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的叙事重构

更新时间:2009-03-28

由中央电视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大型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是人们认识西夏,走进西夏历史的一部精品力作。鉴于史料搜集的局限,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向大众呈现出一个真实、完整、多元的西夏是本次摄制面临的一大挑战。在此次创作中,史料方面就收集了中、俄、英、法、日等国收藏和刊布的最新西夏文献,吸收了近20年来西夏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听取了众多国内外西夏学研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使《神秘的西夏》集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成为2015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作品。《神秘的西夏》创作的神秘之处又在哪里呢?笔者再一次审视它,感受到了虚实相生建构下的新纪录主义。

一、西夏历史的展现

西夏是中古时期由党项羌族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其兴起于唐末,至元昊时期,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称帝建国,与辽、宋并立对峙,叛服不常。西夏政权雄踞一方,控制范围较大。其最强盛时期控制的疆域,包括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北宋、辽灭亡后与南宋、金鼎立,实现了中国西北部的局部统一,最后为蒙古所灭。

由于注水系统只有增压泵出口每天进行注水水质的监控,在注水系统水质发生变化时,不能根据每个设备的处理效果分析判断设备运行情况,所以在案例中,油田采用了鱼骨图分析法,从设备、操作、化学药剂、环境4个方面进行分析,共找出影响注水水质变化的因素20条,并制作了鱼骨分析图[3-6]见图 2。

西夏政权消亡后,其独特的文化一度消失,长期以来一直远离世人的视野,成为鲜为人知的神秘王朝。西夏遗民流散于元代各地,西夏文化的遗迹愈加少见。加之元代官方在修撰史书时,未将西夏视为一个正式的政权,仅以简略的传记附于《宋史》《辽史》《金史》之末,西夏的历史记叙在传世典籍中少之又少,未能全面详细探究这一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西夏文化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知其创制文字,而不晓其为何意。正如西夏学者李范文所介绍的,由于经历了战争蹂躏、地震、兵变,大部分西夏城镇沦为废墟,毁灭性打击使得王朝的许多历史变成千古之谜。在西夏故都银川,也仅有西夏王陵孤独地“讲述”着千年之谜。史料的缺失和文字的难解使得国内外西夏历史研究充满着挑战,这也给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摄制带来了困难,如何以客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真实历史是纪录片《神秘的西夏》首先要应对的问题。

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全景展示西夏历史文化,是影视与历史相互结合和交汇的产物,通过影视记录的方式给西夏历史赋予新的使命和意义,成为西夏历史从史学走向生活、走向大众的一种表达方法。西夏历史文化借助影视媒体,展现其社会价值和精神,从而达到了一种升华。《神秘的西夏》拓展了西夏历史研究领域,每个观众都可以从其中抽取资料来研究西夏历史文化。不论是西方史学界,还是中国史学界,对历史的真实态度是历史研究的共性。被誉之为“古代的伏尔泰”的希腊作家卢奇安早在公元2世纪就提出了“如实直陈”的著史观点。在中国,真实依然是治史的第一原则。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提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观点,为后世著史立说奠定了基础。

真实和严谨是构建《神秘的西夏》史诗般宏大内容的基础。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承担撰写此纪录片的史学稿本和情景再现文本。为了更符合历史,他们还邀请了国内西夏学研究专家审稿把关。准确定位、真实还原西夏文化,不仅对宁夏,甚至对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都会起到一定作用。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主要宗旨是真实客观地再现一个消失的王朝。再现历史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史料和文化遗存说话。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在这一方面,以传世典籍中的史料记述和最新考古发现为依据,以“二重证据”或者说“多重证据”再现西夏文明,同时通过历史学家的历史“感悟”,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测,真实而又生动、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西夏的起源、发展、强盛、衰弱、灭亡的过程。大量的最新考古资料如实地反映了西夏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历史的真实性也是纪录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神秘的西夏》依然需要求真的精神,决不能通过虚假的想象和猜测来代替客观的历史,使得真实的历史变成虚假的构建。但是,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又是一种主体行为,需要演员和导演注入灵感和历史激情,提供给观众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景观;否则,历史纪录片将会失去魅力和光彩。同时,在历史题材类纪录片的制作中,“真实就是力量”。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制作者和导演认为,严格遵守事件真实,尽量避免个人倾向、个人口味的介入。

