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范畴研究到中国思想史研究——我的美学文艺学之路
我不是美学家,只是美学业余从业者,客串者。美学20世纪90年代末已逐渐式微,但若检视我已发表的成果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与之有关。若仔细辨别还会发现,我的学术道路是从美学开始,再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具言之,是走了一条从美学范畴研究到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道路。
为什么如此?想来想去有两个原因:其一,被所从事学科所驱迫;其二,被时代所驱迫,也有个人选择。就前一点说,我搞文艺学,与美学息息相关。黑格尔认为,文艺是美的集中体现,也是美学最重要部分。很对!因为,任何文艺作品都表达作者的美学意识、美学观念等,而读者阅读时也必携带自己的美学意识、美学观念。要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文艺学理论而不懂美不懂美学,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从文艺学被驱迫进入美学领域,也就顺理成章了。就后一点说,“文革”后最先入大学(尤其是进入首善之区)的时代氛围——包括政治氛围、文化氛围等——也驱迫了我。说实话,在那个时代,一个关注着当代美学动态且研究着文艺学,同时又关心人性问题、人生问题,关心政治问题,关心自己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人,大都会从文艺学、美学走向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吧!李泽厚搞哲学搞美学,又入中国思想史领域,先生算一个先例。但他是美学专家,对倾注可能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而我却是懵懂的,或者说,是不自觉的。
我的美学文艺学之路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也许有见微知著意义。
一
叙述两个驱迫前,先说我入大学时的情况和心境。
1978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是“文革”后该校第一届面向全国招收的大学生。入学后被告知,北师大是“文革”重灾区,1977级只向北京市招生。也就是说,只有北京籍可被录取。当时纳闷儿,北京大学不更是重灾区吗,为什么第一届就能面向全国招生呢?但纳闷儿归纳闷儿,并未放在心上。
说到北京大学,还得补充一句。1977年我本考上北京大学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却未被录取。那是“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我们村[西安市长安区(那时叫长安县)西寨村]考上三个:我、我三弟、红色小说经典《创业史》作者柳青的小儿子。三人中,我成绩最高。我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弟报西安医学院医疗系,柳青小儿子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检查身体时,我被普遍看好是录取性最大的,然而结果完全相反,他们都录取了,唯独我没有。我被一种灰色情绪所控制,有莫名的恼怒,更多是彷徨。彷徨指向内心,恼怒指向外在,但不知向谁发泄?至今不知道到底为啥!30多年后偶读周国平文章,说他当年也被北大录取,却因为一点儿小病很久不被允许报到、上课,心里一动,莫非我亦如此?我的政审应没问题,当过7年兵,高考前夕刚从部队回来。唯一原因大概是体检。体检时,被查出肝大0.15cm。两位医生复诊后说没关系(谁知道他们在体检结果上写了什么),我也没在意。肝大0.15cm,今天都知道,主要与营养不良有关。这对当时平民家庭的年轻人来说,很正常。然而,到底是否就是这个原因呢?
灰色情绪笼罩好几个月,重考时弃绝北大,而选择同在北京的另一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其招生简章有为高校培养师资字样,也使人心动。这次备考,我更谨慎小心,大部分时间自学数学,所以总分和平均分更提高了几十分——绝大部分文科考生的数学都不大在行。我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还不错——在部队多年任文书、团政治部宣传队编导组长等,有机会私下接触小说、诗歌、通史、地理、政治类书籍,也乱七八糟做过笔记①。加上自学数学的巨大收获,高出第一次高考几十分,在情理之中,也在预料之内。西寨村是城边村,考后到设在村旁不远处杜公祠的长安县教育局(当时叫教革办)领取成绩单,他们说,你的成绩在咱们西安市、陕西省,都名列前茅。那时,我26岁。
1.3 市场前景广阔:彰武红干辣椒素以“果角细长,色泽浓红,肉质肥厚,辣度适中,香辣适口,富含芥辣油及磷、铁、钙、镁等多种营养矿物质,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而著称。其特点是“芳香浓郁,味美爽口”,对人体有“生热御寒,壮骨舒筋;健脾开胃,增进食欲;活血通络,壮阳补气”的功效,深受消费者亲睐,国内市场需求和出口量逐年增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有考上北大未被录取的经历,这年进北师大,心境喜闷参半。喜的是上了大学,在北京,算名校,还为高校培养师资。不管怎么说,圆了梦。梦始于“文革”,其时我14岁,在长安二中就读[1],大串联被裹挟到北京,住农林局接待站,糊里糊涂经历了大规模接见,亦曾是天安门红海洋一滴卑微的水,更见识了北京风貌及文化,冒失地进过几所大学,又逛遍所有公园,几度攀爬香山。那时有一个梦,若能上大学就一定来此。闷的是未读成北大,有些怏怏。两者相比,喜大于闷。
我从未后悔在数学上所花费的功夫。我认为,数学很适合自学。中学数学,尤其因式分解、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不仅对高考有用,而且对学习美学文艺学,对建构精神世界相当重要。它有助于科学思维形成,使逻辑缜密。因式分解经拆开、分析、辨别、合并同类项等,使你了解许多貌似复杂的事物实际上很可能只是一个简单事物所呈现的繁乱假象。平面几何用几条公理推演不同角的联系。它们本就存在,你看不出来,却可经由公理、经由科学方法寻找。这里不容主观臆测插足,一切都得符合公理、符合科学。解析几何更神奇!它使你发现,事物好像很简单,其实奥秘无穷。在普通的点、线、面,普通的直线、曲线、角、圆、圆锥、圆柱之下,潜藏着无限知识,潜藏着你所不知道的另一个世界。中西方大哲学家、大美学家,无不精通数学。老聃、庄周如此,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如此,康德、黑格尔亦如此。目前有些人说它对文科无用,是误人子弟。还有些人说英语对大学生也无用,更是别有用心。
二
下面糅合两个驱迫来谈。
