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花山壁画线的艺术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线在表现造型艺术中非常典型,世界各国的原始艺术有很多都是把线作为表现的基本手段。广西的花山壁画,也与全球各国的这些原始艺术相类似,把线当成基本的艺术手段。因此,线在广西花山壁画的研究中不容忽视。花山壁画作为特定历史的产物,其线的艺术也会与先民的思维方式、社会风尚、审美趣味息息相关。文章主要从以下思路演绎出先民们心路历程。首先,从用线复制轮廓对象的必然性、线的特征、技术和工具的作用,寻找花山壁画线的艺术;其次,从线艺术生存的社会背景,探究带有原始意味的宗教信仰和相关民俗活动等文化因素。最后,花山壁画的线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从线的装饰性、线的情感性、线的民族性感受其具有的审美视野。

1.1 危害特点:主要危害心叶、嫩芽。被害叶形成许多细密而长形的灰白色斑纹,使叶子下垂,严重时扭曲、变黄枯萎。有时还会传播植物病毒。

一、追本溯源:花山壁画线的特征

壮族先民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记载历史。花山壁画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把壮族祖先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花山壁画却给我们的研究留下了各种难解的谜团。那些非物质形态的东西早已随着历史的长河消逝,唯有从遗存中去一探究竟,还原出花山壁画原始艺术的真实图景。研究花山壁画艺术的发生是一项宏大的工作,于此,重在探讨花山壁画艺术的重要形式特征,即线的特征和其形成之谜。

(一)花山壁画用线复制轮廓对象的必然性

首先是受原始思维影响。艺术来源于实践,并且是一定历史发展的产物。花山壁画的构图形式和造型特征皆来源于先民对自身和对现实的认知。物质生活条件的差异,使得人们即使用同样的眼睛去接收事物,可能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先民与现代人也正是因此而使得其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花山壁画所承载的内容折射出先民的发生、发展历程,展示出他们情感和思维。花山壁画创作的先民们的思维从本质上说是神秘的。由于处在原始时期的领悟还比较初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原始宗教思维制约,从而呈现出虚幻、神秘的特性。尽管如此,但也提供了壮族先民特定生活时代的生活场景以及表露的思想情感。在其思维中,看得见和看不见是合二为一的。然而,在研究花山壁画的绘画内容时,先民直接感触身边的动植物,来获得纯粹的直观的感觉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直接经验或许比现代人更丰富。这便催生了原始思维的重要特征,即线的思维的形成。

其次为延迟模仿与原始宗教。线艺术产生的必然性可以从先民当时的生产实践来探究。先民们能够在狩猎、劳作等生产之外的空余时间,有兴趣和精力把他们接触过的事物以及日常生活遇到的场景描绘出来。场景描绘后的表现也仅仅是简洁的轮廓线造型,因为在他们思维中呈现的形状只是一些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模糊轮廓。“原始人们对它的感受取得了超感觉的性能和价值,也就是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1](P10)先民再现事物时,不是直接对事物进行写生,而是凭借头脑中的模糊影像加上主观感受创作。他们对于身边事物的形象再熟悉不过了,同时在表达上也想如实地再现物体,但是没有能力再现原形,只能是采用延迟模仿。延迟模仿的记忆主要是事物外部的轮廓,所以很多细节在表达时被省略了,看到的只是大概形状。

线的刻画和结构的运用,对于物体轮廓再现来说,则是简单而又易运用的形式。也许这就是先民用线刻画和把线的结构作为最主要的造型手段的原因之所在。

国内市场:据协会监测的23个省份数据显示,中国磷酸二铵批发价格周环比总体持稳。其中,山东、湖北、陕西、甘肃、新疆5省区市价格上涨,涨幅分别为8.3-37.5元/吨,山西省价格下跌45.8元/吨,其余省区价格持稳。中国磷酸二铵零售价格周环比持稳。其中,福建、山东、陕西3省区价格上涨,涨幅在37.5-50元/吨,山西、湖北、新疆3省区价格下跌9.1-108.3元/吨,其余省区价格保持稳定。

