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毗邻,现占地面积2万余m2(约30亩地),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客户端主要针对消费者进行开发,主要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阶段的实时溯源信息的查询和展示工作,通过扫码进行信息的自动查询。主要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5.5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使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或新植霉素400倍,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倍,或2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也可用1∶1∶200的波尔多液喷雾,隔7~10天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达80%~90%。喷药前先将少量病叶、枝、果摘除,再喷药,效果更好。
豫园始建于明代,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为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当年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后,萌动建园之念,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建造园林。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聘请造园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万历末年竣工,建成了豫园,总面积达70余亩。
潘允端在《豫园记》中说:“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有“安泰”“平安”之意,可见潘允端建园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成不久便亡故,豫园实际为潘允端自己的退隐享乐之所。全园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媲美,时人称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为“东南名园冠”。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在世时已靠卖田地、古董维持,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明末,潘氏豫园为通政司参议张肇林(潘允端孙婿)所得。
清初,豫园几度易主,园址也被外姓分割。康熙初年,上海一些士绅将豫园几个厅堂改建为清和书院,堂中供奉松江知府张升衢长生禄位。书院尚未修竣,张升衢遭贬黜,随即停工。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上海士绅为公共活动之需,购得城隍庙东部土地2亩余建造庙园,即灵苑,又称东园(今内园)。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庙堂北及西北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历时20余年,因已有“东园”,故谓西边修复的园林为“西园”。修复后的西园、东园已非私家花园,成了供城邑士人乡绅们集会雅玩的寺庙园林,但规模布局还依照潘氏豫园,保留了文人宅园明秀雅洁的风貌。原临荷花池的乐寿堂已颓圮,复建西园时,在原址上建起形制高大、华丽宽敞的三穗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驻扎豫园和城隍庙,司令部设在湖心亭,园林遭到破坏。咸丰五年(1855年)小刀会起义失败,清军驻扎豫园,香雪堂、点春堂、桂花厅、得月楼、花神阁、莲厅等皆遭损毁。咸丰十年,太平军东征,清政府请洋枪队入城防守,豫园又作兵营,“西园石山,尽拆填池”,建造西式营房,园林面目全非。
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主要景点有点春堂、藏宝楼、打唱台、和煦堂、快楼延爽阁等。点春堂于清道光初年(1820年)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俗称“花糖公墅”,堂名取宋代诗人苏东坡词“翠点春妍”之意。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起义时在此建立起义军城北指挥部,小刀会领袖之一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陈阿林在此办公,发布政令,称“点春堂公馆”。起义失败后,点春堂遭到严重破坏,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集资重修,历时四载完工。点春堂为仅存的小刀会起义遗址,堂内还陈列着小刀会起义军用过的武器、自铸的钱币日月钱以及发布的文告等文物。现堂中还挂有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国画《观剑图》,画两侧是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点春堂面南为五开间大厅,厅堂画栋雕梁,梁柱饰以金箔,宏丽精致,门窗的扇上雕刻戏曲人物,栩栩如生。堂后中部向北凸出为临池水阁,可凭槛观鱼,室内上方有匾额“飞飞跃跃”。水阁后面的水池泮有假山,山下有洞,东面山上有方形小轩,名“学圃”,与学圃隔池相峙是八角亭,亭中有一口古井,井栏为明代之物,称“古井亭”。点春堂之北隔水池建有藏宝楼,上下各五间。据民国《上海县续志》记载,点春堂初建时附近还有钓鱼矶、水神阁、一笑轩、庄乐亭等景,但早已毁弃。
