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文化建设——以厦门一中为例
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发展以及信息化与知识时代的来临,如何适应灵活多变、高度互联的世界发展形势,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简言之,“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无法规避的重大教育问题。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完成。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序幕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就此拉开。厦门一中以课程文化建设为抓手,力求以扎实的理论研究指导教学实践,用教学实践的成果检验理论,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相互促进下,践行基础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厘清基本概念关系,明确教育改革方向
长期以来,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自身实践探索提出了多种观点,为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核心素养提供了借鉴。林崇德教授将其界定为:“核心素养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量化的概念,而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整体、综合性的阐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终归宿是教育教学实践。厦门一中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程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并试图以此为核心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革新。
二、融合学生核心素养,明晰课程文化价值
台湾蔡清田教授同样将核心素养视为“课程改革的DNA”。由此可见,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一定要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厦门一中结合自身实际,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课程文化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融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文化价值取向。
1.综合性的国家课程探究
“(核心素养)是多维度的综合体,其包括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1不管是从核心素养的内容,还是从其最终目的来看,整合性、综合性都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厦门一中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导的课程文化建设中,将国家规定课程的跨学科教学以及各学科年段间的垂直衔接作为研究重点,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大梁他们抬着我和毛毛,一行人匆匆上路了。我伸手扯了扯大梁的袖子,说毛毛叫槐生好吗?大梁一愣神儿,随即说好哇,你是大功臣,你说叫么事就叫么事。就叫这个号。
(二)严格要求,培养自立精神。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不仅要爱,还要严。首先,要深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用委婉的语言让他们清楚自身的不足,这是培养他们的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护,这样,教育工作才有可能开展下去。再次,要矫正离异家庭子女不良的性格和行为,激发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
2.理性思考,加强课程文化认同
以大课程观指导教研、教学活动。厦门一中的大语文课程探究,将语文教学的内涵进行拓展、延伸,以语文学科为核心融合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以及中外文化经典等内容,对综合性语文教学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厦门一中对学生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评价的基础,如知识的综合性运用、跨学科思维、态度价值观、活动参与状况、自我认知情况等;其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是评价的关键,学生成果可通过操作实践、竞赛活动、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表现;最后,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知是评价的根本。
结合生活情境开展综合性课程探究。“将教学的相关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构建跨学科的内容主题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已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教学策略。”[2]厦门一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单一的课程体系,而是基于生活情境进行跨学科备课、教学尝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现象,发现相关问题,通过综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对学生跨学科、综合性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学段间垂直衔接研究不仅是对学科知识连贯性的统筹安排,也是根据学会身心发展规律对全面落实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规划。针对此,厦门一中已完成的课程内容研制有《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等初高中衔接系列课程。
黄老师的幽默是平易近人的。这样的语言幽默感是老师和学生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也是紧凑课堂上的一缕春风,扫去同学的疲倦。“两次都不举手说明你那个…好吧,哪个呢,下课再说吧……我生气了,怎么读书的,这是攀么。(动作示范了一下,借助黑板)……这是攀,还是爬?。所以画的不好,你们要敢说……我就读出了“不容易”,你们大概是没有做爸爸的缘故(众笑)……好,以后你们和父亲吵架了,就写一篇文字,就和解了。(众笑)……”
基于GF-1 WFV数据的河套灌区春小麦长势遥感分析——以临河区为例 … 乌云德吉,乌兰吐雅,于利峰,许洪滔,包珺玮(123)
2.多元化的校本课程研制
张同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要为改善民生做好服务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近年,为改善民生,国家加大了对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研究、生产出更加适用、更高质量的产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长临高速为山西省目前正在建设的投资最大、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项目,是国家高速路网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的主要部分,是全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十二横十二环”中的第十横。东接长邯高速公路,西接临吉高速公路,全长166公里,途经屯留、长子、安泽、古县、洪洞、尧都、襄汾7县区,总投资103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进入最后一层沥青混凝土铺筑环节,预计10月份全线贯通。省交通厅有关人士介绍,长临高速通车后将彻底打通临汾东部及山西东南部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记者 赵德伟 实习生 熊人杰)
多元性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那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落实便要有多元化课程内容与之相适应。校本课程应该是多元文化要求下的产物。基于“你有多大的本领,学校就给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的理念,厦门一中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按照“师生共建、专家指导、社会监督”的方针,系统研制了“十类百项、百里挑一、百分之百”校本课程模式,开发“十类百项校本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课程,或文化氛围浓浓郁郁,或理性思维闪亮耀眼。
