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大锣鼓的音乐文化传承

更新时间:2009-03-28

潮州大锣鼓,在演奏形式上是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成乐队合作,通常是以演奏大鼓的表演者为指挥,因此称作潮州大锣鼓。在潮州和汕头地区,潮州大锣鼓是潮汕地区民间艺术团体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表演形式之一,在节日表演中,以吹奏唢呐者为领奏,在大锣鼓的节奏引领下,锣鼓乐器与管弦乐器合作演奏出群众熟悉的乐曲。依据现存有关潮州大锣鼓音乐文化传承资料可知,潮州大锣鼓源于古中原文化,表演时以大鼓为中心,多种不同种类的打击乐相配合,大多以唢呐为领奏,并配以管弦乐合奏的大型音乐表演阵容。据史料记载,潮汕人的先祖从古中原南迁而来,随之也带来了富有中原特色气势恢宏的打击乐表演艺术,并在宋代表演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独特的潮州大锣鼓表演艺术。潮州大锣鼓的表演,是以主奏大鼓的表演者作为乐队指挥,并在乐队指挥为中心的带领下,组合成气势恢宏的打击乐阵容;还有管乐队阵容,是在吹奏唢呐为领奏旋律的带领下,与弦乐队的弦乐二胡、弹拨乐古筝、琵琶等组成和声音响阵容,锣鼓阵容与管弦乐队交织一起演奏,其音乐声势震撼人心,形成了传播地域音乐文化的表演形式。演奏大鼓的表演者,身居舞台中心的主要位置,起着乐队指挥的作用。大鼓的演奏者时而槌击鼓心、鼓边、鼓沿发出不同的声音,时而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等演奏技巧表达不同情感,时而运用手槌加花、节奏变化等表演手法突出乐曲色彩,把整个乐队的演奏场面协调的有声有色。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潮州大锣鼓的音乐文化传承出现了剧场、舞台演出和民间搭台表演的艺术形式。

(6)以Yi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获得的modelA2,相当于原始总体modelA的样本估计模型。

■古乐锣鼓奏古城

“潮州大锣鼓,流行于广东潮州地区,以唢呐领奏的称唢呐大锣鼓”潮州大锣鼓的表演,是一项具有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民间艺术活动。清末明清期间,民俗活动先是以敲击锣鼓发出简单的节奏为乐,随着锣鼓班表演队伍的增多、壮大,吹打乐逐渐发展成了潮州大锣鼓的雏形,潮州大锣鼓按照传统表演类别可以分为文套曲目和武套曲目两大类。文套曲目和武套曲目的区别是:文套曲目以叙事性为主,通常为抒情乐曲。武套则强调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多为描写激烈的战争场景。

潮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韩江两岸的民间祭祀活动较为丰富,关公的形象在潮汕民间享有较高的地位。传统乐曲《关公过五关》是潮州大锣鼓经常表演的吹打乐,为参加会演、比赛的需要,潮州籍艺术家余亦文等人根据关公的传说,对传统乐曲《关公过五关》进行整理、加工,改编成了富有潮州大锣鼓的传统乐曲,其创作表演具有武套的声势,根据故事情节的复杂戏剧性,其乐曲具有“牌子套”的表演特点,每逢节假日,演奏员们坐在固定好的舞台位置上,在乐队指挥鼓手的挥舞下表演乐曲,以此来怀念和拜祭关公。传统潮州大锣鼓乐曲《关公过五关》是一首多段体,“乐曲文本呈现出由‘怀国思兄’‘封金挂帅’‘荒郊策马’‘梵宇香茗’‘过关斩将’‘斩蔡阳’和‘古城兄弟’7个段落构成。”其曲调显示出武套特有气魄雄伟、豪放磅礴,同时又透露出关公的善良、仁怀之心。乐曲在大鼓的节奏中,大唢呐奏出高昂的旋律,随之在竹笛旋律和云锣声中,全乐队开始了“怀国思兄”的音乐演奏,在大唢呐舒缓的旋律音调中,把关公忠厚仁怀的情感展现出来,随后的节奏音调,在大鼓的花样表演中,欢快明朗与安静优雅的音调对比,唢呐低沉哭泣与大鼓、乐队气势磅礴的音调对比,把“封金挂帅”“荒郊策马”“梵宇香茗”“过关斩将”“斩蔡阳”和“古城兄弟”等乐曲段落描写得淋漓尽致,最后,在大鼓与乐队的威震声中结束全曲。长期以来,每逢节假日,在潮州地区的城乡区域的各种演出场所,人们都能听到潮州大锣鼓《关公过五关》的曲调和锣鼓韵律,关公的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关公的精神,也随着锣鼓声飘荡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伴随着居民的生活,滋润着居民的心灵,形成了朴实、热心、善良的潮州形象,同时,吸引着身居海外的成功人士热恋故土,把热情投入到家乡,促进家乡的音乐文化建设。

