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赣州竹产业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思路

更新时间:2009-03-28

“竹”文字确切记载源于我国仰韶文化,距今约6000年。3 000年前的《诗经》《弹歌》《楚辞》等名著曾有描述,汉代是形成我国“竹子文明”的重要时期[1]。竹子天然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并融生态、经济、社会和人文价值于一体,是我国南方广大山区林农收入的主要来源。自我国张齐生教授提议“以竹代木”“以竹胜木”[2],竹产业的生态产业建设地位日渐凸显[2],涉及建筑、建材、家居、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生态竹林、经济竹林、景观竹林的综合发展格局[1]。竹文化被视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的时代属性特征[3],发展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载体。目前我国竹产业产值以年均增长近23%的速度持续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繁荣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是从党的十六大开始,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将其正式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将其纳入我国“四位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中[5]。我国竹产业发达区域快速响应国家政策,如位于全国前列的浙江安吉提出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向精深加工、全竹利用、高附加值路径方向发展其生态文化制度体系[6]。“中国竹子之乡”的福建永安,走上了竹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竹创意和竹文化旅游等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7]。于是,对竹产业欠发达区域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如何发展竹产业的重要课题。专家学者们开始思考发展中存在的地区间不平衡问题,分析今后遵循调结构、拓市场、求高效、创品牌等的发展思路[8-10],探究结构、资源、经营管理、科技、企业、政策等多因素的合力驱动机制[11],提出遵守利益驱动原则、高效率原则、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等的市场管理模式[12]。四川长宁县建议发展其为最重要的生态型支柱产业[13],辉朝茂等针对云南少数民族竹资源提出竹文化资源的生态文明建设开发的生态竹林景观体系和民族文化景观体系[14]。总体而言,学术界针对发达竹产业区域开始开展融合生态化、绿色化的具体措施研究,而对于欠发达区域竹产业,尤其是客家文化背景下的竹产业研究少。基于赣州竹资源优势及其产业的特点,笔者对推进其特定客家文化背景下欠发达竹产业的科学发展,从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的角度出发,试图探究该区域竹产业融合客家文化的方向性思路。

最初的两联供是夏天用风盘制冷,冬天用地面辐射采暖,它只能称之为二合一系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两联供。而且为了使用方便,空气源热泵厂家一律在主机内部装配扬程喏功率都很大的泵。因为泵的选型比较大,所以无需考虑一些水力平衡的问题,无论制热制冷主机都能把水带到最不利环路。 所以,有了最开始的两联供(见图1)。

1 研究背景

1.1 赣州生态文明建设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自然纳入到道德关怀的对象,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是一种消耗最少资源总量获取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的发展模式。习近平同志考察浙江安吉余村美丽竹海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随后发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等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在JCCAD中进行桩承台计算,要注意泵房部分门式刚架柱位置与承台关系,尤其不要将室内设备管廊钢柱遗漏。

赣州竹加工企业的地区间发展极为不平衡,崇义占据半壁江山。较大规模的竹加工企业,康尔竹业、贵竹公司、华森竹业等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优势,主打产品和品牌极少;多数企业包括龙头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低端、消耗资源类型企业占比过大,如竹地板、竹席等小规模型类作坊或企业,以及造纸、竹地板类污染大的原料消耗型企业为主,其中小规模、粗加工的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占比高达81%;竹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少量的高档竹产品因缺乏品牌化经营,市场竞争力弱。受2009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赣州竹加工产业陷入粗加工、低质低价的恶性竞争循环,2011年竹地板企业销售量同比减少20%-25%,比金融危机时的2009年还低。2013年至今,同质性产品的竞争加剧,多数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大型企业缩短生产线,微利保本经营。业内称目前赣州竹产业处在冰冻时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与考验。2)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存在如下主要问题:①规模性龙头企业少,小型企业比例高,总体经营水平较低;②竹产品加工利用规模小而分散,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资源浪费较严重,总体经济效益低;③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税费偏高,信贷困难,企业经营风险较大;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品种单一,缺乏精加工、高科技产品,产品升级更新缓慢;⑤创新能力弱,且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受到较大约束。

1.2 客家民俗竹文化与竹产业的关系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先后扩展至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地区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现有客家人1 500万,赣南是客家人比较集中居住的主要聚居地,如今拥有700多万客家人。客家文化源自苗瑶畲各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具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特点,其精神的内涵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

