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电影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原则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6-07-05

电影是人类艺术之花,是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传达力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对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电影诞生以来,即以其生动的影音传播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用来传达信息、教育民众的文化工具。国际社会从20世纪30年代初就成立了相应的教育电影联盟。在蔡元培先生的推动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于1932年。

电影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更是少年儿童群体人格发展和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来源,对他们的成长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社会一直重视电影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在全球化发展和数字技术革命后的今天,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人类从“机械复制”时代步入“影像为王”的时代。各类艺术影像、纪实影像、生活影像等等,无不以一种高清晰的、大信息量的、持续不断的、高沉浸度的感官体验影响着受众。

多样纷杂、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影像信息,使人难以避让、筛选,对于处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群体而言,在他们的读写知识教育、体能教育之外,尤其急需提升相关的影像素养。

(4)骨料:采用碎石,5~25 mm连续级配,累计筛余量为:20~25 mm,30%;10~20 mm,80%;5~10 mm,95%。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其性能指标应符合GB/T 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的要求。

但在国家出台美育教学工作政策要求、不断推动电影进校园的情况下,电影教育在全国的中小学并不普遍和理想。其困难的本质问题,不仅在于教育部门的重视不够和经济条件,更在于电影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现有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问题。

一、电影基础教育的基本模式

世界上的电影基础教育基本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大众素养模式,以电影观赏为主;第二种是校本课程模式,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国家、自己学校的特色,自主开设,主要以服务其他学科教学为主,比如,看电影,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内容;第三种是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模式,电影教育得以统一的课程方式进入到基础教育体系中来。

三种模式的发展,基本对应了电影教育在世界上的发展阶段。

欧洲国家对青少年电影教育的探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英国、法国和北欧等国家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不仅有着发达的第一种模式教育,而且第二、第三种模式也非常发达。

由于国家法规的保障,法国的电影教学活动由国家文化部负责开发、资助,由地方政府、地方院线合作展开电影教学活动,协调社会力量作为合作伙伴进入校园;电影教育的教学大纲由教育部制定课程的编排,规定基本课时;电影基础教育的教材、教参资料由文化部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负责,包括建立网站,供学生和老师下载查阅;教师的培养则由公立电影文化机构、艺术院校、博物馆等共同承担,所有国立博物馆和历史古迹都对教师免费开放。

对中小学生偏爱的题材、类型进行调查,再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列出各学龄阶段的适用片单、学习网站。

从世界电影基础教育的比较来看,我国中小学电影教育还有着很大的距离,电影教育未全面进入国家和地方的国民教育课程体系,电影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还处在十分初级的阶段。

英国电影协会在英格兰的教育行动区开展了一项名为“Story Shorts”的试验研究项目,将电影作为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探究动态影像可能对当前中小学课程产生的影响,并从此拉开了英格兰动态影像教育的序幕。[1]

在英伦三岛,统一由政府彩票基金资助的英国电影学院(British Film Institute)提供免费的国产影片版权和电影课程辅导资源,各地中小学自主开设课后电影俱乐部(Film Club)课程。

国内的第二种模式电影教育,目前已经由国家教育部设立了10个影视教育实验区,在上海、山东、北京、四川、广东等地的中小学开展。电影教育大多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展开。山东淄博、深圳等地,还有学校和教育机构出版了地方性的教材,但大多是结合文化、英语、历史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而编写的。

实验前小鼠体质量符合正态分布(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0.94,P=0.10),随实验进行各组小鼠体质量逐渐增长,至实验结束时(d1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DDP(d4~d6)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最慢,但各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小鼠体质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小鼠体质量符合球形检验(F=0.19,P=0.19),分组因素主效应方差分析,F=3.53,P=0.15,时间因素主效应方差分析,F=0.05,P=0.82,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交互效应方差分析,F=3.30,P=0.21。

77%的学生反映其课堂模式为教师主讲,学生记笔记。在此过程中,教师难以获知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障碍。大部分教师未转变观念,将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事实上,学生更希望主导学习,实现教师指导、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课堂。

