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蚌埠市“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建设之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建立更加有效的地区协调发展新机制。安徽省蚌埠市虽地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皖北地区和淮河流域,但又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交通及商贸优势和比较完备的工业、科教等基础。按照安徽省委的要求,已把建成皖北地区和淮河流域中心城市作为蚌埠市发展战略,当前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十九大重大利好契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蚌埠“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立体交通枢纽和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

蚌埠市应充分发挥好作为皖北地区和沿淮城市群中唯一一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积极争取各方面政策和机遇,大力构建全面开放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相关部门应围绕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安徽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和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全面优化蚌埠市综合交通规划。积极推进加快启动淮干综合交通通道建设。

传统纸质考试运作过程冗杂繁琐,造成考试周期长、执行效率低、投入回报比低等缺点。同时在传统命题、人工阅卷、成绩录入等考试工作环节中,各种主观因素也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在线考试系统正在展现出相较于传统考试的众多优越性。

1.建设沿淮铁路通道

按照“1+1”总体思路,建设以信阳、蚌埠、淮安、盐城等城市为主枢纽,横贯东西的一条高速客运通道和一条普速货运出海通道。打通京广、京沪、京九东西连线。

据调查统计,臭氧浓度与PM2.5数值相关,且呈现的是负相关线性关系。当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升高的时候,臭氧的浓度则相应的下降,当颗粒物浓度降低时,臭氧浓度上升。因为PM2.5具有消光的特性,能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强效的吸收太阳辐射,而紫外线是影响臭氧浓度的重要因素,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因此PM2.5值影响了臭氧的浓度。同时,空气湿度也对臭氧浓度有相关影响。湿度是空气里的水分子成分相对较多的情况,臭氧浓度与湿度也呈现负相关性,当日平均相关湿度变大时,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值降低,反之亦然。

2.打通沿淮公路通道

充分利用以沿淮产业带为主轴、沿淮港口城市群为支点、流域经济区为辐射面,有效推进上下游产业链联盟合作、生态资源联合开发、物流信息流共同促进、整体推进黄金水道发展的全流域合作模式。重视沿淮产业的供需结构,充分发挥蚌埠本地资源发展优势,实现现代农业、硅基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和辐射带动作用。

3.建设淮河黄金水道

淮干城市中心城市只有蚌埠市机场在建,信阳机场属于军民两用,淮安和盐城机场均为国际机场。加快推进蚌埠机场建设,开辟更多国内外新航线,发展空港物流。

4.加大航空港建设力度

按照“1+2+1”总体思路,全面提升淮河干支航道等级,释放“淮河干支+运河(京杭、江淮)+出海口(滨海港)”通江达海的巨大航运潜能,高标准建设淮河流域生态物流。

聚焦金融服务、创意文化、互联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新业态集聚区发展,加快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

要倡导推进全流域统一思想认识,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做法,促进全流域要素资源包括交通、人才、产业和商贸物流等充分自由流动。

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性城市

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战略平台,抓住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系统推动以科技、产业、企业、产品、市场和机制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进一步完善技术和产品、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等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交流合作,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大院大所、开发区、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强化驻蚌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重大创新平台构建,鼓励支持和打造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以硅基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子器件产业等为龙头,深化军民融入发展,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面冲刺工业强市。

3.集聚创新要素,落实人才新政,大力引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的高端人才

工业代谢分析是对工业过程资源、能源进行系统分析的有效方法[3],是描述产业系统中物质能量从资源采掘,经产业和消费系统到最终作为废弃物处置的整个过程的方法。它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对象为某一物流(资源、能源)代谢,通过分析输入、输出的资源、能源、产品、副产品和废品的物质种类及数量,分析系统结构变化,展示工业活动的物质流动、流出及贮存状况,为寻找改善物质代谢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排放的机会提供信息[4-5]。

三、加快发展内陆开放性经济,努力融入国家大战略

1.站在淮河全流域中心的制高点,规划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2+2”的总体思路,积极争取将以信阳、淮南、蚌埠、淮安、盐城等城市为节点,将横贯东西的两条高速公路(南沿淮和北沿淮)、两条普通国道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并争取加快建设,打通G15、G2、G25、G3、G36、G35、G45、G40、G4 东西连线。

2.鼓励全方位、多层次地承接长三角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尽快形成产业集聚

依托蚌埠淮河流域中游大禹文化发祥地的优势,拉长展开淮河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依托蚌埠流域科教发达优势,面向服务全流域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充分利用淮河下游深水海港优势,建立交通集疏运体系和面向国际的航运中心,带动全流域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依托蚌埠承上启下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以港口水运为主平台、融合铁路、公路和航空综合物流产业联合,建立全流域物流产业联盟。

四、推动体制机制突破、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坚定不移“去产能”、坚决破除无效产能。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大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好政策“组合拳”、消灭“肠梗阻”,坚决把成本降下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在生产、生活、社会管理、金融服务和各项民生保障包括住房等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基本平衡,确保政府调控有力、企业发展有劲,百姓实际增收。

2.创新区域合作机制

推进国家层面建立淮河发展领导机制、淮河水利和航运协调机制,包括参照长江黄金水道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模式,建立国家层面的淮河流域航务管理机构,统筹淮河交通运输和水利开发建设,扭转目前淮河流域水利、交通综合治理和运营管理不同步局面。同时积极推进协调全流域省际关系,推进流域建立省级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共同拟定推进淮河流域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避免地区分割,在涉淮重大政策调整和落实、重点产业布局、重大水利交通工程等方面协调立场,统一行动。市级层面要积极比照流域城市的成功做法,成立市主要领导挂帅的推进皖北地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领导机构及具体职能机构和协调机构,主要负责政策研究和积极对接国家和省有关方面并协调联系流域各市经济带建设。

3.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蚌埠市要积极会同信阳、淮安、盐城等城市运用好国家宏观政策加快推进建设淮河流域中心城市,通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让中心城市迅速崛起。要进一步巩固沿淮城市群中唯一一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力打造成为华东地区东联长三角、合肥都市圈,西接中原经济区,南北辐射贯通淮河流域经济带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式中: xi表示峰的中心位置;ωi表示半峰宽;Ai表示峰的面积;y0表示调整基线的位置。则含噪的微流控芯片信号模型可表示为:

积极呼应淮安、盐城、信阳等沿淮中心城市能级提升。淮安市未来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明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以江海联运和服务外向型经济为重点,以发展多式联运物流为特色,建成服务苏北、面向长三角的重要物流枢纽。盐城市是淮河出海门户,要依托一类开放口岸的载体,构筑以河海联运和外向型经济为重点,建成面向东北亚、服务淮河中上游的沿海区域性物流枢纽。信阳市是河南省南部的重要城市,京广铁路和沪陕高速穿城而过,南向武汉、北靠郑州,应依托较大的公铁空综合交通,建成服务豫南、面向中原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马同金
《交通企业管理》 2018年第03期
《交通企业管理》2018年第03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