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的精神财富,更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保障。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需要新时代的青年去传承和发扬。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不同,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有所“偏差”,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纠正其错误的观念。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内涵

艰苦奋斗是指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过程。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的精神财富,更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现在所讲的艰苦奋斗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物质层面体现在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精神层面体现在人们在困难艰苦的条件下保持的不畏艰难,拼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缺失的原因及表现

(一)生活上铺张浪费,盲目攀比

当前食堂已成为饭菜浪费的重灾区,在大学的食堂中我们随处可见学生留下来的剩饭剩菜,餐具回收处大量白花花的米饭和整个馒头都被倒掉;水房中没有关严的水龙头,宿舍没人时还亮着的电灯,这些现象时常可见。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不知节省,节假日组织聚餐唱歌,摆豪华宴席,彰显自己出手阔气大方。一些同学紧跟“时代潮流”,穿名牌服饰,购买新款数码产品,甚至一些家庭情况不好的学生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也盲目攀比跟风,申请“校园贷”,使用助学金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二)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大学学习环境和高中的“高压重负”有很大不同,课程相对轻松,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缺少了高考的压力,同时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时时督促,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降低,学习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迟到、旷课、泡网吧的学生大有人在;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说话已是大学课堂上普遍现象。同时大学生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大大减弱,在学习上缺少了你追我赶的“拼劲”。

(三)就业上贪图安逸,缺少踏实肯干的精神

在就业态度和选择上,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贪图安逸。许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到大城市发展,找一个高工资、福利待遇好的工作,纷纷涌向大中城市寻找发展平台和机会,导致大中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形成“漂泊者”群体、“蚁族”。也有不少毕业生“钟情”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稳定有保障的“铁饭碗”,对许多民营企业,小型和微型企业看不上眼,更不愿意到偏远农村和条件艰苦的基层去锻炼发展自己,农村和基层单位呈现人才的“空壳化”,人才极度缺乏。此外大学招聘会现场许多用人单位无人问津,毕业生手拿简历“按兵不动”,也有部分毕业生在宿舍“坐等”收入更高,工作更轻松的单位过来。甚至有学生不愿意就业,毕业在家成为无所事事的“啃老族”。

亲土1号用看得见的效果征服了农户。就付家村来说,市场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而付家村仅仅是全国各地乡镇的一个缩影。为什么亲土1号有如此效果呢?

三、新时期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主阵地,开展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发展的问题时提到:“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1]。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这方面教育较少,使得他们对于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关注度低,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学校可以将艰苦奋斗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人口、资源、地区发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发展前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上次回家看父母,是在四个月前啦!我想着,想着,一阵愧疚感从心底袭来,耳边蓦然响起《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我拿起手机,急不可待地接通了父亲……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艰苦奋斗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对于大学生优化人格和品性养成具有正面引导效果。因此高校可以将艰苦奋斗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气氛。可以选树大学生身边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先进典型,通过讲述他们真实生动的事迹来感召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光盘行动”、节水节电、绿色环保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当中,在大学生心中种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种子。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影响力,借助当前大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网页等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要精心设计和创建艰苦奋斗教育网页,整合和艰苦奋斗相关的影视作品、名人名言、典型事迹等资源,做到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吸引力,让学生喜欢看、愿意看。

(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加深大学生对“苦”的体验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从校园到社会的延伸。艰苦奋斗教育不仅要在学校中学,更需要大学生去社会和基层中去学。高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进行劳动实习和社会实践。在工作实习中体验各阶层的艰辛不易,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父母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要懂得珍惜和感恩。在寒暑假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去基层乡下,去调研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其发展献策献计。组织学生去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学习和感受老区人民在革命和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践行艰苦奋斗精神

创新创业,是民族振兴之魂。创业的道路并非平坦大道,途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创业也不是纸上谈兵,并非易事。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刚刚步入社会,想法简单、缺乏创业经验、思想不够成熟,在管理和运营上也存在很多瑕疵,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创业教育沃土的培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一方面高校要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专业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帮助学生将思路和策划转化为实际成果。此外更重要的是高校应该培养大学生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视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要坦然面对创业的成功与失败,成功时不骄不躁,失败时不馁不弃。要以敢于拼搏、敢于实践的勇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去打拼自己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艰苦奋斗精神。

3.剪纸贴花绣法:这种绣法是将要绣的图案剪成适合鞋垫的剪纸,用长针脚固定在鞋垫上,然后再用平针绣线覆盖图案部分。此法由于以剪纸作为绣花的底样,显得古朴浑然,看上去略带立体感,这种绣法现已少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2]邵林安.谈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J].1997,(6).

 
李欢,郝晨捷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