第三种模式的电影教育,目前以英法等国的实践最为系统和成果丰富。英国已经将电影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到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媒介素养类别之中。而作为电影文化大国的法国,更是将电影教育纳入了整个国家基础教育体系之中。

法国于1988年通过《艺术教育法》后,1989年正式推行初中电影教育,1994年正式推行小学电影教育,1998年正式推行高中电影教育,2005年将电影教育调整为“艺术与文化教育”课程。

欧洲的儿童电影大众素养教育比较普遍,也开展比较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媒体教育运动”,主张电影语言是一种共享和至关重要的全球语言,因此,全社会都对青少年的电影教育比较重视。尤其在北欧国家,不仅儿童电影的影片产量通常占到国产影片的10%以上,芬兰、丹麦等国,更是在社区成立有专门的影像文化培训中心,负责承担周围中小学校的学生电影教育。

目前,我们国家的第三模式电影教育,只在陕西省得到实现。从2017年开始,陕西省教育厅专发文件,在全省的高中统一开设《电影艺术与欣赏》课程,并出版了统一的地方课程教材。

第二种模式,随着电影基础教育实践的规模开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以欧洲国家为核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过多次以“学校电影欣赏”“电影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电影教学”等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聚焦在中等教育阶段开设电影教育课程的经验总结和探索。

二、课程建设是电影教育走入中小学的核心关键

(一)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观念上,仍然把电影教育等同于“放电影”,没有把电影教育统一到国家文件上来。这样,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把教学的重心偏向于传统科目,觉得电影教育耽误学生学习、增加教学安排麻烦,缺乏开展电影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08年,国家教育部等五部委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教基〔2008〕15号),要求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影片的育人功能。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明确提出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

当前,医院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缺乏一套有效的保障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互联网+党建”相关的制度。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党务工作者、党员的职责权限、党建网络管理员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不够完善;二是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没有充分考虑“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不可控等特点,“互联网+党建”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做支撑,但当前我国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缺乏行之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三是缺乏相应的网络安全制度。[2]“互联网+”的发展是把双刃剑,网络舆论的复杂性使得网络信息不安全的风险加大,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缺乏网络安全制度作保障,意识形态工作就不好加强。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在《偷自行车的人》中,将孩童置于旁观的位置,展示了战后大萧条时期的意大利的社会百态,通过镜头投射到父亲身上的种种不堪、困窘,使孩子更加认识到生活的艰辛及保持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其次,最核心的问题是,全国缺乏统一的电影教育课程标准,使电影课程无法与现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从而只能在“体制”外运行。

澳大利亚《F-10体育与健康国家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体育与健康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来评估多种渠道所获取的体育与健康的相关信息。我国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多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习得,很少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知识和思考问题,批判并不意味着否定,而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发现更多的问题,引出新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建议加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从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到教学队伍等多方面的保障。而这一条,是电影教育得以在中小学实施的最根本措施。

由于不同年龄的观众鉴赏能力不尽相同,学校要有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年级的教材,要有能进行细致的分层教学的教学队伍,要有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拍摄制作实践的专业经验。

(二)电影教育的课程体系构成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中小学的电影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些国家,都是从法规的高度,将整个电影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而这个系统的工程,最后还要以电影教育课程的形式予以落实。小学、初中、高中,都应有不同内容、互相衔接、贯穿始终的统一课程原则。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体系课程安排,来保障课程内容的良好实现。

遵照教育学的原来,电影教育课程体系应该阐明和解决以下问题:电影课的功能、课程的对象、课程体系的内容模块、小、初、高不同年级的进阶课程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的学习情境与教学团队、实践条件与效果保障、电影教育的课程指南等等。

