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何所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曹操曹阿瞒的名句,传之广矣。然则,就曹操的人格秉性,“对酒当歌”很可能是一时激愤之言,展露的是诗人胸襟、浪漫情怀,不一定当得真经来念,还远不是其政治家、野心家的全部心态。虽有“诗言志”一说,也不好一概而论,何况其后还有两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要一醉解忧愁呢,岂能真的就“对酒当歌”?且不管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这千古之叹响彻朝野,撩出了几乎所有的人生郁闷,这倒是曹操再精明也料想不到的。
也就是五六年前吧,心血来潮也赶时髦练起书法来,请朋友为我刻一枚图章,就是“对酒当歌”四字。不是推崇曹操,更不是陷入宿命,我是推崇那酒,酒中的文学与哲学,酒中的乾坤与人生,钦羡“对酒当歌”那种怆然却豪放之境界。
吾不能之,然心向往之。
近得建功先生散文集《默默且当歌》,耳目忽觉一新。
“默默且当歌”不是“对酒当歌”,此中全无“酒”气,建功的“默默”大有文章哩,是默默读书默默思考默默写作默默做事默默地坚守与攀登。如果说,“对酒当歌”可看作人生之大境界,那么,“默默且当歌”或许也不失为又一种人生姿态或者精神皈依吧。“对酒当歌”并不是人皆可之,得看其拿得起拿不起这架势。曹孟德就不用说了,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够资格的。苏东坡“把酒问青天”,直接苍穹,豪迈了得;柳屯田“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虽见惆怅亦风骚无限。若只是闷头闷脑喝二两的量,只会是借酒发疯、无所担当的“小丈夫”,也动辄自诩“对酒当歌”,难免有些装“酷”的俗,到头来定会贻笑大方。相比之下,倒觉得“默默且当歌”展现出更为坚韧、担当、奉献与自信。
临近期末,语文老师为了让我们考出好成绩,一天需要为我们上好几节课。有一次,他一连给我们上了五节课。看老师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还要打起精神;明明嗓子已经嘶哑,还是操着“海豚音”大声讲课,唯恐哪个小朋友听不清楚。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感到不舍和心疼。
“默默”也者,或亦雄哉!
率性文章,独树一帜;殷殷情怀,静水深流。何尝不是人生又一层面之大气象、大格局?
遇到错误资料很难完全避免,因此遇到资料错误时,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把这当成是挑战自我的机会。遇到错误资料时,建议用倒推法解决,顺着执行部件的连线反向倒推,对相关线路进行逐一排查。
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学习者可以获得对同一问题的全面认识与理解,这种反复不是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
且看建功的《默默且当歌》。
一
“你拿一张北京地图,你读懂北京了吗?
“你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你品到北京滋味儿了吗?
“你在北京生活了一段,你活出自己的滋味儿了吗?”
