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差异化”战略发展广州西关文化
荔湾区地处广州市西部,俗称西关,因拥有“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千年名胜荔枝湾而得名。如今的荔湾,作为广州市的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是广州唯一拥有一江三岸的城区,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目前荔湾区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结合广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致力推动文化荔湾建设。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荔湾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西关文化资源和竞争优势,以“差异化”战略,打造属于荔湾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相比之下,国际上一些知名公司会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各种有利机会,对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最大程度地挖掘碳信息所反映的企业经营问题,发挥碳会计披露的指导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对碳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够充分。
一、广州西关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作为广州的老城区,荔湾和芳村合并以后,基本实现优势互补,大大丰富了原有的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底蕴深厚,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助推荔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
(一)建筑文化资源
荔湾作为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便商贾云集,充满人文气息,这里的建筑文化也是自成一格的。
燃煤烟气氨法脱硫过程的综合风险评价·······················马 振 万 皓 (1,92)
荔湾拥有岭南建筑之精华,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充满欧洲风情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建筑群;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和较高的历史价值,被列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聚龙古村;以收藏、陈列和研究荔湾历史、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首家区级博物馆、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荔湾博物馆;平面布局狭长,独特结构既有利于穿堂风又兼具冬暖夏凉优点的岭南特色建筑——西关大屋;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等大批珍贵历史文化建筑。荔湾的建筑文化资源可谓非常丰富。
(二)饮食文化资源
广东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源自泮塘”的说法。汉时荔枝上贡皇帝,南汉后主在昌华苑大摆“红云宴”,明代泮塘“五秀”(莲藕、马蹄、菱角、茨菇、茭笋)飘香,所谓“民以食为天”,“食”这件民间的头等大事,在荔湾更是备受关注,贯穿于荔湾的文化之中,成为荔湾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在荔湾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荔湾区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2年以来,区政府公布了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6个、市级项目8个,区级项目2个),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粤曲”和“西关五宝”。
(三)非遗文化资源
荔湾的西关美食自古闻名,例如艇仔粥、牛杂、双皮奶、肠粉等等,为美食家们所津津乐道。时至今日,各种西关美食依旧保持着往日的特色。皇上皇腊味、趣香饼家特色糕点、南信双皮奶、伍湛记状元及第粥、银记肠粉、顺记冰室椰香雪糕等美食深入民心。茶楼、食店遍布大街小巷,泮溪酒家、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等一批中华老字号享誉全球。
1.粤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与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剧相提并论,可见粤剧在中国戏曲界的地位。粤曲项目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则在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荔湾是粤剧的发祥地之一,粤剧在荔湾有着悠久的历史。“广东粤剧八和会馆”、“銮舆堂”、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等重要团体和场所都坐落在荔湾,粤剧、粤曲界众多的知名人士也多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地方。2003年荔湾区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是当时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近年来,荔湾区委、区政府特别重视发展粤剧曲艺艺术,为实现粤剧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自主创作编排的曲艺类节目《情醉珠江》《西关食通天》《南音新唱十三行》先后荣获“群星奖”(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粤剧事业的发展呈现可喜势头。
综上所述,小测验不仅可以作为PBL课堂的一种可以接受的考察形式,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和提高课堂表现的一种简单方法。
(四)中医药文化资源
