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花了24年才算基本完成的作业——在《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是陈玉京,1990级思想所硕士研究生,是张岂之先生亲自带的最后一个硕士生弟子。今年是张先生九十大寿,看到先生精神矍铄,英姿不减当年,我们做弟子的感到由衷高兴。说来也巧,今天是《书信选》的发行座谈会,我和张先生、各位同门的亲缘正是从一封信开始的。记得是1989年三月份的一天,我在西安某军校读大三,在同学(我和他是爱好哲学的同伴,他早就听说了张先生的大名)的怂恿下,壮着胆子给当时的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先生写了一封古文体书信,表示仰慕和愿意投师门下的心情。没想到张先生很快就给我回信,邀请我到办公室面谈。中午时分,先生又亲自陪我到学校旁边的小吃摊吃酸汤水饺,看着我吃完后又把我送到回军校的车站。此情此景,如今仍历历在目。大家可想而知,我一个来自江西农村的军校工科生,面对一个大学校长、当代鸿儒,得到如此厚爱,我激动无比的心情。我当时就暗下决心,此生就跟定张先生了,而且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其实,那时的我对中国思想史可以说一无所知。张先生愿意选我当弟子,而且亲自出面和当时我所在军校的校长协调我免试推荐入学(1990级硕士生只能免试推荐,而我不仅跨校,而且跨专业,难度太大)的事情,按照先生的说法是因为我“懂科技、文笔好”。
入学后,我需要补的课非常多,一方面是中国历史,一方面是中国思想史的主要原典,还有德国古典哲学家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著作等。虽然我在思想所的自习室以及学校图书馆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导师非常关爱我,方光华、谢阳举等师兄也经常热心指点我,但三年的时间毕竟太短了。先生寄希望于我对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史的研究只起了一小步,硕士论文是关于易学和气论的。由于偶然的机会,我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在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工作,之后又调到武警总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在部队工作期间,我主要自学了军事理论,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理论让我掌握了彻底的面对面的思维,对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彻底了解,来不得半点虚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在总政宣传部理论局工作的基本功,编写著作或撰写讲话稿,是正经的笔杆子。我在这个工作中受益匪浅,不仅要求视野宽广(面向全国全世界),而且对理论和文字水平要求很高,当然,在一般人看来前途也是十分看好的(理论局这么些年来坚持下来或调出去的干部至少也能到正师级)。尽管如此,我只在总政干了三年时间,就主动要求转业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在经济金融方面的理论特别是前沿一线的实践几乎为零,在我看来所谓理论水平再往上提高几乎不可能,因为马克思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奠基于经济金融。当然,当时离开部队还有其他考虑。
事实证明,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我不顾一切前往经济金融一线的选择是对的。不仅个人生活困窘局面大为改观,而且经济金融一线工作展现的人性和思维复杂程度是校园和机关体会不到的。在转业后半年时间,我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在读博期间又得到了去银行工作的机会。博士生的学习让我从零起步,学到了西方经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而且靠着以前积累的底子,写了从资本运动角度来分析房地产金融的博士论文,由于论文主题切合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事实,论文刚通过就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在银行工作的十多年间,我经历了行政办公、人力资源、公司业务、投资银行、战略管理等多种岗位,可以说基本把金融一线的各种门道摸了一个遍。至此,我的实践课基本完成了。于是,我在2014年夏天下了一个决心,要开始完成当年张先生给我留下的作业了。这就是我在父亲葬礼上突然萌生的“宙合”及亲缘格局论。
滑板旋转到d端时,进入远休止区,伸出滚筒长度最大,与料箱的弧形板形成封闭空间,可阻止基质的流出;滑板间形成的槽可将料箱内的基质带出,当滑板运动到a端时,开始进入回程区,直至运动到b端时,滑板完全缩回滚筒。导料板末端附有软质刮板,将滚筒表面的基质刮净。基质滑过导料板后均匀落入穴盘中,完成填料过程。
父亲过世后,按照客家人的习俗,做了一天的法事,在炎炎烈日下,在鼓磬笙箫齐鸣的嘈杂乐声中,我和我的亲人们汗和着泪,全身都湿透了。浑浑沉沉、似梦非梦之中,我突然想到了《管子》中的“宙合”篇,似乎明白了探求多年没有理解的意义。“宙合”、“宙合”,从字面上看是往来古今、四方上下的意思,但是古人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呢?为什么能用这个词呢?也许他们在两千多年就想到了,人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和宽度,只有他们的灵魂能够达到。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亲缘格局主体间的共通性,达不到灵魂层次的交流,就不可能有数百亿之多的灵魂在时空里飘荡,怎么可能会出现“宙合有橐天地”的状态呢?人们在世俗状态里最多能够达到的高度就是看到“天地,万物之橐也”。