这是建功《北京滋味——涮庐主人闲话》开宗明义之所问。建功的回答让人汗颜。
建功说他从7岁进京到28岁考入北京大学,这21年是“基本白活”了,仅是作为生命个体在北京“活着”而已。他认为,北京是要“读”的。也就是那次在北大听一位教授的讲座,蓦然开窍而始“读”北京。在建功眼里,“北京滋味在庙堂之高,也在胡同之深;在官宦之显,也在平民之乐;在历史的积淀,也在当下的开拓。缤纷斑斓,深邃无涯。”(《北京滋味——涮庐主人闲话》)北京有着无穷无尽的滋味,可以用历史地理的眼光去读,还可以用民俗学、政治学、建筑学、方言学、艺术学、文学史去读。为真正“读懂”北京,“品到北京滋味儿”,说其“作为一个旧京民俗的爱好者,每每只能到天桥的民居中去寻找‘白发宫娥’,听其细说‘天宝遗事’。”(《北京滋味——涮庐主人闲话》)听人一节课,闲读一本书,与君一席谈,往往会对某人某事某物铭记在心,不能释怀。为弄清事情原委,探其究竟,他可跑遍半个北京城。为体察民风民意,走近市民群体,他不满足于“衙斋卧听萧萧竹”,而是时不时专程打车游逛。为的是听北京“的哥”“胡喷”,花钱去找“乐儿”;为考证酸梅汤、品味全鸭席、见识“百年老卤”、探实“谭家”美肴,他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穿行在庭院深深的四合院、曲里拐弯的小街巷,让他的自行车车辙印满北京城。建功就这样,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流连于北大勺园,忘情于“天桥”把式,跑永定河、闯莲花池、访琉璃厂,东西城区、南北街巷,无处不去寻觅,无所不去涉猎,乃至闹出许许多多的人生悲喜剧。当然,这些也不是白忙活,而成了其俯拾皆是、化铁成金的创作素材。
建功生于“南蛮”之地的北海,乃吾乡之翘楚,却被誉为“京味儿作家”。这头衔来之不易,即使是祖宗八代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北京”,也不一定做得到、担当得起。建功的“京味儿”,在前辈名家的书本里,在他的脚底下,更在于他长此以往对“京味儿”的执着和感悟。如他所言,恰恰因为自己是一个“南蛮”,才有可能对陌生文化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文化震惊”。我理解,“文化震惊”来自“社会学”的概括,面对新的文化背景,生活在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陌生感”,会为之所“震惊”;而作为一个作家,则会有更为敏锐的感觉与发现。这使我不能不思考:似吾等也时常码字为文者不在少数,且是地地道道的北海人,何处觅得“海味儿作家”?不错,古人有言:“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然也。但更有可能是一种懈怠、一种麻木,文化感悟上的迟钝与浅薄。没有“走异路寻他乡”的勇气,没有开拓视野的阅读和探究,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浮光掠影、信手涂鸦,岂能写出“震撼”之美文,成为有“味”之大家?
《默默且当歌》“京味儿”浓郁,乃作者不懈“读京”之所成矣。“京味儿作家”当之无愧。
哎呀呀,不就是几片烤鸭么,竟有如此的学问排场,做出如此的锦绣文章!若以前些年那些“马列主义老太太”的眼光去看,免不了会被斥之为“穷讲究”“小资情调”“遗老遗少”。会的,一定会的。前车有鉴,去之不远。但建功不怕,坦然得很。“阁下既已交了银子,如何把这鸭子吃下去,我辈又何须饶舌?然笔者爱我京华传统,苦心孤诣,谅你不致误会?”(《你真的会吃烤鸭了吗?》)呜呼,建功之意不在鸭,而在乎京华传统也。建功“京心”不死。
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宋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其意在教人不能死读书,而要提倡“躬行”,亲力亲为。读建功的书,自然又想起陆游这几行诗。
建功爱读。平日里就手不释卷、读书不止,在那个与知识结仇、无书可读的年代,即使去“偷”也要强读。建功嗜书如命啊。建功之“读”和古人的“皓首穷经”同而有异,和学究们的“寻章摘句”似而有别。不只读案头之书,亦读社会人生之书,足行千里路,诚交天下友,无所不倾其情、用其心、尽其力,助人也得人之助,得以滋养与教益。
