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农村大数据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国家和上海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信息化发展文件,从2015年起,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 《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都把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和发展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2015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2],明确要求到2017年底前要形成跨部门、跨区域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6年10月,农业部将上海列入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省(市)之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正从“技术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十二五”以来,上海农业农村信息化在探索实践中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渗透和应用日渐深入,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合作共赢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机制初步形成。然而,现有农业信息化系统与平台较为分散、相对独立,部门之间信息与业务流程衔接不紧密,存在“信息孤岛化、数据碎片化、共享不充分”的现象,直接制约了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互联互通与协作协同。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构建一个“数据共享、业务集成、操作简便”的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为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市民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让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共享更加彻底、资源利用更加高效、服务流程更加规范、服务功能更加便捷、管理决策更加科学、信息应用更加安全。
传统产业是与现代产业相对的、在发达国家处于缓慢发展甚至衰退的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制造业中的服装、鞋帽、玩具、钢铁、造船以及商业等产业.虽然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趋于衰退,但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的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一些地区,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东南沿海地区,凭借传统产业的发展获得了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成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
一、上海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
(一)网站情况
上海市农委及直属事业单位现有网站共21个,主要用于信息发布和信息查询。其中,上海市农委门户网站——“上海农业”最具影响力,始建于2000年,由时任冯国勤副市长题词并开通。网站设有网上办事、政务动态、政务信息公开、主任信箱、沪郊概览等栏目。
(二)信息系统情况
据统计,市级农业信息化系统或平台共45个,建设时间从2007年—2016年,主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其中,农业生产类有7个、农业经营类4个,农业管理类26个,信息服务类8个,管理和服务类占75.6%。
(三)数据量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市级农业信息化系统和网站在建设与运行维护的过程中,沉淀了3.5 TB多数据量(2 TB为非结构化数据),3.8亿多条信息,特别是自承担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项目以来,利用各类传感器采集了大量实时数据,形成了物联网软硬件开发、信息系统开发、数据交换等27项标准与规范,囊括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各方面。
二、发展面临的瓶颈
(一)统筹规划不够,顶层设计缺乏
这些年我们确实在公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实施了很多慈善项目,比如赞助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科技发明奖在中国的项目,2011年11月4号Xylem公司宣布成立时和环保部宣教中心继续签了3年合同,这已是公司第10年在中国做这个项目。该项目对增强青少年珍惜、爱护水资源意识,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青少年环境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批发和零售业发展基本情况。2017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总额6914.54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增加值1595.88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651.18亿元,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6.49亿元,增长13.9%。
(二)数据家底不清,信息资源整合不足
农业信息资源具有出量大、多维、动态、不完全、不确定等各种特性[3],由于对数据资产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做好数据资源编目及元数据管理,从而造成数据家底不清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导致农业信息资源的“碎片化”和“孤岛化”,信息难以整合与共享。
由于缺少整体的宏观规划和统一的顶层设计,缺乏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和系统的工作推进机制,致使各涉农部门间出现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局面。现有农业信息化系统与平台呈现出分散、相对独立、部门之间信息与业务流程衔接不紧密等现象,直接制约了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互联互通。
(三)技术标准不统一,业务标准不一致
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一是在数据采集、数据应用上缺乏统一标准,造成数据内涵不清、指代不明、数据之间缺乏关联,造成了大数据跨域关联和交叉验证困难。二是存在业务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如市、区农用地GIS管理系统中在农用地分类、编码等业务标准上存在不一致现象。
(四)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系统审计易忽视
“一库”即上海农业数据资源库。按照综合、政务、农经、种植、蔬菜、畜牧、水产、农机等业务分类建立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归集、重组、转换、关联、安全处理,形成数据仓库,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真融合。上海农业数据资源库实时汇聚农业政务、农业产业、农业气象、农产品贸易以及互联网涉农信息等多源数据资源。
三、上海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目标及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致富农民、服务市民、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目标,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重点建设上海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构建“上下联动、覆盖全面”的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创新应用,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和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服务,有力支撑和服务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使之成为市农委服务三农的“总窗口”、数据汇聚的“总入口”和信息服务的“总出口”。平台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框架图
(二)建设思路
按照“摸清家底、网站整合、数据整合、系统整合、标准体系建设”五步走的建设思路(图2),推进上海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逐步从数据整合提升至系统整合,促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
图2 上海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思路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编制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目录(摸清家底)
