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M1发掘简报
煎药庙西晋墓地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新河镇陈滩村煎药庙(图一),于还耕工程取土时发现。地理坐标:北纬34.20782°、东经118.02313°,高程23米。2015年7月—2016年9月,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市博物馆三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调查、勘探与抢救性发掘。
经调查、勘探,共发现砖室墓葬9座,墓葬位于一块东西向台地之上。台地原东西长约200、南北宽约100、高出地表约4.5米。发掘时,台地不存,已成平地,一部分墓室已高出周围地表,墓葬开口层位不清,打破下层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堆积层。本次发掘共清理砖室墓葬9座,皆南北向,墓道居北,分南北两排,M1位于南边一排西侧(图二),现简报如下。
图一//煎药庙墓地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M1为一座由斜坡墓道、双甬道、盝顶前室、双券顶后室组成的土坑砖室合葬墓,方向18°(图三、图四;彩插一‥1)。墓道中部被H13打破、墓室东南部被J1打破,墓坑打破下层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层。墓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四壁向内斜收。西壁距发掘平面0.54米处有一南北向二层台,台面较平。平台南北长3.72、东西宽0.26、高1.70米。墓坑南北长6.8、东西口宽5.26~7.32、深2.64米。该墓由墓道、前庭、门墙、封门、甬道、前室、东耳室、后室,以及叠涩顶砖筑结构组成。墓底有一层铺砖,砖室皆建于铺砖之上。
墓道 居北,为长斜坡墓道,有明显的二次开挖迹象。据打破关系、墓道填土的土质、土色,按开挖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一次墓道、二次墓道。二次墓道位置偏东,平面近梯形,南端至于墓葬前部砖砌门墙,东壁略弧,东、西两壁较斜,截面呈倒梯形,墓道南端东壁下有一个二层台。二层台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层堆积,西侧与东甬道东壁平齐,顶面较平,底部较大。二层台顶面东西长0.72、南北宽0.66米,底部南北长0.76、东西宽0.66、高1.01米。墓道坡面西低东高,略呈弧形,西侧坡面低于东侧0.08米,近墓门处底面较平。墓道填土为灰褐色沙土,土质较疏松,未经夯打,填土包含少量红烧土颗粒、灰陶片、瓦片等,出土钱币、砺石、陶幡座、陶钵、陶罐、陶盆、陶三足盘、陶奁、甑底、鬲足、印纹硬陶片共17件。二次墓道南北长11.12、北宽1.60、南口宽3.10、南底宽2.48、南端距现地表深2.54米。一次墓道偏西,平面近梯形,东半部被二次墓道破坏。据发掘情况分析,二次墓道南端近墓门处二层台应该就是一次墓道东壁的残留。一次墓道西壁有梯形二层台,顶面较平,亦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层堆积,二层台南北长5.66、宽0.32、南端距墓道底高0.80米。墓道坡面高于二次墓道,较平,近墓门处底面较平。一次墓道填土与墓室顶部填土相同,应为墓葬修筑时开挖而成。填土为灰褐色沙土,土质较疏松,未经夯打,填土包含少量红烧土颗粒、灰陶片、瓦片等。
图二//煎药庙墓地布方及墓葬分布图
1.M1全景
2.M1封门正视图(北—南)
3.M1前室南壁影作图(北—南)
1.陶钵(M1二次墓道‥9)
2.陶罐(M1二次墓道‥14)
3.陶盆(M1二次墓道‥11)