我对文艺学美学的兴趣,就源于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关注。它有一个契机,即学生刊物出现。当时各大学都在办刊物,北师大也办了一个叫《初航》,“78”级有编委。有同学约稿,我便写了一篇《谈谈爱的基础》,刊1979年第1期。它一反理论界囿于阶级论看法,以《巴黎圣母院》为例,从普遍人性(common humanity)角度讨论爱(love),认为人类有普遍人性所以不同阶级不但有爱发生而且整个人类也有一种普遍爱。文章可能幼稚,却是我文艺学美学起步篇。爱、人性等,属于美学范畴也属于文艺学。不久又写了《从〈妇女乐园〉看左拉的小说创作》,刊1979年第2期。它一反学术界对左拉的评价,公开认为,他不是自然主义(naturalism)小说家,而是一名比现实主义(realism)更清醒的小说家。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等,也属于美学文艺学范畴。姜红伟2014年9月发表《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2],列名作者40多,“均平”就是我。本想再写下去,刊物停办了。然而,思考未停顿。为厘清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我私下还写过一篇很长的文章《中国古代人性论与西方19世纪以前人性论比较》聊以自慰。
我从小喜欢文学和历史,但“文革”搞文化禁制、宣扬读书无用论、赞颂白卷先生,否定人类积累的全部知识,说百分之九十五有毒,百分之一无用——古代是封建主义,西方是资本主义,苏联是修正主义……除马恩列斯毛和鲁迅外都不能读。在这种情况下,1949年后出生的人进大学前并未读到什么书。青年人普遍怀有饥渴,没书就辗转抄,甚或潜入被封的图书馆去拿。抄不要紧,但入图书馆很危险,因为有告密者。我三弟一位柳姓同学就因为潜入长安一中图书馆拿了一本《悲惨世界》打算看完悄悄放回去却被抓进派出所。这些话对今天的年轻人说,没人信。无书读,对充满、幻想精力旺盛的青年人来说很纠结。所以,进北师大后,不仅我,所有同学对书都饥不择食。
每人4张借书证,办好就去借书。第1张所借就是早已心仪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第1部,其余忘记了。我去的早,借到了。没借到不要紧,可交换看。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说,“78”级更如此,书是一日之内不可须臾放手的。白天晚上读,饭前饭后读,灯下读,寒暑假也读,去亲戚家也读。我暑假从不回家,泡在校园就是读书,寒假回家也带着。这样,我大体读完了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大部分世界名著。我读书无严格计划亦未按指定书目,全凭爱好。从时间言,先读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然后向前追溯,读17、18世纪,文艺复兴,再读希腊罗马,最后读西方现当代。从内容言,先读俄罗斯,接着欧洲,最后美国。从类别言,先读西方,再中国。从属性言,先读名著,再理论。就名次言,先读一流,再二流三流。对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左拉、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席勒、歌德、但丁、薄伽丘、彼德拉克等都做过较详笔记。毕业时笔记本及书装了7纸箱,这是后话。
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头浸淫于文学,若无两个政治事件,我是否关注文艺学美学或许不可知。此前我对理论和搞理论的人无好感,觉得枯燥、可怕。兴趣始于当年冬次年春,与政治有关。你尚未思考怎么做,已被卷进去。亲历者知道,这恰是中国发生重大转捩之时。无此,改革开放不会出现。
三
通过蓝墨云班课在课前发送学习任务及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为学生推送“导游资格考试App”,让学生通过看App提供的录播视频课进行预习,了解所学课程概要及导游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
两个驱迫对我是没有先后,同时发生的。就个人爱好和渴望来说,学科驱迫在前时代驱迫在后,但就大形势而言,是时代驱迫在前学科驱迫在后。中国有数千年儒教传统,从古到今,政治在社会中都有极重要作用。举凡重大转折点,均与之有关。我的学术之路也如此。所以,所谓时代驱迫,除文化外,主要指政治。
这是第二个阅读期。有了高校教学经历,越发觉得读书重要。入学后,导师童庆炳正好申请了一个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项目心理美学。他初为导师,很敬业,邀大家一起完成。既为心理美学,就开始读心理学、美学,延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及自然科学。后来我在《生命的普世性与不祥之妖》一文中说:“读研究生赶上了好时代,业余转向心理学。一旦涉猎,发觉有无穷奥秘,禁不住诱惑,又浸淫人类学、社会学、哲学、自然科学……从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弗洛姆,到叔本华、尼采、达尔文、哥白尼、爱因斯坦,反回头再读马克思、恩格斯、柏拉图、康德,以至老子、孔子、金刚婆罗密经……嘻!一下子搅了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4]这是实情。
[1]创作动力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好在随着“美学热”“文艺学热”兴起,大二下学期后,北师大陆续开设了各类选修课。有文学类、理论类、语言类等。“美学热”在北大,但“文艺学热”却在北师大。这有原因:北大有朱光潜,北师大有黄药眠。我选了理论类,如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专题、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等。其他则随兴趣听,如叶嘉莹“唐诗选读”,杨敏如“唐宋词研究”(从温庭筠讲起),邹晓丽“文字学”(讲《说文》),还有音韵学啊,训诂学等。叶、杨、邹的,我大都听了。叶的慕名者多,过道及讲台旁空地儿都挤满人。兼听的无须做作业,有些就不行,因为,正式登记了,要记学分。古代文论,我写的是“童心说”。李贽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童心者,真心也。我大为叹服,去图书馆寻其文集阅读,发现其文章尤其书信就是天下至文。古代美学,我写的是“中和美”,虽钟子翱先生爱讲“比德”。马列文论,我中意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异化和解放等内容,但所写却是托尔斯的泰心灵问题。“童心说”“中和美”与托尔斯泰心灵问题等,亦属文艺学美学范畴。
四
