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美”思想通变观论略*
什么是美?古往今来,一直成为学人追寻的重大问题。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言:“美是和谐与比例”;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是生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谈到:“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西方美学家眼里,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着关于“美”的讨论和阐释,儒家以“仁”为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养浩然正气”等都是对“大美”的诠释。道家也不例外,对于庄子,他也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甚是推崇“大美”,把论“美”与论“道”结合,认为“道”所展现的无限自由的境界就是最高的美。迨至汉大赋,其继承了“大美”的传统,以恢弘气势、华丽辞藻著称。追及《文心雕龙》,体系庞大,考虑周详,传承了“大美”的精神。
一、天地大美而无言:庄子的美学境界
《庄子》对美的崇拜体现在“大”字之上,首先,表现在艺术形象之“大”。《逍遥游》言:“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1]1这里“鲲”和“鹏”占地千里,可谓“大”也,庄子认为他们不仅体型庞大,且可自由翱翔在万米高空,不受限制和约束,而蜩与学鸠则见识短浅,且不自知。其次,表现在精神境界的追求。《天地》篇谈:“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1]218“道”孕育万物,无所不包。《天道》篇谈到“夫天地者,古之所大者,而皇帝尧舜之所共美也。”[1]261提到“天地大美”古之共美也。又《知北游》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1]428圣人(得道者)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得“天地大美”;由此可知,万事万物是“道”的外化,“道”包容万象,天地万物的“大美”,也即“道”的“大美” ,换言之,“道”是美的最高境界。《刻意》篇谈到“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1]298这些得道者宁静恬淡的无以伦比,具备了所有的美德,是“美”的化身。又,《天道》篇言:“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1]250“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1]251强调自然无为则“众美从之”“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而自然无为是“道”的基本属性,因此“道”即大美。这里指出庄子所谓“大美”即自然无为,无限自由,逍遥于天地之间而无任何的障碍。而“圣人”“神人”“至人”等所谓的得道者,即是“大美”的化身。
庄子“大美”的展现,其一,生存境界之大:无穷无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比如“大道”无穷无尽,孕育万物,“大鹏”展翅翱翔,无拘无束,“大智”博文多知,无欲无求。其二,哲学根基之大:大而无用,其为大用。即“无用之用”,例如庄子列举的例子“大瓢”“大树”,看似无用,被世人忽视,但庄子却认为这是它得以延年益寿的原因,是为大用。其三,意象世界之大:《逍遥游》中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1引用《齐谐》中的语录证明自己之言论,塑造了一个庞然大物“鹏”,渲染其南徙时的宏大场面,激起三千里水花,翱翔于九万里高空,意象世界可谓壮大也。其四,想象空间之大:庄子在描写藐姑射神人时言:“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1]12刻画了肌肤雪白、身姿柔美、乘云驾雾、无拘无束的仙人形象,他们主观上不求建功立业,客观上却能德化天下,功披万民。这些所谓的仙人都是作者发挥强大想象力而刻画,栩栩如生也。庄子诠释了“美”与“道”的关系,认为“道”是美的最高境界,是“大美”,那些得道者,例如“神人”“至人”“圣人”等是“大美”的化身,进入了“美”的最高境界;诠释了“大美”的本质即“自然无为”“自由逍遥”。
管线点的测量精度,管线测量控制网宜分级布设导线网,管线点的解析坐标中误差(指测点相对邻近解析控制点)不大于±5cm,地下管线图上测量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5 mm。
庄子崇尚“大美”的倾向,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汉代赋文体,汉大赋无论从结构还是思想内容方面都吸收了庄子的“大美”思想,追求宏大结构、华丽辞藻的对象描写。汉大赋的审美和当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及文学审美的倾向息息相关,展现自己独特的内容和价值。
二、“状貌写景,铺陈百事”:汉大赋之审美倾向
汉大赋的审美追求是社会意识和审美观念的映射。首先,汉大赋盛行于西汉时期,西汉疆域广阔,繁盛时西到今巴尔克什湖、葱岭一代,西南到今越南中部等地,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等,可谓辽阔。其次,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纺织业和瓷器制造甚是发达,国内外商业贸易频繁,丝绸之路加强了与外部的交往;正是因为国势的强大、经济的繁盛、文化交往密切等使得作家的视野开阔,文章题材丰富、辞藻华丽、结构宏大,“大美”成为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
刘勰《文心雕龙》创作于魏晋南北朝之南朝,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期”。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淡化,文人的自觉性得到空前的张扬,各种思想交相辉映,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环境。个体创作的兴盛及各种文学团体的兴起,需要一部综合性、体系性的著作,总结此前的创作得失,规范创作的复杂场面,刘勰《文心雕龙》便应运而生。