二是高端文化产业尚未成型,也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打造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仅靠加大投资力度就能完成。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核心区仍需更强有力的载体和项目支撑。
荔湾的中西医在全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荔湾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的集散地之一。现代荔湾区的中医药文化也不断发展,区内因拥有全市最多的大规模中药厂和清平中药材市场而闻名全国,药材远销珠三角、港澳等地,年销量达十亿元。荔湾区中医药文化发展延续至今,已成为功能齐全、有中医药特色、辐射范围广阔的中医药文化区域。
V Theory of toothpaste raw material (To be continued) 7 58
(五)工业文化资源
广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最早发展的城市之一,荔湾拥有中国最早的柴油机厂“协同和机械厂”,是广州乃至华南地区近代工业文明发源地,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深厚的工业底蕴。原来的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柴油机厂、广州水泥厂、广州卷烟二厂等大中型企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六)茶文化资源
早在20世纪60年代,芳村石围塘的茶叶市场已经小有名气。2000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在洞企石路正式划出市场用地10万平方米,建成大型的南方茶叶市场,专营茶叶商铺达1.72万家,云集了福建、潮阳、浙江、广州、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茶商,以经营江浙龙井、广东红茶、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和沱茶、广西花茶、台湾冻顶乌龙等各地1000多种名茶为主,年交易额逾3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市场辐射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被广州市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五大专业批发市场之一。
在南方茶叶市场周边,集聚着芳村茶叶城、国际茶叶贸易中心、三一国际茶叶贸易中心等多家大型茶叶批发市场。每天,南来北往的茶客川流不息,品茶的、购茶的、选茶具的,到店里一坐,赏茶品茗,三指滚杯,高冲低行,在闲适的品茶中感受生活的滋味,这就是荔湾的茶文化。
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百姓对医保的要求逐渐提高,医院作为医保制度运行和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医、保、患三方矛盾集中及激化的焦点[1],致医疗保险相关投诉事件居高不下,是医院投诉管理的重点。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管理模式,按照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其科学性、程序性及有效性均受到医院管理者的普遍关注[2-3]。PDCA循环是提高医保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门诊医保投诉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花文化资源
芳村古称“花埭(地)”,是世代的花乡,有着1700多年的种花历史。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以花为题赞美芳村的诗句。康有为《人日游花埭》诗中“千年花埭花犹盛,前度刘郎今可回”的“花埭”就是今日之芳村。远在南汉时期(917~971年),花埭(花地)就以盛产素馨、茉莉花而闻名于世。明、清以后花卉品种日益增多,清代江南著名园林家沈复,在他所著《浮生六记》中写到:广州对“渡名花地,花木甚繁,广州卖花处也。余自以为无花不识,至此仅识十之六七,询其名有《群芳谱》所未载者”。
新中国成立后,花卉业随着经济发展而腾飞,花市应运而生,2003年广州市政府投资1亿多元建成位于芳村花博园花卉展览示范中心的广州花卉交易(拍卖)中心,这标志着芳村延续千年的花卉贸易从此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轨道。全国6成以上的观叶植物、近3成的鲜花,都经过芳村集散,而拍卖中心所在的花博园,年产值更达到21.5亿元,在园内落户的300多户花卉生产“大鳄”,带动了全省共计6000公顷的花卉生产规模。由于芳村目前拥有广州花博园、岭南花卉市场和中国第一家通过认证的花卉质检中心——“农业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凭借这一市场优势,芳村拍卖中心花卉的价格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花卉价格。
为了了解乐山地区居民的普通话现状,并就此作为进行普通话培训的课程设置、人群设定等方面的依据,本文在当地进行了对受访者的普通话水平、母语类型、普通话学习动机等多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提高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比例,大部分都是现场负责人指导填写,但对受访者的选择不做任何干涉与引导。在受访对象的选择上,为了提高调查的普遍性与准确度,本次采取对不同户籍、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的人群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本次共合计发放问卷3250份,收回3175份,有效问卷为3096份。
(八)旅游文化资源
荔湾是广州市区当中唯一一个兼具新、老两种城区模式的地方:原荔湾属于老城区,地域小,起点高,配套优,条件成熟,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商贸发达,文化积淀深厚;原芳村属于新城区,地域宽广,在势不可挡的城市化浪潮中,这里还能保持着淡淡的乡土气息,似乎刻意为终日劳碌奔波于石屎森林的人们,留下一扇通往大自然的窗口,好比一块白纸,虽然起点低,但发展空间大。两区合并,也就意味着现在的荔湾拥有2张好牌——那就是“历史牌”和“生态牌”,不同的牌有不同的打法,所以荔湾的文化发展,需立足自身特点与优势,扬长避短,走与别人不一样的路。
(九)玉文化资源
清代中叶以后,华林寺周围是广东最大的玉器圩。广州的翡翠玉雕是全国闻名的,而广州的玉雕市场,集中在西关。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华林寺前为中心,包括华林新街、新胜街、长胜街等在内的数条街,不计其数的玉器珠宝商店、档位林立,以“玉器、水晶、珍珠、饰品、古玩一站式采购”为经营特色,附设有专门的珠宝检测中心,负责鉴定玉器品质,让顾客买得放心。其交易量占了广州玉器交易总量的九成以上,是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玉器市场之一。
