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妮卡的房间》:一出好看的商业戏剧

更新时间:2009-03-28

百老汇经典惊悚剧《维罗妮卡的房间》自演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经久不衰,该剧的编剧艾拉·莱文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曾创作小说《罗斯玛丽的婴儿》《死前之吻》和电影《魔鬼圣婴》。

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推行虽然走过了20多年,但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形成。2010年,中国水利工程协会组织开展了首批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但采取的是工程施工和监理市场主体自愿申请参加的方式,仅有137家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自愿申报进行信用评级。其中监理市场主体只有67家自愿申报进行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在市场主体申报材料的基础上,由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进行初审、复审和组织评审委员会终审,信用评价缺乏强制性和约束性,信用评价结果缺乏公信力,实际的信用监管效果还不够理想,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没有形成,制约监理活动良性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演出开始,随着幕布缓缓拉开,在暗淡的光线下,观众便开始进入该剧所营造的奇特幻觉之中。年轻的女子苏珊娜和新交男友拉里,在波士顿市郊的一个旅馆邂逅了一对中年夫妇后,被带入庄园里一个尘封已久的房间。舞台被布置成一个密闭房间的模样,家具皆被罩上白布。随着白布被揭开,观众可看到一个典型的少女房间——以美式田园风格装潢,静置着床铺、沙发、桌椅、橱柜、梳妆台等等,书桌上有留声机和相册,小茶几上摆放着一副拼图。随着白布一同被揭开的是一个破碎的南方旧梦,观众随着舞台上演员的言语和动作,缓缓地触碰到这个家庭的黑暗之心。

在维罗妮卡的房间里苏珊娜和中年夫妇进行着漫长的交谈。夫妇俩自称是家中的仆人,他们认为苏珊娜长得酷似死去的维罗妮卡,因此希望她能留下来做短暂的角色扮演,去安慰重病中的茜茜。茜茜是家族中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和维罗妮卡之间存在着亲情的羁绊。

或许是看见这个家族始终笼罩着死亡的阴影,苏珊娜动了恻隐之心。剧情发展至此,观众能从中感受到一丝不祥的端倪,例如茜茜始终未曾出现,老夫妇似乎在极力掩藏什么,苏珊娜的男友拉里究竟是什么身份,等等。随后,苏珊娜独自在维罗妮卡的房间里,穿上维罗妮卡的洋装,把头发梳得和维罗妮卡一样。苏珊娜成为了维罗妮卡,从这一刻起,剧情急转直下。

剧情看似反转,实则依旧疑点重重。观众仍不能完全确定那个波士顿的大学生“苏珊娜”是否真实存在,拉里为何排斥肌肤触碰,中年夫妇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房间里究竟隐藏了怎样的过去。情节环环紧扣,悬疑层层叠加,秘密与谎言交织,观众探求真相的欲望愈加强烈。

由于在观赏过程中观众始终是站在和苏珊娜相同的视角——观众和苏珊娜一样不了解中年夫妇和拉里,对维罗妮卡的房间发生过什么充满好奇。对苏珊娜的认同感是观众很快入戏的原因。因此,当面对“1972年苏珊娜”身份的突然剥夺和被囚禁、摆布、监视的惨状,观众易将自身代入,从而陷入和苏珊娜同等的恐慌中。如何证明“我是我”以及证明自己的身份,成为接下来本剧的核心剧情。显然,在封闭的空间里,外部时间的流逝无从知晓,中年夫妇因而拥有绝对权威,苏珊娜也将奋起反抗。

利用稻草秸秆为主料的内置式反应堆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棚内温度、地温和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加快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品质,亩产量提高10%以上,是设施农业生产值得推广应用的一项好技术。

中年夫妇再次上台,然而已不是之前的模样。一直佝偻着的老妇突然直起腰板,换上利落肃穆的黑色套装,她的丈夫身着黑色西装,成为一位不怒自威的工厂厂长。当苏珊娜感到情况危急,想要中断所谓的“演出”时,中年夫妇则以家长不容置疑的威严口吻,一遍遍地告诉她:你不是别人,你是1935年的维罗妮卡。

但是,在维罗妮卡的房间里,一切物件似乎都在证实苏珊娜是精神分裂的病人:中年夫妇找出一箱她曾经扔到楼下的求救纸条,桌上收音机里播放着1935年的广播,日记本里有精神分裂者写下的故事。中年夫妇为苏珊娜找来的心理医正是她的男友拉里。众人一致表示是苏珊娜精神错乱,将医生拉里幻想成自己的男友并编出多种身份。导演更是采用了多种特效,如镜中鬼影、鬼娃娃等营造诡异的氛围,使维罗妮卡的房间成为一个充满不祥征兆的恐怖区域。在苏珊娜的反抗过程中,能证实她是精神病的细节也越来越多,观众恍惚,甚至开始慢慢地认为苏珊娜就是维罗妮卡幻想的人格。