北师大偏重文艺学,但“美学热”并不逊于北大[3]。有好事者常在课余代售从北大等处趸来的美学教材和美学书。我最早所买,一部分由此而来。购书钱,从可怜巴巴菜金挤出。我爱买书因为可尽情勾划,在空白处胡言乱语。当时北师大西方文论和西方美学似为弱项,也许系方出于慎重不开不成熟课吧,反正不能满足需求,只好自学、阅读。印象深刻者,有泰纳《艺术哲学》,伍蠡甫《西方文论选》、朱光潜《西方美学史》、黑格尔《美学》(第1卷)及《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等。《西方文论选》妙处是对理论家有大体介绍,可领会其理论要点寻找其代表作。《西方美学史》妙处是中国人自己写的,深入浅出。我读的那本由变隶题写,有拉奥孔图片。《美学》妙处是给艺术和美所下的定义,论述亦足使人浮想联翩。有人说难读,我认为很好懂。《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妙处是对西方各美学各文论各文学流派及各不同时期重要作家的推介。每期有重点,可了解概况和细部。《西方文论选》(上卷)和黑格尔《美学》是买的。后者购于西单老商场。其时,《批判哲学的批判》已出版也粗粗翻过,冗长。中国的,我按中文系要求在精读原典如《诗经》《国语》《左传》诸子楚辞汉赋五言诗……外,泛读了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二、四卷,及北大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泛读,即乱翻,想哪儿读哪儿。其妙处与《西方文论选》等相似,可提供概略知识及按图索骥门径。
转向过程中,我并未放弃美学文艺学研究。尤其2000年被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聘为“十五”科研规划制定工作咨询委员及次年4月又被聘为客座研究员之后,这种研究更是义不容辞。其间,撰写了数十篇论文。美学类有10多篇,其中《美应当与善、真圆融》《传统美学五范畴的比较考察——情、欲、理、志、意的抒情学阐述》《汉代审美精神的底蕴是什么》和《马克思之前的意识形态论寻踪》等,引用率较高,《美育的核心纽结是什么为什么》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以大篇幅转载。文艺学类有30余篇,其中《重建中国文学理论之可能:超越失语》引用率较高,《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影响中国文学送出去的三种心态及其对策》《全球化背景中文学理论的本土性问题》《列宁反映论与古希腊摹仿说》等,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被《2003年中国文学研究年鉴》大段转述。《换一只眼睛看莫言》和《我们从〈废都〉中发现了什么》是我仅有的研究当代作家的两篇文章,引用率很高。同时还参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文艺心理学教程》《西方文论史》撰写,参加了教育部专升本重点教材《西方文论》《文学理论基础》撰写(后者为副主编),编撰了《西方文论选》部分,参与了《文艺心理学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撰写。我的波德莱尔研究也颇受读者青睐,共7篇。其中《怎样看待象征主义的特点、来源及分期》仅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即达2159次。
五
毕业时曾被考虑选留某部委或从事大学语文,但我坚决不肯,回到西安又不安分报名到了汉中师范学院(今陕西理工大学)。汉中是刘邦龙兴之地,时过境迁已破败不堪。在此前后2年,又在陕西师范大学1年,1985年又考入北师大读研。
第二个事件是第四次文代会,1979年10月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做了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相比有较多新内容的《祝辞》,如文艺性质和方向是为人民为社会主义,要发扬文艺民主,要有创作方法多样性等。特强调文艺特殊性,说作为精神劳动需要文艺家个人创造精神,写什么怎样写应由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不要横加干涉等。这鼓励了新老作家,也给1977-1978年间已出现并正在产生影响的伤痕文学和朦胧诗加了热②。一些被排斥的作品登上大雅之堂,成了知名报刊争相发表的抢手货,一些刊物陆续复出。在北师大这样的高校,各种文学讲演越来越多③,不同大学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繁起来,国外学者进修者开始走进课堂,人性、人道主义被更多讨论,“文艺学热”“美学热”已然出现。此过程中,我对新出现的文学作品、刊物尽量搜罗,与文学美学有关的讲演场场去听,有时无座便站在窗外。对校外某些展览,也偷偷去看。我有一辆从家里托运来的自行车,外出方便,且不花钱。当时政治很诡异,一边开会贯彻解放思想,一边又有反这样反那样的文章出现。我很迷茫,既向往又忐忑,既兴奋又不安。
早先买的墨菲的《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派了用场,又买了克雷奇的《心理学纲要》、查普林的《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等,都是西方心理学名著和大学教材,可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更可查找著名人物和代表作,延伸阅读。在此基础上,我精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后期著作选》《爱情心理学》《论美文选》,荣格的《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心理学与文学》,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等,还有勒温、马斯洛、荷妮(又译霍尼)等的著作。美学类,购买并细读了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丛,如《美感》《艺术原理》《美学与哲学》《艺术问题》《艺术与视知觉》《情感与形式》《美学的历史》《审美价值的本质》《美学与艺术理论》《审美特性》《论艺术的精神》《当代美学》《视觉思维》《想象心理学》《创造的秘密》《符号学美学》《美学新解》《抽象与移情》《存在主义美学》《艺术的真谛》《真理与方法》《批评的循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美学》《艺术》《美育书简》《美学和系统方法》《马克思主义美学基础》《走向科学的美学》等。一套读完,对西方美学基本了解。除苏联人喜按主义剪裁资料讨论问题外,余皆各擅胜场。尤其朗格、阿恩海姆、桑塔业那、贝尔、康定斯基、阿瑞提、伽达默尔等,对我影响尤大。不仅读,还帮朋友买,邮寄。重读《批判哲学的批判》有了一点小感触——觉得对马克思与康德关系梳理及对主体性阐扬很好,也认为强把康德放入马克思框架乃削足适履。我认为,马克思从黑格尔接受的远比从康德的多得多。但不管怎么说,它是有价值的:(一)把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为彼时僵化浅陋的中国美学研究找了新源头。(二)通过康德而强调个体人自由(主体性)重要性,为彼时僵化浅陋的中国美学提供了新理论。刘小枫睥睨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失于苛刻,因为,那时不经由马克思而谈个人见解是很难的。《美的历程》以荣格积淀说为线索讨论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学很有新意,但其概括不甚准确且各章标题逻辑上非同一层次,新旧观念交陈如新菜炒熟后添加了陈菜。