按说这类人应该混得很好,然而现实中往往难有作为。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奉承话在“受众”看来不值钱。《围城》中有个褚慎明,常写信给各国知名哲学家,说自己如何爱读他们的书,把杂志书评栏里赞美他们的话,改头换面算自己的意见。哲学家并非歌星、影星,平日里没什么人“粉”他们,忽然发现在遥远的东方还有自己的忠实粉丝,高兴得险些忘掉了哲学。那些虚荣的老头子拿着信向同行卖弄,不料彼此都收到这样一封信,顿时都扫兴生气了……泛滥的奉承话如同严重超发的货币,一文不值。表哥是经济学硕士,不知道为什么不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受市井家庭影响太大,相对封闭的成长环境多少也限制了他的格局。

潮州大锣鼓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古城,每逢节假日,古城的各种广场和舞台上都能传出震撼人心、悦耳动听、百年古乐的传统潮州大锣鼓音韵。潮州大锣鼓民间艺术家表演的传统潮州大锣鼓古乐,带领人们领略了古代的思想文化情节,为潮州古城的音乐文化传承,增添了愉悦的精神食粮。

潮州大锣鼓传统曲目,经过当地民间艺术家整理共有18大套,潮州大锣鼓《关公过五关》是其中的一首,潮州大锣鼓《关公过五关》的精湛表演,曾在1995年被德国一位大学教授称为“东方交响乐”的美誉。排在潮州大锣鼓传统曲目18大套之首的是《抛网捕鱼》,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的整理、改编成功,是与老一辈演奏家邱侯尚、周才辛勤努力有着直接联系。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的音乐主要是借鉴了西秦戏《二度梅》的唱腔进行创作的,全曲按剧情发展由3个部分的故事情节组成。1957年,潮州大锣鼓表演团队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了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作品,潮州艺术家们的精湛演奏,荣获了金质奖章,为潮州大锣鼓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由此,潮州音乐独特的音律引起国内音乐界专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潮州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曲表演传新声

当下的潮州大锣鼓表演艺术,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从乐器组合、演奏技法到作品的改编、创作等表现内容都日趋完善,潮汕城乡各地都有大锣鼓班在现实民俗活动中焕发异彩,声势豪迈以及演出阵容的发展,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艺活动形式。

潮州大锣鼓《春满渔港》的创作,是由郑诗敏、蔡余文、林运喜等著名音乐家担任作曲,作品描写了潮州城韩江两岸老码头和新建码头出现的繁荣景象。音乐创作思想上,表现了潮州大锣鼓音乐的文化意识形态:即在传统潮州大锣鼓乐队与管弦乐队的音响均衡进一步做到有机结合,《春满渔港》的锣鼓乐器与管弦乐器的表演乐队规模比以前的乐器规模扩大了,更能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以前,潮州民间有许多锣鼓班,都是民间艺人组织在一起合作,不懂得配器,表演的曲目没有正规的配器,演出时根据现有的条件组合乐器演奏,使用的乐器是一面大鼓、四面锣、两副大钹,俗称为四锣二钹。随着演出表演的互相交流,后来艺人们觉得只用打击乐单调,只是能表现有力的节奏气势,不能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缺少表现情感的旋律乐器。因此,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唢呐等乐器,慢慢形成了吹打乐,能表达人间的故事情节。20世纪改革开放以后,艺术院校毕业的专门人才加入到潮州大锣鼓的表演队伍中,充实和促进了潮州大锣鼓曲目的创作、配器和表演的队伍。潮州大锣鼓的演奏形式有两种:长行套和牌子套。长形套的演奏形式主要是在广场或街道行进中演奏,行进中的演奏俗称为“游行踩街”。牌子套则是在舞台上坐着演奏,主要是体现乐曲的表演艺术的审美。无论是长形套,还是牌子套,其乐队表演的打击乐和管弦乐都增加了乐器,增加的数量依据表演的曲目来定:大锣和大钹的数量由先前的四锣二钹增添到常用的八锣四钹,管弦乐大唢呐与小唢呐同时加入到乐队中表演,还有大锣鼓笛、洞箫、椰胡、中胡、秦琴、三弦、大阮、云锣等吹管乐、弦乐、弹拨乐器,增加了乐队音响的厚度,可以表演多种题材的乐曲,游行踩街时的表演可以出现到24个锣8个钹,雄壮有力的锣鼓声与悠扬优美的管弦乐旋律交织在一起,其声势浩大、震撼人心的表演队伍展现了潮州大锣鼓历史渊源的民间地域音乐文化发展。