鸡群发病一两天后表现为精神萎靡。随着病情发展,在第三四天开始死亡,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腹泻厌食。此时,因过度拉稀脱水严重,最后极度衰竭而死。病程六七天,呈“一过性”,死亡高峰集中在感染后的五六天。一般情况感染后的第7天进入恢复期,鸡群逐渐恢复健康。剖检病变可见胸部和腿部肌肉有条状、片状出血,肾脏轻微肿胀,腺胃和肌胃中间有条状出血;法氏囊轻微肿胀,剪开法氏囊黏膜皱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肿大有坏死点,肾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对病鸡或发病鸡群进行紧急防治,用鸡法氏囊卵黄抗体进行注射,可迅速控制疫情。

三、中小学电影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

中小学电影教育课程体系是指,以处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在相关电影教育思想、少儿心理学、德育美育等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区分主次、深浅加以排列组合,使课程各要素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它是实现培养儿童、青少年基本电影素养为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电影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中小学生群体在学习中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国际电影基础教育的经验,下面主要谈谈在电影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如何把握好的一些关键原则,才能有效推进电影教育课程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融合。

(一)选片原则

1.教学片目的选择应当以儿童、青少年为本位,选择符合少儿天性的影片,并给予学生参与选片的权利。从而,激发其对电影的兴趣,并从观影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2.选择关注中小学生自我成长的影片,通过电影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心智成熟。比如,1939年的美国电影《绿野仙踪》,其故事文本就是一个充满隐喻的童话故事,狮子象征勇气的丧失,稻草人象征智慧的匮乏,桃乐丝的奥兹之旅就是寻找爱、智慧和勇气的过程;《放牛班的春天》的主角都是一群位于“池塘之底”的问题儿童,通过马修老师的爱护、教育和培养,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成立了合唱班获得了成功

3.选择有助于中小学生理解外部社会丰富多元的价值视角的影片。电影提供给青少年的“榜样”是多种多样的,他们通过观看影片获得正确的道德情感判断、危险境况判断,认识到外部世界形态的多样和复杂,从而提升自我的精神品质以及保护意识。

近年来,电法勘探在地下水勘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剖面法在寻找地下低阻异常体时具有快速、直观的优点;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具有数据地质信息丰富、解释方便等特点,在地下水资源勘察,工程地质调查,坝基及桥墩选址,采空区及地裂缝探测,矿井水害防治等众多工程勘察领域均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有很多影片是展现社会多元性、复杂性与残酷性的。比如,聚焦真实社会事件的电影《熔炉》、反映对儿童施加性暴力的《素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晨曦中的女孩》等。

这些片子无一不取材于社会新闻,讲述儿童相关的事实,对学校、家长、学生都具有警醒意义。当然,观看此类影片的时候,教师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避免使学生对外部世界产生抗拒、消极的看法,同时,建议此类影片的目标受众设置为高年级学生群体。

到底给孩子看什么书?我像所有家长一样迷茫。给她买过成套的绘本,她扫了一遍,就置之不理:“这都是小毛毛看的。”假期的短暂无聊里,实在找不到童书,她居然从我书架上找了一本《吸血鬼女王》。我分析来分析去,估计她以为名叫“女王”的书和“XX公主”一样,都是童话故事。

4.注重影片的知识性,选择辅助其他课程学习的影片。譬如,经典名著改编电影可以配合语文课程的教学,像《远大前程》《悲惨世界》《草房子》《城南旧事》等;《少年林肯》《少年彭德怀》等历史人物传记片可以带动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Africa《帝企鹅日记》《西班牙艺术》等科教片,能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艺术的好奇心……

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参照国内外专业机构的选片、各大儿童电影节的获奖影片,从国别、年代、类型、题材等角度出发,综合选择列出中小学生必看影片100部。国内方面,可参考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获奖影片、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奖片目、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推荐片目等。该协委会自1997年4月至2017年2月,共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36批449部影片。

国外方面,可以参考英国BFI http://www.bfi.org.uk、Film http://www.filmeducation.orgEducation http://www.metromagazine.com.au/index.html、Australian Teachers of Media 等网站的推荐片目以及各大国际儿童电影节的参赛、获奖影片进行编选。