老师作为数学课堂授课的主导者,应当在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牢牢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微课程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更容易掌握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微课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得以生动具体地展示,对学生的掌握和吸收有着充分的帮助。
针对现有系统、平台、网站开展系统表结构、元数据、数据量、数据更新频率、系统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和统计,共梳理业务表1 116张,整理字段14 310项。开展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编目工作,对业务系统的核心数据资源进行编目,形成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目录。同时,构建“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及“元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数据编目、抽取、归集、检索和管理。
(二)市农委及直属事业单位网站集约化建设(网站整合)
图3 上海农业数据资源元数据及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根据“一个委办局一个网站”的整合要求,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统一规划,对原有21个网站内容进行整合归并,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门户——新版“上海农业”网。新版网站具有突出服务、突出公开、突出管理等特点,提供一站式信息发布服务、一站式互动交流服务、一站式在线办事服务,实现了由技术驱动向信息与服务驱动转变。
(三)构建上海农业“一库一图”(数据整合)
亟待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相关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涵盖信息系统备案、编目、验收、运维、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把好系统建设“入口关”和“出口关”。亟待加强信息系统审计,需从制度规划和工作程序,业务流程、系统数据和共享协同,系统经济性、建设管理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做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
在实现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对现有应用系统实施单点登录、统一认证改造,构建统一的对外服务门户——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平台采用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可根据需求灵活定制栏目和功能,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平台上联上海农业门户,下联农业农村大数据,可为业务管理部门提供本部门统一数据资源管理应用服务,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检索、统计、挖掘、分析、共享、服务等多方面应用服务,还能更好的服务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一门式”信息服务,改变现有多窗口对外服务现状。
(四)搭建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系统整合)
“一图”即上海农业“一张图”。在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下,整合市区农业部门分散的地理空间数据资源,聚合规土、测绘、环境、气象等多源异构基础数据。在统一“底版”上,开展种植补贴核查、三区(粮食功能区、蔬菜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等深度应用,达到“一张图看懂上海农业”的精准化、精细化管理目标。
(五)完善农业信息系统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企业)构建画像标签体系,围绕“土地、人、资金、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五条业务主线开展数据关联融合,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单体画像,通过聚类分析构建(行业、行政区划等)群体画像。
(六)开展数据关联融合应用(大数据应用)
按照农业行业实际需求,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编制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数据资源编目标准、信息采集标准、数据接口标准、共享发布规范等,用于指导上海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促进农业信息系统或平台互联互通。同时,制定信息系统备案、编目、验收、运维、安全等相关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信息整合的可持续性。
二是依托上海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展绿叶菜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关联蔬菜园艺场田间档案数据、农产品价格监测数据等数据资源,实现绿叶菜从生产管理、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追溯、价格行情到补贴发放等业务全产业链数据资源整合,开展绿叶菜价格走势、波动规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五、结束语
当前,发展大数据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农业农村也已跨步迈入大数据时代,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大数据将对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环境、农村社会运行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4]。在推进资源整合、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过程中,除了需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技术突破外,还需推进统一采集体系、创新应用模式、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统一采集监测体系建设。对现有各农业数据采集系统实施改造与提升,补充开发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实现数据及时推送。整合现有数据采集模块,推广移动端数据上报模式,构建市级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体系。搭建农业数据采集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动态汇聚,实时监测、每日对账、统计汇总及可视化分析等功能。同时,制定各行业数据采集业务标准规范,完善农业数据采集监测人员队伍建设。
根据世界核新闻网站2018年10月9日报道,沃格特勒项目所需4台主泵中的首台已在3号机组安全壳内部吊装就位。3号机组安全壳外部四周的近半数屏蔽厂房嵌板已安装就位。
因此总部位于巴登符腾堡州施韦比施哈尔的这家国际公司越来越多地使用模拟仿真和可视化技术,这种技术让人们认识到洁净室系统中的气流是关键质量因素(避免悬浮颗粒和杂质)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由此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错误规划的风险,加快了规划和调试过程,最终节约了成本。
二是促进数据创新应用。进一步明确涉农数据资源开放范围,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向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有序开放,实现与农业部农业数据中心、上海政府数据网对接。以上海农业公共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合理利用数据进行增值加工,充分挖掘大数据在农业农村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科学决策,不断探索农业大数据的创新应用模式。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业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在数据开放共享的同时,采取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切实保护涉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以及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予公开的数据资源,确保数据开放共享工作安全运行。
[1]陈伟.《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J].中国信息化,2015(10):11-14.
[2]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3):10-15.
[3]许世卫,肖金科,段青玲,宋长青,王东杰.对当前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山东、贵州调研情况[J].农业展望,2016,12(5):59-64.
[4]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落地[J].农业网络信息,2017(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