仰山堂位于三穗堂之后,与三穗堂用瓶门花墙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其首层称仰山堂,二层为卷雨楼,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仰山堂面阔五间,后有檐廊,曲槛临池,隔水与大型假山景相望。堂中有录自晋王羲之《兰亭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匾,道出这里是观赏大假山景色的绝佳处,取自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卷雨楼为曲折凸形楼台,雨中登楼,烟雾迷蒙,山光隐约,犹如身入雨山水谷之中,为豫园绝景。
会景楼、玉华堂景区主要景点有九狮轩、会景楼、流觞亭、三曲桥、玉华堂、得月楼、藏书楼、涵碧楼、积玉水廊等。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三面环水,周围栽着香樟、石榴、紫薇、红枫、罗汉松等许多树木。九狮轩在会景楼西北,为一敞开式建筑,面临大池,前置月台,凭栏可观赏池中游鱼荷花。轩西杉树一片,高耸挺拔;轩东修竹万杆,满目青翠。会景楼东是老君殿,旧时供奉太上老君。西南是流觞亭,其两面临水,取《兰亭序》“流觞曲水”之意,亭侧有三曲板桥,贴水而筑。三曲板桥西是浣云假山,山以湖石堆成,南倚得月楼,山有石径,依山脉迂回曲折而上,内有山洞,洞内有泉,涧溪水从洞内流出,登得月楼隐约可闻泉水声。
内园
三穗堂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修复重建了被毁坏的三穗堂、玉华堂、会景楼、九狮轩等古建筑,并把豫园和内园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修复后的豫园大门从原东面安仁街迁至园西南。除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桥划为园外景点外,豫园恢复了秀丽典雅的名园风貌。豫园对外开放后,仍不断进行修缮。除1982年进行维修外,1986年又投资分三期工程整修豫园,第一、二期工程主要是整修豫园东部景区,包括玉玲珑、玉华堂、会景楼、九狮轩周围景点;1988年第三期工程修复内园古戏台,并新建两侧双层看廊。经过修葺后的豫园分成三穗堂、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华堂、内园六大景区,每个景区用花墙分隔,各景区都有其独特之景色。
大假山与仰山堂隔池相望,由明代江南叠石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建造,高约14 m,用数千吨武康黄石堆砌,潘允端在《豫园记》中对此评价:“峻颇惬观赏”,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誉。假山峰峦起伏,层峦叠嶂,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飞瀑,完若真景,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游人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清末名人王韬曾描绘:“奇峰攒峙,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巅视及数里之外。循径而下又转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空。”数百年来,豫园景物虽时废时兴,而大假山仍持旧观。大型假山上筑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意为登此可挹园内秀丽景色;一位山巅,称“望江亭”,意为立此亭中“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昔日重阳时节,游人来此登高望远,浦江帆樯,历历在目。
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麓,面临峭壁,北倚高墙,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竣工。此处峰峦林立,古木交柯,花木阴翳,佳卉盈庭,环境清幽淡雅,建筑构造精粹,静坐堂中便可近观山景。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西园庙产转属饼豆业公所,并经大规模修葺。自萃秀堂绕过花廊入山路,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到达山顶时有一个平台,于此四望,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复廊之北,其形状如古代之船舫,故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亦舫非临水而建,这种直接在陆地上筑舫则不多见。亦舫前有覆顶开敞的船头入口,船仓进深三间,内用门罩分成前后两部分,后为接待会客厅堂。万花楼高两层,面阔三间,首层四周设有回廊,楼的南面有湖石假山,东端有连廊与点春堂景区相通,廊旁粉墙旁缀以石峰,栽植翠竹。楼外有银杏树高达21 m,枝叶茂密,相传为建园时园主人手植,已四百多年。万花楼原为花神阁遗址,改建西园后称“万花深处”,是西园胜景之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饼豆业公所重建,后因添建格思堂(早已拆去),仅存一楼,当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同业议事,以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名“神尺堂”,1950年后恢复“万花楼”之名。
仰山堂东游廊口有一对铁狮,左雌右雄,姿态生动,铸工精致,铸造于1290年,底座上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九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铁狮原置河南安阳县衙大堂前,后移置此。赏狮步入“渐入佳境”游廊,是进大型假山及其他景区之通道,池水山景,近在咫尺,“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引人入胜之意。游廊石板铺地,廊间设方亭小桥,两侧有美人靠,可坐观山光水色,上有匾曰:“渐入佳境”,匾下游廊中间竖有一太湖石立峰,高约2.3 m,亭亭玉立,状似美女柔腰顾盼,故名“美人腰”。游廊尽端为一山石院墙围合的小院,北墙上刻有“峰廻路转”四字,东侧有门洞进入万花楼景区。