哲学类,读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由于要参加黄药眠领衔的中西诗学范畴比较项目(我负责崇高与大的比较),对后一本读得尤细。叔本华的读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人生智慧》及新译小册子等。黑格尔的读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等,其对中国古代哲学的评价,使我服膺。尼采也是我所爱,读了《悲剧的诞生》《朝霞》《查拉杜斯图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等。说实话,康德较晦涩,对其理解我很多不是经由黑格尔而是经由叔本华和尼采达致进境的。也用很多时间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自购《马恩选集》四卷和《列宁选集》四卷都翻烂了。自然科学类,读了与新兴社会科学相关的物理学数学及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相关的。人类学社会学类佛经也读了一些,如费孝通的,马林诺夫斯基的,格罗塞⑤的,金刚经等。还读了许多传记。我有两个原则,一是主读西方传记。因为中国传记有扬名立万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等观念作怪,作假多。二是主读自传,因为更真实。读传记与我拟定的硕士论文《创作动机论》攸关,故翻遍图书馆。对奥古斯丁卢梭托尔斯泰等人的《忏悔录》、尼采《看哪这个人》及达尔文自传等感受至深。卢梭说的“不管末日审判号角何日吹响,我都敢于拿着这本书面见上帝……”,让我震撼。
如上是所读很少部分,目的是让读者明白我文艺学美学知识的最初来源和构成。对我来说,阅读是对美和文艺的了解,更是对人这个特殊物种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科学方法论的掌握。
除阅读外,灵感碰撞也与某些讲演和讨论会有关。讲演已述,这里说说讨论会。讨论会那时在北京初兴,有中国社科院的、北大的、北师大的。只要知道时间和地点,大都赶去参加,坐在后排,听发言,也观摩发言者神态,偶尔带回几页论文。
这时段所写较少,乃围绕任务或项目进行。为吕智敏《文艺学新概念辞典》、王向峰《文艺美学辞典》写过辞条。出版前,有的已在《北京社会科学》刊载。完成了比较“崇高”与“大”的文章。用心理学角度研究陈子昂,并发表了相关文章于《名作欣赏》,收到读者来信。写过讨论托尔斯泰“死欲”的文章,后刊于《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和《外国文学欣赏》,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最重要是硕士论文《创作动机论》。遵童老师指示,按专著设计⑥。1987年冬完成,约25万字,答辩时抽了第3-5章。毕业前,部分内容早已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发表。后压缩为18万字,1992年取名《创作动力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学术处女作,也是中国第一部研究创作动机的专著。第1章引言,第2-5章描述内在特征、类型、结构、活动机制及冲突等,第6章后探讨与灵感、焦虑等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有人说:“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创作动力的类型结构、心理机制,以及创作动力与人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的关系,建构了创作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围。”[5]也有说:它是中国创作心理学富有成果的展示,作者明确将创作心理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什么要创作,二是怎样创作,作者主要回答第一个问题[6]。后我被邀参与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文学理论教程》撰写,关于创作动机内容被接受,由此也被更多高校教材所援引。夏之放说:“各家(教材)对于文学创作动机(以及目的、动因等)的论述……特别是对于创作动机的结构和种类的划分,其思路应该说是大同小异的,盖源于李平的专著《创作动力学》。”[7]
六
硕士毕业本想留京但各种考虑缠身仍回汉中,1993年评为副教授被邀加盟湛江师范学院(今岭南师范学院)。时有3所高校邀我,最终落户湛江,原因是大海。海岸海浪海风沙滩蓝天白云,是我最爱。1994年童庆炳先生在一次会议上遇见劳承万先生,专写手札嘱我去读博,又被俗事牵扰未成行。1998年后有几所高校邀我加盟博导队伍,反复权衡利弊也一一婉拒[8]。这样,我就在湛江沉淀下来。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是提升学习效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获得高效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所以老师可以制定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的合作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学生老师要大力表扬,对比较内向或比较消极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奖励措施,谁发言积极谁进步明显就可以获得小红花奖励,积攒够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就可以兑现奖品。通过这样简单的情感激励和物质鼓励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 10]He turned to look at her.He said sourly:“You look such aneat littlethingand look at what you write.”