(二)教材编写原则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有限,因此,专家组进行教材编写时应遵循直观化、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时效性的原则。给小学生编写的电影教材可以以彩色图片为主,用简单、有趣的方式介绍电影剧情。

给初高中生编写的教材可以融汇更多的知识,并增加一些实践性的环节,鼓励他们进行简单的创作。

国内的电影基础教育主要为第一模式。解放后,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等主管机构,都曾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的需要,开展过国家性的中小学电影教育。但主要只强调“电影进校园”,让孩子们看到电影,受到教育。随着基础教育阶段的“一费制”实施和校园安全问题日益重要。中小学生到影院观影和校园电影放映逐渐减少。

采取分专题编写的方法,比如,给低年级的同学编写“动物专题”“幻想专题”“童话专题”“友谊专题”等,高年级的同学则学习“历史专题”“艺术家传记专题”“战争专题”“科学专题”等。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心电图检查量化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对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有无周围神经病变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课程目标

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是对电影进行“欣赏和思考”,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电影的持久兴趣,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电影欣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电影欣赏能力、启发学生的独特思考,鼓励小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培养其对爱、友谊、自然的认识。

初中阶段则注重学生的“评述和应用”能力,即从基本的故事、美术、音乐等角度对电影进行评论,初步掌握摄影设备(可为移动设备)的使用,提高自主创新、团队合作的能力。

高中则为“综合和探索”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影思维,并对电影剧本、摄影、制作知识有进阶性的学习。学校应鼓励、关注、培养在电影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给其提供相应的创作机会,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未来的大学影视专业输送人才。

(四)课程内容

我国中小学电影课程内容可以由小专题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影赏析。该课程包括电影欣赏和电影分析两部分,主要任务就是观看,教师则适当注意对电影的分析、讲解。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故事出发,和学生一起探索电影中的经典人物、场景、情节设置,到电影的镜头、美术、音乐等,再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的辅助学习,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电影观后感。该课程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讨论与分享,教师也适当指导学生从主题(母题、题材、价值观等)、人物(角色设置、人物关系、真实性、人格力量等)、语言特色(镜头、叙事、场景、细节、音乐等)等角度评论电影,再进行相关写作。

学校可以组织诸如“小影评人”“金牌影评人”等评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评论的热情。

3.电影故事编创。该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故事创作能力,核心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善于从生活、学习中挖掘素材。

首先,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合适且喜欢的类型、题材(友情、奇幻、成长、校园等);其次,可以启发学生从经典名著、日常生活、自然、梦境中攫取灵感,进行改编或者颠覆的创意写作;然后,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森林、城堡、海上、空房间,由此进行特定场景的想象性写作;最后,可以从其他课程或者艺术门类中寻找灵感,从聆听音乐、观赏绘画作品等展开想象。

同时,学校可以配合教学,组织中小学生的剧本征集活动。

第一,优先发展RAROC较高、风险权重较低的轻资本产品。优先发展结售汇、托管、代理、承销、咨询、结算、清算等中间业务发展,提高轻资本非利息收入占比。零售贷款因其较低的风险权重,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可改善业务结构,提高整体资本使用效率。

4.电影表演。包括肢体表演和配音表演,主要目的是解放少儿天性,在玩乐中学习,且对角色性格、内心有所思考。教师为学生选择电影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或者肢体的模仿表演;设置一些有意思的场景,让学生组成团队,商量之后进行集体合作式的即兴表演;根据电影故事编创课的剧本进行表演创作;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制作表演服装,提高审美搭配和动手制作能力。

5.电影摄制。电影摄制是中小学电影课程中的重难点,包括拍摄和制作两个部分。考虑其需要具备极强的操作能力且要求学校拥有相关的摄影器材,该课程建议对初中及以上学生开设,当然,鼓励小学生用轻便型器材进行拍摄。