5.陶奁(M1二次墓道‥13)
4.陶三足盘(M1二次墓道‥12)
6.青瓷盘口壶(M1‥60)
1.铜鐎斗(M1‥6)
3.铜熏(M1‥19)
5.铜熨斗(M1‥22)
2.带柄铜匜(M1‥17)
4.铜盆(M1‥21)
6.铜洗(M1‥23)
1.鹦鹉螺杯(M1‥16)
3.碳晶羊(M1‥51)
5.铜扣贝耳杯(M1‥69-70)
2.金铛(M1‥35)
4.铜泥筩(M1‥65)
6.玻璃碗(M1‥79)
前庭 M1西墓门前有一较小的前庭,仅存西壁。由于砌筑前庭西壁,墓道西壁的二层台南端被去除,前庭西壁就砌筑于原二层台的位置,紧贴一次墓道西壁,为长方形青砖纵向平铺砌筑。西壁南北长1.08、东西宽 0.20、高 0.86米。长方形砖长40、宽20、厚8厘米。
门墙 仅有西半部,东部可能由于墓葬二次开挖破坏不存,长方形青砖横向平铺砌筑,最上一层为3块青砖平铺。门墙高2.04、宽2.08米;长方形青砖长40、宽20、厚8厘米。
封门 门墙下部开有东、西两个墓门(图六;彩插一‥2)。东墓门由上、下两块石板封门,石板直立封堵,置于墓底铺砖之上。另有一长方形石板斜向南支撑于下部封门石板上半部。上部封门石板为一浅浮雕画像石,倒置,画像一侧向内,内容为“青龙”(图五‥1)。东西长1.06、厚0.18、高0.36米。下部封门石板素面,表面不平整。东西长0.94、厚0.23、高1.12米。支撑石板亦素面,表面不平整。上下长1.26、东西宽0.72、厚0.14米。西墓门为一较大石板封堵,石板置于墓底铺砖之上,素面,表面不平整,东西长0.94、厚0.24、高1.50米。
墓门 封门后即墓门,分东、西两个墓门。其形制、砌筑方式皆相同,大小一致。上半部皆楔形砖砌成拱形,东、西墓门共用中间隔墙,隔墙上半部长方形青砖纵向平铺三层,下半部“两顺一丁”砌筑。墓门外圹高1.78、宽2.78米;内圹高1.38、宽0.80米。楔形砖长38、宽端26、窄端16、厚8厘米。长方形青砖长40、宽20、厚8厘米。
甬道 墓门与前室之间为甬道,顶部填土与一次墓道填土相同。甬道分东、西两甬道,其形制、砌筑方式皆相同,大小一致(图七)。甬道顶面涂抹厚约2厘米的石灰封护层,上半部皆楔形砖砌券顶,两甬道共用中间隔墙,隔墙上半部长方形青砖纵向平铺三层,下半部“两顺一丁”砌筑,甬道内壁涂抹厚约1厘米石灰层,局部脱落。甬道外顶高1.84、内高1.36、宽0.80、进深1.16米。东甬道出土蛋壳、桃叶形铜片、漆器共4件,西甬道出土鐎斗、陶球、石灰构件6件。
2.铁器
图三//M1平、剖面图
东耳室 位于前室东壁中部,砌筑于墓圹之内,外表面覆有厚2厘米的石灰封护层,顶部填土与一次墓道填土相同。东西向,平面长方形,楔形砖筑券顶,三壁上半部长方形青砖纵向平铺三层,下半部“两顺一丁”砌筑,地面长方形青砖“一顺一丁”“人”字形铺地。出土铜熏、铜鐎斗、铜盆、铜熨斗、铜洗共5件。耳室外东西长0.92、南北宽1.23、高1.50米;内南北宽0.70、进深0.96、高1.04米。
图四//M1底部平面图
1.蛋壳 2-3.桃叶形铜片 4.漆器 5.陶球 6、20.铜鐎斗 7-11.石灰构件 12.残铜器 13.铜片 14.铁镜及镜架15-16.鹦鹉螺杯 17.带柄铜匜 18.铜带钩 19.铜熏 21、62.铜盆 22.铜熨斗 23.铜洗 24.铁环 25.铁剪刀 26.铜泡钉27.青瓷盖 28、85.铁镜 29.铁剪刀 30-31.铜扣耳杯 32-33.漆器 34.残铜器 35.金铛 36-37、66-67.银簪 38-43、45-48、50.银钗 44、49.银簪 51.碳晶羊 52-53、59.银铃 54-55.银手镯 56-57.金手镯 58.钱币 60.青瓷盘口壶61.铜勺 63.铁环 64.石黛板 65.铜泥筩 68、71-74.银戒指 69-70.铜扣贝耳杯 75-76.金戒指 77-78.珍珠 79.玻璃碗80、88-93.铅币 81.铁剑 82.铁刀 83.象牙罐 84.蚌壳 86.钱币 87.金币
图五//M1画像石拓片
1.东封门画像石 2.西后室画像石 3.东后室画像石 4.东甬道画像石 5.西甬道画像石