汉中几年,读了较多中国古籍和西方经典,如二十四史、四书五经等,又如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系列等,对《史记》《汉书》《三国志》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尤垂青,而色诺芬《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令我唏嘘。一边上课,一边撰著。李春青邀我一起主编“中华雅风美俗丛书”,于是撰《天汉雄风》,又邀4人撰《先秦礼乐》和《大清余境》。《天汉雄风》1993年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是我第2部专著,2009年再版,通过娓娓叙述,梳理了西汉美学精神。西汉,我把它与汉水汉中汉族称谓及银河等联系,取名天汉。银河在《诗》里叫天汉。《大东》云“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在书中指出,天汉与西汉有联系但不相等。西汉美学精神,我用雄豪概括。雄指雄放,指一种囊括天下吞吐宇宙的创造性心态;豪指粗豪,指一种张扬个性无为无不为的开放性心态。我还认为,魏晋以降尤其明清后,中国人喜称汉人喜在履历表民族栏填汉族均与之相关。这是创新研究,也是1989年后对古代文化的忧思。我对西周以来禁锢人的儒家文化保持警觉,叙述夹杂热讽,而赞赏由春秋战国高士开创的雄豪精神,也赞赏其对秦末汉初社会各生活层面的渗透,对建筑音乐舞蹈文学的渗透。春青兄初读书稿说蕴藏着浓浓的气,很对。有网友说:“李为西安人,幼时登咸阳原望汉帝陵的经历,在其心头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本书可说饱含了作者诸多深情。其一声声“天汉”让人心绪飞扬,为之动容……殊不知大汉如此粗豪、拙朴与雄放。秦末汉初,究竟有多少动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上演发生……”[9]当当网留言有“中国男人不得不读的一本好书”等。在学术界,刘清河说是“一部专门从社会时尚角度重新论析汉代文化审美精神的专著……表现了作者的学识和睿智”[10]。还有人以之为主要参考书,做博士论文。
在汉中还做了几件事,如作为编委参与了黄卓越的《诗赋词曲联精品鉴赏大辞典》《东方闲情》《中外文艺沙龙精鉴大辞典》《亿万个为什么——中外文学卷》《古今成语八用词典》《中国大事典》等。又撰《文艺心理学讲义》《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论讲义》,参与童庆炳《艺术与人类心理》《文学理论教程》的编写等。那时创造力很强撰写论文较多,摹仿现代名人用笔名如李之往、木成畦、韦曲、大平、张平等发表。
初到湛江,一边将文艺学美学讲义整理为书稿,一边继续中国美学哲学思考。前者如1993年新疆大学出版的《西方文学评论方法论演进》,是我第3部专著。有学者称其为“一部及时的方法论著作”,“对西方文学评论方法论从古典到20世纪的转向过程作了清晰阐明”[11],也有说“开拓了西方文论研究的新境界”[12]。从朋友来信可知,它被某些大学外文学院教授遴选为硕士生或博士生必读书,或作为选修课教材。从网络可知,它使许多年轻读者圆了读硕士或博士的梦。在购书网上,其价格被炒为89元。后者如被我称为比较美学的一批论文,有《达者的美学:贾谊与叔本华比较》《生命意识的觉醒:杨王孙与叔本华比较》《从达观走向乐观:叔本华尼采比较》等,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我所谓比较美学,有两层含义:一指将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方美学比较,二指将不同美学家(如叔本华与尼采)比较。还有几篇如《如何评价唯美主义》等亦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挑战、困境与适应性调整思考》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七
转向中国思想史研究,亦始于汉中。《天汉雄风》在探讨西汉审美精神时,揭示的就是思想史问题,因为西汉审美精神在我看来就是反拨了儒家思想的成果。到湛江后,思考更加深入。我一直认为,不搞懂西方思想史无法研究西方美学和文艺学,不搞懂中国思想史也无法研究中国美学和文艺学。在此支配下,我的比较美学论文不仅是美学层面的比较,更是对孕育美学观点背后的母体思想的比较。
把重点转向中国思想史,是到了湛江以后。为此专门新买了二十四史作勾划,又买了岳麓书社《百子全书》《诸子集成》等全天候阅读。所谓子,即经史子集之子部;所谓诸子、百子,即子部最经典著作。我觉得,《老子》《庄子》《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等比四书五经更重要,有助于发现传统文化诸多问题。这时我开始在行政上任中文系主管科研副主任及后来的人文学院副院长,在学术上任学术委员文艺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等。干行政非我所长更非我所愿但很难辞掉,只好拖着沉重挑子在学术上前行。过多会议过多掣肘事使我精力分散也使我窥见世人真面目,窥见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的负面。无疑,这些也都融入了我的中国思想史思考。顺序是:先当下后古代,先个案后概括,先熟悉领域后扩展。《集体潜意识中的消极力量》以90年代自吹现象为例,剖析中国人自大心态及所附着的腐朽思想。《生命的普世性与不祥之妖》和《学术边缘人与学术清明》[13]等,剖析知识人不良行为及心态。《放弃知青情结走向澄明境界》,则剖析知青文化并对讴歌者嗤之以鼻。《简化字由来、出路及词典霸权问题》更将汉字改革与当代文化走向联系剖析,被北大厦大等网站全文转载,风靡一时。思考又向古代延伸。1996年发表庄周荀卿韩非比较论文剖析战国中后期思想流变,1997年发表《试论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屈原情结》揭橥内核和本质。文献查录可知,“屈原情结”这个概念最早就由此文提出。它写成于1994年交给几家刊物无消息到1997年只好在本校学报发表,后被七八种丛书收入。接下来是对贾谊陶渊明魏晋士人群落的研究如《贾谊新论》《贾谊哲学美学思想抉微》《陶渊明人格的心理学分析》《陶渊明与朝廷之关系》《从陶渊明所崇敬的五位女性透视其夫妇关系》《松菊崇拜与魏晋士人心态》等,亦被不同丛书收入。
