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模精神 引领创新升级宁波全力推进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
近年来,宁波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创业、创新、创优,为宁波实现更快速度、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力量。目前,全市已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190家,其中全国级4家、省级28家,累计完成技术攻关729项,获得国家专利408个,创造经济效益近5亿元。
教育学生讲究时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细心去发现时机,用耐心去等待时机,用爱心去创造时机,要了解和研究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只要时机得当、方法得当,定能很好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精心组织布局扩大创建覆盖面
宁波市总工会在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中,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重点关注创建质量和创建实效,实现企业发展所需、职工成长所求与工会工作所为有机结合。
规范创建,夯实基础。宁波市总工会制定出台《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一支团队、一套制度、一项计划、一笔基金、一个场地、一批成果的“六个一”标准统一部署,要求全市所有市级创新工作室都应具备专门场所和相应设备设施、有经费保障、有劳模或工匠人才领衔、有创新团队,形成了基本的工作规范。
典型引导,形成共识。遴选一批有一定规模、专业工种相对集中、拥有技术过硬一线劳模的单位,重点开展针对性创建宣传,推介电业局、宁波港等国有大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典型做法,并组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座谈,促使基层单位从“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转变。
关于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培养的若干思考…………………………………………………………………吴明银(3.65)
创新创造,加强技术引领。各创新工作室以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和生产难题为目标,统筹计划攻关和应急攻关,形成以年度、季度技术攻关计划为主,临时性、应急性项目攻关为辅的创新攻关体系。例如,全国劳模竺士杰创新工作室开展“万箱船在泊效率力争全球第一”项目,成功创造“精品航线装卸船每小时165自然箱”的世界最高效率。北仑电厂集控运行创新工作室,实施精细化配煤掺烧,持续压降燃料成本超1亿元,试验和研究1000MW机组锅炉启动过程提高脱硝投运率方法,环保效益显著,经济收益超600万元。
当前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采光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门窗的面积越来越大,施工难度有所增加。为了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施工人员应充分考了门窗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以及雨水渗透性等指标的影响。为了避免渗水,还应利用水泥砂浆有效封堵门窗四周与墙柱、窗台与梁之间的缝隙,并安装相应的密封条。在密封前,施工人员应做好密封处的清理工作,且使用塑料单框双玻门窗,提高建筑的性价比。
注重引领示范提升创建实效
培育培养,加强传承引领。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教技术、练绝活、传技能、带高徒等活动,加快创新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的孵化培育。美康公司海归博士方亮领衔的创新工作室,成功培养试剂和关键原料研发方面的技术人才20人,为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党的十九大代表、公交公司陈霞娜领衔的创新工作室总结推广“五心服务法”,带出一大批优秀学徒,成为宁波公交文明服务的金名片。
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根据基层单位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指导:鼓励国有企业加大投入,拓展功能,做好示范引领;指导非公企业规范运作,积极跟进,逐步形成规模。同时,促进领衔主体、工作内容多元化发展,推行市级、县级(产业)、基层三级联创,支持工作室由劳模领衔向技术能手、首席工人领衔拓展,工作内容由技术技能创新向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多领域延伸。
做精做深,加强辐射引领。重点打造基层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品牌,在某个领域、某个工种重点突破,实现“一企一室一品”。如中银公司的傅祥方劳模创新工作室,以钳工为特色,重点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改造;吉利集团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汽配模具为特色,重点对模具方面技术开展攻关等。鼓励大企业、大单位进一步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集聚、辐射和品牌效应,加大投入,拓展工作室功能,使工作室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劳模风采展示和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成长为精品工作室,并引领其他职工创新工作室发展。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邵宏斌创新工作室(张逸龙|摄)
聚才聚智,加强集群引领。全市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引领,整合企业创新资源,聚合管理、科研、技能等优秀人才,共同推进群众性创新活动有效开展,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带动形成工作室集群。鄞州电力创新工作室汇聚首席营销、高级技师、博士等各类专家,打造“服务、技能、管理、创新”四条实践线,创新成果多点发力、遍地开花,拥有9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等荣誉。
宁波市总工会注重发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以此带动群众性劳动和技能竞赛蓬勃开展,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整合资源,合作共建。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联手共建,促成企业创新实践优势和院校科研理论优势的有机融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区域内5家企业共建了10家创新工作室,攻克30余个生产工艺方面的技术难题。市属工业企业工会成立行业创新俱乐部,组织创新工作室定期互动交流,研讨行业技术难题,实现优势互补、联合攻关。
强化服务保障激发创建积极性
基层单位获实效、职工群众得实惠是创新工作室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市总工会通过多种举措,强化服务保障,增强创新工作室的吸引力,以此激发基层单位的创建积极性。
“屌丝”,原为粗语,现今已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流行语和文化现象。从对“李毅吧”粉丝的称呼到现在流行的“屌丝”涵义已经大相径庭。“屌丝”已不是原来特指的那一群出身卑微、内心充满纠结、无奈面对现实的年轻男性,而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的青年以自嘲的方式自称“屌丝”,将自己与“高富帅”、“白富美”作区分;有的则用来贬责他人;有的以玩笑用之……“屌丝”已变成当下在网络上、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时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强化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提升创建水平。除制定出台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和管理的系列规范性文件,提出“六个一”标准外,宁波市总工会还指导部分条件较好的工作室进一步规范运作,制定“三定”(定管理制度、定工作任务、定攻关课题)创建方案,使其逐步形成常态机制。同时,整合政府部门的资金优势,借助高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联合推进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目前已有30家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各级财政资金补助近500万元。宁波市总工会每年安排部分资金对创新工作室给予补助,区县(市)、街道、基层单位工会通过多种形式也给予资金支持。
强化平台保障和激励保障,促进共建共享。宁波市总工会主动对接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人社局等部门,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为工作室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推动劳模的实践经验及技术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坚持以创建成效为主要依据,推荐成效显著、贡献卓越的创新工作室争取更高一级荣誉,工作室成员优先推荐五一劳动奖章、首席工人等,每年安排参加高校集训、休养活动。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按比例向创新工作室攻关成果倾斜。同时推动基层单位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将工作室综合绩效与薪金报酬、职务晋升等挂钩,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共建共创、共享共荣。
强化智力保障和宣传保障,提升攻坚实力及影响力。宁波市总工会积极指导基层单位及时把技能大比武、技术大练兵中涌现出的优秀技能人才吸纳到创新团队中来。遴选创建活动中涌现的优秀人才,加盟“工匠智库”“工会技师攻关队”,定期举行“工匠沙龙”等技艺交流活动,推动形成不同行业、工种、单位之间的创新工作室攻关联盟,促进高端资源共享,为提升区域、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攻坚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利用宁波工会阵地优势,充分挖掘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组合宣传优势,设立创新工作室成果互动实体演示区和网上展厅,线上线下合力打造创新成果推广转化宣传的新阵地,加快创新成果、创新经验的推介和转化,不断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