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的艺术——对罗忠镕艺术歌曲《黄昏》的视唱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艺术歌曲一直都是罗忠镕先生情有独钟的一种体裁,他一度将多种作曲技术融入到其艺术歌曲中,反复探究与总结,继而将成熟的技术运用到器乐创作的领域。《黄昏》是罗忠镕先生在1984年为女高音与钢琴而作的艺术歌曲,选自《舒婷诗二首》(OP.47)。这首作品可以称作是罗忠镕先生的艺术歌曲中技术化层面最高的一首作品,糅合了印象主义的手法、无调性和声技术特征以及十二音序列技法,堪称是“混搭的艺术”。

汉代“的士”跟现代的士不同的是:“古代人打的是马车,现代人打的是汽车;古代计程车比较少,集中在大城市,而现代大小城市都有。”

(1)液质条件:Thermo Scientific LCQ液质联用仪,Xbridge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为乙腈-0.5%氨水溶液,等度洗脱(80∶20),体积流量0.5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25 ℃;进样量5 μL。ESI离子源,正离子检出模式,扫描范围m/z 95~800。

本文中,笔者将从作曲技法的角度出发,结合视唱要点和歌词特点对这首作品进行视唱分析。

我礼貌地向起身迎我的包东坡和裘子打招呼:你们好。裘子滑稽地双手捂着肚子说:好啥好呀!这年头,身体好的都在医院住着呢,在饭店胡吃海喝的,都一身病。

一、作曲技法分析

如上文提及,《黄昏》第三句乐句中运用十二音序列的技法写成(第10小节)。分析构成原形序列“bE-F-bB-bA-#C-B-A-#F-E-D-C-G”的音程,其中包括大二度、纯四度、增三度和大六度四种音程,大二度更使用了七次,是使用最多的音程。需要特别注意增三度的练习,虽然增三度与纯四度音数相同,但是代表的协和程度与象征的内容大有不同。因此,在练习时,可借助纯四度“#G-#C”来练习增三度“bA-#C”,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两者间的差别。

(一)印象主义风格的体现

歌曲前奏、间奏与尾声的主要构成材料是全音阶,是罗忠镕先生少有使用过全音阶的歌曲,也正是体现《黄昏》所含印象主义风格之处。全曲中,全音阶作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形态共出现过五次:第一处是歌曲的前奏(第1、2小节);第二处是歌曲的第一间奏(第6、7小节);第三处是歌曲的第二间奏(第9小节);第四处是歌曲的第三间奏(第11、13小节);最后一处是歌曲的尾声(第15小节)。其每次出现时,在长度、音高、进行方向等方面的处理都有所变化,和人声旋律形成穿插进行的效果,贯穿全曲,铺垫、渲染、补充与强化诗歌的朦胧意境。

(二)无调性和声技法的运用

“我说 我听见背后有轻轻的足音,你说 是微飔吻着我走过的小径。

《黄昏》中大量使用非三度叠置的和弦以及复合和弦,采用五声性四度叠置和弦(第2小节),充实歌曲形象,烘托背景。歌曲的前奏处(第1小节)采用小三和弦、减三和弦、大三和弦的叠置。和弦的叠用,还出现在间奏开始与结束的位置,在曲式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下层以不协和的音程关系相复叠,从而形成高度半音化的音响,用三和弦的进入无调性音乐不显得突兀和生硬,表现出歌曲中宁静的境界与个人复杂内心感受的矛盾,与诗歌的意境相互照应。

(三)十二音序列的应用

我说 星星像礼花一样缤纷,你说是我的睫毛沾满了花粉。

二、视唱要点分析

节拍方面,整曲都没有常规的固定节拍,但从节奏型的类型来看,仍然可以确定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拍:第一句为8/4拍,第二句为9/4拍与6/4拍,第三句为14/4拍,最后一句为11/4拍与14/4拍。由此可见,旋律的长短是受到歌词长短的影响的。而在节奏形态上,由大量三连音节与附点节奏贯穿全曲,符合诗歌朗诵时抑扬顿挫的声调。

《黄昏》中的人声部分与诗歌的结构一致,在旋律外形、技术类型和调性布局三个方面都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钢琴与人声声部中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套叠关系,钢琴声部的结构处理具有典型“前奏 - A-间奏 - B- 间奏 - A’- 尾声”的三部性特征,与人声旋律相互支撑着,体现了艺术歌曲在声部关系及其结构与表现方面的属性特征。单一的人声旋律难以表达出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而钢琴声部正好利用其宽广的音区音域和丰富的音色织体等多声部特征,使两者相互配合、衬托与呼应。