文言:“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隆崇嵂崒;……;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其东则有蕙圃:……。其南则有平原广泽,……。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其中则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豫章……,其上则有鹓雏孔鸾,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2]246
面对成本预算、施工设计、运营服务等各项问题,传统的CAD绘图、成本估算、人工运维等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及建设运维。
张衡在其著作《西京赋》中展现了当时长安的无限繁华,其中有一段描写皇帝驾幸平乐观时的大型表演场面:“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撞。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总会仙唱,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唱而踒蛇。……。初若飘飘,后遂霏霏。……。巨兽百寻,是为蔓延。……。怪兽陆梁,大雀踆踆。白象行孕……。”[2]112远望可以看到校验角抵戏人、大力士扛鼎、胸顶利刀、手挥宝剑、索道相逢等众人的演出场面。听歌声的同时,还可观赏各种动物的表演,豹子、白象、苍龙、熊虎、大雀纷纷登场,各种精彩演出让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场面可谓宏大,节目丰富、演出精彩。
汉赋着意追求以“大”为美,宏伟的结构,华丽的语言,多种修辞的使用,作者视野宽广、知识渊博。字里行间展现“大”美,是汉大赋的共同追求。这里的审美特点,可以追溯到庄子,是对庄子“大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汉志诗赋》中说:“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可以看出,汉大赋的审美与庄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庄子“道”与“大美”的关系来看,提倡天地大美,自然之美,更多是“神人”“圣人”即得道者的境界,是超脱的。而到了汉大赋这里,审美从超越来到人间,审美趋向平民化,更多的展现帝王的亭台楼阁、宫殿的宏伟壮观、疆域的辽阔、商业的繁盛等社会生活。从《庄子》到汉大赋,审美由自然美趋向社会美,而从这点谈,汉大赋开拓了美的内涵,拓展了美的领域,既是对庄子的继承,更多的是发展。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频繁的战争,文学氛围便相对比较自由,玄学兴起、崇尚老庄。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不仅是儒道佛等思想的继承,而且文体上也吸收了汉赋的文学特征,是对庄子“大美”思想和汉大赋审美特性的承袭。
三、“体大虑周”:《文心雕龙》的审美特质
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采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微刺帝王、贵族奢淫,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汉赋四大家即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和张衡,特别是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赋最典型的作品。《子虚赋》标志汉大赋的完全成熟,是汉代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描写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陈楚国之国土广阔、物产丰饶的一篇大赋。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在文体选择和文章构思方面可以说继承了《庄子》的“大美”思想。“体大虑周”指的是《文心雕龙》的行文体系严谨,自成一体,思维逻辑严密,论述范围全面,以及精通经史子集,博闻强识,文章各章节也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体大虑周”的风范。清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在著作《文史通义》中对其做出高度评价。
全书共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文学评论四部分,总论包含五篇:《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枢纽。文体论是全书的重要部分,是作者刘勰博闻强识的体现。文体论可谓囊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文体,可谓阵仗强大,且分析细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科八体”,陆机在《文赋》中总结出十体,用一句话表达对每一体的要求,到了刘勰这里,文体论分为论文和序笔,论文讲有韵文共计十篇,序笔谈无韵文十篇,共二十篇。论及文章体裁共计八十一种,相比前人,可谓文体得到极大丰富。
除了文章体系、体势强调“大美”的风格外,在修辞方面更是处处显现,各种夸张、排比、比喻、重复等可谓信手捏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丽辞》篇言:“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若两事相配,……。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趻踔而行也。”[3]321这里谈论文章语言与事件的相互配合,若配合不当,犹如驾车时千里马在左驽马在右,不协调。若是只有孤零零的一件事没有合适的辞藻表达,就像夔只有一只脚;这里的比喻甚是贴切。再如《体性》篇谈各种作品的风格,刘勰总结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3]257而后一系列排比,分析这“八体”的渊源及其特征,可谓造成宏大气势,读来深感震撼。各种修辞的精通,呈现出作者自身修养的高深,展现出气势恢弘的作品。
[3]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想象空间之大也是《文心雕龙》“大美”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神思》篇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3]248这里分析作家在创作时,其构思可以自由穿梭,安静思索时,其精神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当其神态悄悄变化时,说明视野已经穿透到万里之外。这里强调作家构思的环节,其精神活动可以自由而无拘的穿行,想象空间大而无限。
