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块研究述评①
1.引言
语块②在国外研究文献中有50多种名称来指代语言中的语块现象(如multiword chunks,formulaic language等等),目前formulaic languages作为一个通称(cover term)被广为接受(Conklin&Schmitt 2012)。在国内的众多研究文献中,语块现象也有多种名称,使用最广的是“语块”或“词块”。后者容易使人把语块现象限定于连续的词汇组合这一范畴内,但研究者认为语块包括连续和非连续词语组合(Wray,2002),而且也有研究者认为语篇层次也有语块(钱旭菁,2008)。此外,有些情况下用词块似乎也不符合汉语语感。从词语的涵盖范围和使用接受度上考虑,我们认为“语块”一词更合适。本文使用语块一词来对应指代formulaic language一词。是在自然话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固定的多词汇单元。国外对语块现象的关注和研究始自20世纪初,目前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前沿热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大量研究表明,语块具有心理现实性,能整体储存和提取,因而能减少语言获得、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记忆负担,增加说话者语言的产出速度和流利性,使表达地道、自然,对语言交际和习得起着重要作用(Pawley&Syder,1983;Ellis,2012;Wray,2002;Conklin&Schmitt,2012)。语块研究对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以及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人们对语言本质、语言习得和加工的深入认识,语块被认为是语言的必要构建成分而非边缘成分(Arnon&Christiansen,2017)。
国内的语块研究出现较晚,始自20世纪末国内英语二语教学界对语块理论的引介(杨玉晨,1999)。之后对外汉语教学界也开始对语块给予关注和重视,最近十几年内汉语语块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实证研究增加较快。总体上研究面越来越广,方法也更多样化,有些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周健,2007;亓文香,2008;钱旭菁,2008;苏丹洁,2010;薛小芳、施春宏,2013;孔令跃、史静儿,2013;郑航、李慧、王一一,2016)。另一方面,因起步较晚,汉语语块很多问题的探讨刚刚起步,亟待更多关注和深化。基于此原因,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一时期内的汉语语块研究进行阶段性回顾和总结,以了解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脉络、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汉语语块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集刊上发表的80多篇对外汉语教学语块研究学术论文①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语块研究数量众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研究生论文,其中只有4篇博士论文),发表在不同级别类别的刊物上,并不能都反映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语块研究最新进展。本文只基于重要学术刊物(期刊和辑刊,不含硕博论文)上的代表性对外汉语语块研究文章进行综述。重要的学术刊物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内的核心和专业期刊,如《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与应用》、《华文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国际汉语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汉语教学学刊》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汉语语块文章(总数80多篇)在各个方面更具代表性,总体上能够较好反映出对外汉语教学各领域内语块研究发展趋势。,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回顾当前的汉语语块研究。在各部分我们先概述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总体研究进展和趋势,在此视野下梳理汉语语块研究并进行评析。
分析2011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眼球摘除、眼内容物剜除、眶内容物剜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76例(676眼),其中男437例,女239例,321只右眼,355只左眼;年龄7个月~90岁[(46.9±20.1)岁]。在676例患者中眼球摘除230例,占34.0%;眼内容物剜除426例,占63.0%;眶内容物剜除20例,占3.0%。
2.汉语语块理论研究
