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洋垃圾惠及国际社会
据韩联社报道,中国政府宣布,为了解决国内的污染问题,2018年1月起开始禁止从国外进口24种“洋垃圾”,包括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高污染固体废物。在地狭人稠的韩国,由此引发的“垃圾骚乱”可谓相对严重。中国拒收“洋垃圾”后,韩国首都圈(首尔、仁川、京畿道)的绝大部分垃圾清运、分类公司以无利可图为由,宣布从本月起,不再回收PET塑料瓶、白色聚苯乙烯餐盒,这一举动,让那些跟他们签订垃圾回收协议的小区遭了殃。面对不知道何时才能被清理的垃圾山,有的小区选择禁止居民投放塑料废品,结果引发的是物业和居民之间的矛盾。持续的“垃圾骚乱”,终于让韩国政府坐不住了。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环境部表示,与垃圾清运行业协商决定,首尔市、仁川市、京畿道的所有48家公司今起照常回收废弃的饮料瓶、发泡餐盒等塑料垃圾。为避免酿成垃圾泛滥危机,环境部向行业充分说明针对可回收塑料垃圾的补贴政策后,促成其与各社区续订垃圾清运协议。环境部将检查并纠正非法拒收垃圾的行为。韩国环境部还表示,会设法提振因出口受阻、价格下跌而萎缩的垃圾回收市场,并倡导文明环保垃圾分类降低回收成本。消息一出,韩国网友纷纷表示肯定。有网友说,“在这件事上,没有必要责备中国。塑料污染在世界哪里都是个问题。韩国应该以此为契机,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还有网友建议,“应该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培养爱护环境的市民意识。”
境外媒体称,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回收资源”进口国,许多国家视为理所当然。中国决定今年1月起禁止进口24种可回收废弃物,此举令各国“手忙脚乱”。如今禁令已经实施四个月以上,资源回收出口商仍忙着“另谋出路”。据台湾联合新闻网5月4日援引美媒CNBC报道,面对上述变化,欧盟考虑对使用塑胶征税,英国寻求将一些“可回收资源”运到东南亚,美国则希望中国大陆取消禁令。专家认为,以上没有一种做法可长期执行。此前,美国、英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多数“回收资源”都出口至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海关数据显示,在“洋垃圾”禁令上路后,第一季度中国大陆进口的塑胶、废纸、金属等固体废料骤减54%,同时期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进口“可回收资源”骤增。专家认为,这些国家无法填补中国大陆留下来的缺口。
Phosphate solubilization capacity,producing IAA and their anti-bacteria activity of rhizosphere bacteria
绿色和平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北京颁布禁令前,全球一半以上“回收资源”都运往中国大陆,高峰时中国大陆一年废弃塑料的进口量接近900万吨。在环保组织眼中,中国大陆禁收24种废弃物是一大胜利,此举不但让中国大陆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干净,也迫使各国加强处理自己的“可回收资源”。
我国对图书出口贸易的观念理解不足。因为我们自己的体制和其他的一些原因,使我们缺乏对出版图书进出口贸易概念的理解。图书出口贸易并不像出口那样简单的一些书,而是输出我们的文化和加强在中国的话语权。原版的书籍出口、中外合作出版,设立海外分公司属于文化输出的范畴,可以采用这些出版业盈利的方式。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和对文化的正确态度,把重点放在图书出口的实际影响上。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颁布“洋垃圾”禁令是中国的一个正确选择,“中国政府有充分的权利,保护本国民众免受来自‘洋垃圾’的困扰”。索尔海姆认为,这项举措能很好地保护中国人民免受污染困扰,降低健康风险。政府有责任保护每一位公民的身体健康。索尔海姆说,这是一个机遇,倒逼那些曾经向中国出口垃圾的国家,建立更好的垃圾循环利用和处理系统,现在是科技高速发展时代,大家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借助新技术更好地回收处理垃圾。他同时表示,对于欧洲而言,向中国出口垃圾,是一种比较容易的垃圾处理方式。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懒得想更好的解决方式。但中国的“洋垃圾”禁令促使他们不得不去想更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一些欧洲领导人的确开始想新办法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要避免把这些垃圾再出口到其他贫困国家,这些贫困国家本身不具备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索尔海姆说。
我国政府拒绝“洋垃圾”本来是着眼于解决国内的污染问题,但是这一文明的举措,竟然产生当初可能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惠及国际社会,推动垃圾输出国采取环保措施保护环境。所以说,文明之举,利己利他,惠及大家。制定政策当以此为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