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置大学士,作用不显。朱棣即位后选择阁臣参预机务。然这些阁臣品级太低,不能称为宰相。“(宰相)具有较高的地位,起百官领袖作用。这里的地位一般指官职。这个要素把决策层中的决策人员和秘书、辅助人员区别开来。”[4]
也就是“实践出真知”吧,建功笔下的“吃”和“有滋有味儿”的“吃”、果腹解馋的“吃”和情致盎然地“吃”是有严格区别的。众所周知,北京烤鸭乃我中华一绝,蜚声中外,“京中第一佳肴美馔”是也。就我现在居住的这座南方小城,也衍生种种,遍布街市,几乎任何一家宾馆、酒店都可以给你随叫随上。完全可以这样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烤鸭。这也是一种悖论:越是名贵的就越是普及。随便到一个地方要找某种特产土酒不易,但想喝茅台只要舍得银子就行,亦即此理。然而,那么普及到家你就会吃?建功发问:“你真的会吃烤鸭了吗?”当然会。但且慢。你完全可以举箸就吃,吃得满嘴流油吧嗒有声,大得“朵颐之快”,不信来一盘试试,保证顷刻间杯盘狼藉、灰飞烟灭。然而,这般吃法不可能品出“北京滋味儿”来,充其量只能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鲸吃海吞、猪八戒之于天宫寿桃罢了。如此风卷残云“暴殄天物”,建功见之又要“怒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了。
稳定的作物经济状况以及良好的种植条件促进了巴西种植的快速开始。有分析师认为未来巴西大豆面积将增加3%至5%,玉米面积将增加5%以上。
且看建功怎么吃。
逛街理发之类,家常便饭,人皆可为,但在建功那里就别有情趣。“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曹植《与杨德祖书》)“发现的眼睛”会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捡拾起来,且深挖开去畅想联翩,了然于胸、烂熟于心,凝情于笔成之于文,做出洋洋洒洒、风情万种的文章来。看他购个音响吧,就那么巧,那么多酸甜苦辣的事儿都让他遇着了——失速的音响一会儿是“马儿呀你慢些走”,一会儿又变成那只“日本狐狸”蹦跶得欢。换货退货那是“刀山火海也敢闯”,往往返返则是“战严寒斗风雪”的征途;扛着他那套先喜而后厌的“尤物”,噔噔噔爬上六楼,噔噔噔又爬将下来,说自己像进城贩菜的农民兄弟,满载满驮一而再、再而复地奔忙于“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飘”的苍茫中。“揣着几百块钱退款往家骑的时候,和阿Q一般地想:我一点儿也没亏。这番经历写篇文章,也能赚个几十块钱呢!欣欣然倦意全消。”(《换机记幸》)个中甘苦一目了然,其中意蕴耐人寻味。如果只把这故事看成是对产品质量问题的讽刺,就难以解释为什么《消费六记》和《再记》一经见报便在北京市民中引起热烈共鸣了。作家所述的十来个故事,即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一段插曲,这道路上充满了新生活开始的喜悦,也有令人懊恼的诸多不完善。作家以乐呵呵的态度来批评这种“不完善”,足见其淡定的宽容与智慧的乐观,幽默其文而敞亮其心。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Diaw 97.02软件绘制图形。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非建功之“吃”法,品咂不出北京滋味儿。
更为重要的是,建功以其笔留住了这一绵延数百年的“京华传统”,留住了日见日淡、且行且远的“京愁”。如此一说,功莫大焉。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建功不仅会吃,而且会做,手法娴熟,不输名家。他的涮羊肉是涮出滋味儿了的。看他家里的摆设,光是常备紫铜火锅就有大、中、小三口之多。大者可呼朋唤友,团团而“涮”;中者供一家三口围而“家涮”,尽得阖家之欢矣;小者为一人独“涮”,对影成三人,不亦乐乎。有此宝贝家什,自然有其神“涮”之为,他也毫不客气地把自己名为“涮庐主人”,对自己的手艺充满自信,“待卖文不足以养家时,有此薄技衣食不愁矣!”(《涮庐闲话》)这是其夫妻间的一句笑话,调侃而已,建功何愁衣食来着?此说却也实至名归,没多少吹牛成分。其手艺,听其神侃,更有家中食客如云、喜在眉梢强说愁的表白,真信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上乘功夫。建功也说,正是有一种陌生文化的“震撼感”,他“把北京的涮羊肉涮得比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更有味儿……”还不无得意地“飚”了一回:“理论一经掌握了群众,便越发地豪迈起来。”(《北京滋味——涮庐主人闲话》)
