吐者,灸巨阙七壮,在心下一寸,不效更灸如前数”;[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第369页。《千金翼·针灸中·膀胱病第十》则有“若先心痛先吐,灸巨阙二七壮,不差,更二七壮”[注][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第332页。之论述,可知其疗“心痛”之疾。
7.疗脚筋及已入腹方。……又方,以手拘随所患脚大母指,灸脚心下急筋,七壮。
10.又方,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即差。
脚筋,《龙门》作“脚转筋”,《医心方》作“转脚筋”。
案:脚筋指足之筋脉也。而脚筋之病症有“脚筋急”、“脚筋急痛”、“脚筋挛”、“脚筋挛缩”、“脚筋冷缩”、“脚筋转”等。如《诸病源候论》卷22“霍乱转筋候”:“霍乱而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故也。足之三阴三阳之筋,起于人足指……霍乱大吐下之后,阴阳俱虚,其血气虚极,则手足逆冷,而荣卫不理,冷搏于筋,则筋为之转,冷入于足之三阴三阳,则脚筋转。”[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第123页。《肘后备急方》有“孙尚药治脚转筋疼痛挛急者”,[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第30页。《千金翼方·针灸中·肝病第一》有“治脚转筋法”,[注][唐]孙思邈《千金翼方》,第323页。《外台秘要·霍乱转筋方》有“必效主霍乱脚转筋及入腹方”,[注][唐]王焘《外台秘要》,第180页。《针灸资生经》卷3“霍乱转筋”有“歧伯疗脚转筋”[注][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142页。。则此处作“脚转筋”是。
6.又方。小豆一升,煮令烂。并少汁盛,内蝎三两,待消尽,顿服,验。
拘,《医心方》同,《龙门》作“勾”,《外台秘要》作“拗”。
案:《说文·句部》:“拘,止也。”段玉裁注:“手句者,以手止之也。”[注][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88页。于此处意似不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拘,假借为句。”[注][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年,第350页。《说文·句部》:“句,曲也。”段玉裁注:“古音总如钩。后人句曲音钩,单句音屦。又改句曲字为勾。”[注][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88页。《广韵·侯韵》:“句,俗作勾。”[注]余廼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439页。是作“句”为本字,“勾”为后起之俗写,“拘”为“句”之借字。《玉篇·手部》:“拗,拗折也。”[注][梁]顾野王《宋本玉篇》,第125页。后又引申为“扭曲”之意,与“句”意相通。
8.又方,筋已入腹者,令患人伏地,以绳绊趺上踝下,两脚中间出绳系柱,去地稍高,患者身去柱可五尺,即以棒极折绳,令掣患者,验。
掣,《医心方》同,《龙门》作“制”。
案:《尔雅·释训》:“甹夆,掣曳也。”郭璞注:“谓牵拕。”邢昺疏:“掣曳者,从旁牵挽之言。”[注][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十三经注疏》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91页。《说文·衣部》:“制,裁也。”[注][汉]许慎《说文解字》,第173页。则此处作“掣”于义相合,以绳牵掣患者是也。
9.[又方。有伤处风入,取椒一合,面裹作]馄[饨],[烧]令熟,以筋刾(刺)破作孔,[动风入]处,不过三四,验。
近年来,云南省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17年,云南省实现食用菌产量52.8万吨、产值130亿元。预计到2020年,云南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72万吨,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在此过程中,云南省食用菌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产量销售及市场口碑不断提升。
构建“四驱双核”服务型教工党支部过程中工作载体的选择与创新,事关能否充分调动好教师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四驱”的原发力量,从而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事关能否逐步打造成服务型教工党支部持续推进“双核”迈向纵深的阵地,从而筑牢党支部的战斗堡垒阵地功能;这就需要实现载体选择与创新的准确把握,将特色教工党支部建设与教师党员业务发展相联系,让教师党员对业务发展的热情、对时政理解与把握转化为服务学生培养上的具体行动,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
(1)在设计建设选煤厂时,应就近在煤矿附近配套建设选煤厂或建设中央型选煤厂。工艺的布置应在满足使用条件下尽可能减少物料的中转环节,降低生产厂房高度,缩短输送长度,煤流、水流选择合适的坡度及角度,尽量使其自流,但不提倡物料全部泵送至厂房顶部然后再自流;在设备选型上,采用大中型高效节能设备,同时满足工艺要求,较少使用大容量设备;变频器技术在选煤厂节能降耗方面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还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节约电能,降低设备故障率。
案:“馄”与“”同。食旁常可换作麦旁,如《集韵·静韵》:“饼,〈说文〉:‘面餈也。’或从麦。”[注][宋]丁度《集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25页。《晋书·惠帝记》:“后因食中毒而崩,或云司马越之鸩。”[注][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4,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8页。《集韵·铎韵》:“馎,馎饦,饼也。亦作。”《集韵·質韵》:“饆,饆饠,饼属。或从麦。”《集韵·桓韵》:“馒,馒头,饼也。或从麦。”[注][宋]丁度《集韵》,第725页、664页、149页。《正字通·麦部》:“,俗字,本作饨。”[注][明]张自烈《正字通》,第1391页。“馄”上底卷残泐,可据P.3596V补“又方。有伤处风入,取椒一合,面裹作”。
数据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黑白际,P.3596V同,P.2666V作“黑白清出”。