从语块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语块理论研究在致力于探讨语块性质、界定、分类、习得和表征加工机制等基本问题的同时,一直努力推动各领域语块研究的整合,尝试构建系统的语块理论。例如,Wray(2002)在全面分析语块的性质、表征加工和交际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块的复形分布词汇模型(Heteromor⁃phic Distributed Lexicon model)。该模型中的语块被看作等词素单元,和其它整体表征的词素和惯用词按功能而非形式储存在5个各具独特功能的子词库中,对语言产出和交际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复形分布词库中,句子是以词条形式存在,不存在传统上的词和语法两分现象。这意味着语块是语言中的核心成分并按功能表征。这对我们认识词汇本质、构建心理词典理论、探讨语块的认知过程和交际作用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此外,近期也有研究者尝试探讨把语块纳入到构式理论框架中,试图用统一的语法理论来解释包括语块在内的不同层面的语言结构(Buerki,2016)。而目前对外汉语语块理论研究除了引介国外语块理论之外,仍停留在语块分类研究这一层面上,理论整合还是空白。
2.1 汉语语块分类及其依据
语块有多种分类方法,但基本上都是依据语块的形式、功能、意义和出处来源(prove⁃nance)这四种特征的一种或多种来进行划分(Wray,2002),其中形式是最主要的分类依据,其次是功能,意义和来源常结合其它两个特征使用。如Pawlew&Synder(1983)依据语块在篇章中的衔接功能分,Nattinger&De Carrico(1992)按照形式-功能划分词汇短语,Lewis(1993)则按照词汇内部的语义关系和句法功能划分等等。需要指出是,每一种语块分类都不具有完全的适用性,但语块分类研究能使我们深入探讨语块子类划分的标准,有助于语块学习和教学。
对于汉语语块,研究者大都是基于形式进行分类,形式的标准主要包括语块的结构、连续性和句法层次(词、句、语篇)等。例如,贾光茂、杜英(2008)根据结构是否可变将汉语语块分为凝固结构和半凝固结构。吴勇毅等(2010)同样根据结构分为固定短语语块、框架语块、离合语块、动补语块、习语块和即时语块。钱旭菁(2008)根据语块所属语法层面把汉语语块分为词级语块(搭配、惯用语、成语、歇后语)、句级语块(谚语、格言、名言、警旬、会话套语)、语篇语块(儿歌、歌词、宗教经文)。
此外,有少数研究进一步以形式和意义间的关系作为汉语语块的分类依据。如李慧(2013)根据汉语语块的结构和构成成分之间的关联类型把汉语语块分为短语、固定语句和框架三大类,然后再根据关联类型下分出11个次类。薛小芳、施春宏(2013)认为汉语语块内部形义关系的整合程度具有原型性特征,据此把语块分为不同层级上的核心和边缘语块。熟语(如成语)被看作原型核心语块,而复合关联词及各种插入语(如“除此之外”)被当作非典型或边缘语块。
最近王凤兰等(2017)基于50万字的语料库中出现的多词单元频率(3次以上)和相互搭配强度(互信息值达到3)选择语块(长度为2-6个词),分类按语义(含惯用语、成语、俗语以及歇后语)、语法(含搭配类和模式结构语块)、语用(含话语标记语和社交客套语)等多角度进行。
日日顺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整合内外部资源。内部资源方面包括日日顺本身的网络资源以及日日顺的运营资源等。外部资源包括智能设备资源、创客训练营等资源平台,内部跟外部资源整合,这是我们的核心。
2.2 汉语语块分类中的问题
从上可见汉语语块分类探讨比较多,但视角仍有明显局限性,大多仅涉及到形式和意义标准,多角度并结合语料统计的分类研究还太少。而且,汉语语块分类中还存在以下几个较明显的分类标准问题。
第一,分类标准不一致,不能清楚区分分类中的各子类语块。如贾光茂、杜英(2008)的很多半凝固结构语块是成语,它们也属于凝固结构的中的熟语类语块。杨金华(2009)基于“熟语是语言单位,但语块是运用的产物”这一区分认为各类熟语和复句关联词语都不是语块。但在其语块中仍然包括一些熟语(如“是非曲直”)。另外,王凤兰等(2017)的语用类语块也属于语义类中的口语习用语语块。甚至一些搭配类口语习用语语块,如“热烈欢迎”既可以归入到语用类语块中也可以归入到语义类语块中。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技术逐渐优化。人们在交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日常生活中融入很多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拥有宽广的发展阵地。同时,网络语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交际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了一定的趣味性,让交际变得更加生动。网络语言的发展也会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冲击,这需要我们制订完善的解决措施,对汉语言进行重点保护和传承。
孔令跃,张永伟 2015 基于语料的对外汉语水平词汇大纲收“语”分析[A].载复旦汉学论丛[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19-127.//Kong Lingyue&Zhang Yongwei 2015 A corpus-based analysis of the for⁃mulaic sequences in Syllabus of Graded Words and Characters for Chinese Learners[A].In Fudan Forum[C].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Press:119-127.