企业在进行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机制,来促进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监管力度处于不充足的状态,企业所建立的监管机制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监管人员监管的力度较小,导致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难度加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也比较缓慢,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的风险因素仍然存在,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没有下降。由此,强化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建功笔下的“围炉大涮”,煞是大观。他是这样描写的:“亲朋好友围坐于炭火熊熊火星飞迸的紫铜火锅旁,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当然,不能一“涮”了之,如果那样只能是与我辈同等水平,只会穷“涮”一气而不知其味,而要讲究羊肉的“主旋律”、配料的“和声”和以佐料掌控的“节奏”,依序渐进,环环相扣,行云流水,高潮迭起。如此“涮”之乐章,响彻云霄矣。难怪建功要说:“这‘涮’中的欢乐足可傲视天下。”“谈‘涮’之乐,不光要知道掌故旧闻,还要有自己的发现。”(《北京滋味——涮庐主人闲话》)建功如此“发现”,不伟大得可爱么?夜读至此,口馋生津,腹液汹涌,真渴望也能与建功“欢笑”一场,且就在良辰今宵。
我还特别关注他那把购自王麻子老铺的二尺大刀,甚是羡慕,乃至心生邪念不能自已。保不准哪天会跑到北京去,就直奔建功府上,如当年鬼子进庄,悄悄的、打枪的不要,让他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就是为了一睹他的手艺,品尝他的佳肴,瞄一眼那柄让人心惊肉跳、他却得心应手的二尺大刀。临别,或许还会觍着老脸请他代购一把,带回家乡小城,日夜操练,择日显摆,也可护院。想那夜盗贼进屋,我就凭两只老拳与那厮干了一仗,如有二尺长刀在手,何惧一介毛贼来犯?只是携了一把大刀进机场,会不会被逮将起来,还要建功前去指认,有如失物招领,这就难说了。
佩服建功!其观察之细微、融入之彻底、“发现”之精到,文心雕龙矣。他的自嘲也好:“真他妈北京人!”我还要加一句:“真他妈北海牛人!”
三
无巧不成书,说的是“书”里的戏剧化效果。读《默默且当歌》,不难看出传承自“说书人”的才华和言说艺术——在不大的篇幅里,也能做到尺幅千里、一波三折,把我们习常所见之事,说得绘声绘色、意趣盎然。
本书收录了他的“六记”和“再记”,把他从理发到购物的日常“消费”之旅,都作了“全须全尾儿”的记述摹写。有他在理发椅上遭遇的“前恭后倨”,也有他为购置一台音响而风雪奔波;有他为吃烤羊肉串而“有辱斯文”,也有他宾馆入浴险遭“横祸”;就连逛地摊遭遇短斤缺两而夺秤、为自行车打气而失落,也都机缘巧合,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为了保证专供沥青车辆随到随装,崔晓波和运输车队的司机师傅们互加微信好友,打开位置共享就能时刻掌握车辆位置信息,精准把握提货单开具时间。同时,崔晓波还在装车现场密切关注每辆罐车的装车进度,提前与其他罐车师傅协调,确保专供沥青运输车辆随到随装,装不完就加班装。