最后为线艺术的简化性质。线条不是单纯的复制,而是倾注了人的感觉和想象。线条作为艺术媒介,有着它特有的性质。花山壁画在线的排列组合上运用简化的创作方式。首先表现在量上,即省略细节保留主要特征,描绘大致轮廓。先民们在大量绘制图像时,就运用了简化性质的艺术创作方式。这里的简化处理,实质是作者对客观物象的总体认识,要求创作者在理解将要再创作物体的基础之上的简化,从而形成抽象线条。“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屈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3](P157)从正身人物看,他们描绘人物的形象时,省略了耳朵、嘴巴、鼻子等细微部分,只草草勾勒了总体轮廓。这在表现手法上,它比真实的生活更为凝练、集中,也更突出其典型意义。其次是技巧上的简化,即以单纯线条,作为主要的创作手段。从最先出现的岩画看,也是由简单的线条构成。人类早期创作时候,仅仅用几根简单的线条,却能表现内心所想的物体,因为那时的人们对物像的认识停留于表层,还未能深入地了解物体的结构。从花山壁画遗迹看,在对许多人物如手以及脚的细节描绘上,呈现出三指、四指和五指。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先民还未能把透视画法运用到壁画中。先民之所以能表现出物体,不在于他们用复杂的技巧,而在于简化技巧,用有限的线条把物体的重要特征和鲜明形态表现在崖壁上。这也是运用简单技巧的魅力所在。

先民用线复制轮廓对象当成目的的壁画艺术,在特定历史时期,它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这可以从原始宗教的视野来认识。原始宗教与先民们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紧密关联。对于花山壁画的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烙印,可以从绘制内容、表达方式以及接受效果等进行追寻。“程式化的立娃造型舞姿,显然不是古人的随意之作,而是壮族先民对蛙类形体习性审美特征的反复认识并加以概括的结果,为对其图腾亲属赋予特殊感情意念的艺术表现。”[2](P25)先民创作时,不仅是对熟记于心的客观事物的描绘,而且也把绘画语言通过客观事物融入其中,把原始宗教观念贯穿于将要表现的客观物象。他们希望用人力去控制其他相关的对象,用虚拟物来寄托自己的愿望、理想和追求,以达到预期效果和作用,也正因为这样而产生了再现性的绘画图样,其实质也是延迟模仿。花山壁画以线为主的轮廓延迟模仿比比皆是,同时也证明了这一点。

住进工具房的第三天早晨,门框上挂一串破鞋。门槛上,门上和进门的地上,都是干了的大便渣子。不知是谁泼的。门框上的破鞋挂了一个星期,反正大家都认为她是破鞋,挂就挂着懒得管它。门框上的破鞋,后来是杨琳帮她取掉的。泼在门上和地上的大便渣,下雨时被雨水冲掉了。

DDoS统一防护系统防护手段包括流量清洗和流量封堵。为形成全网防护能力、推出全网安全服务,新建骨干网流量清洗系统,形成覆盖全网的近源、近目的清洗能力;总部管理平台与总部骨干网运维系统通过接口通信,实现网内、国内互联、国际互联三个方面的流量封堵。