(十)宗教文化资源
荔湾历史悠长,人文底蕴深厚,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宝物”众多:拥有禅宗达摩的“西来初地”;始建于公元527年,具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华林寺”,其前身是“西来第一人”天竺高僧达摩结草为庐,传经授宝的栖身之地“西来庵”;千年道教庙宇“仁威祖庙”;始建于清咸丰六至八年(1856~1858年),分别在1904年和1998年历经2次重修,于1999年2月6日对外开放的道教胜地——芳村黄大仙祠;还有基督教芳村堂、沙面堂、十甫堂和天主教露德圣母堂等。
二、西关文化的发展定位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广州在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中心老城区面临着发展包袱重,亟需转型发展的问题。荔湾是少有的兼具老城区和新城区特点的一个区,但南北城区发展不均衡,原有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但同时也要看到,荔湾区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积淀和传统特色。作为文化重镇,荔湾区如何在文化引领上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城区的转型发展,对整个广州的发展来说都具有探路的意义。
(一) 发展定位
荔湾区内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众多,有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蜚声海内外的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享有“小秦淮”、“岭南第一胜景”之美誉的荔枝湾,清代八大名园之一的醉观园,“大通烟雨”、“鹅潭映月”、“海角红楼”等历史名胜,詹天佑、李小龙、康有为、何香凝、陈少白等名人故居,充满西关风情的骑楼和麻石街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旅游名胜景点,凝聚了荔湾羊城美景的古今风情。
根据荔湾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荔湾当前正全力推进“1234”的发展战略。在传统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区,再造新时期荔湾商业文明和商业文化。一方面,升级传统商业,提升产业发展载体,推动片区内传统专业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转移一批、提升一批,实现主体商圈的业态提升,促进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导区域内商务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强化产业总部集聚能力。提升文化辐射功能。突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保护城区肌理,根植岭南文化,建设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的活力街区。抓住全球财富论坛的契机,突出荔湾“一江两岸”的独特优势,依托十三行博物馆、沙面等重要节点,推进沙面至人民路“一江两岸三带”实验段改造,打造体现十三行历史文化名片,中西交融、古今相映的广州城市会客厅。同时,以慢行步道串联上下九、恩宁路、荔枝湾、泮塘五约等文化景观节点,形成标志明显、范围明确、配套齐全、运营创新的文商旅活化利用提升带。)
(二) 存在问题
西关文化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
一是大量著名的古建筑和名人故居等都存在较为分散的状况,部分文化资源尚待挖掘,知名度不高,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文化挖掘和保护与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城区的转型发展还需进一步找到契合点。
广州是传统的岭南中医药中心,俗称“西关”的荔湾区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中医馆云集,名医辈出。清末民初,广州名中医集中在龙津路、和平路和长寿路等地段,这里素有“中医街”之称。
三是现在荔湾区的发展还是以经济、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文化产业尚待进一步推进。西关文化是岭南文化、广州文化的一个亮点,但显然目前对发扬西关文化的工作还做得不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它发扬光大,让游客只要到广州旅游都能领略到西关文化的魅力。
三、以“差异化战略”发展西关文化
当今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比的不光是资源和底气,更重要的是比谁的方法科学,谁的点子能吸引受众,谁的办法可以带来高效能。若能找到合理的“支点”,充分发挥杠杆作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那这个区域的发展就能抢占先机,耗费较少的资源即可获得成功,反之则徒劳。西关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扎实,稳步发展,但缺少后续创新动力的支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还没有完全占据优势。在新时代,荔湾发展的方向在那里,如何善用手中资源,打好手中的牌,让建设文化荔湾的车子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差异化战略”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一)“差异化战略”的内涵和要义
“差异化战略”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其基本内涵是指向消费者提供其它竞争对手所不能提供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以此吸引消费者。这种差异化发展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优势,满足部分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从而使得企业能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避开价格竞争。对于这种“差异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差异化本身可以给企业产品带来较高的溢价。这种溢价应当补偿因差异化所增加的成本,并且可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越大,所具有的特质或功能就越难以替代和模仿,顾客越愿意为这种差异化支付较高的费用,企业获得的差异化优势也就越大。