近代典型文学事件阐论——以柳亚子《分湖旧隐图》征集题咏为例……………………………………罗时进(143)
仰山堂卷雨楼
“渐入佳境”游廊与大型假山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高约1丈余,玲珑剔透,周身多孔,具“皱、漏、瘦、透”之美,是豫园的镇园之宝,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皱云峰”齐名,为江南园林三大奇石之一,为石中甲品,古人曾谓“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据说玉玲珑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楼前有“皓月千里”匾额,楼下的大厅名绮藻堂,取“楼台近水,水面风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之意,檐下槅扇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堂前一天井,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织亭位于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面对湖心亭与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亭以槅扇与廊相隔,槅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织亭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布业公所为纪念古代纺织家黄道婆而建。藏书楼位于得月楼南面,又名绿杨春榭、书画楼,清光绪年间建,清末曾是有名的书画市。环龙桥位于玉玲珑南,用青石建造,单孔拱形,式样古朴。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刚刚走进校园的00后大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00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00后学生的特点,采用最便于他们接受的方式推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四年的大学生活乃至于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3]《最新:2017U.S.News世界大学排名TOP200》http://www.sohu.com/a/117108180_479700
清嘉庆、道光年间,上海商业发展较快,一些商业行会在豫园设同业公所,作为同业间祀神、议事、宴会、游赏之处。同治七年西园划分给各同业公所,各自筹款修复。此后园内茶楼酒馆相继兴起,商贩丛集,荷花池西南一片空地上,一些江湖艺人,诸如相面测字、卖梨膏糖、拉洋片等在此设摊,逐渐成为固定庙市,后演变为商场。光绪元年(1875年),豫园内有豆米业、糖业、布业等21个工商行业设立公所,一些公所还设立学校,旧有古迹日趋湮没。民国时期,豫园已被一条东西小路(今豫园路)分割成南北两片,建筑破漏,面目全非,有些改为民房,凝晖阁、清芬堂、濠乐舫、绿波廊分别成为菜馆、点心铺、茶楼。香雪堂于八一三淞沪战争被日军焚毁,除堂前玉玲珑假山石外,仅剩一片空地。所幸园中重要部分点春堂、三穗堂、大假山和一些亭台楼阁、古树名木,仍得以保存。
鱼乐榭
亦舫室内
点春堂对面为一座小戏台,精巧别致,雕刻细腻,镂金染彩,取名“凤舞鸾吟”,俗称打唱台,是当年花糖业公所宴请演唱和岁时祭供之处。戏台四面的石柱上,分别有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对联。打唱台东南有小假山,水从假山下石窦中流出,汇成小池,戏台一半架在池中,非常幽雅。和煦堂在打唱台南面,堂呈方形,四面开有门窗,夏凉冬温,故取名“和煦”。和煦堂与点春堂东部假山取名“抱云岩”,水石缭绕,洞壑深邃,山上有双层楼阁,上下二层,上层名“快楼”,下层称“延爽阁”。延爽阁画栋垂檐,精致错落,登快楼可眺西面大假山和豫园全景。从快楼朝南而下,还有静宜轩、听鹂亭,周围绕以花墙,自成小院。点春堂西面与万花楼景区相隔的院墙称“穿云龙墙”,龙头硕大灰塑而成,龙身用瓦做成鳞片。
三穗堂景区主要景点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楼、大型假山与二亭、元代铁狮、“渐入佳境”游廊与“美人腰”太湖石、萃秀堂等。步入现豫园入口,首先引入眼帘的是1999年5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庆祝豫园肇建440周年所题的“海上名园”题词石。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建西园时所建,高9 m,是园中的主要建筑之一。三穗堂原址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其意“禾生三穗,乃丰收之征兆”。清代中叶曾为豆米业公所议事、定标准斛之所,又称“较斛厅”,还曾是官府庆典和“宣讲圣谕”之处,是当时沪上绅士富商的政治、经济活动场所。三穗堂面阔五间,外檐回廊环绕。大厅中间有“城市山林”和“灵台经始”匾额,匾额下是当代书法家潘伯鹰书写的豫园主人潘允端撰文《豫园记》。堂前桧柏分植,三穗堂南临荷花池,池水“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清乾隆年间,豫园卖给城隍庙,成为“西园”,其最有情趣的当属湖心亭和九曲桥。如今城隍庙与豫园还是融为一体,凫佚亭、绿波廊、濠乐舫、鹤闲亭、清芬堂、凝晖阁等环池而建,成为豫园外景点。
玉华堂原为豫园主人潘允端的书斋,清道光年间重建,改名为香雪堂。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被日机炸毁。1959年重建,仍名玉华堂,三间歇山顶,堂内匾额书写“玉华”两字。玉华堂东为积玉水廊,因廊旁有一立石“积玉峰”而得名,廊长达百米,西临曲池,东倚围墙,北连会景楼,南达涵碧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水廊,漫步廊中,古树苍翠,池鱼游动,亭榭流光溢彩。积玉水廊东有听涛阁,是一坐北朝南的两层建筑,南面下为抱厦,上为雅室。涵碧楼与听涛阁隔池相望,为二层建筑,全部木构材质为楠木,梁坊上雕刻了牡丹、梅花、百合、水仙、月季等一百种花卉图案和四十幅全本《西厢记》故事图案,故该楼又称“楠木雕花楼”,楼中陈列着清代精致华贵的31件楠木雕花厅堂家具等。