“取荷叶薄饼一张,铺陈于小碟之上,抹上甜面酱少许,再加羊角葱几根,再加上烤鸭片儿。放好后将饼一左一右卷起,最后将底部稍稍向上一折,以防油汁下滴。”(《你真的会吃烤鸭了吗?》)我的天哪,程序如此严谨详细,恐怕要超过我数学老师做几何题的论证水平了。那又该如何吃呢?不用着急,建功在书中罗列了其一其二其三的程序步骤、方式方法,如数家珍、极其详尽。达到如此这般田地算是会吃了吧?非也。建功明言,吃烤鸭乃一种“综合艺术”,“和京剧的且歌且舞、中医的望闻切问金木水火土如出一辙。”(《你真的会吃烤鸭了吗?》)并且,你严格按上述规程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也还算不得行家里手,“您会卷起了荷叶饼,把烤鸭进入嘴里,您的食鸭之道,也就算得上仅仅入门而已。”那便如何是好?要“到前门的全聚德吃一回,再到和平门的全聚德吃一回,还可以到王府井的全聚德吃一回。您若品得出哪家是电炉制作,哪家是枣木烤出,鉴赏水准,当可自称入品”。然而,“如果您只尝了‘全聚德’,而未涉足‘便宜坊’,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半个烤鸭美食家罢了。”(《你真的会吃烤鸭了吗?》)
通过上述检验,本文对初步构建的43项指标进行筛选,剔除x5、x9、x11、x14、x15、x16、x19、x23、x25、x35、x40、x4312个指标,最终确定剩余的31个指标。
我在昆明工作过一段时间,抚仙湖是去过的,“抗浪鱼”之鲜美也有幸得以品尝。那是2000年之前,其时“开发”尚早,山川有幸。印象中,抚仙湖就一世外桃源,天蓝水碧,绿树红花,静若处子,美若天仙,却没想到要为它写点什么。看来是愧对抚仙湖了。建功写的是“两访抚仙湖”,却也作了不无煽情的铺垫,表白神往已久的拳拳之心,而机缘未到,一次又一次失之交臂。这样一说于作者、于读者都属可惜,岂不煎熬?而真的要去了,马上就要见到心驰神往的“邻家小妹”了,建功却大卖关子,不慌不忙,先玩上一段“武当太极”,借他处之美景而烘托此访之气氛,然后一声长叹:“抚仙湖啊,二十几年来我来往云南无数,你似乎总是在我的眼皮底下东躲西藏,莫非就是为了今天给我一个惊喜吗?”这何止勾人目光?简直是勾魂,让读者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恨不得一睹为快,就像那位被热恋燃烧得傻傻的姑娘对男友故作娇嗔:“你能抓到我吗?”能不为之神魂颠倒、随其一路神游而去?此为“一访”。因时不我待,来去匆匆,建功此来虽然收获颇丰,百里仙湖尽收眼底,但也有惊鸿一瞥之憾,还未尽人意,还有未了之事,放之不下罢之不能。看其坦陈:“如果不是要赶飞机,真想在抚仙湖畔一醉方休。”“登机便开始梦想,何时能再来抚仙湖畔做仙人之游呢?”巧就巧在建功还真的“二访”抚仙湖。他来了,如约而至。不过,他没有“一醉方休”;非但没醉,清醒着呢。这“二访”,有他的所见所闻,有他的深深忧伤,他的良好展望,也有他的激越情怀,他把一腔热血抛洒在了无边的抚仙湖。“滇人啊,你们已经失去了一个滇池,你们总应更加宝爱这最后的自豪吧?”家国情怀,尽出其间。平静的湖面上,雷声滚滚来天半,滇人们听到了吗?远居他处的同胞们,也不该装聋作哑罢。
四
建功行文,有时惜墨如金,有时尽情挥洒;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有时是山涧泉水,波澜不惊;有时又是江河行地,一泻千里。绝无拖泥带水、无病呻吟,读之思之,受益匪浅。
老北京的当铺,虽逝之有日,黯然无踪,但建功仍挖地三尺,让其重现笔端,把旧时当铺由兴而衰的历史必然、当铺人的奸狡势利、江河日下所造成的人生悲苦,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笔下的那位“大兵黄”,一个靠“骂”而名的旧京人物,若人若怪,亦鬼亦雄,乱世危局,怆然一兵,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何谓“瞪眼儿食”?怪怪的名,怪怪的事,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建功从那位老妇人匪夷所思的“敲门”写起,尽道“瞪眼儿食”的当年境况,篇幅不长,却把底层百姓的卑微与精明写得栩栩如生。而这些得用力去搜寻,用耳去倾听,用心去观察,用情去剔镂,建功做得炉火纯青。
