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安全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开始加快,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从出现局部环境问题逐渐演变到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开始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质量。

千百年来,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也是人类生存安全的保障。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一样,事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大计。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维护好生态安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区域的整体安全意义重大。因此,维护好的生态发展趋势,对生态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贵州省生态安全重要性分析

贵州省位于东经 103°36′~109°35′,北纬 24°37′~29°13′之间,处于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地区,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中部向北、东、南倾斜,低纬度、高海拔特征明显。贵州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属高原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在17.61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肥力较高、灌溉条件好的耕地偏少,多数土地适合发展农林牧业。

贵州独特的地形、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截止到2016年,全省有森林面积9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2%。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占全国的13%和25.7%;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到2016年全省已建立了11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8个,多数是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如果咳嗽影响到了日常的活动,可以对症选用单一成分化痰的药,小一点的宝宝可以用氨溴索糖浆,或者是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大一点的宝宝,还可以选择桃金娘油胶囊等。同时用空掌拍背帮助宝宝排痰。咳嗽厉害影响睡眠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治疗,雾化的药物可以只是单纯的生理盐水,用它来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刺激引发的咳嗽,或者根据症状在雾化机里添加化痰的药物成分氨溴索溶液,或者支气管扩张的药物成分沙丁胺醇溶液,必要时也可能用到消炎的激素成分如普米克令舒。需要说明的是,雾化的这几种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

(一)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缺乏。虽然近几年贵州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财力有限,又面临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扶贫开发等任务,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投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用于生态安全维护的资金明显不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矛盾短期内很难改变。以污水处理为例,“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每年约需60亿元,但目前中央、省两级财政资金投入约6亿元,仅为需求资金的10%,资金缺口还是很大。由于生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所需资金多,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贵州省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还应高度重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包括护理员、护士、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等。这既需要各院校加强相关专业的设置、扩招、升级,也要充分利用市场化机构、行业协会和医联体等,对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和评级认证。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受地势的影响,水系分别由中部向北、东、南流向四川、湖南、广西等省份,苗岭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界线,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7%,主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等河流;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4.3%,主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等河流。

(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社会系统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国内外城镇化实践来看,工业化与城镇化必然消耗更多的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同时也必然导致向环境中排放的各种废物增多,降低环境质量,挤压环境容量,工业化城镇化衍生的资源环境剥夺问题也愈加明显。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面对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50%以上的目标,如何在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背景下,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发展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贵州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安全课题。

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安全底线一旦突破,经济发展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当前贵州生态安全面临几项重要的挑战。

(四)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恢复难。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山多坡陡,土层薄,水土易流失,一旦岩石表层土壤流失,很难进行治理和恢复。贵州是受石漠化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61.9%的面积为喀斯特岩溶地貌,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有35,92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39%。另外,尚有43,714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潜在石漠化趋势。在贵州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0%以上的有30个县,石漠化严重的地方,一般也是贫困最易发生的地方。石漠化不仅使植物失去立地条件,还造成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或丧失,形成山穷、水枯、林衰、土瘦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若按照左幅7-3#孔内裂缝产状及发展趋势拟合,则必然与左幅7-1#相交,而孔内无充填,在具有贯通渗漏的条件下,说明趋势拟合推测不合理,裂隙应该远离左幅7-1#(见图5)。

(三)经济发展快,产业层次低。作为一个资源优势明显的内陆省份,长期以来,原材料开采、加工型重工业在贵州经济格局中所占比重较大。2017年贵州省轻重工业比例为39.2∶60.8,远高于国内诸多省份。煤炭、电力、化工、有色、冶金等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能耗强度是全国的2.15倍,工业结构粗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程度低,导致水土流失、石漠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生态赤字不断增大。而且贵州省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势必进一步增加资源环境的负荷。

三、加强贵州省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二)改进工业化、城市化质量。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的价值就会凸显出来。作为一个生态禀赋良好的省份,贵州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面对新时期的快速发展,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出发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在自然资源利用上构建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最大限度地高效节约利用,减少资源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城市化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建设上集约利用土地,以产业来带动城市化,科学引导人口、产业向城镇集中;工业开发中引导工业向园区聚集,严禁损害生态环境的工业项目入驻,逐步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工业生产全过程的污染防治。总之,要立足国家需要和省域实际,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之路。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一)建立贵州省生态基金。国外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生态保护,建立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投资基金,主要模式有政府引导型基金、风险投资型基金和股票投资型基金等。国家通过设立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实体向生态环保领域投资,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和规范化。我国的生态环保投资基金起步较晚,一些地方已先行成立了生态环保基金,如广州、镇江、江苏省等。贵州作为生态环保治理资金缺乏的欠发达省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鼓励社会机构与政府合作成立生态环保基金,并给基金的运行提供更多政策或税费等优惠,同时制定生态环保基金投资规范,严格规范环保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和投资领域,防止假借环保之名将基金投资于非环保产业。

良好的环境与生态是贵州发展的优势。在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常态下,要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协调好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再成为两难选择。贵州要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当前面临多重任务的背景下,贵州省要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探索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新路径,让良好的生态环境产生经济效益。对于传统产业,要通过“关停并转”,改造、淘汰对环境威胁大的企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逐步降低落后产能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同时鼓励环保节能型产业的进入,大力发展污染小、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如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产业。

(四)探索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是生态维护与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做好生态补偿,贵州省应在制度、技术、资金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为更好地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政府应在制度、技术、税费等方面做好设计。首先,加强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使生态补偿工作有法可依,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在资源价值评价方面,逐步探索和建立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以便在具体实施时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最后,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比如,政府在财政支出中增加生态补偿资金的投入,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办法,实施生态环境因素破坏责任者经济赔偿制度,积极探索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等。通过持续的实践探索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贵州人大.关于《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实施情况报 告 [EB/OL].http://www.gzrd.gov.cn/cwhhy/gzsdsegrdcwhdesgchyzt/hywg/31703.shtml,2017.8.1.

[2]洪大用.绿色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14(7).

[3]王斌.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贵州可持续发展[N].贵州日报,2014.6.11(3).

[4]曲国明,王巧霞.国外环保投资基金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0(5).

 
刘建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2期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2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