后室 分东、西两后室(图一○),顶部填土与一次墓道填土相同,出土包含物有残铜器、钱币、石璧、桥形系共4件。后室门位于前室南壁,开有东、西两门。东、西两后室门皆平面长方形,大小相同,顶有门楣石,为一长条形石板,浅浮雕“双龙穿璧”图像(图五‥2、3),画像一面向下。石板东西长2.36、宽0.40、厚0.22米;后室门东西宽0.82、高0.98米。后室总平面呈长方形,为两南北向长条形拱形券顶,东、西相连,表面覆有厚2厘米石灰封护层。东、西两后室形制相同,平面南北向长条形,楔形砖筑拱形券顶,东西两壁较直,上半部长方形青砖纵向平铺三层,下半部“两顺一丁”砌筑。南端顶部楔形砖、长方形青砖混合横向平铺封堵,下部“两顺一丁”砌筑;地面长方形青砖“一顺一丁”“人”字形铺地。东后室未见葬具,地面局部仅见白灰铺底,人骨不存。东后室出土金手镯、银簪、银钗、银铃、银手镯、铜泡钉、铜扣耳杯、残铜器、金铛、铜勺、铜盆、钱币、铁环、铁剪刀、铁镜、青瓷盖、青瓷盘口壶、漆器、碳晶羊共91件(组)。从出土随葬品分析,该室葬人应头北向,且为女性。西后室亦未见葬具,局部有白灰铺底残留,出土人骨一具,保存较为完整,头北向,面向西。出土金戒指、金币、银簪、银戒指、铜泥筩、钱币、铁环、铁剑、铁刀、铁镜、铜扣贝耳杯、玻璃碗、珍珠、蚌壳、铅币、象牙罐、石黛板共32件(组)。从随葬品分析该室葬人应为男性。后室外南北长3.30、顶东西总宽2.58、高1.86米;东后室内南北长3.24、东西宽0.83、高1.40米;西后室内南北长3.28、东西宽0.80、高1.40米。
2.陶器
图六//M1封门正视图
图七//M1甬道横剖面图
图八//M1前室横剖面图
图九//M1前室影作正视图
图一○ //M1后室横剖面图
图一一//M1二次墓道出土器物
1.砺石(M1东墓道‥2) 2.陶幡座(M1二次墓道‥3) 3.陶钵(M1二次墓道‥8) 4.陶钵(M1二次墓道‥9)5、8.陶罐(M1二次墓道‥10、M1二次墓道‥14) 6.陶盆(M1二次墓道‥11) 7.陶三足盘(M1二次墓道‥12)9.陶奁(M1二次墓道‥13) 10.陶甑底(M1二次墓道填土‥15) 11.陶鬲足(M1二次墓道填土‥16)
二、出土器物
经发掘,M1共出土金、银、铜、铁、漆、青瓷、玻璃、蛋壳、海螺、蚌、陶、石、石灰等质地各类器物167件(组),其中后室出土铁棺钉1组51件。
(一)二次墓道出土器物
1.铜器
钱币 1枚(M1二次墓道‥1)。锈残,铜质,五铢。直径2.10厘米(图一八‥1)。
2.石器
砺石 1件(M1二次墓道‥2)。残,石质,红褐色,平面长方形。长6.8、宽4、厚2.1厘米(图一一‥1)。
3.陶器
幡座 5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皆泥质灰陶,方座圆顶,中有插孔,未穿透。M1二次墓道‥3,底边长13.8、高8.2、孔径2.4厘米(图一一‥2)。
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决定》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钵 2件。泥质灰陶,敞口,圆唇,鼓腹,下腹弧收,平底内凹。M1二次墓道‥8,外壁饰多道弦纹。口径16.8、底径9.5、高6.6厘米(图一一‥3)。M1二次墓道‥9,腹部饰凹弦纹,内腹饰多道短斜线纹。口径16.4、底径9.4、高6.6厘米(图一一‥4;彩插二‥1)。
罐 2件。泥质灰陶,侈口,圆唇,矮束颈,鼓腹。M1二次墓道‥10,下腹弧收,平底略内凹。上腹饰凹弦纹,内壁有轮制弦痕。口径11.8、底径10.6、高11.2厘米(图一一‥5)。M1二次墓道‥14,残碎,已修复。溜肩,下腹斜收,平底内凹。肩有对称两方形模印图案,较浅,似鸟形。肩、腹饰多道竖线纹与菱形纹的组合带状纹饰。口径11.4、底径19.6、高24.7厘米(图一一‥8;彩插二‥2)。
盆 1件(M1二次墓道‥11)。残半,已修复。泥质灰陶,侈口,圆唇,卷沿上翻,沿面略下凹,弧腹,平底内凹。腹有多道弦纹。口径25.4、底径16.3、高6.3厘米(图一一‥6;彩插二‥3)。