(二)花山壁画的线特征

分类并寻求秩序。先民为了区分和掌握各种事物的特征,为己所用,自然而然地会对生存环境中已知的各种事物进行分类。这主要体现在色彩、形状和性质在三个方面。

第一,色彩。绘画构成有两大主要媒介:线条以及颜色。花山壁画的表现形式就是借线条勾出轮廓,再用颜色涂抹形象。色彩的选择与先民的生存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为时代民族的不同,对色彩也有着不同的倾向,所以对色彩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会反映此时代该民族的情感以倾向。花山壁画的颜色一律采用红色,这并非偶然的。“红色本身在想象中被赋予了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符号象征的观念含义;从而,它(红色)诉诸当时原始人群的便不只是感官愉快,而且其中参与了、储存了特定的观念意义了。”[1](P3)先民对红色的选择仅仅从纯粹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具有理性的社会认知,并给予其特定的感情和观念。“所有画像均以赫红色颜料(经化验为赤铁矿并加入动物胶)绘成,这决非是人们单纯的审美偏爱,而是人们把红色视为生命和力量的象征。”[4](P58)先民坚信红色具备某种特殊并且有神秘色彩的非凡功效,它能驱走鬼神、保护人类生命和生产。如崇左的杀狗岭,杀狗祭神,认为鬼神畏惧狗血。这种红色,先民认为是最具生命力、最神圣的色彩。第二,形状。主要是为了区别不同事物,先民在农耕、狩猎等实践中,形成对物体等的轮廓区分,此轮廓即由线构成。从壁画遗址看,其形状类型主要有人物形态,辅之以野兽、铜鼓、器具等。其中,人物造型特征有点类似于站立的青蛙,也有研究者将它们称之为“人蛙”,更有人将其造型称作“蛙形舞姿”。第三,性质。性质是建立在色彩、形状的基础上的。只有掌握了这种分类,先民们才不会指鹿为马。如在单纯以线造型的平面图像中,想要突出事物的性别特征来表现男性或是女性,这是极其需要技巧且困难的,但是侧面人物图像却表现出鲜明的性别特征。他们或腹部明显突出或胯下有向外的一笔,分别象征怀孕的女性和男性。在聚集的图像,“壁画中除了出现‘小人物’围绕着‘大人物’图画外,还出现了一些零散分布的人形,在这些人形的脚下都有一条粗线,两头翘起,实际上就是对龙舟的简化。”[5](P57)

自然秩序的启示以及心理的需要。事物的分类,目的在于寻求秩序。首先是自然秩序的启示。在混乱的自然界,有着各种合乎规律的秩序。先民们的生活与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依赖于自身更加灵敏的洞察力以及更为精确的记忆力,对自然界中的秩序相对而言更加熟识于心。其次,秩序感的产生来源于先民的心理需要。事物都是由各种有序的机体组合而成的,人本身也不例外,眼睛、嘴巴、耳朵的对称分布,脉的规律跳动等,都离不开秩序。而秩序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模仿自然是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谐是艺术的‘外形’。”[3](P129)在壁画中,图像展现的内容也是由其内在秩序引导的。许多地方描绘了并排站立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呈现出“小人物”环绕着似舞蹈又似祭拜的图景,身旁还散布着轮廓明显近似于狗的动物。这些画面,初次观看,千篇一律,动作机械化,但仔细观察又并非如此,画面内容主次分明,内容安排得井然有序。同样是展示秩序感,如果说壁画线条的形象受到对称的影响而呆板,那么,均衡的线条,却呈现了线条的节奏变化,显出规整而不呆板。壁画中的狩猎、舞蹈、祭祀等,都是在内在秩序感的作用下进行的。

相似率支配下的排列组合。先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活动展现的秩序,足以启迪他们的心灵,再加上心理对秩序的追求,随之而来的也将是对这种秩序的展示和表现。换言之,花山壁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追求并表现秩序的过程,它的秩序感源于自然秩序的观念化,也源于心理的需要。从绘画起源看,线条不仅具有表达意象的功能,与此同时,线条还具有一定的绘制节拍与韵律感,能够表现出艺术创作者们独有的内心世界,给特定社会以深深的印记。在先民最初的艺术中,为了方便识别、记忆和运用秩序,直线展开排列是最直接简化的方法。根据先民在原始思维——相似率的支配下,由简到繁,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青蛙崇拜的另一种解读即生命意识,“对性别特征的强化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不仅是由于族类生命的繁衍,而且还揭示出女性与男性不同的性别特征以及产生不同的作用,从而揭示出生命对族类的生存、发展的意义。”[10](P52)蛙具有旺盛的繁殖力,把青蛙繁殖与人类繁衍的相似关系联系起来,通过拟物、象征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追求。

2.多个同类物组合,人的组合是多个同类物组合最常见的。(1)侧身人像的组合中,他们双臂向前伸出,有的直直地举起手,有的屈肘举起,双腿前迈或屈膝半蹲,像仰卧和俯卧状,人物的动作整齐划一,并朝向同一个方向。(2)正身人像的组合,也体现了整齐划一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类型化的鲜明特征。人物呈正面,屈肘向上,小臂与大臂垂直,多为九十度左右,半蹲双腿,组合的图形非常程式化。画面初看有些零散,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散乱之中其实也有它规则的一面,每一密集点都会有几个人物在一起组成,排列上还具有一定的方向感。

