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参与校史文化建设和弘扬校史文化的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已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其工作范围,并支持和鼓励员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由于校史与校园文化关系紧密,即校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校园文化是校史的文化表征,是校史传承的文化链条,而校史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发展根基和特色标签,是校园文化的精神之塔、活水之源、巨木之根[1]。因此校史文化建设无疑应是图书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在校史文化建设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

1 政策依据

2015年12月3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以下简称《规程》)。《规程》中有多处提及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第二条 高等学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三条 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第四条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三)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十二条 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2]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也在拓展,即不仅要提供文献、信息等服务,还要向“支持人类知识和创造环境”的方向发展,成为读者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衣、食、师、友”。为此,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近年来的管理与服务革新、文明单位创建、年度服务月等活动,均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着打造“四当”图书馆而展开。不仅积极改造硬件设施,而且十分注重软环境建设。例如,每年举办一届图书馆服务月活动,集中推出一些专门的服务项目(如读者座谈会、师生现场选书活动、有关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的网上有奖知识竞赛等);邀请校内外的一些名家(如学校全国教学名师华泽钊教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先生、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先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教授等)到图书馆举办讲座,在读者的课堂学习之外提升其人文素养;创办《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刊》,向读者打开了一扇展示图书馆工作和文献信息利用的窗口,架起了一座沟通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定期制作展板,向读者宣传图书馆的历史、服务、资源以及其他的人文知识(如与世界博览会相关的知识、校园英烈、名人与图书馆的故事);开通图书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给读者提供一个便利的在线咨询平台[6]。这些举措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图书馆在2010年以来的历次面向学校职能部处的网络满意度测评中,基本上都是名列第一;2011年、2012年、2014年,图书馆被评为学校年度考核A级(优秀)部门。这反映了“四当”图书馆的精神深受师生的欢迎。

2 以图书馆为阵地,建设校史文化

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机械学院的前身上海机校专科学校的科研工作开始起步,图书馆作为辅助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机构,为密切配合学校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也必须跟上形势。为此,学校于1959年11月下旬成立了“图书馆委员会”。该委员会组成人员为:主任委员肖流(学校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委员何国森(副校长)、张树鹄(图书馆主任),委员龚洪年、楼惟秋、陈仲达、张玉佩、汪家正、吴本英、居秉瑶,他们都是各系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该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审议图书馆年度计划、工作报告、图书补充计划及图书目录工作、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并讨论图书馆与系科之间的重要问题等。1959年11月24日,该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参会的除委员会成员外,还有教务科汪宗泽科长。会议讨论了图书馆采购书刊办法(草案)和集体借书问题。主持会议的校领导肖流在会上对图书馆委员会的工作作了指示:学校今后对图书馆工作要十分重视,成立图书馆委员会应面向群众,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希望委员会担当起责任,搞好工作;图书馆与系科之间更要密切合作。在随后的几年中,图书馆委员会对图书馆的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但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该委员会就形同虚设,逐渐丧失对图书馆工作的指导功能。“文革”结束后的1981年,学校再次成立“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对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发展建设进行指导与咨询[8]

而且整个餐饮行业每年在以70%的比例洗牌,结构性过剩,门槛低,跟风严重,消费者喜好千变万化,一家店能存活三年就是胜利!

(1)编著校史著作。如《风雨弦歌复兴园——从德文医学堂到国立高机(修订版)》(金琅学术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有栋梁气:复兴校园与校友》(金琅学术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大世界里的丰碑——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生今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栋梁气贯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百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2)发表校史研究文章。如《沪江大学校报校刊出版述要》(载《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天才作家、翻译家敬隐渔》(载《上海理工大学报》2015年9月25日第4版)、《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历史建筑旧貌新颜》(载《上海高校建筑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抗战时的坚持与战后的复员、发展——对1937-1949年沪江大学图书馆历史的一种考察》(载《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年第4期)、《沪东公社:行改造社会之责》(载《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6月10日第4版)、《中国近代期刊〈科学世界〉的查考与分析》(载《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第4期)、《沪江大学早期的图书馆——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发轫》(载《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刘湛恩与“沪江模式”下的图书馆》(载《图书馆杂志》2011年第3期)、《张资珙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分析》(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第2期)、《“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世今生》(载《上海滩》2010年第7期)、《法租界里的工科学校——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百年沧桑》(载《上海滩》2007年第4期)[4]、《从中法国立通惠工商学校到私立中法高工——上海法租界内一所校园的风雨弦歌》(载《上海法租界史研究 第2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出版)。