另外,薛小芳、施春宏(2013)的分类只是使用形义整合度这一个外显特征而不是以语块具有全部特征的多少来划分原型/典型和非典型/边缘语块,但很明显每一子类语块的不同个例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形义整合度和原型性特征,这会给分类带来很多问题。如典型的成语语块中,既有形义凝固的成语(如“他山攻错,背城借一”),也有形义灵活语义透明的成语(如“积少成多,合情合理”)。其它熟语类语块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如“上气不接下气/大锅饭”),而且很多熟语使用灵活,形式可变(如“吹牛皮”变换成“吹~牛皮”、“~牛皮~吹~”、“吹~牛皮吹~”等),但也有不能变或变化有限的熟语(如“打下手”不能变换成“~下手~打~”),这同一类的熟语语块形义整合度和原型性特征是否一样目前并未有说明。那么,目前分类中不同层级的语块似乎需要调整层级。如在目前分类中处于不同层级上、形义整合度都不高的语义透明成语(如“积少成多”)、框架式语块(如“在……上”)、插入语(如“换句话说”)、词汇搭配(如“挑起矛盾/纠纷/战争”)因其原型性特征相似应该调整到同一层级上。总的来说,形义整合度该如何界定、是否具有原型性特征、层级划分是否合理、该如何调整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三,语块分类中包含的子类语块是否合理缺乏充分论证,这导致不同的语块分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带来了更大争议。钱旭菁(2008)的层级分类中包括语篇语块,而且词级语块包括各种词语搭配(自由、有限和凝固搭配)。周健(2007)与王凤兰等(2017)的分类中也包括词语搭配,但绝大多数汉语语块分类中都不包括自由搭配和语篇语块。研究者对语篇语块(儿歌、歌词和宗教经文)是不是语块,什么样的词语搭配可称之为语块有很大的争议。对于语篇语块,薛小芳、施春宏(2013)认为若纳入会导致扩大语块范围的同时,也许会模糊了语块的本质属性(结构预制性和整体存取性),而且对语块研究和教学的作用似乎也有限。
对于词语搭配,我们认为应进一步探讨其纳入语块范畴的标准。语块已被证明具有整体加工优势,而组合搭配是否具有这种优势还未有充分证明。王凤兰等(2017)向前推进了一步,尝试提出一个频率和搭配强度标准,但这一标准是否合理,还需要通过实验研究予以验证。以实验确定的搭配类语块频率为准筛选语块。比如,从“功能—强大、多样、衰竭、有限、单一……”等众多搭配中筛选出某一频次之上能显示整体加工优势的进行优先教学。词语搭配的数量众多,若没有一定的标准限定,会导致教学中搭配语块选择和教学上的困难。
综合来看,研究者基于形式、形式-意义的关系或多维角度尝试对汉语语块进行不同分类,这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类语块的特征并方便描述,也便于语块分类教学。但由于分类的标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汉语语块分类的内部效度不够,或者过于扩充语块的范畴,引发了更大争议。后续研究应加强语块分类标准合理性的立论研究。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技术的进步使人们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元素。这些对人们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它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人类生存危机。近年来,建筑业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这种情况也决定了建筑绿色时代的到来。可见,建筑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室内设计的发展并不长,但通过了解可以知道,大多数材料都有一定的污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绿色生态审计的概念应运而生。
3.汉语语块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一个世纪以来语块研究越来越深入且能取得突破进展的根本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复兴的二语语块习得研究,到90年代形成热潮的语料库语块研究、语块一语习得和二语教学研究,再至本世纪初快速发展的语块心理语言学研究,均是在实证研究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果,改变了人们对语块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促进了语块理论的深化和理论模型的构建,也使语块成为当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前沿研究领域。因应趋势,当前汉语语块实证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者使用多种方法对语块的认知、习得和教学展开实证研究。
3.1 汉语语块的加工和表征
语块认知加工是语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其研究发现能为语块的性质、习得、教学以及语言学理论构建提供可靠的实证证据。总体来看,国外最近十年的语块认知加工研究进展迅速,呈现出几个明显趋势。第一,研究方法已从早期单一传统的行为实验范式扩展到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实验,开始使用ERP技术探讨语块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第二,研究范围从习语类语块扩展到非习语类语块的心理表征与加工优势研究,对各类语块的形音义信息加工异同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第三,研究对象从母语成人扩展到母语儿童和非母语学习者,研究母语成人和儿童、母语者和学习者语块表征和加工的异同。最后,对语块加工影响因素的考察更深入全面,对频率、熟悉性、交互信息、语言水平、学习者类型等因素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与之相比,汉语教学领域内的语块认知研究不多,刚刚起步但能紧跟国际主流研究趋势。这些研究主要考察了语块的加工过程和心理表征现实性。孔令跃(2012)使用个案追踪分析方法分析了高级水平日本留学生语块阅读理解过程,发现留学生更倾向于借助语境来理解不认识的语块。孔令跃、史静儿(2013)使用限制性语境下的自由作答任务,发现二语者和母语者对汉语语块的识别运用呈现出显著差异,表明他们的语块掌握数量和质量都与汉语母语者有较大差异。此外,最近有不少研究开始使用心理语言学加工实验研究范式考察汉语语块的整体表征和加工(Kong et al.,2016;郑航等,2016;高珊,2017;Yi et al,2017)。Kong et al.(2016) 发现成分词频率匹配的汉语复合关联词具有整体频率效应,表明汉语中形式不连续的框架式组合也具有心理现实性。其它几个研究更借助于眼动仪技术考察了自然语言运用中二语者和母语者的汉语语块加工(郑航等,2016)、不同汉语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句子阅读中的汉语语块加工(高珊,2017),以及汉语母语和和二语者的汉语副词语块加工(Yi et al.,2017)。这些研究都发现了母语和高级二语学习者加工各类汉语语块的整体加工优势,证明了语块的整体表征,为基于使用的语言加工和习得理论提供了更多跨语言证据,也为语块教学法提供了更坚实的实验证据。
汉语语块认知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上已走在前列,并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汉语语块的心理现实性和加工优势。随着汉语语块研究的增多和理论构建的需要,语块认知研究将会随之增多,这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2 汉语语块的习得
对学习者二语语块的习得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分析语块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是目前语块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增量最多(Wray,2012)。研究发现高级阶段成人二语学习者一般已掌握不少语块,但语块多样性及数量上的掌握仍与母语者存在着明显差距,并且过度使用一小部分高频语块(Nesselhauf,2003;Siyanova&Schmitt,2008)。
钱旭菁 2008 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Qian Xujing 2008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inese chunk[J].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5).