3.多种事物分类组合。多种事物分类的构图法,这是比较复杂的经常用来表现宏伟壮观的场面。看似紊乱无序,但却能发现这些同类事物之间其实是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如整幅画面最突出的是占据中间位置的正面人像,形象为屈蹲叉开两腿,双手屈肘上举,其四周绕着一些侧身的人像,大都屈肘举手,屈腿半蹲。正侧面人物图像中,人物排列整齐、方向一致,他们既是按特定的内在秩序整齐排列,又是以近似或相同的动作形态以及不同方法加以组合,从而表现出一种左右错落、上下交叠且富含节奏韵律一般的美感。此外,正身人像前还出现似狗的动物图。图像表达中,对正面人像的绘制,其运行的线条相对粗大且明显,侧身人像以及其他器具、动物图像,相比则是显得细化并居于次要地位。图像形状有所区别,但可以明确区分种类,且各个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建议分析 ………………………………………………… 王丽燕 林冰姿(6/06)

(三)技术和工具对花山壁画线的艺术产生的作用

艺术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技术和工具允许的条件下,先民是希望在创作过程中,能准确呈现脑中物像全貌的。但在当时条件有限,先民就只能表现主要特征。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艺术风格。“规模壮观的花山崖壁画,是距今二千多年以前的战国至东汉时期先后绘成的。”[6](P17)花山壁画的研究,既要放到这一时期,又要考虑此时代的思维模式。“他们创作崖壁画的动机和目的,也只能从原始社会人们思想意识中去追寻。”[4](P50)在这样一个原始思维里,可能存在着非专业的所谓艺术家。当时先民们常常身兼多职,可能同时兼有耕种、狩猎等工作。绘画是一种通过作品展示技巧的劳动。因而,原始社会的业余画家和现代经过专门训练的相比较,在技巧或者说技术方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此,技术上,先民对线条可以随性发挥。但对于明暗、色彩等次要元素,他们的把握则显得相对迟钝。其次,对花山壁画历史起源的有关问题进行的系列讨论,必然会涉及先民绘画的创作形式和技术手段。覃圣敏等认为“运用得比较多的可能是‘竹笔’和‘羽毛笔’。因为这二种画笔结构细密,质地柔韧,含墨力强,而且富有弹性,绘画时便于挥展收折,线条饱满圆润匀称,墨色如一。”[7](P197)先民所用的“笔”是为了方便涂绘,捆扎制作成的实用工具。这种笔利用含墨力及弹性,在呈现线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样画出的线条,就以最清晰,简洁的方式去表现记忆物的轮廓。从左江流域不同时期壁画发展看,线的发展表现出由幼稚向成熟,由欠缺到完善的过程。时至今日,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遥远的艺术遗迹,感触到它们焕发的神秘魅力。

二、花山壁画线艺术生成的文化因素

先民认为万物都有灵性。他们主要通过想象,给物以人的生命和情感,深信彼此之间可以感应,甚至相互沟通和交流。于是他们会将某种自然物作为图腾加以顶礼膜拜,这就产生了图腾物崇拜。整个氏族的成员坚信他们一致推崇的图腾圣物是其生命的守护神。这联结着先民相互间的心理,作为无形力量协调着各种关系。花山壁画不管是内容、形式,抑或是表达方式、接受效果,都有蛙图腾崇拜的烙印。蛙其貌不扬,先民把蛙当成守护神可能与稻作文化相关,“岩画的内容或许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应与族群的生存和生产活动有关,而与稻作生产相关的文化现像,则是岩画反映的主题之一。”[9](P228)蛙的叫声预示着雨水将要到来,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先民们也无法解释。蛙的出现象征着稻作的好收成,丰产的象征使得先民把蛙尊为神,作为氏族崇拜的图腾。

(一)原始宗教信仰

从“宋书尚意”、“元书尚态”等艺术形成因素看,艺术特质在某种程度上会受一定社会风尚制约。要探究花山壁画线的艺术生成的文化基因,也必须从时代的社会风尚入手。先民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峭壁去绘制大量壁画,可能与他们头脑中的原始宗教观念有关。原始宗教信仰关系到人的精神和灵魂,与花山壁画的线生成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是我们解开花山壁画线的艺术之谜的一把钥匙。