2.表示决心。《一面》结尾:“现在,先生是死了……”鲁迅的逝世,对我们的事业损失太大了,但作者化悲痛为力量,踏着鲁迅的足迹,继承未竟之志,弥补损失,扩大战果,夺取胜利,把对鲁迅的热爱落在实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自那天之后,我像着了魔似地阅读康德以后一直到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大家的著作以及后现代福柯、巴塔耶、布尔迪厄等人的著作,并和我之前的历史文化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金融学以及中国思想史的积累结合起来,沿着“宙合”之境的精灵之气到个体“亲缘格局”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共通性这个主轴前进,中途又融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最新的金融科技知识,最终形成了书稿正文部分的理论形态。正文部分的写法参照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和金岳霖《论道》的写法,尽管不大符合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但我不是“学院派”,没有评职称的压力,而且自认为这样的写法有益于读者领会我的观点,所以如果出版社同意,我还是希望以这样的形式面世。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拿到了样书,算是给张先生交一份晚了24年的作业,也算是我祝贺张先生九十大寿的一份小礼。
似乎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灵魂到达了“宙合”之境,直接与我的父亲母亲的灵魂交融在了一起,进而与我的祖先们的灵魂融合在了一起,并进而和我读书生涯中时常渴望与他们对话的往圣先贤们的灵魂融合在了一起,从而赋予了我尝试穿透人生和历史的能力。我在人世间已经历的近半百之年,在国家高级机关和金融部门工作过,在不断学习中吸纳了中西方的各种文化要素,现在借助我作为文盲的父亲母亲的灵魂之托举,我完成了灵魂在“宙合”之境的凝结。我庆幸自己没有经历太多的苦难,没有像佛祖那样抛弃一切的七年苦行,没有像孔子一样像丧家狗到处不受人待见的寻觅,没有像耶稣那样被钉在十字架上受刑,我只是借助双亲灵魂之托举,而进入了“宙合”的境界中游历。我依然在人世间尽我的本份,我继续挣工资还房贷,妻儿继续享受着我做的粗茶淡饭,朋友们继续和我友善地相处,但是我相信我的灵魂超越了世间的烦恼。我的人生观、社会观和历史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展开对这本小书内容的介绍。这里,只是简单说一下:
在该例中,译者通过在“Quinnshae”这个词周围加上简单的解释“爱尔兰”和“党”,让该信息在中国观众的认知环境中获得了最佳关联。
从实践意义上看,智能时代的ABCD技术,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有可能实现对个体亲缘格局的价值评估,这就为新的金融资产——数字资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并进而有可能重新塑造以往靠物质资产抵押、靠国家信用支撑的金融体系。而且,当对若干个体所遭遇的人、物、事、理以及它们“有缘来相认、无缘不入心”的程度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于个体亲缘格局的再现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把这些都输入到Agent(智能体)里面,人们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对逝世亲人的追忆都有可能成为随时可以面对面的场景,这里体现的社会价值就更大了。在“和而不同”的状态中,亲缘格局具有可叠加性,“宙合”就是亲缘格局的无限叠加、组合形成的。如果人工智能实现个体亲缘格局的再现,那么“宙合”就有可能成为“真实”的世界图景,从而形成人类社会新的共识机制。
《亲缘格局论:面向智能时代的哲学》根基就在咱们思想所,最扎实的根基是儒学的信仰和素养。我从儒家经典里选了四句话,以展开亲缘格局论的思想框架,即:“和而不同”、“乾坤并建”、“理一分殊”和“无善无恶心之体”。其中,“和而不同”是张先生最为强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点。我把它当作个体的亲缘格局通达“宙合”之境,然后体现出的最美好的状态。“无善无恶心之体”是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事功磨练的思想产物,我认为它和现象学的思维是相通的。“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展开要靠儒家易学中的“乾坤并建”说,以及朱子综合宋代道学思想、道家太极图和佛家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而得出的“理一分殊”说。“乾坤并建”的易学思想,王夫之阐发得最充分,在我的哲学同道胡列清的启发下,我把“乾坤并建”之理当作亲缘格局提升的不竭动力。朱子提及他老师李侗所说的一句话,是我为学做人过程中时时注意的:“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每一个体都拥有亲缘格局(纳入个体亲缘中的人、物、事、理之格局),是人生在世过程中不断反身重构形成的,要在自己艰苦磨练中、在实体和关系交融中不断提升。“无善无恶心之体”将始终贯穿亲缘格局提升的全过程,襄助个体亲缘格局通达“宙合”之境,这个过程必须实现,而且能够实现,因为我们传承的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亲缘格局)上承祖宗、下延子孙的中华古老传统。
人人都在世,人人面对的世界“和而不同”,却能够在往来四方的宇宙中汇聚在一起,再加上古往今来各类历史人物与在世之人共通的精神,构成人类世界独有的“宙合”之境。“宙合”之境总揽天地之英华,网络万事万物之理,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成为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胜景。
当然,对亲缘格局论及其设想的理想社会而言,小书只是一个提要,还需要我付出毕生的努力来建构它,而且希望有实践的舞台来完善它。我恳切希望得到张先生、光华师兄、永明师兄、阳举师兄以及其他同门的帮助和支持。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分析检验,表格整体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