铜盆 1件(M1‥21)。铜质,侈口,圆唇,宽斜折沿,沿面内凹,外沿一周弦纹,束颈,鼓腹,平底。底有一周宽凸弦纹。口径29.2、底径25.6、高7厘米(图一五‥3;彩插三‥4)。
奁 1件(M1二次墓道‥13)。残半,已修复。泥质灰陶,直口,平沿,弧腹,下有三蹄形足。腹饰弦纹。口径18.1、底径16.1、通高13.2厘米(图一一‥9;彩插二‥5)。
甑底 1件(M1二次墓道‥15)。夹砂灰陶,底有四对穿水滴状穿孔。器表饰绳纹。底径10.4、残高2.3厘米(图一一‥10)。
鬲足 1件(M1二次墓道‥16)。夹砂灰陶,锥形,饰绳纹。残高8.35厘米(图一一‥11)。
4.印纹硬陶
印纹硬陶片 1件(M1二次墓道‥17)。印纹硬陶,印饰“回”纹。残高12.7、厚0.6厘米。
因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对一定范围内的地层产生影响,形成施工沉降槽[8]。由图2可知,地表沉降主要集中在隧道上方及周边土体,符合双圆盾构的实际情况。模型中部最大沉降值为3.5 mm,该值符合沉降控制指标;模型前后位置受边缘效应的影响,沉降值略大。
图一二//M1墓室填土出土器物
1.桥型系(M1墓室填土‥3) 2.残铜器(M1墓室填土‥2) 3.石璧(M1墓室填土‥1)
图一三//M1甬道出土器物
1.桃叶形铜片(M1‥2) 2.蛋壳(M1‥1) 3.铜鐎斗(M1‥6) 4.陶球(M1‥5) 5.石灰构件(M1‥7)
(二)墓室填土出土器物
1.陶器
桥形系 1件(M1墓室填土‥3)。桥形,器表饰叶脉纹,器侧饰圆圈纹。残长5.10厘米(图一二‥1)。
2.铜器
残铜器 1件(M1墓室填土‥2)。锈残,呈刀形。长8.8、厚0.3厘米(图一二‥2)。
钱币 1件(M1墓室填土‥4)。铜质,货泉。直径2.1厘米(图一八‥2)。
东后室出土器物共91件(组),其中M1‥34为1件铜器,锈残,器形不可辨;铜盆(M1‥62)锈残,无法复原;漆器2件(M1‥32、33)腐朽不存。
供水安全之所以面临威胁,是由于供水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影响。传统概念中,供水系统仅指水厂、管网等供水工程。随着供水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供水系统的认识也逐渐向水源和供水对象两端拓展,形成包括水源、供水工程、用水户的更大系统。如图2所示,水源系统包括可供利用的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跨区域调水及非常规水;人工供水工程系统包括取水、输水、净水和配水等水利工程,以及应急供水设施;用水系统包括城市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二三产用水、农业用水、人工生态补水等五类用户及其用水子系统。
石璧 1件(M1墓室填土‥1)。残半。石质,圆形,中有圆穿孔。直径5.3、厚0.6厘米(图一二‥3)。
(三)东甬道出土器物
东甬道共出土器物4件,其中漆器(M1‥4),已腐朽不存。
无土栽培基质蒸汽消毒机采用蒸汽消毒法,利用高温蒸汽杀死基质中的有害生物,集成了蒸汽发生装置、换热装置和水质软化装置,实现蒸汽温度120~200℃的连续可调,通过导管把高温蒸汽通入到消毒箱中的栽培基质,使基质温度升高达到80℃以上,干预有害微生物积累和繁殖、杀死病原菌。其具体消毒过程为:将消毒栽培基质投入到基质消毒箱中,消毒箱内的搅拌系统一直在进行搅拌,使得基质在罐体内受热均匀,消毒彻底;基质消毒箱内设置蒸汽管道,管道上分布有通气孔;当蒸汽锅炉产生高温蒸汽后,通过送汽管将产生的高温蒸汽通入管道,然后经通气孔对栽培基质进行均匀加热消毒。
1.铜器
桃叶形铜片 2件。形制相同,锈残。铜质,桃叶形,中有孔。M1‥2,残长4.9、宽4.7、厚0.15厘米(图一三‥1)。
2.其他
