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它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内涵得以渊源流传。中国娃娃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父母的引导下接触到古诗词,五六岁的孩子有的一下子就能背诵好几首。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更是具有代表性,有计划地学习为提升学生素养和陶冶学生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然古诗词虽美,由于其语言高度凝练,学生在自主学习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稍不注意,则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探索不同渠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兴致盎然地走进古诗王国,亲近文学经典。
一、分层朗读,增强趣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朗读更是教学的灵魂,朗读指导讲究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促进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以《石灰吟》教学为例,朗读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出示具体要求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在检查反馈时针对个别难读的字词进行重点指导, 比如 “锤”“深”“烧”“若”“身”都应注意翘舌音,“焚”要注意前鼻音,“碎”要注意平舌音,这样一提示,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得字正腔圆了。第二步,要求读出古诗文的节奏,这是古诗朗读的一大重点,既是对读的更高要求,也体现了学生对古诗意思的基本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朗读,在停顿处适当标注“/”,在小组内相互交流,选择最为合适的停顿方式进行全班表演读,及时评价改进。此时的朗读成果已经是学生带着自己一定的理解色彩的。第三步,要求学生读出古诗文的意境,这是古诗朗读的最高级别。此时,学生已经对古诗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体会,朗读时就要把古诗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感悟,通过适当的语音语调表现出来。首先是音调高低的把握。《石灰吟》一诗是对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赞颂,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所以全诗朗读的重音可以放在 “千锤万击”“若等闲”“全不怕”“清白”等词语上,其次是朗读速度的把握,一般来说,热烈欢快的内容要用快速;沉闷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用中速。《石灰吟》一诗重在表现诗人不畏权贵的品格和清白高洁的节操,意志坚定,不容动摇,所以慢速更为合理,在“全不怕”“在人间”等适当的地方还可以读出声断气连的效果。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表扬了一个叫孟之反的人。孔子表扬他什么?“不伐”。“伐”在古汉语中是“夸耀”的意思,“不伐”,就是“不自矜”。这与《史记》中司马迁评价项羽恰相反。司马迁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这大约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另外,朗读古诗时还允许指手画脚,允许摇头晃脑,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音律美,提高古诗学习的趣味性,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古诗词短小精悍,语言凝练,每一个字都是诗人反复锤炼而成,而每首诗又都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喜怒哀乐都隐含在字里行间。教学过程中,除了反复诵读,推敲理解字词含义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更有效地增进学生的理解度呢?根据小学生活泼爱动,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在古诗教学活动中安排角色表演是值得优先考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必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角色扮演,提升感悟
由图2可知,鲁氏酵母菌在pH为3时仍能较好存活;在pH为4~6的酸性环境中生长良好,在此期间,随着pH的增加,生长越来越旺盛。故而说明鲁氏酵母菌能够在酸性环境下稳定生长,符合作为发酵剂的标准。
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客串“李白”与“汪伦”,引导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动作、神态、对话,把送别情景再现课堂,以演代讲,领会汪伦以歌相送,李白以诗会友的特殊场景,在表演欣赏中体会、感悟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体会李白与汪伦两人深厚的情谊。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比枯燥地讲解、反复地诵读明显得多。
华南某省一驻村干部表示,“公司+合作社+农户”是常见的产业扶贫方式,虽然上级没有直接的合作社这项考评,但有产业考核要求。
当然,根据古诗编故事还有一些要求。首先要符合编故事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句提供的线索,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古诗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以及所描写的景色等,都需要细化。
三、巧编故事,拓展延伸
以《小儿垂钓》为例,古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前两句叙述、描写,表现了事件发生的环境,主人公的外形特点,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从“遥招手”“不应人”表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编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侧重引导学生对当时活动场景进行详细地描写,因为这是小孩子精心挑选的地方,一定与众不同;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孩子钓鱼时的心情,从期盼鱼儿上钩,到发现鱼儿有动静的惊喜,到路人问路发出声音时的惊吓,至于最终钓鱼的结果如何,那就有待学生的各抒己见了。
当然适合角色扮演的古诗还有很多,《寻隐者不遇》《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故事情节相对丰富的都可以。角色扮演的模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一对一演练,也可以是以一对众,有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生生、师生的互动会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泼灵动,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古诗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合理采用巧编故事这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用感性的故事语言让古诗更加丰满、完整,既帮助学生领悟了诗中的含义,又让这些古诗词变得更加活泼亲切,学生的学习兴致也会得以提高。
在马克思的断言中,达到“客观真理”的问题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客观真理的断言才是完全适当的?经仔细考虑后,对“达到客观真理的问题确实会成为一个实践问题”之客观真理的理解只剩下唯一的一种可能。直白地说,这就是从相反的方向达到客观真理的情形;思维与实在之间的符合依然得到保持,但达到客观真理的方式,跟经典的真理符合论是完全不同的:在我们考察的情形中,联系到马克思的《提纲》第二条,达到客观真理的方式在于依照关于实在的概念来塑造实在。[17]
当童趣盎然的小故事一个个展示的时候,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此时我们再一起吟诵《小儿垂钓》这首诗,不禁为古诗词的精简凝练叫绝。
四、归类记忆,有效积累
有一部分的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积累,他们在班级中开展“每日一诗”的背诵过关活动,天天背诵,天天过关。这种看似立竿见影的训练其实弊端很多:首先,学生的记忆力是不一样的,天天过关无疑给很大一部分学生带来了过重的负担;其次,这种不求理解的机械的死记硬背,保存时间过短,今天是背诵过关了,几天以后往往会忘得一干二净;另外,这种背诵过关的模式时间一久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古诗词的积累还得讲究技巧。
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除了加强诵读力度之外,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所接触的古诗词进行一定意义的分类,然后再进行归类记忆,这样的积累效果将事半功倍。就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我们一般可以对所积累的古诗词这样分类:首先是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将其分为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和哲理诗等几大类,写景诗又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进行分类,春夏秋冬各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同时写景的古诗词中又有借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等等。同一类别的古诗词在表达的方式方法上又有不同,所以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时,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归类标准不绝对,可能好多诗词会有重复出现的机会,这也就更好地为学生记忆积累提供机会。其次,为了增强古诗词积累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根据诗句中独有的字词进行归类,比如:“带有颜色的诗句”“带有花草的诗句”“带人名的诗句”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既激发了他们学习探究古诗词的兴趣,又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只有遵循古诗词的教学规律,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实际,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开展好各类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让每一个孩子在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积蓄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与经典为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养。
下一篇:多媒体辅助小学书法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