潮州艺术家根据传统的潮州大锣鼓打击乐和管弦乐器的音响配器,组织行业专家进行了重新整理、编配,随着审美欣赏水平的提高,创作了一些新的作品。乐队的规模、编制、配器趋于正规化,新创作的作品表达出现实生活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譬如,1953年,潮乐艺人组成了潮州民间音乐研究组。1956年,又组建了潮州民间音乐团,演奏家们尝试着排练了一首新创作的潮州大锣鼓《庆丰收》,同年在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其创新曲目荣获优秀节目奖。20世纪70年代,潮州艺术家创作了潮州大锣鼓《春满渔港》新作品,经过多年的舞台演出和不断修改、整理,如今已经成为潮州大锣鼓演出中的著名曲目之一。

新创作的潮州大锣鼓《春满渔港》所描写的故事情节,能更加全面、具体表达与古城的人、江水、青山等人文景观美善相谐的创作思想。锣鼓乐与管弦乐规范化的配器,展现了潮州大锣鼓的乐曲情感丰富,显示出古城与新乐曲的人文思想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新创作的《春满渔港》等潮州大锣鼓的音乐形象,向人们展现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鲜活的生命力,乐曲表达的故事情节富有现实生活的清新感;潮州大锣鼓《春满渔港》等作品的不断创新,迎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琴论《溪山琴况》论旨——以和、淡、古、雅为核心的审美准则,潮州大锣鼓弦乐器的表演,符合了“指与音和”“音与意合”的演奏音响审美,锣鼓乐与管弦乐的结合表演的乐曲,反映出作品思想合于“正声”“雅颂之音”的审美要求,乐曲情感具有“大雅”的审美观念。潮州大锣鼓乐队的长期表演,在专业音乐人与民间艺术家的通力合作下,潮州大锣鼓新创作曲目的不断创新,表现了潮州音乐文化在新形势的需要下,音乐创作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结 语

潮州大锣鼓音乐表演的起源历史悠久,是在潮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文化祭祀与娱乐活动。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潮州民间开始出现锣鼓班,主要是在民众聚集的地方进行节日欢庆活动,继而唢呐加入到锣鼓乐的队伍中,增加了旋律的歌唱性,形成了能演出一定故事情节的吹打乐,为丰富乐曲的和声色彩,具有潮州音乐特色的潮州筝、二胡等乐器加入表演,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潮州大锣鼓演出阵容。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世纪50年代,政府组织成立了潮州民间音乐团。潮州民间音乐社团与潮乐联谊会交流合作,不断组织会演、观摩演出等,表演潮州大锣鼓的专家,不断挖掘、整理、改编潮州大锣鼓的传统曲目,在参加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得较高荣誉,共同促进了潮州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些获奖的传统潮州大锣鼓曲目成为演出的保留曲目。21世纪以来,潮州大锣鼓演出队伍不断有艺术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士加入,新创作的潮州大锣鼓的表演曲目不断出现,描写新人、新故事的和谐社会景象的作品,在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潮州大锣鼓表演的传统古曲目令人回味,潮州大锣鼓表演的新创作曲目深得人心,潮州大锣鼓的音乐文化,在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社团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时,通过护理干预的开展,可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疾病进展,减少相应并发症,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词典.《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42.

[2]潮州乐曲300首.汕头市潮州音乐研究室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7.230.

 
祝仰东
《民族音乐》 2018年第02期
《民族音乐》2018年第02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