蛋壳 1件(M1‥1)。残半。蛋壳质,半椭圆形,顶有整齐切口。长9、宽5、高4.2、厚0.08厘米(图一三‥2)。
图一四//M1前室出土器物
1.残铜片(M1‥13) 2.带柄铜匜(M1‥17) 3.带钩(M1‥18)4.铁镜(M1‥14-1) 5、6鹦鹉螺杯(M1‥15、M1‥16)
(四)西甬道出土器物
1.铜器
鐎斗 1件(M1‥6)。锈,铜质。由斗盘、承盘组成。斗盘侈口,卷沿外翻,圆唇,直腹。内底有尖柱状盘芯,一侧附龙首柄,柄端上翘,底附三蹄形足,足端外撇,下有圆形承盘。承盘侈口,宽斜沿,沿面微凹,圆唇,折腹,平底,底四周有凸弦纹。斗盘口径10、底径9.6、承盘口径17.6、底径 11.2、斗高 6.6、通高 9.6厘米(图一三‥3;彩插三‥1)。
加硫作业时铅液的温度对除铜效果影响较大,因为铅熔液温度越低除铜进行的越完全,一般情况下铅液温度控制在330~340 ℃。而粗铅含锑较高对硫化过程有利,这时加硫除铜作业可在320 ℃下进行。如果粗铅含锑较少时,根据生产实践经验除加硫外,还可适当加些NaOH,这时所产的浮渣含有铜、铅、钠的硫化物及硫酸盐,可作为下次作业的返料。
国际市场:国际氮肥价格持续上涨,市场供应量增加,其中中国销售3万吨大颗粒尿素;欧洲、巴西、印度和美国季节性需求到来,贸易商采购较为积极。国际磷肥价格高位平稳运行,印度采购因卢比大幅贬值放缓,东南亚采购需求减弱,中国供货价仍维持稳定。国际钾肥价格总体维持高位,因中国、印度钾肥大合同尚未签订,东南亚各国钾肥市场价格涨跌互现。
双叠涩顶砖筑结构 位于该墓后室东侧,与后室分离。从M1墓圹填土分析,其土质与一次墓道填土土质相同,仅土色略显深灰。该砖筑结构西部打破M1后室填土,东部坐落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层堆积之上,底平面高于M1后室底平面0.98米,应是M1封填后再次开挖而成。该砖砌结构为南北向砖室东西并列,顶部及各壁砌筑不完整,南半部参差不齐,未见封堵。顶部仅数块楔形砖单砖侧立,东西壁楔形砖、长方形青砖混合平铺砌筑墙壁,且上半部依次向内折收6~8厘米形成叠涩顶,室内地面楔形砖铺地。两室内填深灰褐色沙土,土质较硬,未见包含物。砖筑结构外南北长1.72、东西总宽1.84、高0.94米;单室内宽0.38、高0.60米。
陶球 1件(M1‥5)。泥质灰陶,椭圆球形。直径2厘米(图一三‥4)。
3.其他
石灰构件 4件。残,石灰质,扁圆形,上大下小,体较薄,中空,下半部分有长方形孔。M1‥7,长7.5、宽4.6、高4.7厘米(图一三‥5)。
(五)前室出土器物
前室共出土器物8件,其中M1‥12残碎,器形不可辨。
1.铜器
现在市场上很多的企业,因为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缺少相应的适应能力,面对市场的变化不能够及时的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在现金流的管理,集中表现在现金流成管理不到位,很多企业会因此,出现持续的亏损现象。
铜片 1件(M1‥13)。锈残。扁平状,一侧上翘。残长4.9、残宽1.3、厚0.1厘米(图一四‥1)。
银簪 4件。簪身细长,长条形。据簪首不同,可分二型。
标准是一种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WTO将其定义为“非强制性的”“提供规则、指南和特性的文件”,ISO/IEC和我国标准将其定义为“规范性文件”。制定标准反映的是需求的扩大和统一,标准的运用使重复出现和无限延伸的需求简单化,标准的本质就在于统一。
带钩 1件(M1‥18)。锈残。器形短小,钩首素面,上翘,腹较肥,背部一圆钮。长3.8、宽1、高0.9厘米(图一四‥3)。
