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博物馆馆藏金代官印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官印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的象征,也是统治阶级行使权力的凭信。官印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官印发展演变时期,隋唐两代官印随着封建统治机构的逐步完善而形成定制,辽金时期官印的铸造和使用大多继承了中原唐王朝成熟的制法。

金朝建立后,官制、印制等政治制度都仿效宋辽,曾沿用宋辽旧印。金太宗即位以后,始铸造官印。《金史·百官志》记载天会六年颁发官印,大定以前礼部主要掌握官印制度和颁发官印等权利,而官印多由少府监铸造。正隆元年(1156)海陵王改革官制,再次提出废止辽宋旧印。《金史·百官志》载:“至正隆元年,以内外官印新旧名及阶品大小不一,有用辽、宋旧印及契丹字者,遂定制,命礼部更铸焉。”此后,金代的官印开始定制,走向统一化。自金代开始由礼部铸印形成定制,直至元、明、清各代均由礼部铸造官印。

金代官印形制承袭宋辽制度,印面呈正方形,印钮铸成梯形,顶部有的刻有“上”字,以示用印方向。印文绝大部分用汉书九叠篆,也有少量用女真文篆书的。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金代官印文字排列整齐划一,四、六、八个字印文分作两行;多的印文九、十二个字,印文分作三行,若印文不足字数,则加“之”字。而金代官印的背部和侧面,大都凿刻有简化汉字。背部多刻有铸印年月和机构名称,侧面多刻有千字文或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作为序号,这是金代官印的显著特点。金初官印尚有宋代九叠篆浑厚自如的遗风。此后,字体逐步变得平直而规整,笔锋折点多呈直角。金中期以大定年间铸造的官印最为精美,九叠篆浑厚有力,整体美观而庄重。金末期由于铸印机构增多,权力分散,这一时期官印铸造的很粗糙。

为取得合理的爆破参数,在左、右岸坝肩槽建基面及其附近共进行了7次爆破试验,分别试验了10m、12m、15m三种梯段高度的爆破效果。就爆破质量而言,梯段高度10m较优,梯段高度12m次之,梯段高度15m最差。综合考虑开挖质量与施工进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坝肩槽边坡爆破梯段高度一般为10m,爆破厚度6.0m~8.0m,一次爆破方量约4500m3左右,总装药量不超过 2t。

阜新地区历史上曾是金代统治区域,留传至今的金代遗物极为丰富。阜新市博物馆馆藏有3 件金代铜印,分别是“提控所印”、“蒲阳县尉之印”、“副统府印”,印文均为九叠篆书。

宝格丽腕间时计呈现美学工艺的创新之道,格调尽显。自2014年以来,宝格丽研发并制造出以Octo Finissimo系列为代表的超薄腕表杰作,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

1. 开兴元年“提控所印”铜印

  

提控所印

  

提控所印印文

此印印面边长8 厘米,印面厚1.2 厘米,钮高3.3 厘米。此印颜色黝黑,印体较重,局部有砂眼。印面呈正方形,板状立钮,平面呈梯形,印文为阳文九叠篆书“提控所印”,印背上亦錾刻两行汉字,分别是“开兴元年三月”和“宣抚司造”。“开兴”为金代末代皇帝金哀宗年号,开兴元年为公元1232年,“开兴”年号只使用三个月。王曾瑜先生在对辽金时期军制的研究中论及宣抚司时说“金卫绍王至金宣宗贞祐时,沿用金章宗泰和时旧制,按路设置宣抚司,作为大军区机构”1 王曾瑜:《辽金军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主要职责是镇压叛乱。提控是“提辖控制”的简称,为金代独有的中级武官。

2.“蒲阳县尉之印”铜印

印面边长5厘米,钮高2.5厘米,钮最宽处2.5厘米。此印板状立钮,印面方形,印文为阳文九叠篆书“蒲阳县尉之印”,印文铸造较为粗糙,文字大小不一。金代官制中县尉属县令之下掌管地方治安的官员,职级较低,固而官印铸造也较为粗糙,也可能是金末时滥铸的官印。金代阜新并无蒲阳县,此印大概是金末战乱时流入的。

3.“副统府印”铜印

印面边长6.5 厘米,通高3.5 厘米,柄高2.5 厘米。印有梯形立钮,方形印面,印文为阳文九叠篆书“副统府印”。《金史·兵卫制》记载,“天辅五年(1121)始有内外诸军都统之名”,“四万户为一副统,两副统为一都统”。可见副统是级别较高的官衔,此印个体也较大,铸造精良。

  

蒲阳县尉印

  

副统府印

 
夏晨光,刘德刚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00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