此外,基于语料库的语块偏误研究发现学习者在“V单+X”语块使用的偏误类型包括动词遗漏、动词误代、X误代等(李慧等,2015),对汉语介词性框架结构的“框”和“式”整体了解把握不到位导致句法和语意上的偏误(黄理秋、施春宏,2010)。对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个案追踪研究也发现,高级学习者在汉语阅读中更倾向于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语块,在不能整体理解时才结合语境分析语块中的字或词来尝试猜测语块的意义,但依据字面意义理解的方法错误率高(孔令跃,2012)。
汉语学习者语言输入(语块理解)和语言输出(语块习得使用与偏误)方面的研究发现都表明,学习者的汉语语块习得还存在较多问题,汉语语块教学应以“整体操练”为主,而且应加强成语、惯用语之外的各类语块的教学。目前研究的最大不足在于这方面的研究数量,以及考察的语块范围和类型都太少,研究成果对实际教学的影响比较有限。
3.3 汉语语块教学
多学科跨领域的语块研究深刻影响了二语教学,使语言教学更重视真实语料及语料中各类语块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语块教学,研究者尝试制订语块大纲,实施语块词汇教学法,开展语块教学实验和干预研究来探讨各类语块的教学干预效果和背后的机制。目前,“教哪些语块、怎么教、教多少”这些问题已有了较多研究成果,能为语块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最近也出现了较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汉语语块教学的有效途径。
3.3.1 汉语词汇大纲收“语”研究
国外一些学者曾尝试编写以语块为中心的词汇大纲,以使语块教学进入教学大纲中,解决教什么语块的问题。不同词汇大纲中的核心语块不同。Willis(1990)的主要是高频词的常见搭配,如包含高频词way的“by the way、the best way of”等常见短语。Nattinger&DeCarrio(1992)则把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当作大纲中的理想单位。Lewis(1993)的则包括搭配、固定表达、句子框架之类的语块。这些学者认为,学习这些类型的语块能促进学习者掌握程式语知识并培养从中分析抽取语法知识和规则的能力,所以它们是语块教学的重点。但是这些大纲如何应用于实际教学却还缺乏可操作性,因而没能对语言教学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使它们使语块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目前汉语中并无类似的语块词汇大纲,也未有相关的编写尝试。虽然各类汉语大纲都收录了一定量的语块(固定格式、惯用语、成语、固定词组等),但研究发现收录中存在着收“语”数量不足、类型不均衡、收录标准不明等问题,因而对各类语块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有限(李红印,2005;刘艳平,2013;周小兵、程燕,2013;孙菁,2014;张博,2015;孔令跃,张永伟,2015)。李红印(2005)建议把各大纲中的语块单独列出,收录于“语汇大纲”中。但这一设想在词汇和语块的区分、语块的界定、频率、语义等基础问题得到充分研究之前很难实现。
3.3.2 汉语教材语块分析
语块研究对教学的一个影响就是使教材编写更注重真实自然语料的使用,因此教材中会出现更多的语块,在教学实践中也更重视各类语块的教与学(Meunier,2012)。这些都会影响教材中的语块内容设置。目前,只有少数研究开始对汉语教材中的语块进行分析(吴小怡,2010;李慧,2013b;孙园园,2016),发现口语教材中的语块内容散见于语言点、注释和练习等部分内,个别教材在前言中略有提及(吴小怡,2010),或者教材中语块呈现范围有限、不明晰、不完整,导致学习者汉语语块出现偏误(李慧,2013b)。在初级综合课教材中,词级固定搭配类语块以及语篇固定表达模式类语块数量最多,句级中只有关联词类语块,但呈现中存在着语块处理标准不统一,呈现方式不够合理,复现不及时等问题(孙园园,2016)。
薛小芳,施春宏 2013 语块的性质及汉语语块系统的层级关系[J].当代修辞学(3).//Xue Xiaofang&Shi Chunhong 2013 Properties of lexical chunks and the hierarchy of Chinese lexical chunks[J].Contempo⁃rary Rhetoric(3).
