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抗生素有了替代品

更新时间:2009-03-2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王建华研究员及其团队完成的“新型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创制与应用”日前获得北京市科技一等奖。

基于畜禽养殖中饲用抗生素大量使用与动物病原菌感染等行业主流难题,该项目聚焦新型替代品的抗菌、提高免疫、促生长等功能,牵头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攻关,突破多项技术瓶颈。首创了耐胆盐产酸约氏乳杆菌制剂和动物用防腹泻益生双效布拉酵母制剂,创制了三效寡糖特用培养基及复合益生菌制剂和五效复合微生态制剂,提高饲料转化率5%以上。

针对抗菌肽无差别杀菌与低产瓶颈,项目分别创制治疗仔猪腹泻、奶牛乳腺炎和鸡坏死性肠炎系列抗菌肽,创建高产表达体系,建立了抗菌肽设计、机理、高产表达技术平台,研发的抗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肽、抗革兰氏阴性病原菌肽、广谱乳源肽等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抗生素。

项目还突破了氨基酸不平衡和蛋白变性等瓶颈,创制基于丰产多肽的多元益生粕类(花生粕)产品,建立羧甲基菊粉水酶法与有机溶剂法高效制备体系,首次建立菊粉内切酶制备菊粉寡糖新工艺及连续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菊粉方法。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在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膜囊受压、椎间盘积气等具体征象上的检出准确率(如表所示)。从中发现磁共振成像在钙化、脊髓变形、椎间盘变形、膜囊受压四个征象上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椎间盘积气征象上,CT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磁共振成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针对液态发酵饲料产品易失活变质等缺陷,团队还开发了牧场专用乳酸菌自动发酵系统,实现该类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半固态发酵饲料制备体系,解决固态发酵周期长、高污染风险和液体发酵高耗能、菌种单一、及相关益生物质含量低等应用瓶颈。

据悉,该项目通过15年的持续研发,创制32种新产品,产量达16.99万吨,产值7.67亿元,直接经济效益1.47亿元,间接经济效益300亿元。建立相关抗生素替代配套应用技术10项,累计替代抗生素预混剂20400吨,替代比例超过50%,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7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1项,发表论文186篇,其中SCI收录64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他们连滚带爬地出现在后排。一切都恢复了人性的本源,一切都那么的顺其自然,一切都开始了,没有回头的路径了。往前,唯有秉持着向前的动力,冲破内心的桎梏,去寻找去探寻甚至去醉卧在销魂蚀骨的风水宝地中。

 
吴子林
《农家书屋》 2018年第04期
《农家书屋》2018年第04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