前室 甬道后为前室,顶部填土与一次墓道填土相同。前室北壁有东、西两门(图八)。门上部有一整块长条形石板作为门楣石,浅浮雕画像,画像一面向下,内容为“车马出行”与“进献”等(图五‥4、5)。门楣石东西长2.36、宽0.40、厚0.22米。前室东西向,盝顶,顶部楔形砖砌筑,表面由2厘米厚石灰封护层。内壁涂抹厚1厘米的石灰层,并绘有黑色影作装饰。前室四角及南、北两壁中间绘有立柱,柱顶有斗拱,盝顶四角用黑色粗线勾勒。前室南壁中部影作立柱、斗拱处石灰层局部脱落,其内表仍有一石灰层,并有黑色立柱、斗拱的影作装饰,说明在该墓第二次下葬时前室的石灰层出现了局部脱落的情况,于是进行了第二次石灰层的涂抹,并进行了影作装饰(图九;彩插一‥3)。四壁上半部长方形青砖纵向平铺三层,下半部“两顺一丁”砌筑,东壁下有一耳室,南壁开有东、西两后室门,前室地面长方形青砖“一顺一丁”“人”字形铺地。前室出土残铜器、铜片、带柄铜匜、带钩、铁镜及镜架、鹦鹉螺杯共8件。前室外东西长3.08、南北宽2.10、高2.42米;内东西长2.36、高1.98、进深1.32米。
铁镜 1件(M1‥14-1)。锈残。圆形,圆钮,表面锈蚀严重。直径13.3、厚0.5、钮高1.4厘米(图一四‥4)。
镜架 1件(M1‥14-2)。铁条状,锈残不存。
3.其他
父亲没想到我会知道这件事,他愣怔了一下,故作轻松地说:“我闲着也是闲着,所以就找了这个差事,很轻松,一点也不累,放心吧。”
鹦鹉螺耳杯 2件。残碎。耳杯,回首鹦鹉形。鹦鹉螺体,螺口及体中间皆包铜片,铜片外鎏金。螺上半部镶有圆形铜炮为鹦鹉两眼,外壁有黑色、红色相间彩绘装饰,应为鹦鹉羽毛。M1‥15,长11.78、残宽6.9、高9.2厘米(图一四‥5)。M1‥16,长15.39、宽7.90、高12厘米(图一四‥6;彩插四‥1)。
图一五//M1东耳室出土器物
1.铜熏(M1‥19) 2.铜鐎斗(M1‥20) 3.铜盆(M1‥21) 4.铜熨斗(M1‥22)5.铜洗(M1‥23)
(六)东耳室出土器物
铜熏 1件(M1‥19)。锈,圆球形熏盒,上有半球形盖,盖顶有钮,一侧有钮与盒体相连,盒下有亚腰形圆柱与底部承盘相连。承盘侈口,平沿,圆唇,斜腹,底有三钉状足。直径13.4、通高14.1厘米(图一五‥1;彩插三‥3)。
铜鐎斗 1件(M1‥20)。铜质,侈口,圆唇,卷沿外翻,口沿内两周凹弦纹,腹较浅,上下腹之间有明显折棱,下腹壁斜直,圜底下附三个外撇的高三角形锥形足。腹中部接一曲颈翘首龙头长柄。口径17.2、底径12.4、高13.2、连柄通高20厘米(图一五‥2)。
在黑暗中她头晕得想要呕吐,她先是扶住了栏杆,然后呻吟一样唤了一声汪小波。汪小波在暗中板过她的肩头,她的泪适时地淌了出来。
三足盘 1件(M1二次墓道‥12)。残半,已修复。泥质灰陶,子母口,鼓腹,下腹弧收,底有三个柱形足。上腹两周凹弦纹。口径14.2、底径9.6、通高5厘米(图一一‥7;彩插二‥4)。
铜熨斗 1件(M1‥22)。铜质,侈口,尖唇,宽斜折沿,沿面微凹,腹部较直,圜底近平,一侧附一龙首长柄,微上翘。口径 16.8、高 4.4、柄长22.4厘米(图一五‥4;彩插三‥5)。
铜洗 1件(M1‥23)。铜质,侈口,平沿,方唇,折腹,上腹较直,下腹弧收,矮圈足,平底。上腹三周宽凹弦纹,下腹对称附两个半月形足,中有圆孔。口径23.6、底径
12.96、高9.2厘米(图一五‥5;彩插三‥6)。
(七)东后室出土器物
图一六//M1东后室出土器物
1.金手镯(M1‥56) 2、3.银簪(M1‥36、M1‥44) 4.银钗(M1‥38) 5.银铃(M1‥52) 6.银手镯(M1‥54)7.铜泡钉(M1‥26-1) 8.铜扣耳杯(M1‥30) 9.金铛(M1‥35) 10.铜勺(M1‥61) 11.铁环(M1‥24)12.铁剪刀(M1‥25) 13.铁镜(M1‥28) 14.青瓷盖(M1‥27) 15.青瓷盘口壶(M1‥60) 16.碳晶羊(M1‥51)
3.石器
1.金器
金手镯 2件。金质,圆环形,微变形,截面圆形。M1‥56,外径6、内径5.6厘米(图一六‥1)。
随便举两个小说中没提过,但当初已经设定好的例子。比如说莫寻欢的原名是梁慎之,这名字和他性情完全不搭,不过他在梁家是庶子出身,取这样的名字也是应有之义。再比如叶云生叶大侠常年穿白衣,并不是他觉得白衣如何潇洒,而是因为这套白衣根本就是叶家子弟的练功服,他觉得方便又便宜就一直穿同款,幸而叶子生得好,硬穿出了贵族范和大侠范。