(3)制作、巡展校史知识展板。为配合学校105周年校庆,图书馆于2011年5月制作了主题为“追忆革命先烈,再创上理辉煌”的展板,再现了校史上刘湛恩、李公仆、陈德华等13位“沪江大学”、“国立高机”时期的革命烈士在民族危机时刻投身于反帝爱国、抗日救亡、解放战争等革命活动的义举和英雄事迹。并在当年9、10月间,先后在学校军工路校区的第一、第三教学楼,以及湛恩纪念图书馆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小,进行巡展。此后展板的电子版继续在学校图书馆、宣传部网站上进行展播,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激励在校师生爱国荣校、再创辉煌[5]

1.3.2 外泌体摄入实验 将hucMSCs细胞(3×104/孔)接种于预先放入细胞爬片的24孔板,贴壁后将PKH26预染的Piwil2-iCSCs外泌体(80 μg/mL)加入孔板中共培养3、6、12、24 h后,4%多聚甲醛中固定细胞爬片20 min,PBS清洗3次,DAPI室温染色1 h,PBS清洗3次,抗荧光淬灭剂封片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拍照。

(4)参加与校史文化相关的活动。图书馆的一些员工因在校史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应邀参加学校层面的相关活动。例如,参加学校“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百年史”课题,宣传学校办学历史;参加学校“南、中、北校区道路命名征询会”和“‘校训校风大家谈’座谈会暨校报读者沙龙”,并在会上建言献策[6];参与学校110周年校庆1号公告起草的讨论;为学校的学报撰写110周年校庆特稿;为学校校友处编校《上理创客故事》;为学校110周年校庆的国学嘉年华活动和机械学院学生志愿者活动开设校史讲座[7]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蕴涵着一个文化的世界观。中国大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英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从而使自我认同或文化身份发生变化。有些语言学家认为,使用一种语言的就意味着接受这种语言所蕴含的价值观或思维方式。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身份认同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外语学习者的文化身份构建问题是现代跨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3 开发、利用校史文化,建设图书馆

3.1 打造“四当”图书馆

图书馆应成为“第三空间”,是指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应该是人们除了家庭和工作单位之外的第三空间。它是2009年8月在意大利都灵市举行的主题为“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的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年会的卫星会上达成的共识。此后,国内外一些城市图书馆便兴起“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运动,一些大学图书馆也积极借鉴,倡导为校园内的读者提供一个教室和宿舍之外的“第三空间”。这与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自2014年以来力求打造的“四当”图书馆,可谓异曲同工。

三是“好教育进行时”促进了品牌学校建设和质量提升,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好教育总是由众多品牌学校支撑的,这几年,广州市、区两级管辖的名牌学校越来越多,内涵不断丰富,风格愈加凸显。

“四当”图书馆的思想渊源是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所言的读书体会:“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当金石琴瑟也。”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1864-1934,字式之,号茗簃)曾命名自己的书斋为“四当斋”,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沪江大学图书馆的首任图书馆专职管理员,后来在版本目录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潘圣一,就曾称道其同乡章钰的“四当斋”,崇尚先贤尤袤的志趣,并在其管理图书馆的过程中自觉践行这种理念。“四当”以风趣而浅显通俗的比喻,道尽了图书馆对读者的重要性:图书馆是第二课堂,是教授之教授,是一个供读者相聚聊天、放松心情、享受欢乐的场所,是治疗“社会孤僻症”的一剂良药,即图书馆是学生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衣、食、师、友”。

《规程》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包括校史文化建设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而校史文化建设又是高校图书馆践行《规程》相关规定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自信部分也强调:要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也为高校图书馆弘扬和发展优秀校史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向。

3.2 创建“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注意到校史上的“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图书馆之友协会”等组织的工作与意义。于是,图书馆近年来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以史为鉴,倡导复活校史上行之有效的与图书馆有关的组织,并创造性地建立图书馆-学院联络员、图书馆学科馆员岗位制度,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3.2.1 图书馆管理委员会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的历史可追溯至沪江大学时期的“图书馆委员会”和上海机械学院时期的“图书馆委员会”。