2.1.2 竹产业发展概况。1)第一产业概况。赣州受竹资源丰歉分布的影响,第一产业发展不平衡,经营水平高低基本与分布区域特征一致的变化:南康、赣县、信丰、于都等县区竹类资源少,经营水平普遍较低;资源丰富的崇义、上犹、大余县区的种植水平及其规模则较好,其中最丰富的崇义县竹产业发展最好,第一产业总产值2.2亿元,平均1 375元·hm-2。然而,赣州竹产业第一产业的规模化经营质量差异总体不是特别明显,除崇义县外,其他县市区的大多数竹林采取粗放经营模式,导致原有优质竹林低产,年平均产值不到800元·hm-2。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赣州平均立竹度1 815株·hm-2,2013年平均立竹度1 918株·hm-2,年平均新增毛竹仅15株·hm-2左右。其中增速最快的崇义县,大径竹比例由2006年不足10%增至2016年的45%,但年平均新增立竹仅25株·hm-2

赣州是我国南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重点产区之一,素有“客家摇篮”美誉,是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竹与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形成独特的赣南客家民俗竹文化,是赣南客家文化乃至世界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5-16],为其他地方的竹资源、竹文化所不及[17-18]。赣州传统竹制生活日用品注重“材美工巧”艺术特色,具朴素、实用、生态环保等多种特性,成为客家传统生活方式及传统设计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有学者倡议挖掘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的生态文化特质,建设其文化产业链及其转型升级,同时实现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17,19]。崇义县主抓竹产业,已进入竹产业转型升级的质量提升时期,开启了客家竹民俗文化建设,经济亮点纷呈:以当地产业发展和民俗风情为依托,研发了竹板琴、竹排琴、竹鼓、竹梆等新式的生态竹乐器;建成以“崇义阳岭竹家庄”为统一品牌的“农家乐”旅游休闲农庄;开展了“猪—沼—竹”新型竹林培育模式示范;泰昇炭业研发了一系列竹木质活性炭生态用品,包括汽车坐垫、床上用品、家居饰物、日用燃料等多个系列的数百款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赣州竹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2.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赣州竹产业发展机遇

目前赣州竹产业面临小生产和大市场间的矛盾,产品结构与创新研发均处于劣势,竹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与我国发达竹产业区域(如浙江、福建等地)的差距相距甚远,其产业链的结构体系、市场体系方面存在诸多约束因素,常规扩大规模恐难以走出目前深度调整的发展困境,而以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生态文明产业化方向则大有可为。笔者建议:依托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探索赣州区域竹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通过继承传统客家的竹民俗文化及其生态智慧,加大以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生态竹产品、竹文化及其旅游的开发,调整赣州竹产业结构,探索建设现代科学技术与客家传统文化、竹特色资源紧密结合的竹产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这不仅突破了赣州原有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桎梏,而且开辟了落后竹产区实施以客家文化融合协调统一为基底的竹产业平衡发展的新思路。首先,依据竹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规划布局,划分优先发展核心区和辐射连动或协调区,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环带或经济结构实体圈;其次,市场机制创新,植入客家文化生态特质,建设具有客家特色文化的竹生态产业;再次,多渠道打通竹产业区域内不平衡的关键环节,集聚合力培植客家文化特色的竹生态产业体系;最后,优化竹产业结构,实施客家文化的创意融合,促进赣州竹产业顺利转型。

赣州竹资源分布不均衡,分布面积多的崇义、上犹、大余、龙南、定南、全南县等的西部与南部林区,竹林总面积约占全市竹林的70%;而分布少的南康、赣县、信丰、于都等县区占比仅8.8%。不同行政区划境内竹资源呈区域性集中分布状态,以赣县为例,赣县现有毛竹林面积0.43万hm2,杂竹约0.06万hm2,比较集中沿桃江、平江领域分布,部分星散于梅江领域;333.33 hm2以上的有大埠、王母渡、韩坊、阳埠、大田、长洛等乡镇和国营荫掌山林场,66.67 hm2以上的有小坪、黄坪、杨雅、长洛乡的均源、下含等村。

