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素质提升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素质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关系到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素质刻不容缓。
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3年来,确保了76项重大保障任务的“零事故”,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15年8~9月期间,第十五届国际田径锦标赛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先后在北京举行。朝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面临“两项重大活动”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任务,构建了“一部、五组、六片区”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先后完成了近万件食品药品的快速检验任务和厨房、餐具、食材检测任务,保障了田径世锦赛30余万人次的用餐安全,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一、就业素质的内涵及其影响
就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具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就业观念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以及创业素养等。就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理想就业、成功创业,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具备良好就业素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其思想道德品质也相对优秀,就业诚信度高。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能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高职人才目标定位,认清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探寻解决的办法。鉴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提升就业素质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素质缺乏的表现
(一)就业价值观念扭曲
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念扭曲,主要呈现三种态势。第一,就业期望值过高,没有给自己准确定位。苦活、累活不肯干,不愿离家就业,没有工作经验却妄图高收入。第二,就业观念守旧落后,不愿到中小型私营企业就业,只想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就业,想一辈子抱着“铁饭碗”,追求安逸。第三,就业意向功利性增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毕业生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功利性增强。就业价值观念扭曲,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综合文化水平不高
高职教育定位于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也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专业结构、培养方法上的优缺点,并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
(三)心理问题突出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正常的认知水平、恰当的处世行为及开朗活泼的性格。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访谈得知:高职院校学生中出现典型心理问题的较少,但是临近毕业的大三学生出现心理波动甚至是心理问题的人数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自卑心理。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虽然专业技能更好,但是学历差距、综合文化素养欠缺等原因往往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产生自卑心理,不能完全展示自身能力及专业素质,从而在职场上处于被动地位,错失就业良机。第二,焦虑心理。 越是临近毕业,那些成绩一般、能力较弱、性格内向、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往往因为就业尚无着落,又不会推销自己,越发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第三,急功近利。急功近利心理增强,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第四,依赖心理。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愿脱离父母的庇护,过分依赖于家庭和学校,不愿主动融入社会寻求就业机会,害怕竞争,选择逃避。除此之外,还有攀比等心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关注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在就业问题上及时予以关心和指导,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疏导。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诚信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努力。首先,从社会层面构建诚信氛围。建立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行为,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社会风气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度的影响,以制度约束招聘企业和毕业生自觉遵守就业市场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其次,高职院校应开展诚信教育,将其融入学校各类课程及活动,使之成为常态化教育。从大一新生入校开始,直至毕业,诚信教育贯穿始终,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诚信度。再次,学校应建立校园诚信文化,为学生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广大教职工要树立诚信观念,在教学、服务与管理中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即可为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记录其整个大学期间的诚信行为,这样既能督促学生重诚信,强化诚信意识,又能方便用人单位招聘选才。最后,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的诚信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做一个有诚信的人,为诚信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职业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毕业生合理择业、理想就业、成功创业的关键,也是毕业生应对挫折和挑战、适应社会、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5]。首先,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人生导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心理脆弱的学生更要给予关注和适当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克服困境的信心。其次,学校应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应邀请和鼓励学生家庭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机遇和挑战,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适应能力差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为思想独立的90后,其中大部分还是独生子女,父母和长辈过多的关注导致其习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这些学生毕业进入单位后,难以融入企业文化,遇到一点挫折或困难就选择离职,或者干脆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企业章程,最终被用人单位辞退。在工作过程中,适应能力差的毕业生难以静下心、沉下气,人际关系紧张。
三、应对措施
(一)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学生诚信意识
以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以丙烯为碳源,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树脂浸渍相结合的工艺制得C/C复合材料摩擦试样.试样经2 300°C石墨化处理,其中碳纤维体积分数约为11.00%,热解碳约为57.50%,树脂碳约为31.25%.试样为Φ外35 mm×Φ内8 mm×6 mm的圆环,摩擦面与针刺方向垂直.采用排水法测量试样的密度及气孔率,试样密度及开孔率如表1所示,S1,S2,S3为干态条件下摩擦试样,S4为水润滑条件下摩擦试样,S5为油润滑条件下摩擦试样.