配备具备进行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教师对于教学起主导作用,是达成预定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的能力包括:(1)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2)熟悉课程及授课对象的特点,能够制订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案等;(3)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2.由于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是竞争对手不能以同样的价格提供的,因而明显地削弱了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在应对替代品竞争时将比其竞争对手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购买差异化产品的顾客不愿意接受替代品。
3.产品差异化会形成一定的壁垒,在产品差异化越明显的行业,因产品差别化所形成的进入壁垒就越高。这对于企业生产独一无二的产品来说是有利的。
(二)运用“差异化”战略发展西关文化
把荔湾放到系统理论当中,相对而言,政府就好比是“企业”,文化就是它的“产品”。如何设计、制作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用怎样的方式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我们认为,需立足本土,潜心经营,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创”,走差异化的文化发展之路。
2.西关五宝。“西关五宝”(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又称“三雕一彩一绣”,是具有广州西关鲜明特色的五种民间工艺,是荔湾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其中牙雕、玉雕、广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雕、广彩也进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做强“西关文化”——“人无我有”的文化
西关文化是荔湾独有的文化,也是荔湾文化的根源所在,其历史、人文基础深厚,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抽象、无形、深刻、不可替代,因此说西关文化是一种有记忆的文化。西关文化以西关泮塘、荔枝湾、恩宁路、上下九、十三行、沙面岛为主要集中地,分别代表着古村落、水文化、骑楼文化、商贸文化和欧陆风情,应秉承“重在保护,合理利用”的理念,从五个方面着手建设,重点打好“历史牌”。
一是加快建设“五区一街”特色文化商业街区。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高标准、高规格打造“五区一街”,确立不同的街区主题,融入多种生活和生产经营业态,把“五区一街”建设成为人文荟萃的岭南文化展示载体,凸显“西关风情”,打造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品牌。
4.4 注意保暖 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较多,应给予患者必要的保暖措施,以减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减少患者术后苏醒时间。
第一, 加快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的建设,通过周边广场扩建,建设广东民间工艺精品陈列馆和集若干传统工艺体验区并立的岭南工艺及文化展示、展销、制作的旅游文化中心,形成集岭南传统建筑艺术、民间传统工艺展示、群众文化活动集散的城市文化广场。
第二,用心打造“西关泮塘”,按照“荔湾湖、青砖屋、黑瓦顶、荔枝红、麻石路、古树木、泮塘人,保育好”的要求,努力把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元素浓缩其中,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平台,与东面的花城广场遥相呼应,形成以珠江为轴,现代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风情交相辉映的格局。
第三,进一步改善荔枝湾涌的水质,打通老西关水网,复兴西关古水系,打造岭南的“东方威尼斯”,把荔枝湾文化休闲区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第四,对上下九路沿街一带纵深区域的旧城进行更新改造,通过街巷、绿地、小广场建设,把沿线名人故居、寺院、会馆、历史街区等景观要素串连成一体。
4)脚手架搭设完毕后,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单位有项目工程技术、质量、安全部门人员、公司质量、安全部门共同参加。
第五,以十三行故址旧城改造为基础,结合文化公园改造,进一步建设好十三行博物馆和十三行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十三行商贸文化旅游圈,重现千年商都繁华。
第六,发掘沙面历史建筑的内在文化价值,结合优美的临江景观资源,形成集建筑博览、史迹旅游、休闲游憩及总部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旅游区。
二是加强文物挖掘保护利用。文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它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把有效保护文物和合理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把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文物展现独特的人文景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形成独特的文化消费。
三是加强博物馆群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落户荔湾区。随着十三行博物馆的落成,荔湾博物馆的建设也进入一个新阶段。要继续把锦纶会馆打造为广州丝绸博物馆,把陈廉伯故居纳入区博物馆范畴并完成修缮,建设三雕一彩一绣展示中心,改造博物馆文物库房,丰富区博物馆和蒋光鼐故居馆藏和功能,形成岭南博物馆组群,将具备条件的名人故居建成“微型”纪念馆或博物馆,构建独具西关特色的文物展示体系,使荔湾成为集中展示岭南文化的“活教科书”。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建私人博物馆,在“五区一街”等主要场所建造一批具有浓厚西关风情的景观雕塑,构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提升城区文化内涵。