在幼果膨大期,钙、硼等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对于提高枣果的品质相当重要。钙肥易在土壤中固定,通过叶面补充能够大幅提高利用率。钙元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能够增加果实表皮的韧性。同时,足够的钙元素有利于体内物质代谢和运转。钙元素能够促进果实质量、硬度及风味的增加,减少裂果及果面灼伤。一般在冬枣幼果期,每隔10 d喷施一次叶面钙肥,可以使用翠康钙宝500~800倍液。

2017年6月12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公布《天津供热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提高清洁能源供热比例。《规划》强调,结合东郊等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源热泵,到2020年末,天津市主城区污水源热泵供热面积309万m2。其中,东郊和咸阳路污水处理厂污水源热泵供热面积均为100万m2,北仓污水处理厂污水源热泵供热面积28万m2,张贵庄污水处理厂污水源热泵供热面积均为60万m2,双青污水处理厂21万m2。

2.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赣州竹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赣州竹产品已发展到目前的竹地板、竹家具、竹凉席、竹高档家具、精深加工等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系列竹制品,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其他开发的初级产业链,建成一定结构门类与规模的低层级竹产业体系,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乏力。赣州各县市的竹产业发展呈明显不平衡态势,崇义县处于省内上游水平,其他县市的竹产业基本上较疲软。竹产业可概括为:总体发展水平位于江西省中端层次,面临“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现状。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马克思指出,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是生命个体的存在,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恶化的制度根源,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文明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只有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及其制度根源,代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22]。由此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生态化的制度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命题提出的科学依据。我国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尝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其列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政理念,实现了生态原则同社会主义的内在融合与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了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制度特色[23]

2.2.2 第二、三产业。1)面临深度调整。赣州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9∶3.5∶1,第三产业市场待孵化开发,第二产业的加工企业面临深度调整的发展困扰。

赣州林业用地面积305.79万hm2,占江西省林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6.2%,被美誉为“绿色宝库”、“生态王国”。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战略定位赣州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赣州同期及之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退果还林、血防林、天然阔叶林保护)、矿山复绿工程、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水源涵养林等建设工程。2014年被列入国家先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赣州陆续出台《关于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的意见》、《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重要文件。其中竹产业被列入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全国首批十大“中国竹乡”之一崇义县弘扬生态文化,推动竹产业提质升级,竹业总产值近10亿元,占该县林业总产值的45%,已成为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具潜力、农民增收最大的产业。南康家具产业由“南康制造”迈向“南康智造”,2016年家具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 020亿元。

3 赣州竹产业融合客家文化的发展思路分析

2.1.1 竹资源概况。赣州现有天然竹林面积近16万hm2,年产1 400万根,其中“中国竹乡”崇义占赣州竹资源的1/3,现存活立竹9 861万根,年产近万根。赣州竹种繁多,约有8属50种,分别占江西竹类属、种(9属64种[20])的88.9%和78.1%。其不同分布县市区的竹种类别均较丰富,其中最丰富区域崇义县分布竹种7属45种;欠丰富的赣县的竹类植物达6属40种之多,以刚竹属(Phyllostachys)、青篱竹属(Arundinaria)的种数最多,尤丛生竹资源最丰富[21],如乡土竹种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高达90%以上比例。

3.1 理论基础

2.2.1 第一产业。1)低产低效。目前第一产业关键问题是低产低效。竹林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产业发展水平低;现有竹林立竹株数低、小老竹比例大,约占幼、中龄竹的40%,有的高达80%,导致低产竹林面积过半,经济收益总体偏低。从经营主体看,包括国有、集体与私人个体,以国有与集体竹林面积比例较大。发展模式有“基地+农户”、“企业+农户”与个体家庭农户模式,前二者形成一定规模,经营正常且竹林质量较好,不到10%的比例。而国有制、个体竹林约占20%,受2009年以来经济低迷影响,大部分竹林被闲置荒芜,严重低产。2)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分析。生产经营方面主要问题:①培育方向不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亩平均蓄积约3.6 m3,仅是全国平均亩蓄积的60%;②融资市场培育不健全,投资风险较大;③市场销售体系不完善,导致销售渠道不畅,市场竞争力不强;④经营技术与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粗放经营为主,总体经济收益低,进一步影响了林农种植的积极性;⑤种植技术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和新技术培训少;科技水平不高,种苗等基础性研究落后,财政投入少。政策支持方面主要问题:①政策不配套,除崇义县竹产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外,其他各县(市、区)均未有相关的支持;②信贷支持力度小;③专业合作组织运行不畅通,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生态经济理论。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认为,生态经济是一种能够维系环境永续不衰的经济,满足当代人类需求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需求的前景经济”。生态经济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变革,其核心问题是生态与经济的相对平衡,由理念、模式、体系和技术构成了生态经济的核心要素[24]。这种生态经济理论摒弃了传统获取商品价值论的片面性,它以生态经济有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及价值增殖规律,即形成了商品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的辩证统一——生态经济价值观[25]。近10年,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也出现与生态经济相关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新提法[26]。如生态产业扩展到第一、二、三产业,带动生态旅游成为了世界旅游业的新时尚;其中农业领域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则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广[27]