(二)开展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起源于欧美国家,其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3]。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各行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一使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专业打造、学生培养、校企合作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等理念,将“精神、能力、技术”有效融合于高职教育中,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技术专、适应强、敢创新的技术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开展通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毕业生合理择业、理想就业、成功创业的有效途径。
[1]樊秀南,宋晖,邹春.ERP沙盘在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96-100.
(三)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因此,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对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意义重大。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技能较强,但是在综合素质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就业市场中,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诚信度是吸引招聘单位的关键所在,也是毕业生求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诚信度,给自己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并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就业岗位。
基本知识的掌握往往都是通过做题来实现的,但是题海战术并不是适合任何一门学科,实际上不管什么学科都不应该采用这种方式,在进行解题能力培养中应该重视问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一道题进行举一反三,能够在一个题的基础上将其相关的所有可能性都考虑到了,那么只要出现类似的相关题目,即使之前没有遇到过也是可以解决的,这就是解题能力形成的标志.
高职院校在培养和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时应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包括毕业生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经济、文化、科技、心理等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运用科学、全面、可持续的思维方法思考未来发展,使自身的发展与全社会的发展相融合,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艺术、审美教育,积极将传统高雅艺术引入校园,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4]。开设校内实训模拟课程和校外社会体验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
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撒手锏”,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2]。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都不利于学生此项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大部分课程仅满足于理论学习,课外拓展及企业现场教学等环节相对缺乏,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理论重于实践,职业能力不强。
(五)完善就业、创业培训体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高职院校学生的业务素质总体较好,专业实操能力强,但是综合文化水平尚有欠缺。一是学习主动性差,自主学习能力弱。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只满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且所学知识通常来源于课堂授课,而对于专业的衍生内容及专业以外的知识技能关注度较低,对于专业知识的钻研不够深入。二是学习缺乏规划。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满足于课堂授课计划,对于学历的提升以及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缺乏规划,大三实习后很难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安排。三是重专业实用技能、轻人文综合知识,知识结构失衡。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偏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人文综合知识缺乏积累意识,知识结构不均衡。正是上述原因,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文化水平不高,适应性差,竞争力弱。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但是此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很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授课时大多停留在书本理论的传授上,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校在开设此类课程时,可聘请双师型教师或者行业、企业人士为学生现身说法,指导学生科学规划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和奋斗目标。同时,组织本校教师通过“走出去”等形式进行系统、专业、规范的就业指导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最新就业思想、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心理辅导等相关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面向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包括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创业心理辅导,就业、创业分享沙龙,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塑造健康的就业心理,认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时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定位,理想就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我国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就业素质的高低、就业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社会各界都应关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素质的提升等相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切实为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素质提供助力。
乳腺肉瘤的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等有关。并且乳腺肉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预后较差。而陈等认为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但组织学类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5]。
参考文献:
目前,导游韩语教材中出现的情景案例普遍呈现出过于理想化的特点,这与来华旅游的韩国旅游者的真实旅游状态不一致。例如,在购物相关的案例设置中,现有教材通常以“服务员报价—游客购买”的方式来展现,缺乏讨价还价、货比三家等韩国游客在实际的旅游购物中经常出现的行为。结合自己多年的韩语导游经历来看,上述情景多为理想化的购物状态,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可知,企业i的最优产量qi与CAFC得分效率θ1正相关,与 “双积分”交易市场中的积分交易价格pφ正相关。CAFC得分效率、积分交易价格增大时,企业将会进一步增加产量,扩大生产规模。这是因为,CAFC得分效率以及积分交易价格决定了企业在积分交易市场上盈利的效率,CAFC得分效率以及积分交易价格较高时,企业在积分交易市场上的盈利效率较高,企业提高生产量来获得更多积分,由此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2]张淑萍.培养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J].知识经济,2013(5):151-152.
[3]邢运凯.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构建[J].丽水学院学报,2010(4):116-119.
[4]邢运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角度[J].保山学院学报,2010(1):100-104.
[5]钟春果.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基于用人单位的视角[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