《在汪曾祺家抢画》不过千把字小文,然其人其事其情其趣已是历历在目。一个“抢”字,足以传神。“抢”啥?汪老之画也;汪老者谁?当代之大作家也。汪老兼善书画,声名远播,其画韵不输文采,当然一“抢”为快。与谁在“抢”?一群后生员工也,其时建功已身居高位,仍与之群起而“抢”,足见其平常之心平等之态。再者,汪老在一旁抚颌静观乐为人“抢”,也可窥其“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风范之一斑。读其文如临其境,不仅得享欢乐还得传递为文秘诀,岂不快哉?建功介绍汪老如何从晚明小品借鉴“节奏”谈道:“写文章写到某处,多一字必删,少一字则必补,不然永远觉得系错了扣子,一天过不舒坦……”建功文章气韵跌宕、幻化精妙,早已得汪老之真义而默默践行矣。
散文创作,贵在随心所欲,率性而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雕凿太过则有如整容失败,非但不能饰美,反而更添新丑。《默默且当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功散文的选粹,字里行间极具鲜明的时代感。中青年时代,显现为作者正当其时、春风得意的斑斓神思;进入花甲,则苍劲深沉,显现为平实素朴中的雄浑深邃。建功在北海“裸骑”的故事,早就听张燕玲说过,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我也就哈哈一乐,没放心上。没想到建功把这一段也放到了他的《双城飞去来》里,轻描淡写,尽得其趣。其行文吸取京味儿的夸饰和幽默——形容一家寒酸的老字号烤肉店,说其招牌就“足可睥睨天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您推开那扇绿色的小门走进去的时候,您会觉得您是走进了历史”,“要命的是,一想到它出自一锅百年老卤,老是觉得吃到了200年前的真东西,觉得一块儿咀嚼的文化,也‘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似的”。形容北京人也不多费笔墨,只一句“人皆可为舜尧”就足可让人击掌称妙。写“六必居”选料如同“选美”,“其精其严,以量‘三围’喻之,恐不为过”。涮羊肉也能涮出“大约在冬季”、涮出具有“伟大意义”的“五族共和”来。为实践烤羊肉串,不得不弄个炉子、钎子什么的,竟一连用了“兼容并包”“开放政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引进”“设备”等满大街都是的时髦之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有如锦上之花,尽显文沛风流。
书中游记一辑所写的几个地方我大都去过,对那些地方的感受也就是“到此一游”而已。而建功却机杼独出、境由心造、纵情山水、妙笔生花。他写二郎山,先是因歌而起,心向往之。然擦肩而过,可望而未能即。最后是路经此地断然前往,不期而至却又自然而然。有如小说之铺排,欲言又止欲说还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读者随其慢慢游逛、慢慢品味、慢慢欣赏。写书人不就是要勾人目光么?《天地一瓢》写的是都江堰,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他却尽写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从水的哲学到人生哲学,名人典故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火花四迸。他对都江堰历千年而坚固如初的奇迹赞赏有加:“道法自然,不仅可以和自然相依相生,连魔鬼都无从下嘴。”然而,那么伟大的工程、浩瀚的场景他只取其中“一瓢”,出人意外引人深思。他写道:“总觉得都江堰的诗人们莫不是都有着源远流长的‘一瓢’情结?故此他们不自诩不自得不自满,更希望像都江堰一样,给大地以无声的滋润和多情的灌溉?”边读边想,恍然有悟,都江堰之大亦“天地一瓢”矣;而作者“默默”也是如此之“一瓢”吧?有此“一瓢”,“当歌”然矣。
