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协调互动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简称 “双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其核心是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自2014年9月我国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提出 “双创”以来,李克强总理频频为创业者站台,致力于将 “双创”打造成中国经济和就业增长新引擎。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家对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双创”环境不断改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人群特别是大学生的创业热情。2016年全国登记的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61.5万,同比增加6.6万,增长12.2%。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则是就业之源。2015年10月,李克强在 “双创周”上的即席讲话,肯定了 “双创”对保证就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国际劳工组织KAB项目全球协调人克劳斯?哈弗腾顿曾指出:目前,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那有这么多的创业机会。与发达国家20%—30%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现实情况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将大有可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不断扩大,对保持大学生稳定就业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不仅要重视主体性问题,还要重视主体间性问题,最大限度地把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和力量协调好,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仅关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也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主体间关系的和谐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和社会进步的标志。邓小平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江泽民强调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重视社会公平公正,这些都是重视主体间性问题的重要体现。

研究组治愈率为65.63%,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治愈率为43.75%,总有效率为71.8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1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1.1 大众创新创业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随着大众创新创业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和新动能的成长。伴随着新创办企业的井喷式增长,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产业化速度加快,互联网教育、金融以及移动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等新业态发展迅速,移动支付、O2O、智慧社区等新模式蓬勃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实施创新创业行动计划,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创业活动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动力。

1.2 大众创新创业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广大毕业生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 “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妥善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引导下,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意愿日趋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觉、自发参与创新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双创”对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落实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形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3.1.2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3.2.3 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发挥政策积极效应

2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就业压力十分繁重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2017年,我国GDP增长6.9%,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同比增加37万人。从2015年开始,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档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这三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叠加效应,我国GDP创25年来最慢增长率,首次低于7%。根据麦克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6届全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而2017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同比增加30万,促进大学生就业任务十分繁重。

2.2 市场主体遍地开花,营商环境仍需改善

自2014年起,我国全面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登记门槛,提高企业注册便利化程度,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发布的 《营商环境报告》,我国在世界190个经济体中,营商便利度排名由2013年96名跃升至2016年78名。改革激发了大众创业创新活力,2017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同比增长9.9%,日均新设企业1.66万户,是改革前日均新设企业数量的2倍以上。市场主体大量涌现,特别是产业升级、结构转型、技术创新,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匹配,纳税负担较重、开办企业手续繁琐、中小投资者保护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2.3 创业创新热情高涨,存活率成功率不高

根据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大学生毕业即创业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接近翻了一番,超过发达国家1.6%水平近一倍,以2017年795万名应届毕业生的总量计算,年创业大学生数量超过20万名。2017年6月份,我国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大学生毕业生创业存活率不高,有半数以上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3年内退出。由于资金缺乏、管理能力弱、社会资源不足等原因,我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不足5%。

2.4 人才供需信息失衡,就业结构矛盾突出

根据 《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6%,与2015届的调查数据基本持平。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信息技术、教育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而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下降,在大学生各项主要就业指标上亮起了 “红灯”,不管本科还是高职都出现相似趋势。以本科为例,从吸纳能力来看,2012届毕业生有28.8%在制造业就业,到2016届该比例下降了近9.4个百分点,跌至19.4%。由于我国目前缺少专门的机构对市场需求人才的类型和高校设置的专业之间做理性引导和长远规划,造成市场需求与教育专业规划不匹配,最终导致某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浪费了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在油气勘探中采用小传动比的钻机绞车,其减速箱设计采用斜齿圆柱齿轮作为减速箱的传动齿轮,作者通过计算确定了齿轮的各个参数,为探矿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3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协调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政府层面

3.1.1 出台配套鼓励政策,扶持就业创业发展

政府应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置于和大学生就业同等地位,制定相关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创新创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要有宏观方面的指导意见,更要出台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要努力提高政策的协调性和针对性,在大学生创办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相应的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完备规范的法律体系,让大学生创业具有法律保障,坚定大学生的创业信心。二是出台指导性文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给予宏观层面指导,强化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制定规范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整套税收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控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在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相关行政审批程序,加速大学生创业的步伐。四是设立创业专项资金和投资引导基金,建议省、市和县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同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给予更多关注,着力解决种子期初创期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刘丽芳很不情愿地从包里拿出钥匙,交给吕凌子。吕凌子重新来到防盗门边,将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旋,门开了。

3.1.3 打造优越区域经济,搭建良好创业平台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理论实践水平。

优化创业服务,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集群建设,强化科技创业集群之间的网络交流,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发展的整体效能,通过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在内的全方位、专业化、精准化的创业服务。

