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刺绣与电脑机绣的工艺对比研究
一、刺绣方式种类分析
(一)传统手工刺绣
传统手工刺绣(以下简称“手绣”)实际上是一种以手工的形式将针线作为工具把所要表现的图案形式展现在织物之上,并为生活增添美感的艺术。手绣与养蚕缫丝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已开始养蚕缫丝。据考古发现,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蚕丝织作一些简单的丝织品,丝织品的出现以及纺织技艺的不断发展为手绣工艺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工整绢秀的图案、清新高雅的色彩、变化丰富的针法、精巧细腻的技法使得手绣品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手工绣的精美技艺流传至今,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各个不同门类刺绣的创新,手绣的针法技艺繁多且各具特色,衍生出不同风格的刺绣艺术。除了目前的“四大名绣”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外,许多种类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技艺几乎失传或者濒临失传,手绣因此变的弥足珍贵。针线在技艺高超的绣工手中犹如画家所绘的笔墨丹青,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手绣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作为文化的一种象征,也必将对现代设计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电脑机器刺绣
刺绣品需求量的剧增、手绣生产率的低下、手绣工艺品价格的高昂等原因使得手绣在市场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电脑机器刺绣便应运而生。机绣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步:首先由专业设计师设计出绣品图案样式,后交由打版师用专业绣花软件制版并录入电脑绣花机进行试版,绣工对试绣出来的绣品的颜色、针法进行反复推敲修改,最终定版并由绣花机进行批量生产[1]。与手绣相比,机器刺绣(以下简称“机绣”)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图案样式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受到不少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习惯与品质,为学生在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机绣诞生之初以模仿手绣为唯一目标,把手绣中较复杂的工种照搬到电脑刺绣机上制作,然而所制绣品针迹粗犷,配色生硬,厚如毛毡,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机绣工艺通过开发新的输入法,对很多工艺针法进行了革新,绣品艺术效果已接近于手绣,但效率比手绣高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很多。机绣以大批量生产为主,所以在题材上多是大众喜欢的且寓意丰富的,比如寓意花开富贵的牡丹、象征传春报喜的梅花、代表旭日东升的山水、形容高瞻远瞩的老虎等[2]。加工速度快、价格低廉的现代机绣目前看来仍有许多局限性,不少传统手绣中较复杂的技法只能通过手工绣制完成,在细节的处理上总是不如人意,所制成品中极易出现一些混乱的、参差不齐的图案边缘和棱角造型。
(三)手绣与机绣相结合
磁共振扫描的主要序列及其参数如下:GRE-EPI序列参数:TR/TE=2000/35ms,翻转角=90o,层厚=4.5mm,层间距=0.7 mm,矩阵=64×64,视野=230×230×141,采集240个时相,轴位、扫描参考线平行于前后联合,扫描层数为33层,扫描时间为8 min。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思维的创新,于是出现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机器刺绣的基础上辅以手绣的生产工艺。将所绣部分不包含人物或动物的脸部、手部、腿部等裸露在外肌肤部分的图案进行电脑打版并制成机绣花版,录入电脑绣花机内进行绣制,而对上述提到的未打版部分和光影等需要局部细腻处理的部分则由绣工进行手工绣制,将机绣和手绣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该刺绣工艺,与手绣品相比,大大缩短了绣品制作时间,降低了制作成本;与机绣品相比,细节得以展现,艺术感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手绣的绣线相比机绣绣线来说要细很多,手绣部分向内凹陷,与机绣部分不在同一层面上,整体视觉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绣工进行了改善,将机绣与手绣分别绣制在两块绣布上,裁剪绣制完成的手绣部分,将其粘接固定在大绣布的对应部位,从而完成整幅绣品。手绣部分的厚度有所增加,这样就使手绣部分和机绣部分的图案在一个层面上,从而不影响整幅图案的整体视觉效果。为更好地使手绣部分和机绣部分呈现出自然的过渡效果,用绣线沿小绣布的边与大绣布紧密缝合。现如今的刺绣技艺不再依赖单一的传统手工或电脑刺绣机器,而是将两种技艺相结合,不断吸收两者之间的优势摒弃各自不足,在表现方式与艺术手法上促进了刺绣技艺的发展。
二、手绣与机绣的对比分析
第三、层次感不同。机绣绣线细分之后很容易出现劈裂,所以在绣线粗细的选择上极其有限,相比之下,手绣根据造型、工艺的不同可将绣线劈成十几份甚至几十份,使用其中的几份制作刺绣,因此手绣作品中呈现出的绣线粗细是富于变化的,与之相比机绣则显单调无奇。
(一)针法对比
机绣与手绣最终效果的呈现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差别:
传统的刺绣完全由绣工一针一线将图案绣到织物之上,制作时间长,绣品价格昂贵,普通消费者较难接受。大批量生产的机绣品绣制时间短,价格低廉,适应市场大部分消费者的需要。机绣更适用于一些要求呈现整体效果的绣品,但对于局部需作细腻处理的如人物、动物的肌肤毛发和风景画中的光影效果等往往很难表达。
鲁绣机绣最基本的针法包括走针、平包针、他他米针,其他的针法皆以这三种为基础进行变换,针迹的方向、大小和疏密的不同需要对电脑参数的设置来制定[4]。其特殊技法主要有贴布绣、雕孔绣、珠片绣、植绒绣、牙刷绣、皱绣、毛巾绣、宝石绣、水溶绣等。以水溶绣为例,通过电脑刺绣机将粘胶长丝制成的绣花线绣在水溶性非织造底布上,再经热水处理使底布溶化,乍看起来和传统花边制品毫无二致,仔细观察则会发现其中的细腻严谨之处[5]。