点评:奇幻的海滩加上作者扎实的相机知识,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构图方面,作者如果用广角镜头再突出前景就更好了。

(2)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通过资产卡片的建立,院领导能随时查询和掌握全院的固定资产情况,在建立设备资产卡片时,记录与关联和设备相关的配件、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等;同时通过对企业注册证、经营许可证、企业许可证等“三证”的管理,提醒各证的到期时间,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除此之外,还针对需要“强检”的设备进行计量管理功能,可有效配合计量管理部门的工作,并能快速地完成台账处理。

苏珊娜死去了。舞台的灯光也恢复了正常。中年夫妇又恢复之前佝偻的老态,拉里拖曳死去的苏珊娜,把尸体带到另一个房间。随后,观众从舞台上三人的话语中了解到有关维罗妮卡及整个家族的更多信息,一点点拼凑出事实的真相。直到幕落的那一刻,观众们才能穿透层层的迷雾,知道在维罗妮卡的房间里发生过什么——剧情反转了,原来,老妇就是维罗妮卡。在她的童年时期,她的母亲溺爱茜茜而不愿接近她,只因童年所受的暴虐与责罚,她有了驱不散的童年阴影。在青春期的时候,她为了报复母亲,开始引诱父亲和弟弟,并杀死茜茜。等长大后,她和弟弟结婚了。她所犯下的罪行也得到了惩罚,维罗妮卡和弟弟生下的禁忌之子也背负着不能触碰女性的苦痛,她成为妄想型精神病人,永远无法踏出心灵的房间。

苏珊娜在舞台上逐渐崩溃,当承认了自己就是维罗妮卡的时候,老妇开始扮演了一个审判者的角色。她用力为苏珊娜梳头,并把邪恶的罪名加在她身上。维罗妮卡其实是一个扰乱家庭秩序者,她勾引父亲,诱奸弟弟,甚至杀死了妹妹茜茜。此刻,剧情将苏珊娜扮演的维罗妮卡从一个单纯的精神病者变为一个恶魔,又一次反转,维罗妮卡的形象再一次复杂化。剧情的高潮则是老妇真正行使了审判的权力,将替代维罗妮卡背负罪恶的苏珊娜杀死在维罗妮卡的房间里。

剧情发展至此,《维罗妮卡的房间》具有了浓厚的精神分析学及心理学色彩。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始终将人性中邪恶的“阴影”与儿童期的创伤联系起来,认为童年期所受的阴影会作为一种始终被压抑的情感常存于意识之中,甚至能诱发人格分裂。老妇正是因为童年创伤而屡屡犯下暴行,她一次次将“维罗妮卡”的身份强加在被拐骗来的年轻女子的身上,以此逃离自己的身份和过去,并通过扮演审判者角色来掩藏体内真实存在的自我。

人格分裂始终是惊悚戏中屡见不鲜的元素。作为一出商业戏剧,导演和编剧都无意向观众探索分裂人格和人类意识之间潜藏的奥秘,单单把人格分裂作为一个噱头,一个吸引看客的惊悚元素,一个给剧情更百转千回的合理解释。《维罗妮卡的房间》在情节设置上充满了戏剧张力,并有一个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的线性时间结构。每一次情节的转变都充满了悬念与惊奇,采用的多媒体影像技术及灯光、音乐的配合更将氛围渲染到令观众毛骨悚然、惊叫连连的程度。因此,在导演、剧本、演员、舞美、灯光等各项都达标的基础上,人文关怀不过是锦上添花。

悬疑戏剧的结局往往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戏剧的结尾,观众看到了乱伦、恋尸、精神分裂、童年阴影、密室凶杀、连环命案等多种元素的杂糅。诚如有学者所言,按照逃避主义美学原则,商业电影会尽量避开枯燥的日常现实和敏感的政治、历史现实,采取非现实化叙事。《维罗妮卡的房间》拥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异于常人的人物设定、密集直接的心理刺激,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娱乐性强的商业戏剧。商业悬疑剧并不是舞台的全部,却最能将观众吸引到剧场。诚如希区柯克所言:“每个人都享受一场完美的谋杀。”走进剧院的观众无意从剧中感悟到艺术的深刻与真实,所需要的不过是通过揭秘过程得到某种强烈刺激,在劳碌都市生活中享受片刻休憩与愉悦。

悬疑剧的娱乐性特点使其从来不缺乏观众,这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经久不衰、南派三叔的作品改编剧场场爆满的原因。在越来越多的戏剧习惯打着“非商业”“艺术”“实验”的旗号,来掩饰其匮乏的戏剧技巧和空洞无物、毫无才华本质的今天,观看一出如《维罗妮卡的房间》这样目的单纯、追求感官和心理刺激的商业戏剧,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消遣选择。

 
李志娟
《剧作家》 2018年第03期
《剧作家》2018年第03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