在整条链中,企业的数量众多,分层情况复杂。除了核心企业、一二级商户外,供应链上还有需要规模更小的企业。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商业运营系统,作为企业准入判断和信息平台集合的企业也难以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信息,获取信息成本较高。
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展粤剧艺术博物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落实传承保护措施和传承人保护计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弘扬粤剧粤曲、岭南书画等传统文化艺术,重点做好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曲、岭南盆景艺术、岭南木偶戏表演艺术、西关正骨、采芝林传统中药文化、敬修堂传统中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文化的传承,依托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或传习所的重要性问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文化,需要通过传承人的“巧手”才能“诞生”于公众视野,才可以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它是跟随着传承人的搬迁而流动,既可以属于荔湾,也可以走到外地,属于可移动资源。所以要从源头上保护那些无法靠物质传承的无形文化遗产,就必须留住非遗的“根”——项目传承人,即用政策吸引人才驻守,实现非遗资源的有效传承、挖掘和利用,政府是责无旁贷的。受场地、资金、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荔湾区的非遗项目发展正处于瓶颈期,部分非遗项目不得不在外区设点经营,所幸的是33位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全都是情系荔湾、关心荔湾发展的,一致的愿望是希望荔湾创造适宜的条件让他们留下来。希望荔湾区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规划一片区域用于建设非遗基地,专门用于发展非遗文化项目,集制作、销售、展示、体验、交流于一体,让该基地成为发展地区经济的亮点、来荔湾必看的特色景点,通过人气聚集财气,真正实现非遗文化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五是提升文化旅游品牌。以西关风情为总品牌,进一步加大对西关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重点办好“西关小姐”、“西关美食节”、“黄大仙民俗庙会”、“魁星诞”、“水上花市”、“三月三·荔枝湾”、“五月五·龙船鼓”、“七月七·情相依”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复兴传统民俗风,吸引广州市乃至周边城市居民群众实地体验,使之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打造具有“老广州”味道的民间艺术节,进一步提升地区整体影响力,加强跨地域旅游合作,以广佛同城为基础,在泛珠三角及东南亚等亚太地区互动合作上取得突破。
一是优化文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增强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走出一条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按照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经营、规模发展的原则,鼓励支持文化企业连锁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经营品牌。继续培育大量优秀、有实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使之成为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西关文化的核心,是荔湾区别于其它地方的文化标志,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无数文化名人在荔湾工作、生活,为荔湾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以文化引领城区发展转型升级,把文化元素融入到产业中,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打造珠江黄金西岸创意产业带和花地河新经济带,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2.做大“产业文化”——“人有我优”的文化
二是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坚持走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加强政府引导,完善产业政策和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市场配置,加快推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文化创意企业集团,着力培育引进创意企业总部。以文化传媒创意、工艺制造创意、时尚消费创意为主,重点发展影视动漫、广告传媒、民间工艺、旅游餐饮等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着力提升广州设计港、信义会馆、1850创意产业园规模,全面推进冲口油库、基督教堂、922宏信创意园、信义会馆二期等珠江黄金西岸荔湾滨水文化创意产业带发展,发挥产业带、产业园区(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努力把荔湾区打造成为创意之都。
3.做好“生态文化”——“人优我创”的文化
荔湾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只要用好“先天”优势,充分发挥“后天”努力,打好手中的“生态牌”,荔湾的生态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一是围绕水秀和花香两大主题,提高种植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产业化,做好“茶文化”和“花文化”品牌,把文化转变成生产力,建设集种植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重点打造大沙河生态主题公园、葵蓬生态公园、花地河水文化旅游长廊、五眼桥通福秀水生态休闲带、聚龙村—大冲口涌文化生态休闲区,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广佛花城”,将荔湾建设成为广东省示范性旅游创新城区、广佛都市圈文化代表性城区、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