协同理论。协同学的创始人德国赫尔曼·哈肯认为,协同效应是以开放系统为前提,研究系统中子系统之间怎样合作以产生宏观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即怎样产生“自组织”的),各个系统间关系使得整个开放系统从无序演化为有序,这个系统将形成一个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结构,产生了“1+1>2”的整体效应。协同理论应用极其广泛,通过协同发展使子系统间或产业更好地发挥关联作用和聚集效应而达到优势互补。从生态哲学层面来说,生态危机源于文化危机,需要生态智慧去化解。从经济学的角度,文化产业由生态大环境孕育,生态经济的发展则从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且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8,29]。生态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这种协同发展正是利用两个正外部性系统的叠加带来放大的效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依托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学者思考其生态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的探究[29]

2)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概况。赣州现有249家竹加工企业,产值在1 000万元以上的仅7家,有一定规模并生产有6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培育知名品牌不多,如“华森王”牌竹胶板、“贵竹”牌竹地板等。赣州不同县区市竹产业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较高的崇义,加工企业111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17家,年均总产值3.4亿元,而第三产业以竹林旅游为主,产值仅1.2亿元。

3.2 思路探究

3.2.1 大力推进市场机制创新,探索客家文化与区域差异化竹产业建设的融合。赣州不同县市区的竹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但它们之间的竹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单一产业难以担当竹产业转型的重任。作为客家文化发源根基与客家人广泛集中集聚特征的赣州,其客家文化的原始生态禀赋以及强烈的归属意识,这些足以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赣州竹产业区域发展提供牢固的心理认同基础,为协调不同竹产业区域间关系的具体运行方式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创新,弥补赣州竹产业发展水平低的内在缺陷,克服外部生态问题,促进其功能有效发挥,走自己特色的竹产业发展之路,突出地方特色和经济文化特性。

笔者建议,以生态文化理念为指导,发挥赣州优良的竹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驱动力作用,依托客家文化的独特创造力,集聚融合客家文化的竹生态文明发展原动力,从客家文明的延续、竹产业经济转型和创新价值重建的角度来保障赣州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推动客家文化与区域差异化竹产业融合的市场机制创新,探索客家文化与区域差异化竹产业之间融合的生态经济运行新机制。

情境教学法是由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和1960年提出和发展成型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或者引入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场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起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作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引入情景教学法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相应的乐趣,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2.2 优化竹产业结构,发展客家文化的创意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具活力的阳光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英国发展文化创意获得产业结构优化的成功转型,各国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赣州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融合客家文化的竹产业转型,并不是简单的加法形式的转变,而是要改革赣州竹生态产业的结构和内容组织以及运行模式,其核心是竹产业、生态文明、客家竹文化等全流程的再造,以适应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的融合所需内容、形式及其体制机制的创新需求,优化竹产业结构,促进竹生态产业各环节的全面转型,构建更完备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下的新型竹产业新格局。

