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工巧匠匠精”神的

更新时间:2009-03-28

徐寿,江苏无锡人,生于1818年,卒于1884年,有晚清“第一巧匠”之称。150多年前,出身“草根”的徐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在中国科技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台蒸汽机的制造者,第一艘机动轮船的制造者,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者,第一位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的中国人,第一艘军舰的制造者,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识的学校——格致学院的创办者,第一场科学讲座的举办者……他以“工匠”之身,一举成为近代科学先驱,被清朝同治皇帝赐予“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

百姓的生活有没有同步提高呢?回答是否定的。不仅没有提高,反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再来看与“富国”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组事实与数据:

一本科普读物催生“鲁班再世”

徐寿出身于耕读之家,少时在村塾读书11年。但他厌恶科举,而喜格致之学,“举凡各种农具、工具、日用器皿的结构,以至于艺术品、装饰品等的制作,无不发生兴趣,从事研究。”在乡村,他以手工艺谋生,并立下“四毋”座右铭:“毋谈无稽之言,毋谈涨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1855年的一天,他与喜欢数理的同乡华蘅芳一起到上海,逛至外滩一家书馆,觅得《博物新编》一书。这是一本科普通俗读物,既讲析日常用品的结构原理,也介绍当时新鲜的声光化电知识。徐寿一看,大喜过望,赶紧购下。回家之后,不仅精读细看,而且与华蘅芳“朝夕研究,目验心得,偶有疑难,互相讨论,必求涣然冰释而后已。”

为求得七色光,徐寿曾用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验之;为明白枪弹之行的抛物线,还设立远近多靶以测之……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能工巧匠而言,有了科普读物就能助其学用结合、技艺大进。据记载,徐寿曾制作指南针、象限仪、自鸣钟,甚至还仿铸墨西哥银圆。一下子,“鲁班再世”的声名传遍城乡。

1862年,洋务派首领曾国藩点名征召徐寿到淮军的安庆军械所任职。徐寿出手不凡,没过几月就和次子徐建寅造出了蒸汽机模型。蒸汽机的出现,曾推动西方的工业革命,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其为何物。当这台蒸汽机模型在总督府试验成功后,曾国藩欣喜不已。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上海第一份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为了探个究竟,专门派记者登上“黄鹄”轮体验。回来后,他们这样报道:“黄鹄号”所用材料均由徐氏父子之亲自监制,并无外洋模型及外人之助。也就是说,这艘由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全部是“国产”,就连螺丝钉也是徐寿用锉刀一颗颗锉出来的。之后,在徐寿、华蘅芳的设计监造下,多艘兵舰相继服役。其中,第4艘兵舰“威清号”载重已达1000吨,北洋水师就此成立。

3年后,徐寿与华蘅芳同心协力,制造出了我国第一艘机动木质轮船,“长五十余尺,每一时能行四十余里”。轮船在长江中破浪前进,性能良好,向上游逆水航行14小时,下行顺水则只用了8个小时。这艘轮船被命名为“黄鹄”,语出《战国策》中的“黄鹄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古人视黄鹄为一飞千里的江海大鸟,以此命名寓有破浪腾飞之意。这也开启了我国近代造船业的先河。

皇族家谱启发破译周期表

2018年12月6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南宁园博园开幕。本届园博会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宁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承办。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常青,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黄伟京,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严植婵等参加开幕仪式。

港口城市为发展经济投资港口的行为也是非合作博弈,因为既要考虑自己的投资和盈利能力,也要权衡投资港口的回报与城市平均投资回报,以及预判竞争者的投资行为。

徐寿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化学的开拓者”,其主要功绩是主持翻译了大量化学著作,并成功首创一套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法。翻译化学著作,最大的拦路虎是如何将元素符号的字母译成汉字。当时,有人把元素符号的字母音译成汉字,如把Li(锂)翻译为“梨”、把F(氟)翻译为“肥”;有人则直接音译,如把Mn(锰)译为“孟葛尼斯”;还有人把“氢”写成“轻”,把“氮”写成“淡”等。如此五花八门的翻译,让人莫衷一是。

1868年春,地处上海的江南制造翻译馆正式开馆。担任翻译委员的徐寿由此定居上海,开始了后半生在文化领域的创造生涯。

徐寿看后大受启发:一是没有名字的新事物可自造新字,二是造字不妨借助“木火土金水”来完成。于是,他在《化学鉴原》译作中这样写道:“西国质名,字多音繁,翻译华文,不能尽叶。今惟以一字为原质之名,取罗马文之音首,译一华字,首音不合,则用次音,并加偏旁,以别其类,而读仍本音”。寥寥数笔展现了他的卓越智慧,显示了他的工匠精神。这样,徐寿根据汉字组合规律和元素符号性质新造了许多字。他采用形声法为主要方式,金属一概用金字旁加上音译后的简单汉字合体,于是钙、镁、钍、铋等新字出现了;非金属的则换个石字旁,于是多出了磷、硼、矽等诸多新字;对气体元素,则译成氢、氧、氮、氯等。据统计,《化学鉴原》共介绍了63个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由徐寿首创的有51个,沿用至今的达36个。

那么,徐寿是如何破解此难题的呢?相传,这里还有一则故事。一天,徐寿在书坊觅到一份明代家谱,其中有很多名字都与金属矿物有关,直觉告诉他这对翻译化学元素有帮助。细读后他发现,这是一本明朝皇帝的家谱。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作了20多首五言诗,要求后代男丁取名字时按诗中的字排序。第一个字按辈分取,第二个字遵循五行相生以“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取。然而,随着皇子皇孙越来越多,诗中的字不够用了。于是,古书上的生僻之字都被一一找了出来,而且还生造出了诸如汞、钋、钛、烷等偏僻字。

徐寿这种会意象声的造字、翻译方法,受到了国人的普遍认同。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传入中国后不久,人们就用此法破解了翻译难题。日本获悉后,立即派人前来学习,并引回本国使用。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化学元素已从60多种增加到100多种。而新发现元素的中文定名,还大体遵循着徐寿当年制定的原则。

创办格致书院

教育救国、振兴实业,是近代仁人志士的夙愿。徐寿创办了格致书院,他认为格致书院培养的科技人才既是格致之才、精于技艺,又应懂得对技术之“理”和“道”的探究。

分析方法 详细阅读文献,归纳文献的总体情况,如发表语言、国家分布等。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唑来膦酸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出现时间、症状、检查结果、处理、转归等有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格致书院落成之后,徐寿将自己生命的最后10年时光贡献给了书院。在这里,他又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的几个第一。例如,创办第一本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第一次采用实验教学法,等等。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徐寿在格致书院开创的化学课表演实验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100多年来一直为化学界沿用,至今仍闪耀着熠熠光辉。

 
朱亚夫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8年第05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