视唱含十二音序列的旋律,要建立在对旋律的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断该序列的四种形态“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并将“原形”作为视唱的基本练习。在无调性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脱离了调性的控制,回归到最根本的音程关系。而在十二音序列的音乐中,熟悉各音高之间形成的音程关系更是基本练习中的基础。因此,在正式视唱前,要对构成“原形”的所有音程都加以提炼练习,特别是对其中的增减等音程作为难点反复构唱。在唱好原形序列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其逆行、倒影和倒影逆行形式。在掌握基本练习的前提下,再训练完整的旋律便事半功倍了。当然,在视唱时,还需要注意结合节奏节拍、句法呼吸、音乐表现等综合要求,使视唱与听觉能力逐步提高,从而提高内心听觉的能力。

三、歌词特点分析

在无调性音乐中,和声进行由于失去了调性音乐中的功能序进,因而需要新的规则来组织音乐。由对称进行、反复或模进等形成的声部进行能够形成连续的效果,带来相对的稳定感,从而使偶然结合的和声合理化和规律化,因而成为了无调性音乐作品中常见的和声技术。

十二音序列的应用是罗忠镕先生在其音乐创作中的非常重要的技术语言。《黄昏》中的十二音技法,是其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为其后来创作五声性十二音奠定基础。这首歌曲的“转句”即对比中段,正是由十二音技术写成,塑造出一种梦幻的气氛。人声部分与钢琴低声部是由序列音“bE-F-bB-bA-#C-B-A-#F-E-D-C-G”构成(第10小节)。钢琴低声部由密集节奏型的原形序列与上方小三度的倒影逆行构成,人声旋律以同样的原形序列,但是加以舒缓的节奏型形成统一中的对比。而钢琴的高声部则为G宫系统和F宫系统五声音调固定音组的多次反复,使得在使用现代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同时,也揉入了民族化的五声调式。

我说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暮春,你说 这是一个诱人沉醉的黄昏。”

我说 小雏菊都闭上了昏昏欲睡的眼睛,你说 夜来香又开放了层层迭迭的心。

《黄昏》的歌词选材自我国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的同名诗歌。诗歌共八句,由四对“我说”和“你说”错落有序地铺陈开来,描绘出四幅内容迥异却意境相连的场景,象征着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这一象征性的诗风与大量表达现实主义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却正好与罗忠镕先生在音乐生寻求突破的风格不谋而合。适中的篇幅、严谨的结构和较强的韵律感,也使得诗歌《黄昏》在客观上具备了艺术歌曲歌词所需要的形式特点。第一句与第四句字数相若,第二句与第三句错落有致,恰好与中国音乐中推崇的“起承转合”相一致,也为罗忠镕先生运用一系列的作曲技法做出铺垫。在视唱时,要注意旋律与歌词的密切配合,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才能诠释出更完整的意境。

(7)对于油润滑压缩机,查看是否有除油、除水处理,并且查看空气储罐内部积碳情况,防止由于油沉积物过多发生自燃而导致爆炸。

四、小结

《黄昏》就像一幅风景画,有着浓烈的色彩与光影感,同时又不缺情节性。印象主义全音阶、无调性和声技法以及十二音序列技法的交替使用,为歌曲混搭出神秘变幻的艺术美感。

《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讨论此起彼伏,主要集中在要不要规定法律监督、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法律监督的方式、手段三个方面。现在,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经实施近一年,再度梳理这些讨论,会发现对法律监督的忧虑被无端地放大。同时,法律监督的程序却被有意或无意地遗忘。

而其中丰富的作曲技术,大大地丰富了民族化五声调式和声的表现力,体现出民族化与现代化的交融,为罗忠镕先生的创作以及世界音乐的大同融合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一首兼具技术难度及歌唱性的视唱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涓涓.罗忠镕艺术歌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5.

[2]郑佳歆.罗忠镕现代作曲技法艺术歌曲的演绎探求[D].上海音乐学院,2008.

[3]赵金虎.罗忠镕五声性十二音序列结构与“均”控框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03):61-66.

[4]戴定澄.罗忠镕声乐套曲中五声性内涵的各类和弦结构[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02):54-60+63.

 
欧超智
《岭南音乐》 2018年第02期
《岭南音乐》2018年第02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