以上这些研究显示当前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初、中级口语和汉语教材中的语块呈现和处理标准存在着问题,这有可能导致学习者的语块偏误,不利于语块习得。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数量少且集中于初、中级教材分析,这些研究结果的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是,至少从实际教学需求来看,今后有必要扩大教材的分析范围,对各级各类代表性汉语教材的语块收录进行更系统、详细的统计分析和描述,并开展教学实验考察有效的教材语块收录标准,以为教材收“语”和语块教学提供建议。
周 健 2007 语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Zhou Jian 2007 Reinforce the language chunk teaching to foster the intuition of Chinese[J].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Edition)(1).
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显性的语块教学必不可少(Meunier,2012)。首先,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教学”至少能改变二语习得,那么,教学中教授语块至少是有用的。其次,成功的语言习得都离不开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大量输入目标语是语块习得的重要前提,而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效的语块输入途径。此外,目前也已有大量的语块教学干预实验证明语块教学是有效的,能够促进学习者语块的掌握(Jones&Hay⁃wood,2004;Boers,2011)。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研究者不仅探索具体有效的语块教学方法,也基于语块理论提出系统的语块教学法并予以实施。如Lewis(1993)提出的词汇法(The Lexical Approach)已给二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方法和冲击,极大地推动了语块教学研究。但这一教学法目前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影响了它的发展(徐泉,2010)。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众多研究者探讨了语块在汉语学习中的价值并提倡开展语块教学法,以促进语块教学和学习效果(周健,2007;亓文香,2008;朱金平、贾益民,2009;靳洪刚,2016)。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语块教学方法探索研究。例如,杨金华,李恒敏(2011)、孔令跃(2013)和马晓娜(2014)等人均以语块理论为指导,探讨汉语口语或写作课中的语块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教学实施程序上具有共性,即都包括“语块准备(准备语块教学内容)、语块注意(强化语块意识)、语块操练(语块讲解、练习和运用)”等教学环节,发现语块教学能够提高语块的习得。另外,苏丹洁等人提出“构式-语块”教学法,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展示句式实例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构式义,然后告知学生句子内部的语块组成并做形象展示,最后让学生记忆语块顺序并做理据解释”(陆俭明,2011;苏丹洁,2010,2011)。基于存现句和兼语句的教学实验表明这一方法非常有效。但是,由于这一方法中的“语块”概念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层面的“组块(chunk)”而非一般理解的具有习语性的语块(formulaic language),有研究者分析认为这一方法本质上还是“句式-组块”教学法(薛小芳、施春宏,2013)。
此外,周健等人基于汉语语块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以及对当前汉语教学思路的反思提出了“语感培养教学模式”,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强化语块教学,借此改变目前以语法规则为语言教学重点的做法(周健,2007;周健、陈群,2011)。根据该教学模式也编写了“快捷汉语”系列教材,以词汇教学为重点,注重固定搭配与组合语块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块意识,强化汉语语块的识记、运用和记忆为主,要求学生从移动语块改变语序入手来识别语块,再要求他们练习用语块造句,以及记忆和背诵交际价值高的语块。教学实践和教学实验研究证明这种教学比较成功。
上述研究都发现语块教学法能显著提高汉语二语学习者语块的运用能力,促进汉语教学效果。但是正如Wray所指出的,仅仅把汉语教学方法探索停留在对语块习得效果的简单描述上意义并不大,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探索更精准的目标(周荣,2015)。后续研究应重视这一问题并通过更严格的实验设计来考察特定类别汉语语块的教学干预效果和背后的机制。
4.结论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语块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展开。从前述综述可以看出,理论研究方面,汉语语块分类的探讨较多但分类视角窄且分类标准中存在较多问题。后续研究需要拓宽视野,在深化语块分类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语块的性质、界定和习得机制等方面展开多领域跨学科的探索和理论整合工作。实证研究方面,对外汉语语块认知、习得和教学方面的实证研究增加较快,方法也更多样化。其中,汉语语块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进展明显,能紧跟国际前沿研究,但教学实验和习得研究进展缓慢,大多数研究仍是刚刚起步,成果比较有限,还不能解决汉语语块习得和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很多问题。今后的习得和教学研究需要考察不同类语块的有效习得机制,探讨更具操作性的以语块为中心的词汇大纲研制。我们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充分把握当前国际语块研究的前沿方向和趋势,借助于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使汉语语块研究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丁 洁 2006 汉语口语习用语语块的特性及其重要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7).//Ding Jie 2006 The properties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spoken chunks[J].Hubei Social Sciences(7).
