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中的笔墨形式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符号,也称“国画”或“水墨画”。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国画发展史。中国画的技法,主要是以毛笔为工具、以墨为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画家通过巧妙使用毛笔产生用笔、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所以中国画笔墨的含义,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法问题,而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在中国画的笔墨观中,包含了中国画的精神。简单来说,中国画的笔法,是由点、线、面组成,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线条的运用。墨法,就是巧妙利用水的作用,产生了干、湿、浓、淡不同变化。所以中国画书写线条的方法被称为“用笔”,用水墨的方法被称为“用墨”。可以说,没有笔墨也就没有中国画,或者说没有笔墨,它就不是中国画。
实际上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自元以后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以神韵意趣为核心、以笔墨为载体,追求水墨写意的画风,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中国画的抒情意味越来越浓,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绘画形成了两大代表性艺术高峰。
所以说,阅读其实是件没有门槛的事,就算是还没有认字的孩子,也能从图画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我个人的阅读体会是,不同档次的书,都可以自由阅读;人在不同的时候,需要阅读不同的书籍。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轻松阅读。不要把课外阅读当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否则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甚至畏惧。
■中国画中的笔法
南宋的著名《六法论》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是指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中国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前人比喻用笔要“力透纸背”“力能扛鼎”,就是强调行笔要有力度、凝神静气、意在笔先,由指而笔端纸上,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像,才能产生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用笔前人总结其特点:即“平”“圆”“留”“重”“变”。平,如“锥划沙”行笔时力量要均匀,不结不滞,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做的笔笔到位;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转折自如,富于弹性而有力量;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像刻进墙皮,沉稳有力,行处皆留,意到笔随,收放自如;重,如“高山坠石”,行笔要有分量,笔的压力要大,要压得住纸,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切记轻飘浮滑;变,是指线条要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加以变化,或迅疾,或舒缓,或棱角分明,或圆润流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物像的神韵。
中国画以线条为主,是用于确定构图和所描绘对象的造型手段。线条既是体现笔墨节奏、韵味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艺术形式而存在。前人认为我们的绘画,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则最易捕捉到一切物体的形象,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而且用线来划分物体形象的界线,最为明确和概括。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特的艺术语言,也是中国画的灵魂。
如何“墨分五色”,实际上就是如何使用水的问题,墨的“浓淡干湿”都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墨色的浓淡一方面是用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水与墨百分比的问题。清代李复堂说:“八大山人善于用笔,而墨不佳;石涛善于用墨,而笔不佳;我善于水,笔墨关钮在于水。”国画又称“水墨画”,水字在前,在技术上足见水比墨更重要。日本把水彩叫“水绘”,而西方水彩画,也不叫彩水画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水之重要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学习水墨画,首先要学会善于使用水。
河南地区部分经销商反映,十一过后尿素价格大幅上涨,涨幅在150元/吨左右,但下游接受度有限,加上近日当地农需基本结束,价格再涨也没有多大意义,故而当前尿素出厂报价已经回落至2020-2050元/吨。复合肥方面,十一过后厂家虽然也有涨价的呼声,但是经过小幅探涨之后,基层接受有限,所以目前价格暂时稳定。
中国画以追求意笔为韵。意笔具有潇洒、奔放、随意的特点,用笔一般要求笔法奔放而又有变化,可以意到笔不到。“意在笔先”就成为中国画家赖以遵循的创作信条,是对画家全部知识、经验、思想情感的检验和测定,也是反映画家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节奏与力度变化,让画面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是画家随心所发对美感的追求。笔力、笔气、笔韵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
■中国画中的墨法
墨法既是水法,是“干”与“湿”水分多少的比例:是“浓”与“淡”色度深浅的变化、是“焦”在色度上深于“浓”,通过毛笔不同的笔法处理,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巧妙控制毛笔中水量多少,形成的无数细微的渐变,而产生枯、干、润、湿、漓5种感觉。所以在国画笔墨中,笔法更强调内力,而墨讲求“活”和“变”,墨法是为了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各种墨色又有其特点及用途。“干”: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湿”:墨中多加水,多用于渲染表现蒸云欲雨的气象,使画面更具有水润之感,或用泼墨法,表现水墨浑化的韵味效果;“浓”: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物的阴暗面;“淡”:墨色淡而不暗,无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物的明亮面;“焦”:最浓厚的墨,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以勾、皴、擦笔为主。