紧接着是对李贽孔丘孟轲的研究。李贽研究是我较满意部分,有《李贽童心说多元文化渊源试探》《李贽之死与东林党人——兼谈〈明史〉的倾向性》《李贽亦穆亦商思想与〈古兰经〉》《李贽与利玛窦:会面次数及意义》《从李贽剖判孟轲谈开去——兼及王安石苏轼等》《从〈九正易因〉看李贽人人平等思想》《李贽儒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兼评黄仁宇对李贽的论述》等7篇,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论坛》《东方丛刊》及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大学生GE阅读》等。它们纠正了学术界一些疵谬,讨论了李贽与《古兰经》及伊斯兰文化的密切关系,考证了李贽被东林党人最终逼死的问题,辨析了李贽与利玛窦三度相见的时间,说明了李贽鞭挞孟轲朱熹的原因及意义,也从黄仁宇论述出发对李贽内在矛盾做了辨析。孔孟研究是庄荀韩研究之持续,有《〈论语〉:孔子弟子博弈之成果》《今天我们如何评价孔子》《民贵君轻说的盲点及其他》等,指出了《论语》的不足,认为是曾参学派掌握了儒学阐释权之后的产物,指出了原始儒学的不足,认为与现代化有格,指出了“民贵君轻说”的盲点及与以人为本的相悖等。
八
毕业论文是《论苏轼的辞达意说》④。辞达,乃孔丘所言,意思是,一个人用词把该说的说清楚就好了。但在苏轼这里,却变成一个文艺学美学范畴。辞达不再是低标准,而是最高标准。“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辞达非苏轼所创,辞达意才是。苏轼认为,意是精神世界的总称,包括情感思想意志意念对美的感知等,千变万化。辞要达的,是意。能用词捕捉住意并表达出来,千难万难。
这一段美学文艺学研究的核心成果是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文化阐释》,这是我的第4部专著。初稿写于1996年。安徽大学顾祖钊受邀与某出版社签丛书合同时我写了它,取名《抒情学引论》,次年交出版社被毁约以赔款了事。后北师大组织丛书,我把它打磨数遍改为现在书名。出版后成为抢手货,许多朋友及博士硕士买不到,购书信件与email如雪片飞来,只能抱憾(出版社只给10本样书)。此书欲构建抒情学框架,内容自成体系。从感情本体、维度、萌动谈起,进入抒情途径、形式、机制探讨,再研究抒情活动典型体现即抒情诗的构成,又讨论抒情与叙事的区别与联系,最后追溯中西方抒情理论的会通及未来发展,夹叙夹议。有学者说是“一部试图建构中国抒情学的著作”[14]。它引用率很高,国内不说,境外有陈国球(台湾淡江大学)[15]、李秋兰博士(台湾成功大学)等[16]。更有郑志成博士(台湾东海大学)以之为教材开选修课[17]。
九
我的中国思想史和文学思想史研究成果,有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我第5部专著)和2011年中国社会出版社的《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我第6部专著),及尚未出版的《晚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研究》《秦汉士人心理个案分析》和《跨越异域文化的卡夫丁峡谷》等。动笔前后,读过约50部(篇)思想史哲学史学术史文化史及历史著作。个人感觉悲凉之雾遍及华林,认为梁启超顾颉刚等不愧为大师,有自省和怀疑精神,而侯外庐范文澜郭沫若任继愈等被阶级论所缚但细部有火花,但钱穆柳诒征韦政通等有钻进儒家之彀之嫌,牟宗三李泽厚亦如此。
阅读的目的是反思。《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即为反思古代知识人依附性、工具性和软骨病的来源。我把笔触伸向历史深处,从门客及刺客文化钩沉线索,把古代知识人为独立以生命为代价慷慨奋斗,但由于无经济基础支撑,拐了一个弯又回到依附的过程,做了全方位分析。出版后,较轰动。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鄢烈山说它可与王学泰游民文化、余英时士文化研究“鼎足而三”,还说是2003年读的最好一部书[18]。王子今说它“开辟了认识秦汉文学的新路径”[19]。阳君借此表达了对秦汉门客的悲悯[20]。《2002年中国文学研究年鉴》对它也有大段评论。《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是个案反思,写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言》探讨中国古代为什么只能产生知识人而不能产生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原因,《代跋》与余英时商榷从性质上区别中国士不等于西方知识分子的特征。同时精心选择了12位知识人(孔丘孟轲庄周荀卿韩非屈原贾谊杨王孙陶渊明陈子昂李贽黄遵宪)和两个知识人群落(秦汉之际和魏晋之际士人)做个案分析。