“要理解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的美学思想,就须对当时社会情况和文艺作品有些感性认识,决不应把文艺思想和当时社会实况与文艺实践割裂开来。”[8](P8)花山壁画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与当时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将研究放在特定的历史中,通过对时代氛围、审美取向、思维方式等综合考察,慢慢寻找与线的艺术产生相关的文化因素,这样才有希望解开线的艺术形成之谜。

1.双体组合,即有两个同类或不同类事物的两两组合,这种事物的搭配相对简单。(1)人和器物的组合。佩戴器物的正身人像,手指分别有三、四、五指,头部为圆形,和颈部连成一个短粗的长方形,省略了五官等细微部分,身躯为长方形或倒梯形,手脚的摆放姿势类型化,两手弯曲向上举起,双腿分开像半蹲状。一根笔直的线条,末端加个圈圈,类似于剑的器物佩戴于腰间或放在手上。(2)人和人的组合。典型的有男女交媾。(3)也有人和动物相组合的,有的动物是置于人的头部上方,有的动物是置于人脚下方。

学校科技处是全校知识产权统一归口管理部门,下设科室科技开发科负责专利管理系类工作。科技处已经向学校人事部门做出对处室职能部门调整的请示,申请成立“成果管理科”,成为全校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工作的专职部门。科技处还申请学校成立专门的科研报账财务岗,待批准中。

(二)民俗活动

原始宗教信仰一方面受到当时社会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科技以及天灾人祸的影响,另一方面原始宗教信仰与人的行为活动关系密切。因此,崇拜构成的民俗活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希望通过祈求神灵得到幸福安康,不断追求生存以及生命延续,各种民俗活动便成为先民的共同义务。花山壁画可辨的民俗内容有很多,有庄严隆重的祭祀场面、狩猎活动、赛龙舟等,真可谓丰富多彩。

总之,在花山壁画绘制的不同历史时期,原始宗教信仰也好,民俗活动也好,呈现的物像造型,绝大多数以线作为主要造型手段。先民运用原始思维方法,建立在似与不似的绘制基础之上,通过延迟模仿的创作技巧以及意象造型把线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三、花山壁画线的审美视野

花山壁画作为先民们创造的绘画艺术,用某些形式用来表达某种特定内容,方能称得上形式美。花山壁画似乎是纯粹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上其线条已把内容投射其中,于是它不同于一般的线条、形式,是集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的,积淀了社会内容的形式美。单纯的一根弧线、一条直线等形式,还不能称为形式美。我们对花山壁画的线,当成特定的社会内容和观念,并以此为前提展开的。以下是对线的形式美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探索线在先民的艺术中承载的功能及其美学意义。

(一)线的装饰性

对花山壁画线的审美考察时,在整体审美视野中,我们必须意识到线具有装饰功能。“人类早期的原始艺术创作动机并非是为了观赏、审美和艺术创造,而是为了人类的某种实用功利目的。”[11](P64)从遗迹看,不难发现大多数内容与巫术等有着密切关联,线的装饰性是不自觉的,明显的是功利目的。花山壁画装饰手段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变形,有意识地对客观物象进行增减、变异、几何化和规则化。这样创造的图案既有某些象形,又含有观念的抽象,它的目的是突出物象的主要特征。在岩画图像中,有些绘画场面为了取得完整的艺术表达效果,部分细节被直接简略。虽然如此,却基本准确地描绘了人物最基本的形体和关键的动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为了突出主题,创作者大胆而巧妙地运用主次法,把首领放在画面的中心,加大加粗,高大而且醒目。运用人像形体大小之间主次对比,表达了互相间的等级关系。从图案的构成来看,线依然是其主要艺术媒介。而且这种以变形手段构成的线,比单纯复制的线的形态更有意蕴。线条呈现的装饰效果还运用了程式化法则,即线条通过变形处理后,常常形成某些固定套路。通过运用程式化和变形等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线条之美感。线装饰效果运用的法则还包含了平衡对称、韵律节奏、整齐划一等。对称平衡,最初运用可能源于先民自身的心理需求,后来这种需求慢慢融入艺术中,提升为形式美的法则之一。如类似蛙形的正身人像,四肢均呈现对称。节奏韵律,具有诗一般的艺术魅力,展示生命感和抒情意识。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通过纵向排叠和横向反复,有意识地强化动作、形体的整齐划一,能凸显物像的集体性。