案:《说文·部》:“际,壁会也。”段注:“两墙相合之缝也。”[注][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736页。此处言两乳黑白相合之处也,如“治卒得咳嗽方。……又方灸两乳下黑白肉际各百壮,却愈”;[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第61页。“嗽灸两乳下黑白际各百壮,即瘥”;[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330页。“嗽灸两乳下黑白肉际各一百壮即差”;[注][唐]孙思邈《千金翼方》,第330页。则作“际”义顺。差、瘥古今字,病愈也。
11.又方,取苽子熬,捣末,醋和傅头
“馄”,P.3596V作“”。
“苽”,P.3596V作“芥”。
案:《证类本草》有云,芥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瓜(案亦作苽)子则主令人说泽,好颜色,益气不饥。[注][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033页、1030页。此方疗失音不语,当通九窍之“喉”,作“芥”是。《肘后》治卒不得语方作“苽子”,[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第55页。然《外台》引《肘后》此方却作“芥子”,并注“范汪千金同”[注][唐]王焘《外台秘要》,第388页。。说明王焘所见《肘后》、《范汪方》以及《千金方》均作“芥子”,而《肘后》在传抄过程中将“芥”误抄作“苽”。
12.痹蹷,下随及冷痹方。……[又方]。灸足外踝上四指绝骨穴,其穴掐时与脉相应
下随,P.3596V作“不随”。
第一,根据皖河流域山区环境的特点,构建低耗、优质、高产、高效的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内容有:山区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保持耕地的绿色覆盖,建设生态水系和现代灌溉系统,山坡耕地保护或退耕等。
案:“下”为“不”之形误字。不随,为风毒脚气病症状之一,《千金方》卷七“风毒脚气”有云:“风毒之中人也,或见食呕吐……或时缓纵不随……”又有“治风虚劳损挟毒,脚弱疼痹或不随”、“治风湿疼腰脚不随方”[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138页。等,皆可为证。
掐,于文义似有不通,应是“陷”之形误字。《外台秘要·灸脚气穴名》:“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骨绝头陷中。”[注][唐]王焘《外台秘要》,第532页。
脉,未知何脉也。《玉篇·足部》:“,蹋也。”[注][梁]顾野王《宋本玉篇》,第135页。疑为“蹻”之误。《甲乙经·奇经八脉》:“《难经》曰:‘阳蹻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第29页。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蹻谓阳蹻脉,在足外踝下足少阳脉行,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注][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第51页。
13.方。灸阴后,大孔前,缝上处中,随年壮,妇人因神
缝,《龙门》同。P.3596V作“经”。
2儿童感冒药常常是多种有效成分组合在一起的复方制剂,含抗过敏的扑尔敏、减鼻黏膜充血的伪麻黄碱等成分,一旦过量会致命;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形势下教师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是判断教师授课质量的评判标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
案:《广韵·宋韵》:“缝,衣缝。”[注]余廼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广韵》,第344页。指衣服缝合之处。此处指阴囊下之中缝。《针方六集》:“會阴一穴,一名屏翳,一名海底,在两阴之间,男人取阴囊后尽处中缝是穴。”[注][清]吴昆《针方六集》,《新安医籍丛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71页。“阴缝”、“囊缝”、“阴囊缝”常见,如“治卒癫疾方,灸阴茎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则愈。又方,灸阴茎上三壮,囊下缝二七壮”;[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第46页。“男儿,先将儿至碓头祝之曰:坐汝令儿某甲阴囊,故灸汝三七二十一枚。灸讫便牵小儿令雀头下向着囊缝,当阴头灸缝上七壮,即消”;“狂风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又灸阴囊缝三十壮”[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443页、262页。。P.3596V作“经”为“缝”之形误字。
14.疗时患遍身生疱方。初觉欲生,即灸两手外研骨正尖头,随年□[壮]。
生,P.3596V作“出”。
案:《说文·生部》:“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注][汉]许慎《说文解字》,第127页。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广雅》曰:‘生,出也。’生与出同义,故皆训为进。”[注][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28页。二字同义,医籍中“生疱”、“疱出”互见,如《诸病源候论·疫疠疱疮候》:“热毒盛则生疱疮,疮周布遍身状如火疮。”[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64页。《伤寒补亡论·小儿疮疹》:“又曰:天行头痛壮热一日二日及疮疱未出,烦躁或虽少,身体尚发热者。”[注][宋]郭雍《仲景伤寒补亡论》卷19,苏州:锡承医社,1925年,第6页。《肘后备急方·治面疱髪秃身臭心惛鄙丑方》有“葛氏疗年少气充面生疱疮”方,[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第119页。《证类本草·草部中品之下》有“王氏博济治疮将出”方。[注][宋]唐慎微《证类本草》,第404页。
研骨,P.3596V作“骨研”。
案:研骨,又作研子骨,“热病后发豌豆疮。灸两手腕研子骨尖上三壮,男左女右”;[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第189页。“豌肉疮灸两手腕研子骨尖上三壮,男左女右”[注][唐]孙思邈《千金翼方》,第322页。。P.3596V作“骨研”当乙正。
上一篇:《陆小娘墓志》录文正补
下一篇:敦煌本《楞伽经疏》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