万花楼景区主要景点有鱼乐榭、“会心不远”复廊、两宜轩、亦舫、万花楼等。从鱼乐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凭栏可观赏水中游鱼。周围古木参天,小溪长仅数丈,溪上筑一隔水花墙,把溪水隔而为二,墙上开设漏窗和半圆洞门,水从洞门流去,造园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鱼乐榭旁有一株已度过三百多个春秋的紫藤,老枝虬干,生机勃发,每年初春时节,枝条上绽满白色的小花。鱼乐榭往东北有迂回复廊,廊西端连以方亭,亭中匾额上题“会心不远”,此意出自《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复廊东段用墙分隔,两边皆可行走,墙上设窗洞,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小品图画,匠心独到。复廊东端有一小轩,在这里探首俯视则清泉如镜,隔崖相望则石峰壁立,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之情趣,故名两宜轩。
任何课程改革的推进都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职后教育课程也不例外。准确定位课程之后,重中之重就是课程资源的建设。在“研修一体”背景下,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有效的资源来提升研修的效能,是对每一位课程设计者提出的新挑战。区域研修课程设计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了课程内容选择从单一向综合的转化。
点春堂
点春堂后部凸出的临池水阁
打唱台
玉华堂
过环龙桥向南,是“神祠北际名园辟,寝庙东偏别殿开”的内园景区。内园原名“东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占地仅2亩,山石池沼、厅堂楼观、亭台轩阁,十分精致,园内的花墙、小廊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布局紧凑而曲折幽深。是保存较好的清代小园。豫园1956年修复豫园时,内园成园中之园。
静观大厅,亦称晴雪堂,是内园的主要建筑,静观之名,取古语“静观万物皆自得”,“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构造精巧,装饰华丽,玲珑剔透,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内有“静观”和“灵沼峙”两块贴金匾额。大厅对面奇峰林立,堆叠多姿,或如三官献寿,或如白鹿望月,或如蝙蝠飞舞,或如九狮盘球,据说静静观之,能辨出100多种动物形象。石峰间有许多百年古树,如黄杨、石榴、白皮松等,都是已有一二百年历史的古树。静观大厅东面一小院落,中有池水一泓,两侧曲廊回绕,树荫蔽日,修竹潇洒挺拔,环境幽深。可以观位于静观大厅东,为一小型方厅,精致幽静,炎夏时分外凉爽,厅前砖雕《郭子仪上寿图》,旁有龙墙,北接“洞天福地”与八角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墙上有《重修内园记》等石碑五块,记载内园历史。周围树木蔽天,山石秀润。观涛楼位于静观大厅西南侧,又称“小灵台”,三层全木结构,高10余丈,清代时为城东最高建筑物。还云楼延清楼面对静观大厅,东西相连,为串楼形,西可通向观涛楼,东可前往船厅。还云楼原为上海钱业公所产业,楼内有横匾“还云”。豫园、内园屡遭战火破坏,而此楼却免遭劫,大有“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袖中”之感。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双层亭阁,底层置石桌、石凳,周围林木青翠,亭内一匾“灵木披芳”。耸翠亭东南是船舫,虽筑于假山上,但周围用瓦片小砖铺地,成波浪状,仿佛舫于涛中行。九龙池位于内园静观大厅东南,池内砌湖石,东西两壁隙间中藏4个石雕龙头,水中倒影亦为4个龙头,加上池状若龙身,故称九龙池。
古戏台位于内园南段,建于清末,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1974年移建于此,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顶部藻井呈穹窿状,上有22层圆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镜。藻井不仅装饰华丽,而且音响效果良好。戏台后部有六扇木屏门,门上雕有山水、人物、花草图案。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书法挺秀遒劲,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戏台对面的还云楼设贵宾嘉座,两边有双层看廊,共有200个座位。
“穿云龙墙”龙头
得月楼与流觞亭
豫园古树名木多,全园共有乔灌木670余株,常绿和落叶树约各占一半。古树名木有27株,其中百年以上20株,200年以上5株,300年以上2株。在万花楼前的一株古银杏已有430余年树龄,树高26 m,冠幅13.8 m。静观大厅前的一株白皮松,树高6.2 m,冠幅7.2 m,树龄已有200余年,每年花开繁盛。鱼乐榭南侧的一株老紫藤,树高4.2 m,有300余年树龄,墙外设紫藤架,紫藤枝干盘绕,每逢春天,朵朵白色璎珞满架。玉华堂花木扶疏,植有白玉兰、白皮松、翠竹,幽雅恬静,其白玉兰树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树。在亭、台、楼、阁、厅、堂、廊榭的周围栽植银杏、女贞、广玉兰、白玉兰、紫薇、瓜子黄杨、白皮松、罗汉松、桂花、茶花、茶梅、香樟、紫藤等。有的地方摆设了铁树、五针松、罗汉松等大盆景。在群置、散置的湖石间与桥旁栽植青枫、五针松、茶花、桂花、杜鹃、瓜子黄杨、黄馨等,在墙脚下植常绿的箬叶、天竹、麦冬、竹、盆花等。整个园内树木苍翠,层次分明,体现了明清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下一篇:黄姚古镇图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