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布局”乡村振兴的“金融求解”

更新时间:2009-03-2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寻求更多金融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无疑成为今年热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寻求更多金融支持。多位代表委员建议,通过“细节布局”来疏通乡村振兴的“金融血脉”。

从“缺钱花”到“有钱花”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都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虽然在中央的大力推进和金融机构的努力下,目前金融在助推乡村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融资难是农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难点和痛点,因为没有产权抵押,企业再好也没用。现在当地政府也制定了很多办法,比如说成立了一些小贷公司和融资公司,但借贷环节多了就会增加费用,从而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成本。”人大代表余留芬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要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对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利率支持,还要设计更多适合‘三农’的金融产品,来真正支持乡村振兴。”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认为。

“昔日大水漫灌,有钱就来乱放;如今精准注水,追求资金效率;昔日多龙注水,如今形成合力。”这是记者听到的来自基层的顺口溜。

政府财政资金作为源头具有很强的“导流”作用,中央财政资金的注入,将推动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的持续投入,以及民间资本的流入。这也意味着“乡村振兴”将从“缺钱花”进入到“有钱花”的阶段。

有不少代表提出,要以基金模式开展农业创新。一些农业投资需求大、周期长、见效慢,直接吸引大量社会资本相对困难。以基金模式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是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打破农业发展融资难的瓶颈,为农村发展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人大代表方中华表示,要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因村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支持发展品牌农业,打造特色水果、水产品、农产品等一批区域有影响力品牌,形成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联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构建“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促进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提升产业价值链。

人大代表赖秀福认为,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等要求,加快建立农村土地财产确权、颁证、评估、流通机制,支持银行业机构围绕“三权分置”开展抵质押贷款创新,激活农村“沉睡资本”,着力解决“三农”抵押担保难题。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农村金融应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贯通,全面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从“乱花钱”到“会花钱”

乡村振兴需要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两会“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记者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做好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预算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同时,创新资金筹措方式,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改革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通过土地节约指标的跨地域交易来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让农村有更多的人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11月22日,云南省工信委公开的《云南省支持橡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2020年全省橡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种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60万吨。

近年来,尽管农村普惠金融取得长足进展,但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表面上是缺资金、缺服务,究其根本是缺信息、缺信用。

目前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少;产品结构初级化,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组织结构小型化,管理方式家族化,规模优势不明显,支柱企业支撑力不强等等。如何将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对接“金融规律”,形成“资金合力”,实现乡村振兴已是当务之急。

测绘标准制修订管理平台建设以“简单实用,安全可靠”为基本原则,建立成一个“规范、开放、安全”的测绘标准制修订管理平台。

陆游在梁益时,总以过去与故乡的美好,而反观反衬当前与他乡的落魄,但他离开西州不久,到了叙州,就开始追忆成都等“西州”的美好生活,所谓“浣花行乐梦西州”(《叙州》之《锁江亭》),“行乐”与“流落”显然有些冲突。

与此同时,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容忽视。不少代表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民生领域的支持优势,着力补齐农村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短板。金融机构应把握好政策红利,积极支持以农业转移人口、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从“低效率”到“信用蓝海”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当前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的重点支持领域多集中于小额贷款、修桥修路等方面,亟需进一步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重点支持领域,发挥各自优势。

相比其他行业,金融的运行更需要信用的支持和支撑。然而大多数农村征信市场当中,征信数据并非多与少的问题,而是有和无的问题。

(2)两化融合有效激发高级生产要素作用,驱动重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阶跃提升 两化融合可有效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不断夯实支撑两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各项重点的全面落实。同时,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深入,企业对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一般性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而技术、管理,尤其是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被不断激发,两化融合水平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相关,且呈现阶跃式提升。

基层政府的信息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只要能够与金融机构合作,实施贷前评估、贷后监管、追偿机制,就能有效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罐区紧急切断阀与SIS的设置相辅相成,通过设置紧急切断阀构建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可实现紧急停车功能,有效维护罐区安全。

方中华提出,要深入开展乡村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良好的乡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主动对接政府诚信建设要求,在广大乡村地区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创建和评定工作,加强信用奖惩力度,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弘扬“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文化。

二是开展农村信用共建。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人行、银监、法院、工商、税务等合作力度,借助村两委、驻村干部、村级联络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完善乡村客户信用信息档案,填补农村信用空白,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是推进金融知识下乡。围绕“信用与乡村发展”“信用与乡村生活”等主题,依托村文化礼堂、银行普惠金融讲堂、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开展“进村入户、整村授信、阳光信贷”等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升乡村居民运用金融服务创业致富的能力。

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杨伟坤建议,要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诚信教育,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同时,建立由政府、保险公司、银行等共同防范贷款风险、有效的风险共担机制。

赖秀福则建议,完善农村信用体系,要推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充分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完善以央行征信为主体,以社会征信、政府信息等各类征信数据为补充的农户及涉农企业征信系统,解决缺信用的问题。完善支付结算体系,依托互联网下乡、金融服务产品下乡、电商下乡的发展大势,鼓励银行业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向贫困地区、偏远农村渗透覆盖,实现支付结算等基础设施全覆盖。

弹性扣件连接钢轨和轨下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振动,常见的弹性扣件有:WJ-2型扣件,最大承载横向力40KN,上海轨道1号线、3号线、9号线等部分区段采用了这种扣减;轨道减振器扣件,由德国研制,外形呈蛋型且最早应用于克隆地铁,又称为科隆蛋扣件,上海、广州地铁部分线路采用了该类型扣件,效果较为显著;粘结型板式扣件,由弹性材料将不同部件粘结在一起,通过压缩变形匹配刚度,可设计不同刚度范围;高弹性垫板扣件,扣件内采用弹性垫板,结构方便安装;另外还要双层垫板弹性扣件以及vanguard扣件。

 
胡铃,何丰伦,李志兰
《金融世界》 2018年第04期
《金融世界》2018年第04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