3.个性化的学生教育路径
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着力点是能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进行创造是每一种智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能力、态度、情感的体现。因此,厦门一中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作为课程文化价值导向之一。针对此,厦门一中在五大学科竞赛、四大活动基地学习和169门学科校本课程之外,还支持创建学生社团近50个,社团容量超过1000人。 厦门一中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个性化教育的着力点,充分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平台、搭建舞台,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我认知能力,挖掘个人特长、潜能,也明确自身的缺陷、短板,并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完善。
教育评价对于课程文化建设而言至关重要。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厦门一中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实践,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戏剧节、辩论赛和社团展示节等活动,形成了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方式,评价主体多元,突出诊断性功能,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4.科学性的学生评价体系
1)葡萄已经生长到8片叶,受冻很严重,甚至所有新梢都冻死了。外国专家的建议是,不用剪掉已经冻死的枝条,让其自然生长,葡萄自身具备受损后的恢复机能,会启动新梢基部或原来新梢着生的结果母枝上的次生芽萌发出新的枝条,这些次生枝条当年可能会有一些有限的产量,但第2年的产量恢复情况会更好。如果人为剪掉冻坏的新梢,不但费工费时增加成本,还可能会不小心伤及基部的次生芽,得不偿失。当然,由于新梢形成很晚,冬季修剪需要多下些功夫。
在动手实践中开展综合性课程探究。厦门一中将生物与环境科学教育基地、科技发明创造基地、信息基地和航模基地作为学校创新工作的四大亮点,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
通过多元的评价视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认知,真正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形成判断,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反思。学生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这份体验、感知、价值判断也许是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建立课程改革共识,培养课程文化自觉
“世界课程的发展,是一部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交织融合的历史,同时也是旧文化衰亡、新文化被创造的历史。”[4]可以说,课程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新旧文化冲突、交融的过程,对于如何形成教师的课程文化自觉,积极有效地推动课程文化落实,厦门一中也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1.专家引领,推动课程文化共建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的课程文化建设,应该是一场由下而上的变革与创新。在课程文化建设之初,厦门一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多场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讲座,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内容,并多次召开学校内部的专题研讨会。还通过问卷调查、学科教师座谈会、年段教师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听取广大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导下课程文化建设的意见,力求促使形成全校共建课程文化的良好氛围。
依据学科自身特点进行综合性课程探究。美国学者麦歇尔·威兰讲过,“历史是唯一一门可以囊括整个人类经验及发展的社会学习科目。因此,它才能够利用和综合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知识、思想、价值观。”[3]厦门一中以历史学科作为核心,融合地理、政治、经济、公民教育、社会常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地解决相关问题,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课程文化自觉需要一定的制度规范,但绝不是制度强行推动下的产物,而是理性思维的认同,行为习惯的自觉。最初也许仅仅是一种认可、感知,最终要形成一种内在的习惯、自然的行为方式。阶段性的反思、总结、提升对于加强课程文化认同至关重要。为此,学校主动邀请专家、院士进校指导;同时又向福建省规划办申请成为省教育科研基地校,以争取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与更多优秀的学校进行交流。
3.实践验证,提升教师自我价值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程文化建设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才能逐步得以完善。教师的主体意识不仅在课程文化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改造课程;在改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自我价值也能够得以提升,由此带动课程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发展。
作为福建省首批课改基地校,厦门一中在2017年4月,联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七所共建学校,开展了以“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转型教学开放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已向省教育厅申请在2018年1月举办“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学教方式”省级教学开放周活动。以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论证,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践行。
“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丰富完善,到最终实践落实,需要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不断推进、层层落实的复杂过程。”学校在推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自然应该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图6为500 kV交流双回路输电线路塔-线耦全体系模型中的导、地线绝缘子,绝缘子与杆塔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图中分别标明了悬垂绝缘子、导线和地线等.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3-29.
[2] 刘晟、魏锐、周平艳等.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39.
本文抽取的10个样本城市房地产交易额均位居全国前列,其房地产企业数量众多,交易量也颇为巨大,这表明,其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性仍然较强。我们再看样本城市中市场规模较大的前10位重点企业的产品销售情况,本文参考CRIC大数据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5~2017年各大城市销售额TOP10的房地产企业数据 (篇幅所限,具体数据从略),测算每个样本城市的行业集中度指标CR4和CR8,通过这两个指标数据来反映区域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实际情况。
[3] Michael Whelan. Why the Study of History Should Be the Core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C].In E. Wayne Ross ed.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Purposes,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1:55.
[4] 王德如.关于课程文化自觉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