在另外一些篇章,建功却点到为止,或者正话反说、绵里藏针,让人读来抿嘴一乐,心领神会。这也是行文之奇巧老辣,不显山不露水而意蕴无穷,恰似名家作画之留白、书法之跳跃连带,不着笔墨而尽得风流。他在《“天桥乐”的红灯笼》中写道:“在北京越来越向现代化大都会靠拢的今天,在旧京平民游乐场的故地天桥,一个看起来很冷清的角落,居然有了这么一座茶园,可以寻找到传统,寻找到历史,寻找到一种和歌舞厅迥然不同的感觉,看来,和我一样,为留存北京的古都韵味而‘贼心不死’者,大有人在。真让人感到欣慰。”他说的是“欣慰”,我却读出了丝丝悲凉——为失去和正在失去的“古都韵味”而悲凉啊。而面对某“老外”对北京传统“活儿”正在消失的“责难”,他又是另一番腔调:“看来,我是得找个机会去调查一下,好反驳‘帝修反’的‘无耻谰言’。”言有尽而意无穷,任由猜想。他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笔锋所指岂是那位年迈剃头匠的一副挑子所能承载?看到别人一家子老小欢天喜地购家电,他会喜滋滋地“追踪良久,分享他们的幸福。不过,心中又常存隐忧:但愿他们一切顺遂,无须再把它送回来,或送去维修部”。(《消费六记·序》)而对“形象工程”、名存实亡的路边“免费打气”,他则讥讽:“但愿这是临时性的故障。”(《打气记憾》)在宽容放达中见性情,在“苦涩中找点乐子”,在“乐子”中纾解苍凉。言词辛辣而托之幽默,谈笑风生而心忧天下,让人忍俊不禁之余回味无穷。这在《消费六记》《再记》中比比皆是。
五
与文友名家交往这一辑,收录了作者17篇纪念性文章,对象大都是中国文化艺术高坛上的风云人物,大咖云集,蔚为壮观。写的多是琐事趣闻,与之相处相交的点点滴滴,文笔清新、朴实无华,见情见性、亲切感人,尽显大家风范、文人心胸,亦足见作者的谦逊与厚道、磊落与坦荡。
浩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特殊人物,“文革”中红极一时,可谓“登峰造极,不可一世”。然而,也正因其“文革”之红而被人诟病。想当年,我也是浩然的一位忠实“粉丝”,虽幼稚无知,也曾如饥似渴地读他的著作,如《艳阳天》《金光大道》和那部奉旨之作《西沙儿女》等等。在那个年代,似我等膜拜者又何止千百万?而伴随“文革”的终结,浩然这尊“大神”也轰然倒塌,心中的偶像亦不复存在。对光焰瞬间熄灭的浩然,我莫名其妙,当然也没机会、没能力参加口诛笔伐,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地把其列为“失节文人”一类,施以自以为是的“冷暴力”,打入另册。没想到,建功竟“独立寒秋”,不跟风、不随众,直接以《吾师浩然》为题挥笔作文,以其真挚的笔墨还原一个真实的浩然,或可说是他心目中有血有肉、有才情也有“弱点”的作家浩然。面对种种不公不实之词和可能面对的巨大压力,他愤然发问:“我并不否认他曾经在一个黑暗的时代如日中天,也不否认他的作品和思想在那个时代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到了乾坤朗朗之日,他就一定要下地狱吗?”建功完全依据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对社会和人生做出“另类”思考,提出一个尖锐且现实的问题,问天问地问苍生,其实是扪心自问,问我们的良知、我们的学养、我们的胸怀与担当:泱泱大国,盛世文坛,就容不下一个浩然?而“时代的局限性”仅浩然一人所独有?文中不难看出,建功毫不隐讳浩然曾经于己有“恩”,是他在文学创作路上抓住的第一根“救命稻草”。不讳言这一点,却并不因为“报答”而罔顾原则。对浩然在“文革”中的“弱点”和“局限性”,建功未作廉价的掩饰,而是给予一种历史的、辩证的、包容的批评和认同,不无心痛却也坦率直言:“在那个‘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至少,正直的作家应该保持沉默。”“这一点,浩然的遗憾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浩然的弱点,我还是希望人们给以更多客观的、宽容的评价。”建功无意“拨乱反正”,但其肺腑之言掷地有声。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尤其是在2018年8月份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共同发布通知,将玉米作物制种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目录之中,鼓励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为了能够更加有效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本文针对玉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可以缩小植株差距,保证玉米地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玉米的产量。