新协会自重新成立以来,每学期都举办招新活动吸纳新会员(如协会于2014年3月14日在校五食堂外广场举行春季招新工作,广大读者积极响应,共吸纳了40多位新会员[9]),并严格按照各项相关工作细则,认真有序地开展着自修室监管、上下巡视、读者引导等工作,并举办各种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例如,2013年12月19日,举办了2013年度图书馆知识有奖竞答活动[10];2014年4—5月,举办了图书馆第二届(2014)读书月系列活动(如书山寻宝、“我与图书馆”主题摄影作品征集、书海寻辞藻等)[11];2014年12月26日至学期末,组织了当年考研及期末考试“留言加油墙”活动[12];2015年12月8日晚上,举办了“最是书香能致远”主题读书交流会[13]

1998年,新组建的上海理工大学印发《关于成立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的宗旨和职责。2004年,以教育部2002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为依据,学校成立了第三届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且委员依然是由各部门领导和教师组成,仍未吸收学生委员,且在2007年后由于人事变动等原因基本上形同虚设。2012年,图书馆建议对第三届委员会进行改选,于是年10月,成立了新一届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新一届的委员成员除原来的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外,还首次吸收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委员,从而使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近年来,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均定期举行会议,图书馆向委员们作基本情况和资源发展情况的汇报,委员们也针对图书馆的资源配置、硬件配置、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图书馆的发展给予宝贵意见。

校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各类校史的编撰是校史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之一[3],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和人才优势,在校史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

该接收装置包括光电二极管、滤波电路模块、放大电路模块、解调电路、STM32控制模块等;首先利用光电二极管接收LED灯发送的调制信号,然后对数据进行滤波,去除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干扰信号,将调制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通过解调电路模块解调后将数据传入到STM32控制模块中,通过控制器处理所获得的数据,然后水下机器人开始判断和执行所接收的数据。

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指导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帮助图书馆朝着“学术图书馆”方向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例如,1990年6月,图书馆首次举行了以“探讨图书馆工作规律,提高服务水平,发挥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们大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与会(上海机械学院副院长周鹏飞也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0多篇,有8篇在会上进行了宣读。图书馆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们对这次学术报告会给予较高评价,他们认为:这些文章从内容到文字都比较好,会议的学术气氛也很浓,说明图书馆工作朝科学管理的方向前进了一步[6]

1912年2月,魏馥兰(Francis J.White)博士正式就任沪江大学校长。他对大学图书馆有更深刻的认识:“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没有图书馆;只要有了图书馆,不管其他的是否缺乏,大学均可照常运行;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也就在这一年,沪江大学设立图书馆委员会,并由大学理科主任、化学教授梅佩礼(Fred Carleton Mabee)兼任图书馆委员会主任[6]。1915年,历史与经济学教授韩森(Victor Hanson)兼任图书馆委员会主任。他对图书馆建设极为重视,如他在1922年撰写的报告中写道:“图书馆的第一个需要就是大量增加拨款,以置备经过仔细挑选的书籍、期刊、地图、索引卡片以及服务……第二个需要是防火的房间,这是一幢图书馆建筑所必需的。”[6]抗战期间,由于沪江大学图书馆的书刊多有损毁,目录卡片尤其零乱,故抗战复员期间图书馆的整理工作极其繁重,但在图书馆委员会的督促指导下,图书馆的领导与馆员通力合作,不辞辛劳,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至1946年秋季开学时,一些重要的图书、杂志及各项目录卡片已整理完毕,图书馆基本上能为师生提供阅览与流通等服务了[6]。抗战后,沪江大学图书馆添购图书有严格的程序。例如,1947年上学期,学校从美国南浸礼会所补助的资金中拨出1万美元作为购书经费,另加美国国务院新闻处所捐的4000美元购书款,共1.4万美元。这些经费的使用,均经过学校图书馆委员会开会决定:首先分配1000美元给图书馆,用于订购普通参考书和图书馆工具书。余款则先由图书馆分函各系,请其开具需要的书单并送图书馆,然后再由图书馆委员会开会讨论经费如何分配,最后图书馆将议决后的书单送与总务处进行订购[6]