2.银器
带柄铜匜 1件(M1‥17)。匜椭圆形,有凹槽形流,匜柄细长条圆柱状,末端球形。口径1.7、通长11、通宽3.9厘米(图一四‥2;彩插三‥2)。
A型 2件。簪首圆柱形。M1‥36,簪体有螺旋纹。长25.7厘米(图一六‥2)。
B型 2件。簪首为球形。M1‥44,长11.9厘米(图一六‥3)。
银钗 11件。平面U形,截面圆形。M1‥38,长17.7、宽1厘米(图一六‥4)。
银铃 3件。圆球形,顶有一扁圆形钮,底有线形音口,内置铃核。M1‥52,直径2.5、通高2.6厘米(图一六‥5)。
1.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银手镯 2件。圆环形,微变形,截面圆形。M1‥54,外径6.6、内径6.2厘米(图一六‥6)。
图一七//M1西后室出土器物
1.金戒指(M1‥75) 2.银簪(M1‥66) 3.铅币(M1‥80) 4.银戒指(M1‥68) 5.铁剑(M1‥81) 6.环首铁刀(M1‥82)7.铜泥筩(M1‥65) 8.铁环(M1‥63) 9.铁镜(M1‥85) 10.贝耳杯(M1‥69-70) 11.玻璃碗(M1‥79) 12.石黛板(M1‥64)
3.铜器
铜泡钉 2件。锈残。铜质,钉帽圆球形,中空,内有钉,钉残断。M1‥26-1,直径2.6厘米(图一六‥7)。
耳杯铜扣 2件。杯体朽残不存,仅存铜扣。平面椭圆形,两侧有半椭圆形耳。M1‥30,长12.18、宽8.08厘米(图一六‥8)。
称取0.100 0g 试样于200 mL烧杯中,加入硝酸10 mL低温加热,待试样溶解完毕后,加入硫酸(1+1)5 mL,低温加热至刚好冒三氧化硫白烟,加入氢溴酸3 mL,继续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取下冷却,用少许水吹洗杯壁,加入盐酸(1+1)10 mL微沸3min,取下冷却,然后移入5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金铛 1件(M1‥35)。铜质,顶部起尖,圆肩,底微内凹。表面贴一层金饰。蝉纹,蝉眼凸起,纹饰上布满细小金粟粒。中心有孔,中插一银簪。簪首圆球形,后接针状簪体,末端残。宽3.68、高3.92、残长1.7厘米(图一六‥9;彩插四‥2)。
铜勺 1件(M1‥61)。勺头平面椭圆形,敞口,圆唇,弧腹,平底,一侧有龙首长柄,上翘弯曲。柄上有凸棱。勺头口径5.2、高2、连柄长20.2、高14厘米(图一六‥10)。
钱币 1组51件。M1‥58,铜质,五铢。直径2.53厘米(图一八‥3)。
4.铁器
铁环 1件(M1‥24)。锈残。环形,一侧残留短柄状物。通长7.8、宽4、厚0.5厘米(图一六‥11)。
铁剪刀 2件。锈残。“Y”形,片状,锈蚀严重。M1‥25,长22.8、宽8、厚0.3厘米(图一六‥12)。
铁镜 1件(M1‥28)。锈蚀严重。圆形,圆钮。直径16、钮直径4.4、厚2.2厘米(图一六‥13)。
5.青瓷器
盖 1件(M1‥27)。平顶,顶上有桥形纽,弧腹,侈口,圆唇,顶及口外各有一凹弦纹,器表饰青釉。直径14、通高3.7厘米(图一六‥14)。
盘口壶 1件(M1‥60)。浅盘口,圆唇,束颈,溜肩,肩贴塑对称两铺首衔环和两牛鼻形系,鼓腹,下腹弧收,平底内凹。唇下两周凹弦纹,肩部饰凹弦纹,系印饰叶脉纹。通体施青釉,釉不及底,露胎。口径14、底径10.8、高24.8厘米(图一六‥15;彩插二‥6)。
6.其他
碳晶羊 1件(M1‥51)。碳晶质,黝黑光亮,雕刻精致。羊卧状,四肢曲伏,头高昂前视。口部有孔,腹有一上下穿孔。长2.2、宽1.3、高1.65厘米(图一六‥15;彩插四‥3)。
图一八//钱币拓片
1、3、4.铜五铢钱(M1二次墓道‥1、M1‥58、M1‥86) 2.铜货泉(M1墓室填土‥4) 5.金五铢钱(M1‥87)
(八)西后室出土器物
西后室出土器物共32件(组),其中珍珠2件(M1‥77、78)粉碎不存;象牙罐(M1‥83)残碎,未修复。
1.金器
