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之于生活哲学
蒋勋 台湾著名画家、诗人、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历史学系和艺术研究所,1972年赴法国留学,1976返回台湾。蒋勋是台湾艺术圈里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全才型艺术家。在诗、书、画和文学创作、文化批评诸方面都有不凡的造诣。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
北大最早的创办者之一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救国。”
美为什会跟救国放在一起,也许我们会觉得救国是一个很实际的行动,可是当我们提出美育救国的时候,我想,这才是一个民族深沉的文化,能够在整个精神领域上的一种充满、充实的感觉。
随着物质经济的富足,美育这个问题越来越需要得到重视。
法理与道德究竟孰重孰轻?这里“我”做了深刻的思考——“我知道作家是靠感情亲近世界,而法官确实靠准绳去衡量世界,二者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我却想:一个好端端的人一辈子活活摽在一个丧失理智的疯子身上,这就符合道德、符合人性吗?”
成长与社会,绝对不只是理性的考试,还有非常复杂的丰富感觉需要体会。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里,完成更多的关于美的功课。
我想强调的是,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孩子不能够这样被牺牲掉。有时候,我觉得这些豢养考试机器的学校,就像养鸡场、养猪场,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美的觉醒,它其实会解决很多现实里不快乐的记忆。我曾经把一些忧郁症很严重的朋友带到海边,说你今天不准吃药,把鞋子脱掉。如果他皮肤感觉到风的力度,脚下感觉到沙滩的柔软,这也是一种力量。
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在里面自然地熏陶。而这些不是考试。
这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会变成你生命里的一种壮阔,一种大气。
20世纪末,学者们开始关注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创造力,他们将创造力看成是各种成分的综合体。Amabile(1983)提出创造力由领域相关技能、创造力相关的技能和任务动机组成。斯滕伯格(1988)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多层面的现象,即创造力的智能层面、智能风格层面和人格层面。斯滕伯格(1993)提出了一个包含六因素在内的创造力模型,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和环境。此外,其他研究也揭示了创造力和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以及期望水平等的关系。将创造力放在一个综合的框架中去理解,这使得创造力的形成过程更接近真实情况。
每个人都拼命地追求物质,甚至忙到没有时间去感觉周遭的事物。所以我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比如把庄子天地有大美这样的观念跟所有的朋友分享并共同勉励。
美是一种救赎,它在二十一世纪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以曹妃甸港集团各应用系统为基础,把曹妃甸港集团各个应用系统的功能、个性化的业务,关键核心数据综合加工利用,建设一套综合性的服务管理系统,为曹妃甸港集团各层次、各岗位提供统一入口、统一操作、统一界面、统一管理的系统服务平台,主动把信息推送到集团人员面前,提升服务水平与效率。
比如去旅行,走过一片风景,当落日下山时我们看到晚霞的灿烂,很容易就会感动。还会想到李白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老师一定要是仁师,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关心。当然,最大的争取与改革,不能只靠老师,而是更多依靠家庭。
台湾戏剧教育家俞大纲先生对我说,他爸爸妈妈喜欢看戏,经常带他一起看戏、讲戏,他就变成戏剧专家了。他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从来不是拿着书本上课。所以你听他讲李商隐,一首一首讲,不需要看书,因为从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诗,一面唱戏,把李商隐讲完了。
我想,一个好的人文教育,应该是要扎根在美丽的土壤里吧。
首先沟通的目的一定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发泄情绪。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工程压力比较大,而且工程之间环环相扣,很有可能别人的错误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或者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工作量,这时候,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带着情绪去沟通,必然使对方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低效的甚至相反效果的沟通。
上一篇:关乎幸福的感性素质
下一篇:拥有建设“美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