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一方面对图书馆的资源和运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优化配置资源,引导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其服务读者的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2.2 “图书馆之友”协会

上海理工大学校史上的“图书馆之友”协会,最早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0年4月,为了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在图书馆员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图书馆与学生会联手,共同组建“图书馆之友”协会,会员都是在校学生。首届“图书馆之友”协会会员为:黄晓宁、陈海斌、邹立庆、邹亚君、刘召勇、谢凯。1991年4月,第二届“图书馆之友”协会成立时,还增加两名名誉会长,他们均由图书馆员担任,其中一位还是图书馆副馆长(程丕谟)。1992年3月,第三届“图书馆之友”成立时,由协会改为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都是学生,但增加了3名由图书馆员担任的顾问,其中包括馆长陈月林、副馆长程丕谟[6]

比较图2的蜂窝夹芯胞元结构可知,当传统的六边形蜂窝特征角θ=0°时,六边形蜂窝夹芯可演变成类方形蜂窝夹芯。类方形蜂窝夹芯胞元结构中的直壁板是斜壁板的2倍,即h=2l。因此可在传统六边形蜂窝夹芯等效弹性参数的基础上,推导得到类方形蜂窝夹芯的等效弹性参数。

“图书馆之友”的成立,可让广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充分发掘图书馆馆藏,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这个由学生组成的“图书馆之友”,随着第三届“图书馆之友”组员的先后毕业离校,最终完全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2013年,图书馆与学校团委共同倡议,于是年9月24日举办的图书馆第五届服务月开幕式上,正式宣布曾于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图书馆之友”协会恢复成立。

新的“图书馆之友”协会是图书馆本着“用户可以给出最有用的意见和建议”的服务理念,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架起的沟通桥梁,也是图书馆践行主动服务读者理念的一种体现。

“图书馆之友”协会是一个以图书馆为活动开展基地、由学生自发组织和管理的学生组织。新协会每一届均有会员近100人,设正、副会长各1位,下设组织部、宣传部、财务部和监管部,并由图书馆指派1名资深馆员(参考阅览部主任张勤)担任指导老师。协会会员的义务是广泛收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和资源建设方面的建议;向广大读者做好图书馆现有资源的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图书馆的监管;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融入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广大读者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衣、食、师、友”。

积极不礼貌策略指的是说话人使用该策略攻击听话人的积极面子;积极面子则是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喜爱、赞许,或希望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

图8表示采用门限策略和门限结合码相位比较策略情况下,分别通过数据通道和导频通道进行捕获,输入信号与发现概率的关系图。

“图书馆之友”协会是一个使图书馆能更好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性组织,也是监督图书馆日常工作并反映广大学生意见的督查性组织。在协会全体会员和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之友”协会将积极起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作用,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图书馆、融入图书馆,助力图书馆的发展。

3.2.3 图书馆-学院联络员与图书馆学科馆员

如果说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图书馆之友”协会是对校史文化的直接利用,那么图书馆近年推行的图书馆-学院联络员与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则是基于校史文化建设、因应21世纪以来图书馆经历的第二次革命使然。

在参与校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注意到,1952年随着全国院系调整,沪江大学湛恩纪念图书馆改建为上海工业学校图书馆。这所因应工程教育的图书馆在刚开始的那些年,主要任务还是文献资源建设。为此,以图书馆主任张树鹄为首的图书馆人根据学校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期购置图书,特别是先进的苏联科技书籍。在订购方法上,经常征求各学科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特别是依靠由各学科教师组成的选购委员会的帮助,在每学期开学时,印发图书介绍单,请他们介绍所需要的图书。预订之后,尽量征求选购委员的意见,使所购图书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能适合学校工程教育的需要[6]

21世纪以来图书馆的第二次革命至少有两个显著的改变:其一,图书馆型态改变,“超越围墙”的数字图书馆逐渐普遍,各个图书馆的馆藏可以藉此无限延伸;其二,图书馆员角色改变,从保守被动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主动的推广者、教育者[14]