金戒指 2件。圆环形,微变形。M1‥75,外径1.7、内径1.5厘米(图一七‥1)。
金币 1件(M1‥87)。近圆形,有郭,方孔,上有“五朱”字样。直径2、孔径0.4、厚0.15厘米(图一八‥5)。
2.银器
银簪 2件。细长条圆柱形,簪首圆柱状,末端弯成“L”形。M1‥66,长9.7、最大径0.4厘米(图一七‥2)。
银戒指 5件。圆环形,微变形。M1‥68,直径2、截面径0.15厘米(图一七‥4)。
3.铜器
泥筩 1件(M1‥65)。锈,分盖、筒两部分。盖圆形,中有一圆形细管,管端束一圆形箍,筒圆形,直口,直壁,平底。筒直径3.8、通高19.7厘米(图一七‥7;彩插四‥4)。
钱币 1组3件。铜质,五铢。M1‥86,直径2.6、孔径1、厚0.15厘米(图一八‥4)。
4.铁器
铁环 1件(M1‥63)。锈残。环形,一侧与短铁条相连。残长5.3、宽4厘米(图一七‥8)。
铁剑 1件(M1‥81)。锈残,带鞘。铁鞘,长条形,末端尖圆形,鞘体有模印纹饰,贴饰长条形金片,金片表面亦有纹饰,剑柄长方形,模印纹饰,贴饰一方形金块,金块表面刻有花形纹饰,中有一圆孔,柄端如意形。残长58.5、残宽8.20厘米(图一七‥5)。
铁刀 1件(M1‥82)。锈残,带鞘。鞘长条形,截面近椭圆形,刀柄环首。残长108、残宽5.10厘米(图一七‥6)。
铁镜 1件(M1‥85)。锈残,圆形,表面有丝布包裹残留。直径11.4、钮高1.8、厚0.4厘米(图一七‥9)。
5.其他
铜扣贝耳杯 2件。M1‥69、M1‥70,上下粘结。平面椭圆形,铜扣,两侧有耳。长8.0、宽7.4、高3.80厘米(图一七‥10;彩插四‥5)。
玻璃碗 1件(M1‥79)。玻璃质,侈口,圆唇,内沿微凹,束颈,鼓腹,下腹弧收,腹中部有乳钉状突起,内空,下腹对应乳钉状突起有竖向凸棱,弧向底部,圜底,底有七个乳钉状足,足上有圆形穿孔。口径10.6、最大腹径11.6、高7.6厘米(图一七‥11;彩插四‥6)。
蚌壳 1件(M1‥84)。粘附于棺钉之上,灰褐色椭圆形蚌壳。
铅币 7件。铅质,圆饼形,五铢。M1‥80,直径2.5、孔径0.35、厚0.4厘米(图一七‥3)。
石黛板 1件(M1‥64)。锈残。石质,平面长方形,四边铜片包边。长26.6、宽16.4、厚0.8厘米;包边宽1.1、厚0.1厘米(图一七‥12)。
三、结语
煎药庙墓地共有墓葬9座,呈南北两排分布,皆南北向带斜坡墓道前后室砖墓,墓道居北,墓葬规模较大。从墓葬的分布、墓葬规模,以及出土随葬品情况分析,该墓地应为一处家族墓地。
M1位于南面一排最西端,为前堂横列式并列双后室券顶砖室墓,此类墓葬主要是沿用了东汉以来的墓葬形制,西晋以后就逐渐消失了。
从出土的随葬品分析,M1出土青瓷盘口壶与南京西岗西晋墓出土青瓷盘口壶[1]相同,与洗砚池晋墓[2]M1东‥5形制同,纹饰与M1东‥52鸡首壶同。南京西岗西晋墓时代为东吴甘露到天纪年间,亦即西晋泰始到咸宁年间,约为265—280年之间。洗砚池M1有“太康七年”(286年)、“太康八年”(287年)、“十年”(289年)纪年的漆器,可知新河煎药庙M1的年代应为西晋中晚期。
由于该墓出土鹦鹉螺杯、铜扣贝耳杯、玻璃碗、金铛等随葬品,说明墓主生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鹦鹉螺杯、铜扣贝耳杯、玻璃碗的发现,反映了西晋时期的文化交流,是研究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资料和线索,对西晋时期徐州地区的丧葬制度与埋藏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南波:《南京西岗西晋墓》,《文物》1976年第3期。
[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临沂洗砚池晋墓》,文物出版社2016年。
下一篇:山东临沂四面柱体造像碑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