将检索结果从CNKI中分别按照自定义(题名、作者、单位、基金、年份等信息)和Refworks格式导出文献。首先,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文献年度分布、高被引文献、基金文献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其次,运用 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5.3.R4版本)得出作者、机构发文量列表,制作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突发性探测图谱。并运用该软件的科学合作分析、关键词词频及共现分析、词汇的突发性分析等功能,可视化地呈现移动阅读的知识结构、研究热点及发展规律。
《晚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研究》为北师大项目应唐晓敏邀而写,2013年完成,40余万字,与《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紧密联系。后者曾探讨汉赋乃至更早的文学形式背后的美学观及文艺观的致用意义,指出,把文艺和美作为实用工具是中国美学和中国文论在娘胎里就孕育了的,前者继续这种思考,但对象是晚唐五代文学。它尚未出版,只好分拆发表,累计已近40篇。其中:《论杜牧以意为主的兵家文学观》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如何看待晚唐方镇坐大及与中央博弈问题》被中华网史海烟云栏加编者按全文转载;《关于黄巢起义诸问题的冷思考》被凤凰网历史栏加编者按全文转载。它们固精彩,但未被转载者更精彩,如李商隐研究4篇,司空图研究5篇,皮日休研究2篇,韩愈研究5篇,李煜研究2篇,《旧唐书》研究2篇,《花间集》研究2篇及晚唐五代佛教研究、道教研究、大秦景教研究多篇等。《秦汉士人心理个案分析》以李斯打头精选了15位士人从事个案研究,30万字,1998年完成。《跨越异域文化的卡夫丁峡谷》以意识形态反映论进入中国这个事件为对象做跨文化研究,30万字,2003年完成,均未找到合适出版社,打算分拆发表。
十
学术之路上也有些许心得,在这里谈谈。首先,学术为天下公器,意思有二:(一)学术乃器,人人可使用,不能独霸;(二)学术是说理的,即道出真相或真理的,而非附庸政治或道德的。其次,要有独立自由之意志和独立自由之思想的乐趣。学术有乐趣在焉,无乐趣则无自由,无独立,无思想。再次,要勇于使用个人理性,勇于预流。最后,是多读书,多积累,善思考,即“袖手于前”。
第一个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们这些从外省来京的平民学生来说,只觉得与某种形势有关。入学时,西单南侧灰色矮墙已有大字报出现,初冬越来越多,称为民主墙。我和同学结伴儿去过几次,借着昏黄路灯看到的主要是各省群众的伸冤诉求。12月中,会议召开了。它提出一条与阶级斗争不同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路线,给“天安门事件”平了反,也明确提出,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石破天惊,新时期来了。其表征,是大字报先燎原后减少。在高校、学术界,人性、人道主义讨论开始了。
注释:
①在我西藏察隅边防部队旁几十公里处的一座知青农场图书馆里藏有不少文学书,有战友常去协助编排文艺节目私下带回,与我及下放我部的重庆军医大学两个大学生分享。
②伤痕文学1977年已有成果如《班主任》但成为热潮是1978年《伤痕》发表,朦胧诗也早出现如食指但被追捧也是1979年之后。
走到大街上,想起刚才在周书记办公室的情景,心里真是惬意得很,觉得那才是我要说的话,我要做的事。就地免职、开除公职,随他的便,大不了回家修地球。想到这里,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应该去喝一杯,好好地为自己庆贺一下。于是,我便找了间小酒馆,要了半斤天锅酒,炒了两个家常菜,便自斟自饮起来。
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从1 000吨级、2 000吨级到3 000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工业示范装置的建设运行,多喷嘴气化技术成为煤化工企业的首选技术之一。目前以技术许可的方式成功向国内外57个项目实施转让,共计建设158台(套)气化炉。
③当时凡有影响力的诗人小说家政论家等无不在北师大做过讲演。
④它发表于《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获1986年北师大研究生部科研佳作奖。
⑤一般以为格罗塞是艺术史家,在我眼中,他是艺术人类学家。
(3)在前期的MVB一致性测试中,增加对于t_source试验项点,了解网络中所有控制器通信板卡的t_source参数,尽量将该参数修改至4 μs
⑥让硕士生把毕业论文与导师项目挂钩并按照专著撰写是童庆炳的创造,后被很多高校效仿。
参考文献:
[1]李平.天汉雄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2]姜红伟.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J].作品,2014(9):127.
[3]李平.我看《寻找家园》及其他[EB/OL]. [2016-10-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43df70102ws7l.html.
[4]李平.生命的普世性与不祥之妖[A].贺立华,杨守森.青年思想家[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9:203-207.