第二、触觉感受不同。首先,机绣用线是由化纤材料制成的丝光线,光滑度较高,机器绣制时需要紧紧拉住,因此摸起来有明显的紧绷感。另外,由于机绣绣制时要求不能断线,所以背面满是连线,同样的一幅绣品,机绣绣片质量很重,提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与手绣绣片重量差别可达数倍。而手绣绣线以天然蚕丝为原材料,再加上特殊的制作工艺,即便是满绣,成品质量也较轻较软。其次,在绣线排列方面,机绣是由事先输入完成的电脑程序控制生产的,所以绣线排列整齐有序,针脚长且分布规则。手绣因为是人工绣制而成,绣工在绣制之时不可能每针的长短都一样,针脚错落有致。
本文分析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时,推导并分析产业集聚作用于地区工资收入的作用机制。新经济地理学派在阐述中心——外围理论 (CP理论)的过程中,引入冰山运输成本和规模报酬递增,并建立新经济地理学的经典工资方程:
(二)效果对比
鲁绣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是有着最早历史文献记载的一个绣种。鲁绣风格不同于其他绣种,底衬多用暗花织物,绣线选择彩色强捻双股衣线。当下的鲁绣绣品中就技法而言有手工绣制和机器绣制两大类[3],它们在针法上有很大不同。
第一、视觉冲击力不同。机绣在色彩的选择上局限性较大,颜色搭配不均导致色块间的过渡较生硬,可远观,但近看就差强人意了。虽然后期机绣对绣线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用单股的化纤混纺真丝绣线,这样做出来的绣品虽然很像手绣,但是绣面上泛出的高光与丝绸温润自然的光泽却大相径庭。对比图1《荷花图》中的机绣品与手绣品,可以明显看出机绣品整体用色鲜艳明亮,光泽度强,设色较少,过渡效果略显不自然,而手绣品的色彩选择要丰富得多,中间色的层次过渡较多,画面刻画细腻,效果逼真,气韵流畅。
鲁绣手绣的针法有很多,常用的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刻鳞针等[4],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鲁绣中齐针与散套针结合使用最为普遍,其他针法作为辅助针法以便更灵活地处理图案细节。例如,20世纪80年代绣制的“百鸟朝凤”以散套针为主、齐针为辅,将画面中的百鸟及尊贵的凤凰绣制得栩栩如生、粗犷奔放;散套针绣的花卉,色泽艳丽,千娇百媚,活色生香。
刺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刺绣先后产生了有着“四大名绣”美称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此外还包括京绣、瓯绣、鲁绣、汴绣、汉绣等在内的地方名绣及民族刺绣。不同风格的绣种所使用的针法不同,形态各异,历久弥新。下面以山东名绣“鲁绣”为例,针对其手绣与机绣方式的不同从针法与效果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图1 “荷花图”的机绣品与手绣品的对比
第四、图案选择不同。机绣绣品线色使用简单,编制程序周期长,若想呈现出较好的视觉效果,在题材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限制,多选择工艺要求不高且大众喜闻乐见的图案形象。手绣线色使用复杂,图案取材广泛,且绣工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几乎可以仿绣任何题材的图案。
第五、品质和价格不同。机绣可以批量生产且较为便宜,尤其是低档绣品的价格只有手绣的几分之一,利润却比手绣多几倍甚至十几倍,中档以上的绣品只能由手工绣制而成,若通过机绣定制加工数量少且图案小众复杂的绣品,其开模具和开发电脑控制程序所需要的成本是无法收回的。在价格方面,手绣材料及人工成本都相对较高,其优势只有在中档以上的绣品中才能得以很好地体现。
三、结 语
刺绣独具特色,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但由于手工刺绣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多数具有精湛技艺的匠人年事已高,年轻一代又没有成长起来,“人亡艺绝”就在所难免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现代年轻人对手绣工艺传承的危机意识并不强烈,手绣朝着机绣转变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刺绣机器的出现无疑会促使许多绣工减少精力,同时却也使手工刺绣的传承受到威胁,但是没有人能阻挡时代进步的步伐,也无法阻挡现代机器对传统工艺带来的冲击,我们也不能为留恋古老且精美的艺术品而阻止技术革新[6]。手绣是机绣的前提,机绣是手绣的创新与发展,两者也不是必然地对立的,关键在于如何并存、继承和发展这些知识和技艺。
近年来,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逐步推广,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不断增加,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由于这部分人一无专业技术,二无高深知识,主要从事低级劳动服务业,满足城市低层次劳动岗位的需求;加之收入少,工作不稳定,难以更深层次地融入城市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掌握一技之长,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依据当地《当地城市轨道交通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中提供的统一岩土分层标准,根据场地内所揭露地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风化程度等工程特性,将场地内岩土层分为填土层、淤泥质黏土、岩石全风化带、岩石强风化带、岩石中风化带共七大类,部分地层根据地质描述需要进一步再细分亚层,例如淤泥质黏土中,黏性好,富水性差,透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可视为粉质黏土.地质填充如图1,现场地质比较复杂,分沿开挖方向左、右线地质填充图.
参考文献:
[1]黄新民,孟灵灵,周可.电脑绣花在家纺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2(11):23-24.
[2]陈绍芳.电脑绣花及其在服装上的应用[J].国际纺织导报,2014(4):59-60+62.
[3]许崇岫.鲁绣的演变与影响——从威海地区的刺绣看鲁绣的传承与发展[J].管子学刊,2017(4):123-126.
[4]倪明,边菲,李小辉.传统刺绣与电脑刺绣的针法比较与实例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7(9):38-41+55.
[5]付丽娜.电脑刺绣分类及应用[J].江苏丝绸,2008(1):41-43+50.
[6]聂羽彤,刘锋.机绣与手绣工艺的传承分析—以黄平县苗族服饰为个案[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2-17.
上一篇:楚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