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家户”
我曾经有过长达7年之久“半家户”户龄,每每回想起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总是难以忘怀。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居住在城市里的“半家户”真不少。绝大多数是回城知青,个人虽然是城市户口,但他们已在农村结婚生子,另一半是农村户口;还有的就是像我老公那样,家庭其他成员是农村户口的大学毕业生。
在那个城市户口特别吃香的年代,“半家户”的日子有点尴尬:“史无前例”刚刚过去不久,物资匮乏,各种生活必需品的配给票少一半;单位福利分房轮不到,只能蜗居陋室或集体宿舍。
安居才能乐业。“半家户”的安居之路并不平坦。其三部曲为:申请由集体户口变成独家立户的“半家户”,家庭其他成员的户口“农转非”(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村户口),福利分房。
首先,要成为“半家户”并不容易。申请者必须拥有独立住房(无论大小)并有配套的厨房,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送交派出所审批。1982年,我家提出“半家户”申请,户籍警很快前来实地考察,发现我老公父子两人6平米的居所里,只有煤油炉而没有厨房。出于对知识分子的同情,这位与我老公萍水相逢的户籍警,还“越位”向我老公所在单位提出了改善住房的建议。此后不久,我们家拥有了12平米的住房附带一个小厨房。户籍警第二次实地考察后,我们的“半家户”申请终于获得通过。
没有城市户口,最令人头疼的是小孩上学。什么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是问题。勉强在城里读了中学,还得回原籍参加考试。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公平无从谈起。1985年开始,我不得不加入了“半家户”向“农转非”进军的行列。
成为“半家户”,还只是这一类特殊家庭成员户口“农转非”的第一步。当时政策规定,夫妻双方有一个农村户口的,患有严重疾病者凭医院证明可办理“农转非”,子女(户口当时随母亲)户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由于一大批知青返城,“农转非”的指标卡得很紧,一家有两个以上农村户口的,要实现全家人“农转非”,就得排队等上好几年。
总而言之,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大大降低。传统电视节目要想在这一形式下继续发展,必须走转型与创新之路,充分分析受众的具体需求,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自己的领域,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性发展;同时,在电视节目制作上引入更加先进的录制技术,丰富节目类型,提升受众的视觉体验;此外,电视节目还需要弥补互动性不足的缺陷,在节目制作中增添互动性,以此打造出更具特色的电视节目,更好地满足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多样化需求。
水泥:山铝牌P.O 42.5水泥,其熟料的化学成分与物理力学性能列于表1和表2;砂(产地临朐):细度模数为2.5,含泥质量分数为2.0%;骨料:边河碎石,5~25 mm,连续级配,含泥质量分数为0.5%;粉煤灰:莱芜电厂Ⅱ级灰,其成分见表3;矿粉:张店钢铁厂,等级S95,其成分见表3;高岭土:试剂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成分见表4;水:自来水.
去医院开具病情证明颇多周折。我患有心脏病,经常发作,心跳每分钟高达150多次,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挺吓人的。急匆匆赶到医院,说不定又突然恢复了正常,心电图检查结果只是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而已,这个结论并不符合“农转非”条件。世上还是好人多,我遇到了同情弱者的好医生,经过几番折腾,终于有了符合“农转非”要求的病历证明。1987年,我家3个人的户口“农转非”问题分两批解决。高兴之余,我把俗话所说的人生“四大喜”增加了一条: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户口农转非。
张子翔:画院应该通过深化内部改革,首先将领导班子建设好,没有好的带头人一切无从谈起。要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细化权利和义务;实行双向选择,通过全员聘任制,建立新型的画师与画院的关系。画院必须在创作研究、考核奖惩、财务管理、展览展示等各个方面,有一套符合各画院特点的管理制度,鼓励干事的,鞭策混事的,惩治坏事的。
甩掉了“半家户”帽子后,好事连连。1988年,两个小孩顺利地在市区读上了重点小学、初中。1989年秋,我们又赶上了单位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分得一中套“二手房”。搬迁时,一大群亲戚前来祝贺,盛况不亚于搬进了装修豪华的单体别墅。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改革也与时俱进。当年“半家户”的安居三部曲渐行渐远。君不见,往日竞相“农转非”,而今新潮“非转农”。作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回顾它,为了更好地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