(4)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它可以使人们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念,带动员工树立明确目标,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5]刘士林. 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简评李平的《创作动力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4(2):12-15.
[6]涂昊.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心理理论[J].琼州学院学报,2009(1):75-77,82.
[7]夏之放.论块垒——文学理论元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1.
[8]李平.我为什么不愿做博导[EB/OL].[2011-06-0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43df70100rrjn.html.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旅游提质升级的根本。首先需要保护山体,尤其对景区周边和旅游公路沿线的山体进行保护,严防山体遭到破坏;其次是林相改造,对景区周边和旅游公路沿线的林相进行改造,做到四季有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最后需要全面治污,对城区、景区、河道、水系进行治理整顿,通过治理逐步实现城镇、景区污水零排放。
[9]永嘉陌上尘.评《天汉雄风》[EB/OL].[2017-04-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43df70102x5m8.html.
诚信教育的关键是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熔炉,是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有效途径。”[2]儒家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 ”[3]并强调在实践中“修身为本”[4],做到“慎独”,达到不欺人,也不自欺的境界。这些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10]刘清河.雄豪:汉代审美精神的重新钩沉──读李平《天汉雄风》[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4):116-118.
[11]王一川.一部及时的方法论著作[J].中国教育报,1996-01-14(003).
[12]陶水平.开拓西方文论研究的新境界[N].湛江晚报,1995-01-19(003).
[13]欧阳文风.学术边缘人的意义及其他[EB/OL].[2015-08-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43df70102vre0.html.
[14]刘淮南.建构抒情学的努力——评李珺平《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文化阐释》[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139-140.
[15]陈国球.抒情的传统——一个文学观念的流转[J].淡江中文学报,2011(25):173-197.
[16]李秋兰.《史记》叙事之书法研究[EB/OL].[2012-10-0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43df70101b8gf.html.
[17]郑志成.“情欲”的社会学考察[EB/OL].[2012-10-0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43df70101b8dv.html.
[18]鄢烈山.“门客文化”探源[J].社会科学论坛,2004(6A):56-59.
[19]王子今.新世纪之初的中国大陆秦汉文化研究[EB/OL].[2006-06-13].https://tieba.baidu.com/f?kz=106564975&red_tag=1505556868.
[20]阳君.秦汉门客:在历史的窗外彷徨无助[EB/OL].[2012-10-0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43df70101bb81.html.
附:李平主要美学著作、论文简目
(一)主要著作
何以解惑,唯有读书。
[2]天汉雄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小儿佩戴香囊或将其置于衣兜、枕边,对于流感、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
[3]西方文学评论方法论演进[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学者们一般看重钺体现礼制这方面的功能,这诚然不错,但不能忽视钺还是重要的舞具,中国古代,歌舞乐三位一体,总称为乐。礼与乐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礼别异,强调的是社会上人的等级,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威权和地位;而乐则重在和乐人们的情感,让社会各色人等在同乐的情景下实现和谐。
[4]春秋战国门客文化与秦汉致用文艺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文化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2005.
[6]中国古代知识人思想个案剖判[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二)主要论文
[1]挑战、困境与适应性调整思考[J].新华文摘,1996(12):121-124.
[2]文艺学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2(1):150-153.
[3]评童庆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J].文学评论,2005(4):197-200.
[4]寻绎“摹仿说”在古希腊起承转合的哲学轨迹[J].外国文学评论,1999(4):16-21.
[5]20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J].文艺研究,2000(4):153-154.
[6]李贽“童心说”多元文化渊源试探[J].民族文学研究,2004(2):134-137.
[7]李贽与利玛窦:会面次数及意义[J].民族文学研究,2010(1):106-115.
[8]李贽儒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兼评黄仁宇对李贽的论述[J].民族文学研究,2012(2):13-20.
[9]论杜牧以意为主的兵家文学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6):25-31.
[10]托尔斯泰创作心理中的死欲成分[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2):45-50.
[11]如何评价唯美主义?[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2):77-78.
[12]对当前艺术生活中刻奇现象的思考——从米兰珺昆德拉谈起[J].学术研究,2007(9):152-156.
[13]达者的美学:贾谊与叔本华之比较[J].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96(3):46-51.
[14]生命意识的觉醒:杨王孙叔本华之比较[J].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1997(4):23-26.
[15]从达观走向乐观:叔本华与尼采[J].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 ),1998(7):24-29.
[16]推进审美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面向21世纪的思考[J].学术研究,1998(2):73-74.
[17]世纪之交:文艺心理学的窘境与前瞻[J].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 ,1999(4):36-44.
[18]影响中国文学“送出去”的三种心态及对策[J].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1(11):49-51.
[19]学科泛化下文学理论的两难困境[J].高等学校文科社科文摘,2002(2):108-111.
[20]放弃知青情结走向澄明境界——中国文化消极沉积层的当代个案分析[J].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萃),2002(3):59-63.
[21]全球化背景中文学理论的本土性问题[J].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3(2):93-94.
[22]抒情学的生成、发展及其汇通轨迹初探[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6-24.
[23]审美文化:从形而上研究到范畴拓展[J].博览群书,2015(6):61.
[24]美育的核心纽结和方法论——兼谈当代中国美育、艺术教育的失误及对策[J].美与时代,2003(1):9-11.
[25]列宁“反映论”与古希腊“摹仿说”[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59.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