在产科,做的最多的手术是剖腹产,而术后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4]临床实践中,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等切口愈合不良症状发生,都是剖腹产手术后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患者及家属纠纷,影响医院医疗服务声誉。[5]因此,剖腹产后伤口感染对,于产妇们的危害十分严重,需要积极有效的进行处理,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避免产后感染的情况发生,应该加强护理措施实施。
二是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整合推广商务休闲、文化创意、旅游演艺、特色餐饮、中医保健、民俗节庆、时尚购物等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产品,形成老西关水城游、名人故居游、美食游、绿道游、火车游、民俗风情游、河涌生态游等系列特色旅游线路,丰富提升地区都市旅游的内容和层次。重点扶持打造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品牌或特色产业集群,地区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与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是充分发挥“铁路文化”的作用。荔湾拥有中国铁路史上的三个重要标志。首先,荔湾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出生地。众所周知,素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称誉的詹天佑先生就是荔湾人,作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和清末、近代铁路工程专家,他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次,荔湾是粤汉铁路的起点地。据史料记载,“广东省商办粤汉铁路起点南濒珠江,北达全省腹地山区,至湖南省宜章县境,与湘鄂两省修建之粤汉干路相接。该路起点站为黄沙车站,位于广州城西南隅之黄沙,属南海县管辖地。该站为全路首要车站,凡公司机关办公处、机车车辆存放场所、机车工厂、材料厂均设于此地。附近一带行栈林立,货物山积,为运输货物装卸集中地,站址面临珠江,水陆转运便利。隔江对岸,为广三铁路石围塘车站,沿市街东行可达广九路车站,西行则出泮塘荔枝湾等处。”再次,荔湾拥有现成的铁路网络。包括广钢集团专用铁路和广三铁路:广钢集团专用铁路线分布在荔湾区芳村地块,主要连接广中码头、广三铁路和广钢厂区;广三铁路从广州通往三水,并非广州的主干道,却是最早的铁路,它在1903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仍是广州铁路集团下属的主要货运站。石围塘站是广三铁路的广州终点站,也是广州现存最老的火车站。
文艺发展与许多事物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绍兴文艺总体呈现日渐提升、日益繁荣的态势。无论是文艺观念、支撑条件,还是组织保证、民间活力,都显示出关注人们精神、服务主流生活,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品质,让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同步起来又相互促进的正能量。
综上种种,荔湾拥有独一无二的“铁路文化”资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开发“铁路游”资源。一方面充分发挥詹天佑先生的“名人效应”,借助黄沙作为粤汉铁路起点和詹天佑出生地的独特条件,用心打造詹天佑纪念馆和铁路博物馆。通过实物展陈、多媒体视频、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和手段,翔实生动地展现詹天佑爱国、奋斗、自强的一生,展示出现代化和谐铁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之成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缩影,让现代人亲眼看看詹天佑设计的“之”字形铁道,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参照巴黎T2线这个成功典范,把芳村地区原有旧铁路线改造成新地铁,变废为宝,把“新交通线路”打造成为具有广州荔湾特色的“地上铁”,既方便市民交通出行,又节能环保,还能营造城市风情,成为游客了解荔湾的新途径,一举多得。
四是通过中医药文化打造休闲旅游文化品牌。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中医热”也正在不断升温。
LIGNA2019主要展示类别:定制和批量生产的工具和机械;表面处理技术;人造板;锯木技术;木质能源;机械零部件和自动化技术;林业技术。
荔湾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树立“正宗中药在清平,妙手回春数荔湾,食得健康到西关”的商贸文化旅游形象,凸显“中医药”行色优势。首先,建立中医药博物馆,收集及展示岭南地区有关中医药的史料(包括名人、名药、名店)和实物,并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其次,修复和利用现有的中医药名胜古迹,如孙中山的中西药局、宝芝林、黄飞鸿的医武馆等;再次,建立中药生态园圃,在荔湾湖公园或青年公园内辟出部分园区为“本草园”,园内种植各种中草药,并开设中药展览馆、增设药疗浴,教授太极拳、八段锦、经络穴位疗法,举办中医养生保健讲座等综合服务。
五是完善旅游配套建设。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结合国际旅游趋势及都市旅游的要求,着力优化地区旅游环境,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包括地区旅游标识指示系统建设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服务网点建设,实现主要景区全布点;同时不断完善旅游网站等地区旅游整合营销信息系统,提升服务素质。
“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作为广州文化代表的荔湾区,必须抓住机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运用“塑点、连线、扩面”的方法,促进文化资源互融共享,优化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环境,大力弘扬岭南文化,擦亮西关名片,共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