“道”与“文”呈现的“大美”倾向。《原道》篇是《文心雕龙》之首篇,可见其意义之大。《原道》篇谈:“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行:此盖道之文也。”[3]10这里“文”,区别于今日之含义,指颜色、形状、五音及文章,刘勰强调“文”与天地并生,讨论“道”与“美”的关系,首先“道”包含自然万物,又言:“旁及万品,动植皆文。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3]10这里又谈到自然界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因此,“道”是“文”之内容,“文”即“道”之形式,综合阐释了“道”“文”“美”三者的关系,“道”与“文”皆呈现“大美”的特征。
从封闭孤立到开放融合,原来县级媒体条块鲜明,电视台主要记录领导公开言行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主,未来需要更多的面向互联网视频平台进行内容发布。原来的从内容为王到内容、渠道并重。原来只需要做好内容即可,但现在还需要考虑自主可控的平台建设,需要积极入驻两微多端平台。从单一平台到多平台到达、多介质融合、多渠道网络,原来的内容产品只需要面向单一渠道即可,当今必然是融合的、多介质的全球化访问时代。
[1]张松辉.庄子译注与解析(上,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庄子为我们展现的是“道”与“美”的依存关系,“道”即是美的最高境界,这种美自然、自由无拘束而超脱。汉大赋相对来说,有其特定的产生条件,强调社会生活的各种宏大场面,相对于《庄子》和《文心雕龙》倾向于“圣人”的形而上的世界,汉大赋把审美引向世俗世界,更接近社会生活,这也同他们各自著作的性质和目的有关。《文心雕龙》继承了庄子以“大”为美的审美对象和审美境界的内容,同时行文体系上又更注重宏大的倾向,相比,庄子的意义在于开创了“大”美的世界,刘勰在于行文体系的宏大和行文内容的综合性,因其善于继承前人的创作经验,吸纳前人著述思想,并给予相对公正的评价;崇尚“大美”的倾向,离不开作品的历史背景、时代风气、作者性情及作品的性质,我们应站在客观的立场,做出相对公正的评析。
[参 考 文 献]
综上所述,刘勰《文心雕龙》涉及到经史子集,集中展示了作者的博闻强识,这部书体系精密,涉及范围广大,吸收诸子百家思想,融会贯通,服务于“儒家”文化体系,可谓思想体系“庞大”。 而作者又有着强大的驾驭力,涵盖了作品的创作过程,作家的创作条件,读者的鉴赏整个完整的循环,包括作品的产生,接受和传播变化规律。真正做到“体大虑周”。
[2]徐达,张启成.汉赋今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临床上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瘙痒、反复出现湿疹样的皮肤损害等现状,儿童是其主要发病群体。其中,1岁以内的发病率高达60%[1]。通常,患儿常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等早期临床症状,但是湿疹样的皮损还通常在患儿出生2个月后开出现。
2.1 病原菌分布 7548份标本中共分离株病原菌2539株,阳性率33.64%;其中革兰阴性菌994株,占39.15%,革兰阳性菌1015株,占39.98%,真菌530株,占 20.88%;见表1。
激励内因,是一个运动员对求胜的渴望,是来自教练的教导,家庭的哺育,对自我的挑战。对比赛胜利极大的渴望。激励外因,是由于比赛胜利后所赢得的一切荣誉和金钱,是运动员战胜伤病,挑战自我的激励外因。
[5]李泽厚.美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刘生良.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上文从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各个方位,展现了云梦泽的立体画面,山水交相辉映,鸟语花香,充满珍奇异兽、特色植物,数不胜数。且这里描绘的只是楚国七大泽中最小的一个,占地就如此广大,物产如此丰富,可以想象楚国的雄伟壮观,地大物博,人气兴旺。这里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善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渲染一种雄伟、宏大的场面。结构上采用时空结合,立体构造的方式,展现高低错落,绵延百里的宏伟壮丽,楚国山河的壮丽,城市的繁盛尽收眼底。
3.改变常规思维方式和传统识人观念,另辟蹊径,创造奇迹。在实验过程中,当常规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难以实现实验目的时,可以尝试改变习惯性思维方式和传统性实验方法及实验思路,打破思维定式禁锢,另辟蹊径,创造奇迹。在某些学术研究、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等领域,总有所谓“奇才”“怪才”出现,他们拥有的正是独特或另类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警察高校应该善于发现具有正能量的“奇才”“怪才”,并给予足够关注、引导和鼓励。
[6]冯良芳.汉赋与经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万静.汉大赋大美的艺术表现及其人文内容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10).
[8]崔大华.道家与中国文化精神[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9]张采民.《庄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李生龙.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2005.
[11]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上、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1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是影响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素养的提升除了要依靠工作中进行经验的积累以外,还要有科学的培训提供支持。培训的内容应该涵盖三个大的方面。
[13]刘生良.《庄子》文学阐释接受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可见,在外部条件相同时,距离注浆管越近处围岩固结性能越好,发泡倍数越低固结围岩强度越高。当围岩的颗粒变大时,其孔隙率也相对增大,浆液的扩散越容易,注浆量变大从而其对围岩的固结性能也就越好。
上一篇:《左传》易筮的叙事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