基于上述校史与新形势,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图书馆举办第四届服务月期间,聘用第一批图书馆-学院联络员,并相应地配备一批图书馆学科馆员。这项举措是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根据学科建设与自身发展要求而推出的优质服务措施。图书馆从学院教职工中聘任图书馆-学院联络员,从图书馆中选派有一定工作能力与信息素质的专业人员作为各学院的联系馆员——图书馆学科馆员。图书馆学科馆员重点为对口学院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联系对口学院的图书馆-学院联络员,接受图书馆与学院的双重监督。为保证这一制度良好有序地进行,充分发挥其功能,最大程度满足全校师生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制定规范,明确了联系馆员的工作职责。

文明社区的特征表现在居住区的人们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纪律、社会公德,建设文明社区能够促进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物业服务在社区中组织和参与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促进邻里和睦,增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成为一个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文化融通的健康、开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公德的社会环境,使社区成为安乐祥和、安居乐业的场所。营造文明、安宁、祥和的家园氛围,使业主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是现代物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

该制度推行以来,为更高效地服务师生读者,更有力地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员与学院联络员积极进行沟通,建立包括图书馆-学院联络员(学院教师)、学院联系馆员(图书馆学科员)、馆领导在内的“图书馆-学院联络员”QQ群,并还多次召开座谈会。通过这些公共平台和个别交流,学院联络员就各自学院师生读者的需求纷纷建言,图书馆员认真听取意见,并以现有图书馆资源为基础,向各自分管学院的联络员介绍适用资源及其利用。学院馆员、图书馆-学院联络员通力合作,通过问卷调查等各种有效形式,深入了解学院师生的建议和需求,并总结分析,以资源利用讲座、发放《图书馆通讯》等手段进行现有资源的宣传和信息资源利用技巧的培训,使读者收获颇多,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图书馆之友协会、图书馆-学院联络员与图书馆学科馆员,是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四个不同层次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在图书馆资源建设、运行管理、工作监督等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6]

4 结语

《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明确将“校园文化建设”列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对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史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图书馆鼓励员工参与校史文化建设,在促进校园文化繁荣的同时,对图书馆工作亦大有裨益。

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政策涉及的领域和专业知识越来越多,政府在处理这些公共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解决公共议题时,需要专业知识的参与,专业知识并不是一般性的,它有一个专业化的焦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能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匮乏可能造成政府失效,现代社会对政策失误的承受力越来越弱,任何一项政策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求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引入多元决策主体,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政策方案,弥补政府在一些领域的专业知识空白,减少因知识欠缺造成的政策失误。

参考文献

1 李健怡.开发利用校史德育资源打造特色校同文化[C]//郑予捷,吴亚梅,黄艳.大学生德育创新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40-1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6-01-04)[2017-0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3 孙永超.大学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校史文化建设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4:28页.

4 王细荣.风雨弦歌复兴园——从德文医学堂到国立高机(修订版)[M].德国萨尔布吕肯:金琅学术出版社,2016:后记287-288.

5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第三届服务月举行“追忆革命先烈,再创上理辉煌”主题展板巡回展[EB/OL].(2011-09-29)[2017-01-20].http://library.usst.edu.cn/s/21/t/79/60/98/info24728.htm.

6 王细荣.大世界里的丰碑——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生今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7 王细荣.我与上海理工大学110周年校庆[EB/OL].(2016-10-29)[2017-01-20].http://wxr272.blog.163.com/blog/static/936751852016929115353830http://wxr272.blog.163.com/blog/static/936751852016929115353830/.

8 上海理工大学校史研究室.栋梁气贯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百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20-221.

9 张勤.“图书馆之友”协会春季招新工作取得圆满成功[J].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讯,2014(1):23.

10 张勤.“图书馆之友”架设沟通服务之桥[J].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讯,2013(4):3-4.

11 李仁德.图书馆2014年读书月活动圆满落幕[J].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讯,2014(2):22-23.

12 田婉红.图书馆之友协会举办考研“留言加油墙”活动[J].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讯,2015(1):23.

13 张勤.“图书馆之友”协会成功举办读书交流会[J].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讯,2015(4):6-7.

14 吴美美.重新定义图书馆与图书资讯学[J].图书馆学研究,2003(8):2-4.

刘晓春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年第02期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