(j)常规评估患者的颅内压(Ⅲ),轻度体温降低[26-27]、吲哚美辛[28]可以考虑应用于难控制的颅内高压患者(Ⅱ-2)。
不只是浩然,对冯牧前辈亦是如此。一位青年批评家讥讽冯牧,直指其“陈旧”“过时”,建功仗义执言:“坦率地说,我替他难过,更为那位青年批评家难过。”甚而严肃批评,“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的建立,是否一定要把一个好老头儿打倒?”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冯牧病故于1995年,其健在时文场已开始“博关注”之风,睥睨众生横扫一切似乎才可赢得文场天下。亲历冯牧等前辈关爱的建功,借冯牧以发锐评:“惭愧得我觉得讥讽的文章仿佛就是我写的。”显示了旗帜鲜明的人生态度,也尽显其善良忠厚的人品坚守。
读罢本辑文章有个明显感觉,建功“恩师”何其多!除上面提到的两位,文中直接以“恩师”恭称的就有李清泉、刘厚明几位,17人中仅柳文扬是他的“学生”,其他如吴组缃、严文井、吴祖光、史铁生等著名作家学者都是师友,有的直接是任课老师,有的为其审过文稿、一起切磋交流,有的书札往来、性情文字,还不时和于是之们“啜酒”、在汪曾祺家“抢画”,虽未一一直呼为“恩师”,但字里行间流露的谦逊、厚道、诚恳之处世境界,令读者愈发敬重。
⑤灌浆浆液及浓度变换:坝土采用1∶2的水泥黏土浆,接合部采用1∶1水泥黏土浆,基岩采用纯水泥浆;浆液浓度,水泥黏土浆采用密度1.2 g/cm3、1.3 g/cm3、1.35 g/cm3、1.4 g/cm3、1.5 g/cm3五级,纯水泥浆采用 5∶1、3∶1、2∶1、1∶1、0.8∶1、0.6∶1(或 0.5∶1)六个比级。 灌浆浆液浓度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小,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浆液浓度;当某一比级的浆液注入量已达30 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无显著改变时,应换浓一级浆液灌注。
想来也有点儿妒忌。建功能与那么多大咖相知相处,而我却常为自己未遇“恩师”而遗憾。其实,“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我视而不见、自以为是,或擦肩而过“有眼不识泰山”而已。当然,案头有字之书浩若烟海,脚下无字之书一望无垠。年齿日长,阅历愈增,成就一个作家的或许更要归之于自身的阅历与感悟。心中有“恩师”,何须把手教?读这本《默默且当歌》也可略见一二。建功的前半生,有划归“另类”的坎坷,有十年矿工的磨难,蕴藉了丰富的情感,养成了平民的视角;同时,有多年的专业深造根基,更有长此以往孜孜不倦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与继承,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始得濡养其德,磊落其行,阳光其心,性情其文。正因如此,建功文中所体现的“恩师”情结更令人肃然起敬,在人情日薄、师道失严的当下,此情此意更弥足珍贵。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不久前在我的一次作品分享会上,建功风尘仆仆专程赶回北海亲临指导。人生易老,岁月无情。看其一头白发仍“不忘初心”,好生感动。多少年了,建功对故乡总是一往情深、有求必应,对后起作家总是热情帮助、关爱有加,这是每一个接触过的人都深有同感。会上,建功旁征博引汪洋恣肆,满场动容,为之振奋。
这便是建功!
也是其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且当歌”之又一新曲吧。
上一篇:海菜花——桂香十记之四
下一篇:魏晋之交的人生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