高 珊 2017 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阅读中语块加工优势的眼动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4).//Gao Shan 2017 Processing advantage of formulaic se⁃quences in Chinese reading by native and second lan⁃guage speakers:An eye-tracking study[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d(4).
黄理秋,施春宏 2010 汉语中介语介词性框式结构的偏误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3).//Huang liqiu&Shi Chunhong 2010 An analysis of the errors of ad⁃positional Circum-construction on Chinese Interlan⁃guage[J].TCSOLStudies(3).
贾光茂,杜 英 2008 汉语“语块”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Jia Guangmao&Du Ying 2008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hinese“chunks”[J].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TCSOL Studies)(2).
于是,古意不再试图给她找学校,而是开始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但每次都无功而返,孩子从六岁那年起,就不再跟人说话,也拒绝外出。
孔令跃 2012 留学生汉语口语语块理解的个案研究[A].载汉语教学学刊[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07-120.//Kong Lingyue 2012 The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spoken formulaic language by advanced L2 learners:A case study[A].in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C].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07-120.
—— 2013 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问题、研究与对策[J].汉语学习(5).//Kong Lingyue 2013 Teaching advanced spoken Chinese:The problem,study and ap⁃proach[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5).
—— 2016 留学生汉语语块教学:借鉴与突破[A].载汉语教学学刊[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17-128.//Kong lingyue 2016 Chinese formulaic se⁃quence teaching for L2 learners:Reference and break⁃through[A].In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C].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17-128.
孔令跃,史静儿 2013 高级汉语学习者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3).//Kong Lingyue&Shi Jing-er 2013 Re⁃trieval and use of spoken lexical chunks of Chinese by advanced learners of Chinese[J].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3).
1.平台(P),是承载网络培训的技术系统,根据业务模式,进行系统功能开发并迭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越来越成为网络培训的主流模式,所以,适应多种终端、模块化功能设计是技术平台建设的基础。在满足网络培训业务的同时,要设计好数据库结构便于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学员行为分析。
第二,分类标准的合理性缺乏充分论证,因此,特定的语块分类是否可行值得商榷。这一点对于基于形式-功能关系的汉语语块划分更为明显。李慧(2013)以构成成分间的关联类型划分语块,关联体现的是语块的整体性,关联类型不同则整体性不同。但是,在文献中语块整体性通常有特定所指意义,即各类语块在心理词典中的整体表征,它不存在程度上的不同。因此,语块关联类型的整体性是否能作为一个标准需要更清晰的界定,至少应阐明其与语块表征的整体性之间有何异同,使标准的立论更清晰,避免理解上的混淆。
靳洪刚 2016 从语言组块研究谈语言定式教学法[J].国 际 汉 语 教 育(1).//Jin Honggang 2016 From chunk research to teaching in chunks[J].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1).
供水安全具有有限性,水资源的无节制需求不应被满足。对于不合理用水需求,即使暂时性的满足,其负外部性将对资源生态造成破坏,或转嫁到其他区域。以我国海河流域为例,其水资源禀赋与其同纬度地区比相当,但经济社会规模远超其水资源承载能力上限,向供水提出不合理要求,是违背供水安全有限性的表现。在我国现阶段,供水仅能满足合理并适度从紧的用水需求。
李红印 2005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J].语言文 字应用(4).//Li Hongyin 2005 Analysis of Chinese idioms in Syllabusof Graded Words and Charactersfor Chinese Proficiency[J].Applied Lin⁃guistics(4).
李 慧 2013a 基于关联类型的汉语语块分类体系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Li Hui 2013 A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chunks class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orrelation type[J].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2).
—— 2013b 对外汉语教材中语块的呈现方式及其改进建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3).//Li Hui 2013b Study on thepresenta⁃tion modes of language chunks in TCF textbooks[J].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3).
李 慧,郑 航,陈艳华 2015 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V单+X”语块使用情况及其偏误类型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Li Hui,Zheng Hang&Chen Yanhua 2015 An analy⁃sis of the usage and error types of“Monosyllabic verb+X”chunks based on Chinese intermediate term corpus[J].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3).
刘艳平 2013 中、高级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调查与反思[J].汉语学习(5).//Liu Yanping 2013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advanced Chinese idioms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5).