在叙述历史的方式上,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一改史料加采访的传统模式,在客观陈述历史事实同时,紧密联系考古工作,贴近历史遗址,在全面把握历史资料和考古资料基础上,科学洞察历史规律,探寻历史深处的奥秘。在提高纪录片的吸引力方面,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在充分把握历史构架的前提下,忠于历史、尊重史料,以“故事化”的方式重新组合史料,充分发挥影像技术和场地化的表演,以再现场景等多种方式进行历史还原。

二、历史场景的构建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amino acid surfactants(To be continuted) 11 10

一直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西夏文化的独特性,人们对西夏王朝了解甚少。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刻阐释西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贡献,这是《神秘的西夏》的灵魂和主旨所在。《神秘的西夏》通过影视情景再现,真正使西夏这段历史“活”了起来。

一部优秀的作品,体现着作者的态度和价值追求。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讲述历史的真实,对整个创作团队也是一次考验。金铁木导演和主创团队通过各种方式,研读西夏文献,把握西夏历史特性。同时,为做到真实准确描述和再现历史,他们邀请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测绘学家、服饰专家等参与到整个摄制过程中,全方位、多视角地探讨电视艺术与历史结合的呈现方式。众所周知,西夏历史文献分散在世界各地,为解读西夏历史,摄制组耗时两年之久,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西夏文物,采访了国外的西夏学研究专家,真正做到了事史合一。

西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有哪些贡献?怎样使中华传统文化中西夏这段历史“活”起来?这是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原创团队在史学稿本创作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使纪录片更具思想性、全面性、艺术性,更能展现西夏文化的历史地位,必须跳出先前西夏纪录片的框架,有所突破。

而由于微课可以反复播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的形式,使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有效地复习,并能够有意识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制作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微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己需要复习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可以使基础知识不牢靠的学生循序渐进地补充自己,还可以使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使全班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真正的进步。

在构建手法上,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进行了创新,以“三层构建”的方式来展现历史。传统的史学研究中,通常会用到“二重证据法”,这种方法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在历史纪录片的摄制中,我们同样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中所谓的“三层构建”,就是以史书记载、考古发现和现场调研的三层结构来还原历史,拉近观众和历史之间的距离。在摄制手段和技法方面,采取3到5分钟设置一个“观众兴奋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整个纪录片高潮迭起。《神秘的西夏》画面精美、大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音乐音效在整个纪录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的主题音乐,结合党项羌族游牧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给人一种时代的质感,将背后的历史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观众,从而形成了一种感觉上的升华,浓浓的游牧气息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氛围。

(iii)假定群决策问题的决策标准集为U={u1,u2,…,um},且有标准的权重向量为w=(w1,w2,…,

真实再现的手法使得《神秘的西夏》有了多样的表达空间和自由叙述历史的维度,从整个视觉效果来看,宏大的场面和细腻的叙事情节为观众想象和情感空间留下了回味的余地。总之,从整个纪录片叙事方式到历史场景的构建,始终展现着真实再现的技法,这一技法最大化地弥补了叙事断点和场景过渡,支撑起整个纪录片的场景框架,使《神秘的西夏》叙述表达和历史再现更加流畅。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强烈的时空感,为尘封已久的西夏历史、已经消亡的西夏文明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高蒙河,郑好.论中国公众考古不是西方舶来品[J].东南文化,2013(06):24-29.

[2]刘文明.多元文明的历史书写:历史回顾及理论思考[J].历史教学,2013(03):3-15.

[3]胡谱忠.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文化维度[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93-97.

[4]金铁木,王鑫慧.享受纪录过程——专访纪录人金铁木[J].中国电视:纪录,2010(11):88-93.

 
周文君
《民族艺林》 2018年第01期
《民族艺林》2018年第01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