在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基础之上,各地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经济,而打造区域经济必须着眼于稳定增长,着眼于扩大内需,着眼于优化结构,着眼于改善民生,着眼于社会转型,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强大带动力的产业集群和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打破各城市地区与行业界限,站在经济一体化高度,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集合放大区域经济倍增效应。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要给予大学生创业优惠和政策支持,同时,防止区域政策的 “趋同化”,推动劳动力良性流动,充分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链,从而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1.4 诉求信息高度聚合,创建沟通互动机制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要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设置专门机构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需求、创业形式的新变化、新特点、新动向,并搭建一个企业和大学毕业生双方诉求的平台,将双方的供求信息高度聚合,利用大数据分析当前及预测将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和科技成果,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适合哪个领域的创业就业,专门机构每年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政府和学校。政府可以根据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人数以及科技成果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不合时宜的措施和政策,通过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实现支持大学生创业常态化,提高创业扶持的质量和实效。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每年的招生计划与专门机构沟通协调以后,确定各专业的招生人数,设置市场欢迎、紧俏的专业,合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规划与市场需求信息对接,解决招工、就业 “两难”的局面。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从信息技术的优势入手,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转变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3.2 高校层面

3.2.1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全程指导体系

(1)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全新理念贯穿始终。

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稳步推进。而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起步早、发展快,其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已趋成熟,经验极其丰富,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各高校将所有教学科目都应体现创业教育思想,特别是财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更要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培育出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重视创业实践活动,以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为重点,切实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的作用,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创业培训和实训活动,服务创新创业项目,有效推进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创新创业理念贯穿教学和实践始终。

规范就业创业市场,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一是加强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公平、机会均等、回报相当的就业市场环境,严厉打击扰乱大学生就业创业秩序的行为。二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赛事,为大学生提供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平台。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和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在大学生中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促成招聘程序公开透明,消除存在的就业歧视和就业偏见,推进平等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增加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数量,增强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就业创业指导经历的心理学或法律方面的专家、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等作为补充,打造一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精干高效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二是加大对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水平。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更要关注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定期让教师脱产到企业中学习与实践,能够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鲜活的思维,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真正使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由是,孟子将太史克的家内三伦予以改造与扩展,向上及于国家,向下及于社会,而以家为中心,整合三者为一体。

高校在贯彻实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和困难,提供各有侧重、更为精准的就业创业帮助和支持,以更好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的特定需求,切实增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针对创业者迫切需求的转专业、学分互换等问题,适当调整培养方案,制订诸如 “创业算学分”、 “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更为灵活的弹性学制政策,为创业学生清障搭台,打消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3.2.2 采取精准扶持政策,增强政策扶持力度

对于经常来站加油的散户,利民站开展“10惠”活动,即对农户加满200升柴油赠送顾客一桶3.5公斤润滑油。“赠送什么样的商品,也要根据农户需求,有时我们也会增一些农户日常用品,比如手套等。”范好光说。

加强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使大学生充分知晓政策、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到位率和实施效果。除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外,还应利用校园网、宣传栏、校报、广播台、微信、QQ群等途径和形式加大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创业的效力。此外,对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就业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要广为宣传和报道,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3.2.4 创新高校服务理念,拓宽创业就业渠道

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是市场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市场中介,即介于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而从事沟通、协调、公证、评价、监督、咨询等服务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市场中介组织按社会功能可分为以下四类:①直接为市场交易活动服务的中介;②为保证市场公正交易、公平竞争,为交易双方提供公证、仲裁、监督等服务的中介;③为协调和约束参与市场活动的各个企业与各行各业人员行为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协调组织;④提供沟通服务的中介。

高校应进一步转变思想,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在开拓新的就业渠道的同时巩固现有就业市场。继续发挥校园招聘会作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作用,组织开展好校园供需见面会,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短信平台、电子显示屏等途径为毕业生提供便捷、快速、高效、全方位的就业信息,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大学生自身层面

3.3.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大学生要与时俱进,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旺盛的求知欲,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积极参加创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掌握求职技巧,构建合理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所具备的素质要求,不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3.3.2 明确未来职业定位,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性格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计划,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将来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同时,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转变就业观念,坚持 “先就业、再择业”的准则,摒弃攀比、从众心理,合理确立就业期望。个人发展要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3.3.3 敢于正视严峻现实,调整择业创业心态

从文献来看,虽然有学者对部分省市检查互认工作的推进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探讨[5,6],或是介绍国内外影像共享实例及实现技术[7],但总的来说国内研究欠缺对医学影像互认总体推进情况及医学影像共享模式的系统梳理。基于此,本文通过归纳我国典型省市及区域影像检查政策文件现况,从侧面反映检查互认工作总体推进情况,并梳理出我国主要医学影像共享的几种主要模式,以展示我国医学影像互认共享概貌。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正视现实,保持积极、自信、乐观、坚强的择业心态。要敢于竞争,敢于尝试,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善于寻找和发现就业机会。密切关注国家和学校的创业扶持政策,争取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关注热门领域,利用好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寻找创业机会,评估创业风险,审慎决定创业。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及时消除负面情绪。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下一次更好就业创业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游磊, 孙荣华.经济下行趋势下大学生 “就业—创业”互动性研究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 30(5): 94-105.

[2]王佳慧.经济低迷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互动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 (4): 78-84.

[3]吴松, 翟文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3(2):104-106.

[4]陈乐.浅析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J].人力资源开发, 2017 (10):96-97.

 
曲镜达,朱继国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