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本国的粮食安全,也关系到世界的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水稻产量的不断的提高,水稻生产环境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繁发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水稻正常生产,今年三江地区气候属于倒春寒气候,水稻个别品种也出现了部分早穗现象,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针对早穗出现的症状,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希望能为红卫农场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二)线的情感性

线条作为先民绘画语言的基本元素,赋予了绘画作品生命,它就像语言文字那样成为绘画者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先民将表现的事物与内心的深度转化为审美的意象,在崖壁上画出他们自己能解读的线条纹样,用来记述生活内容和表达情感。实际上线是人的主观创造,就不免会带有人的情感。因此,花山壁画的线除了是作为艺术事物之外,它还是承载情感的符号。线的形态多样又富有抽象性,抽象的形体容易让观者联想起类似的事物,诱发审美想象,使画者与观者在心里产生的共鸣多。“原始巫术礼仪中的社会情感是强烈炽热而含混多义的,它包含有大量的观念、想象,却又不是用理智、逻辑、概念所能诠释清楚,当它演化和积淀于感官感受中时,便自然变成了一种好像不可用感念言说和穷尽表达的深层情绪反应。”[1](P28)在线描绘的祭祀场面中,众多礼乐器和有节奏的队伍,可以看出先民严肃地对待地位等级及对神的膜拜观念。从线中可以探寻先民的趣味、性情和气质。

(三)线的民族性

民族的种种复杂的因素,造就了民族的艺术风貌。花山壁画被当作“文字”,认为是记载壮族自己历史的典籍,因此,它的线就不可避免地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花山壁画线的独特之处,在于多数线条某种程度上确实已摆脱了原形束缚,它们强调线与线相互组合成的意象图式,具有自由、观念、抽象性质的艺术组织形式,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及意义。正如先前提到的性别区分:侧身人像中头部的后面绘制着较长且下垂的发髻,腹部明显突出,象征怀孕的女性。胯下绘着一根向上翘起的类似生殖器长线,象征男性人物。用规则的几何形代替了头部、躯体,再用一根粗线条描绘四肢,组合成既具象又抽象的人形,有些既具有人的整体轮廓,又具有蛙形象。这是先民用线进行自由的、观念的和抽象性的结果。壁画中由线条组成的人物,有时多个个体的人连接组合也会形成各种线条,具有一种强劲的线条气场。有的内敛,有的向外扩张,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这正是花山壁画以线条艺术进行生命活力塑造的魅力所在,造就先民用线表现的独特艺术风格。

四、结 语

花山壁画的线不是单纯的线,其用线复制轮廓对象具有其必然性,其线的特征,还受到当时特定时代的技术和工具的影响。同时,花山壁画线的生成还包含着原始宗教信仰、民俗活动等文化内容。它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在装饰性、情感性和民族性方面,为观者提供了多重审美意蕴。因此,这也形成了花山壁画线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1.

[2]潘其旭.花山崖壁画一图腾入社仪式的艺术再现和演化[J].民族艺术,1995.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韩肇明,覃圣敏,覃彩銮.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简论[J].广西民族研究,1987(2).

[5]李萍.从左江花山壁画看壮族的审美追求与习俗文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6]覃彩銮.崖壁上的敦煌-神奇的广西左江花山崖壁画[J].中国文化遗产,2007(6).

[7]覃圣敏,覃彩銮,卢敏飞等.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8]朱光潜.美学拾穗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9]陈嘉.广西左江岩画与稻作文化[J].农业考古,2016(3).

[10]张利群.论花山崖壁画影象造型的生命意识及其人类学意蕴[J].贵州民族研究,2003,(2).

[11]张利群,张逸.花山崖壁画的艺术人类学价值和意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高尚学,陈小丽
《百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
《百色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