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评《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
回顾中国的英语教育,可以看出,英语只是作为一门普通课程存在的,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的最高培养目标也就在于能够阅读英语文章、进行口语交际及用英语进行写作,当然,最终的目标便在于顺利地通过四、六级考试。大多数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之后就不会再去深入、系统地学习英语知识,这就使得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根本就无法用英语顺利沟通。当今世界,随着国家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经济逐渐趋于一体化,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无障碍沟通才是英语学习者的首要目标。这就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及时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郭坤,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的一大力作。作者从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多年,有着丰富的执教经验。该著以跨文化教学的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外语教学理论及应用语言文化学理论等为基础,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语言、文化与交际三者的关系,确立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跨文化交际教学,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英语教育获得了空前的重视,我们的培养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而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获取世界信息,了解国外的基本文化是基础与核心,同时,也要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中外学者都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进行了阐述,美国学者Lorry认为“基于不同的文化直觉和符号系统能够改变人们之间的交际”,中国学者关世杰认为“跨文化交际是不同背景的人的交流”。作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文化掌握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文化了解与运用能力普遍不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度不高,没有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这就影响到学生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深入了解文化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并可以依据不同民族的文化而正确、恰当地为人处世,在学习某一个国家文化的时候,我们可以受到他们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社会风俗、道德规范等方面,可以使得我们更加自如、自然的进行交往。其次,当前英语的课堂教学缺少文化的导入环节,因为考试的试卷很少有涉及文化方面的知识,这就导致了课程设置中几乎不将文化教学考虑在内,这也是学生欠缺文化学习的因素。其中,学生对学习语言与文化的观点与看法是影响学生文化学习的首要因素,态度与兴趣在学习中始终占主导作用。作者通过对老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全面,也未去深入研究,更无法形成一套适合学生的跨文化教学体系。学校对于英语教师跨文化的培训更是鲜见,更别说要让教师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了。在应试教育及学时的双重限制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并没有得到深入地贯彻实施,大部分还是流于形式。从学校的层面看,并没有根据当前的形势制定出具体的文化教学内容,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这些因素的存在,共同导致了文化教学处于附属地位的、可有可无的现状,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更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在当前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颇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通过六级考试的学生为例来说,他们大部分人都无法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究其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互动仅仅是老师提问几个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更新,当然无法满足国际对人才的新需求。针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该著认为,首先,高校培养人才的观念必须改变。当下需要的人才是要拥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熟知外国文化传统的“国际化”优秀人才,对于不同的文化,应该正确地理解并客观地去对待,这样在面对文化冲突时,才能游刃有余地去面对,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其次,应该革新传统的英语教学理论,因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语言错误造成的可能仅仅是词不达意、表达不清,而文化错误则可能造成交流者的敌对情绪,更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冲突,因而,在新时期,外语教学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应该转变自己对文化的态度,以一种更积极地状态投入到文化的学习中去,对于教师而言,则应该革新教学内容,选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教学,同时也应该注重多为学生创造交际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作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构建了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体系及培养策略。本书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的有力补充,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能够为跨文化外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也能在一定层面上指导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