但如果教育界的观念不能转过来,学校依然不会对电影教育敞开大门。

该课程要求学生与教师一同探索简单的镜头、机位、演员指导的实际操作技巧,拍摄之前鼓励学生绘制简单的故事板。电影制作则需要学会使用初级的剪辑、录音、特效等技巧。

加州鲈鱼苗培育池塘面积为2.3亩和1.8亩的两口土池塘,平均水深0.8m。据汤老板介绍,5月初加州鲈鱼苗有少量沿池塘边独自游动,体型瘦小,几天后数量逐渐增多,并看见鱼苗头部呈白色,每天有几十尾死亡,起初以为是细菌性疾病,泼洒了两次二氧化氯消毒药,死亡量反而逐步增加,吃食量也降低,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仍未好转。现场水质检测各指标:pH值为7.6,溶氧4.5mg/L,氨氮0.3mg/L,亚硝酸盐0.01mg/L,硫化氢<0.05mg/L,水温19.5℃,水色为黄褐色,水质偏肥。

6.电影传播。该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参与自己团队影片的宣传,制作宣传海报、思考宣传策略,教师可以扮演制片人和电影公司主管的角色。制作团队通过在各种校园活动或其他课堂上放映自己的影片,并要求观看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开课学校可以在本校或联合其他学校举办“学生电影节”,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原则

实行电影本体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授电影本体知识(如剧情、摄影、美术)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影片跨学科知识的延伸。

实行电影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美术课与美术片、动画片赏析结合,音乐课与歌舞片赏析结合,自然课与科教片、纪录片结合等。

实行递进式分层教学与兴趣引导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小学电影教学的中心是电影观赏,同时通过电影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引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游戏天性。中学生的电影核心教学在于电影赏析与实践,对其电影教学应该比小学生更进一阶。在电影课中,初中生应当培养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探索兴趣,获取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高中阶段的电影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青春期的正确引导,对法制的正确认知等教学。

实行观赏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原则。在影片观赏的同时加入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组成自己的团队,根据擅长点决定各自在团队中的角色——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等。当然,团队角色可以是流动的,因为孩子们一般都喜欢挑战不同的角色。

参与原则。学生作为电影课程接受主体,需要主动参与电影创作的各个环节。教师则要考量不同年级的接受能力,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并对学生实践创作跟进指导。家长作为学生教育成长的重要角色,也可以适当参与到电影课程的陪同学习中。

2.1.5 方法学考察 分别进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分别测定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峰面积。结果栀子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0%,表明本试验仪器精密度、方法重复性均较好,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24 h内基本稳定。

(六)时间安排

电影课程时间的合理分配与调控,也是中小学电影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然而,相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电影课程的可用时间显得极其有限。

1.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尽量贯穿整个学期。电影能够调节中小学生的身心,在课业之余得到放松。

2.在现行的课程体制中,我国中小学一学时一般为45分钟,故2个学时(90分钟)基本为一部适用于中小学生观看的影片长度。以每学期16周算,每周安排1次电影课,一次为4学时,2课时组织学生观影,2课时教师讲解或者学生实践。由此,在理想状态下,中小学生一学年可细致观看16部影片,故中小学(12年)教育阶段可在课堂内达到约192部的观片量,也可以相应减少看片量,而增加制作比例。

(七)考核方式

中小学电影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是比较自由的。譬如,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谈谈对某部影片的看法。中学生则可以提交团队作品,老师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分。

结语

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中小学电影教育的核心。只有抓紧核心,科学遵循课程课题的各方面原则,才能保证教学过程能够实现创造性优化,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对电影艺术的长久兴趣。

通过电影教育课程体系的综合实施,最终达到让中小学生具备相应的电影媒介观、电影基础知识、分析批判能力,提升其艺术审美、鉴赏、创造能力,这是他们未来接受电影专业教育、讲述中国故事,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洋慧.英格兰中小学动态影像教育对我国“电影课”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2010(11):31-34.

刘军,陈圆圆
《电影评介》 2018年第01期
《电影评介》2018年第01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