中国画墨为主、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所以又称之为水墨画。古代有“墨分五色”之说,五色即为“干、湿、浓、淡、焦”五种。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简单被看成一种黑色。一幅水墨画中,即使只单一用墨,也能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达出物象。如果加上“白”,也就是纸上的留白,黑白、干湿、浓淡形成对比,就为“六彩”,中国画家正是用这一方法在国画领域创造了墨法的奇特生韵。
中国画线以骨气为质,用于绘画的线条是具有生命力的。中国画家伏案笔耕,运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疾徐、顿挫刚柔、虚实疏密、浓淡干湿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让笔墨造型在关系上更显生动,再利用这些生动的线条排列组合、分割画面、顾盼呼应、相映成趣,让画面有机结合构成造型的诸多表现形式。
最后,计算出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向量并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分别将以上各层指标权重对综合评价总目标的权重进行计算。计算出层次总排序的权重向量,结果如表3所示。利用公式(3)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墨。前人用墨主要归纳为几种方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宿墨法、焦墨法、淡墨法、浓墨法。破墨法:破墨法是墨色在将干或未干时相破,利用水分的自然溶接、渗化。破墨法又可分为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由淡到浓层层积染,每层不重复,反复交错,待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以至多遍,才能使画面墨色产生层次分明、浑厚丰实的效果。泼墨法:泼墨是与积墨相对而言的一种墨法,积墨是多层墨色相积,而泼墨只是一层墨色。通常又有二种泼法:一种是用大量的墨水直接泼洒于画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顺势用笔勾皴点画而成;另一种是大水用笔,这种泼墨法便于控制。宿墨法:隔夜的宿墨,但墨只有脱去胶性而含渣,墨迹显露无光泽感才算宿墨,宿墨笔痕清楚,墨尘夹杂其间,渗化出惰性淡墨痕,用之适当能出现特殊意趣。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焦浓的墨色中寻找虚实变化的韵味,起到加强画面节奏和透气、提神的作用。淡墨法:画面以淡墨为主,追求“平淡天真”的画风,有湿淡、干淡两种。浓墨法运用浓墨,用笔头饱蘸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不可痴钝。
1)维持良好的声誉。为了能够吸引和保留忠诚的顾客,网络商家必须建立起足够的信誉,尽量树立自身在同类平台中的领头形象,并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良好的信誉不但可以提升顾客满意度,亦可使顾客通过分享购物过程来提升社会地位。
■笔墨情趣
笔墨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以及最重要的表现特征。在中国画论中笔墨占有突出的位置,历代画论,也都在强调其重要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及评价。清代王学哲说:“作画第一论笔墨。”恽寿平也指出:“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明确提出中国画的第一要素就是笔墨,有情意、有情趣才能谓之笔墨,强调有笔有墨才是画,做到笔笔含情、笔墨相映成趣,才是笔墨情趣的最终表现目的,所以笔墨与情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国画笔墨形式的基本效能,既是状物又是传情,是依据状物来传情的审美追求,是自然而然在笔墨中的情感流露和形成,是画家对物象主观情趣与笔墨组成的高度结合,也是画家长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并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自身具有一套完整的笔墨体系,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创造性,而且形成了各具风格和特征的艺术语言,体现了中国画特殊的形式美,同时蕴含着不同时代画家的不同审美理想。所以笔墨是构成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也是中国画形式上的特点。
总之,笔墨是一个必须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的重要课题,也应该作为画家终身探求的重要项目。学习笔墨技法除了多作绘画练习外,还应熟练地把握艺术规律和笔墨法度,得心应手地运用笔墨意象,牢固树立造境寄情的立意思想,在“迁想妙得”中发现新意境的表现形式,才能做到笔随意变。中国画不是技术而是一门艺术,应该看重它的艺术性而不是技术性。画面虽然离不开技术,但是用技术性的东西来等同艺术性是不正确的,技术性的东西是解决不了艺术创作中的根本问题,所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艺术感觉,这是尤其值得注意的。中国传统笔墨技法是通过长期积累而丰富起来的,因此笔墨是不断发展的,中国画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也需要变革,因为新时代人类生活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情感也随之变化,表达时代情感的艺术语言,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每个时代对于艺术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有“笔墨当随时代”的意识,所以作画不能单纯地靠绘画技术,而要有多方面的修养,既要不断观摩、学习,继承优良传统,多读书,深入现实,体验生活,大胆革新,只有经过反复锤炼、反复思考,才能使绘画的笔墨效果更加丰富和提高,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高师中国画教材编写组.中国画:画鸟[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09.
[2]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中国画:山水[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07.
[3]钱松岩.钱松岩砚边点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07.
[4]孙其峰.中国花鸟画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1.
[5]刘松岩.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08.
上一篇:浅议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下一篇:简论侗笛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