陆俭明 2011 再论构式语块分析法[J].语言研究(2).//Lu Jianming 2011 More on the constructionchunk approach[J].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
马晓娜 2014 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模式实验 研 究[J].对 外汉 语 研 究(1).//Ma Xiaona 201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Chinese writ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based on the chunk theory[J].Research on Chineseasa Second Lan⁃guage(1).
亓文香 2008 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4).//Qi Wenxiang 2008 The use of the theory about chunks of language in TCFL[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4).
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和一些传统行业比较,生物质能要想变成一个稳定的行业,就必须依靠市场,市场才是外在驱动力。因为现在生物质能产品一些原材料的研发资金投入不够,产品不成熟,技术水平不高,这些问题导致生物质能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或使用问卷调查、特定加工任务或语料库等方法统计分析学习者的语块习得全貌,或者在某一类语块上的习得情况,分析前者汉语语块的使用特征和偏误类型,对比学习者与母语者语块习得的异同,探讨可能的原因,对教学提出建议(丁洁,2006;孔令跃等,2013;黄理秋、施春宏,2010;李慧等,2015)。例如,李慧等(2015)基于语料库检索发现学习者在各类“V单+X”语块(高频搭配、成语、惯用语等)上的使用次数较少,且与母语者的使用次序基本一致,其中只有高频搭配类语块上使用次数较高。研究也发现学习者汉语口语习用语语块的习得上存在类似情况(丁洁,2006;孔令跃,2013、2016)。
基于以上原理,研发团队研制了直线电机下沉分析、预测的数学模型及相关软件,并采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其分析结果与实际案例完全一致。
苏丹洁 2010 试析“构式-语块”教学法——以存现句教学实验为例[J].汉语学习(2).//Su Danjie 2010 On the construction-chunk approach[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2).
—— 2011 构式语法教学法的实质——以兼语句教学及实验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Su Danjie 2011 Essence of construction-chunk approach:Em⁃pirical studies on teaching Chinese jianyu(兼语)sen⁃tence patterns[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2).
孙 菁 2013 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非词成分”收录评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4).//Sun Jing 2013 The analysis of the non-lexi⁃cal-items in The Graded Chinese Syllables,Characters and Word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Chinese to the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J].TCSOL Studies(4).
孙园园 2016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教材语块呈现研究——兼谈教材的改进[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Sun Yuanyuan 2016 A study of the presentation of language chunks in TCFL primary comprehensive coursebooks:With a discus⁃sion on textbook improvement[J].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3).
王凤兰,于屏方,许 琨 2017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语块分类研究[J].语言与翻译(3).//Wang Fenglan,Yu Pingfang&Xu Kun 2017 A corpus-based study on Chinese language chunks classification[J].Languageand Translation(3).
吴小怡 2010 中级口语教材中的语块教学研究[A].载复旦汉学论丛[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27-231.//Wu Xiaoyi 2010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chunks in intermediate textbooks[A].In Fudan Forum[C].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Press:227-231.
吴勇毅,何所思,吴卸耀 2010 汉语语块的分类、语块化程度及其教学思考[A].载第九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语言分析[C].台北:世界华文出版社.//Wu Yongyi,He Suosi&Wu Xieyao 2010 Thoughts on Chinese chunk classification,chunking degree and chunk teaching[A].i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Vol.II Lan⁃guage Analysis)[C].Taipei:World Chinese Press.
随着现代建筑需要的发展,天窗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在各类生活与公共空间的运用也越来越多,通过光影空间的变化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当天窗融于生活空间的时候,带来的不仅是采光效果,更是一条人与自然的纽带,它减少了大面积的人工环境给人造成的压抑感,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能够让人在光影之中感受到建筑之美、生活之美。
通过一学期教学实验的前后对比,分析“学生游泳自救与水上救助能力的评价表”的数据发现中学生游泳自救和水上救助能力的明显变化。其中,蛙泳、着装游泳、踩水等能力有较大进步。实验结果见表1。
徐 泉 2010 外语教学研究视角下的语块:发展与问题[J].中国外语(2).//Xu Quan 2010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chunk research:An FL teaching and acquisition perspective[J].Foreign Languages in China(2).
杨金华 2009 论语块的特点、性质认定及作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2).//Yang Jinhu 2009 On the characteristics,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s of lexical chunks in Chinese[J].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Jinan University(TCSOLStudies)(2).
杨金华,李恒敏 2011 语块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关于中级口语课进行语块教学实验的报告[J].海外华文教育(2).//Yang Jinhu&Li Hengmin 2011 Chunks and their us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A report on the experiments of chunk teaching in an intermediate spoken class[J].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2).