3.2.3 培育客家文化特色的竹生态产业体系。加强赣州客家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提炼,从以下方面着力构建融合客家文化且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竹生态产业体系。①加强宣传客家文化和历史文化古迹、名人,宣传赣州客家传统文化,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客家民俗竹文化周活动,增强客家文化认同的归属和自豪感,唤醒并构建赣州客家竹生态产业文化体系;②大力发展客家竹生态文化产业。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竹自然资源、客家竹文化资源及其民间竹工艺,开发蕴藏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中的竹产业价值,以及围绕竹产品的全产业链指导与服务设计,培育具有客家特色的竹生态市场环境与氛围;③坚持旅游开发与竹生态环境建设、客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将丰富的“竹、山、水、树”和“古色、绿色、红色”等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优势,把生态观念和竹生态文化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促进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④促进生态优势、客家文化禀赋与优质资本结合。生态优势是赣州竹产业极其宝贵的投资环境,1 000多年的客家文化历史更是赋予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客家民俗竹制品蕴含精美的工艺及丰富的人文价值。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国内外投资者来赣投资合作,大力吸纳优质资本,推进竹生态产业的转型升级;⑤加强内涵建设,丰富竹生态文化产品。在竹客家文化物质创新研究层面,加强对竹产业的客家元素和现代元素的开发,大胆起用民间艺人,包容性地创造富有科技含量的竹技术、竹产品。另一方面,挖掘竹文化精神层面的创新空间如竹艺术研究、竹子精神的深化、竹文学的创作等,加强竹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机融合,开展更具价值的竹产品文化内涵创新研究。

激光信号经过光电探测器后的得到的微波信号如式(4)所示,微波信号和PLL产生的本地震荡信号混频后,经带通滤波器和中频放大后得到载波频率为fIF的中频信号,多普勒频率项fd(t)保持不变。此时对模拟中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中频信号u(n),并传输至FPGA实现的软件接收机中进行数字信号处理,FPGA内的数字信号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1]张弘,韩帅.两汉时期的竹文化[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3):43-48.

[2]任明亮,宋维明.国内外竹产业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林业经济,2008(6):33-37.

[3]江泽慧,费本华,范少辉.积极发展竹产业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3(2):12-15.

[4]刘泽英.中国竹业走在绿色产业发展的前端[J].中国林业,2015(5):16-22.

[5]张振华,卓青青,代晓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研究——以新疆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7(3):5-13.

[6]张国良,俞博.基于生态文化的安吉竹产业战略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6):529-534.

[7]韩爱惠,胡广斌,周统建,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践行现代林业新模式 [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6(1):3-8.

[8]章建斌,张家来,王定济,等.湖北竹业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利技,2006(5):39-43.

[9]王海霞.江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西5个毛竹之乡的调查分析[J].世界竹藤通讯,2014,14(2):43-46.

[10]宋永全,辉朝茂.云南省发展竹产业的优势与建议[J].世界竹藤诵讯,2015,13(1):36-39.

[11]打造魅力竹乡,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EB/OL].http://www.hebly.gov.cn/showarticle.php?id=35511,2014-11-20.

[12]陈勇.中国竹产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竹藤通讯,2003,1(4):10-15.

[13]宜宾新闻网.长宁打造国际特色生态产业文明示范县[EB/OL].http://www.ybxww.com/content/2013-12/15/201312151-042529776117.htm,2013-12-15.

[14]辉朝茂,辉宇.少数民族竹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5]桓兴.客家人与客家文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8.

[16]陈弦章.客家民系形成及范围界定新论[J].龙岩师专学报,2002(1):56-59.

[17]杨梅.试论赣南客家竹民俗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5):4-7.

[18]林爱芳.新时期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的利用与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11(3):20-23.

[19]董晓日.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6):92-98.

[20]杨光耀,黎祖尧.江西竹类植物区系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7(4):466-470.

[21]廖忠明,郭晓敏,黄红兰,等.贡江下游硬头黄竹河岸带群落结构及其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5):1313-1318.

[22]马娜,王宽,周彦霞.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 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63-366.

[23]郭学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社会制度内在融合的典范—兼评吉志强博士的新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何以可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2):23-26.

[24]许新桥.生态经济理论阐述及其内涵、体系创新研究[J].林业经济,2014(8):48-51.

[25]张法瑞,靳乐山,张红萍.可持续农业的生态经济价值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8(1):32-35,31.

[26]于法稳.近10年中国生态经济理论提升及实践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1(5):93-96.

[27]王万山.生态经济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走势探讨[J].生态经济,2001(5):14-16.

[28]綦良群,孙凯.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18-122.

[29]任海军,曹盘龙,王国富.生态经济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理探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3):183-186.

 
高友英,温德华,黄红兰
《南方林业科学》 2018年第02期
《南方林业科学》2018年第02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