杨玉晨 1999 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3).//Yang Yuchen 1999 Chunks in English vocabulary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teaching[J].Foreign Language World(3).
张 博 2015 关于词汇大纲语言单位取向问题的思考——兼议《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重大轻小”的收录取向[J].语言教学与研究(1).//Zhang Bo 2015 Which kind of language units should a lexical syllabus adopt:Some thoughts on the trend of choosing big language unit but not small ones in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Syllabus[J].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1).
郑 航,李 慧,王一一 2016 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3).//Zheng Hang,Li Hui&Wang Yiyi 2016 Theprocessingof the contextualized formulaic sequenc⁃es:A case study of intermediate Chinese L2 learners[J].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d(3).
周 荣 2015 语块及语块研究——英国卡迪夫大学瑞艾莉森教授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Zhou Rong 2015 Formulaic language and its studies:Interview with Prof.Wray at Cardiff University of the United Kingdom[J].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
周小兵,程 燕 2013 汉语教材中成语的系统考察——基于31册综合(读写)教材与《大纲》的分析[J].汉语学习(6).//Zhou Xiaobing&Cheng Yan 2013 The idiom word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idiom in 31 textbooks and the“Syllabus”[J].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6).
3.3.3 语块教学方法研究
晚饭开始进行,祖辈坐在正桌正位,儿孙们围坐在周围,媳妇侍奉一家老小,忙前忙后,不能上桌。除夕晚饭菜肴丰富,但以手把肉为主,手把肉好的部位要首先请长辈们享用,长辈们也将肉切割成若干份分给晚辈们。吃饭时,晚辈不能先于长辈动筷子进食,这被视为对长辈不尊重、不懂规距。
周 健,陈 群 2011 语感培养模式——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1-86.//Zhou Jian&Chen Qun 2011 Language Intuition Training Patterns: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31-86.
朱金平,贾益民 2009 词块与华文词块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4).//Zhu Jin⁃ping&Jia Yimin 2009 On lexical chunk and Chi⁃nese lexical chunk teaching[J].Journal of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and Cultureof Jinan University(TC⁃SOLStudies)(4).
Arnon,I.&M.H.Christiansen 2017 The role of multi⁃word building blocks in explaining L1-L2 differences[J].Topicsin Cognitive Science9.
Boers,F. 2011 Cognitive semantic waysof teaching figu⁃rative phrases:An assessment[J].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9.
针对电厂粉煤灰利用中遇到的烧失量超标问题,山东煤机装备集团在国内首创粉煤灰选炭提质技术与工艺系统。该系统具有浮选效率高、节能明显、占地省、运行稳定等优点,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最近几年,随着高层建筑、大型水利设施、高速公路、铁路等大规模建设,为高档粉煤灰利用提供了广阔市场,以致在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现有电厂粉煤灰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得不转而开发灰坝库存老灰,而老灰烧失量超标,又限制了高档利用。所以对这些粉煤灰进行降炭提质处理,已成为粉煤灰利用的当务之急。
Buerki,A. 2016 Formulaic sequences:A drop in the ocean of constructions or something more significant?[J].European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20.
Conklin,K.&N.Schmitt 2012 The processing of formu⁃laic language[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32.
Ellis,N.C. 2012 Formulaic languag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Zipf and the phrasal teddy bear[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32.
Kong,L.,J.Zhang&Y.Zhang 2016 Are Chinese cor⁃relative conjunctions psychologically real?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frequency effect[J].Psycho⁃logical Reports1.
Jones,M.&S.Haywood 2004 Facilitating the acquisi⁃tion of formulaic sequences:An exploratory study in an EAPcontext[A].In N.Schmitt(ed.),Formulaicsequenc⁃es:Acquisition,processing and use[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69-300.
Lewis,M.1993 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89-115.
Meunier,F. 2012 Formulaic language and language teaching[J].Annual Reviewof Applied Linguistics32.
Nattinger,J.R.&J.De Carrico 1992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25.
Nesselhauf,N. 2003 The use of collocations by ad⁃vanced learners of English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J].Applied Linguistics2.
Pawley,A.&F.H.Syder 1983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 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 like fluency[A].In J.C.Richards&R.W.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New York:Longman:191-226.
Siyanova,A.&N.Schmitt 2008 L2 learner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collocation:A multi-study perspec⁃tive[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3.
Wray,A. 2002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61-281.
Willis,D. 1990 The Lexical Syllabus[M].London:Harper Collins:39-56.
Yi,W.,S.Lu&G.Ma 2017 Frequency,contingency and online processing of multiword sequences:an eyetrackingstudy[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