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型教学:加强经济理论与真实世界的有效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高考恢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快,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114万,2017年已经达到795万,15年间增长了6倍。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已逐渐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长远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势必应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全面变革,以顺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于扩大灌溉面积。第一,还是要坚持外延与内涵相结合。内涵就是对老的配套不完善的这些灌区进行挖潜改造,特别是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样可以使有效灌溉面积得到恢复和改善。第二,在水土资源条件组合比较好、有开发利用潜力的地方,结合千亿斤粮食生产规划,大力发展灌溉面积。第三,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包括北方地区的节水、东北四省区的节水、西北地区的节水。第四,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调动社会的资金。比如像刚才郝益东同志提出,内蒙古搞的大型喷灌,基本上很多都是用社会资金来搞的。还有水权置换,工业企业要上新项目,但是没有用水指标,那么就支持河套灌区的农业节水,通过节出来的水量发展工业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改革牵扯面广、内涵丰富,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与创新等方方面面[1];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就经济类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而言,现阶段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已经出现了知识结构前沿性不足、照本宣科、重应试轻能力、重数学轻理论等新问题[2]。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类高等教育教学中,部分学生已对现有教育模式下存在的“三型三性”(即封闭型、重复型、记忆型与专制性、权威性、统一性)表示不满,认为这种陈旧的观念僵化了教学模式,缺乏对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3]。他们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专业性理论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存在较大困惑,经常会发问:理论的学习究竟有何现实用处?究竟能用于何处?在“为理论研究理论”“依理论讲授理论”等传统研究和教学模式下,“理论实践脱节论”“理论无用论”喧嚣尘上。当下专业性的基础理论难道真如学生所言,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已与现实“脱节”而变得“真正无用”了?又或者部分出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需承担部分责任?还是由于相关理论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使得学生们对专业性基础理论的学习抱有越来越大的疑惑?应该说,上述几个方面原因应是同时存在的;但关键在于我国经济学科的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或确实存在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问题?是否真的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类学科的教育教学需进行全面改革,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国内高校和广大师生的共识。
上海诚达物流有限公司是上海政府核发《道路运输许可证》《工商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企业法人代码证》证件齐全的合法企业。成立发展时间有十多年以上是相对完善的第三方运输企业,拥有专业的运输设备和操作人员。公司在全国主要城市都设有办事处,业务范围从上海乃至全国各地,主要提供货物运输业务,零担、整车等第三方运输服务,按客户要求、做到准时到位。并在南方、北方备有运输中转点,与上海本部区域运输点形成网络化服务。公司自备车辆36辆,6米至20米的厢式货车及飞翼运输车,可载2T至30T,其中可安排危险品特种车辆及空运业务。
剖析目前客观存在的经济学理论教学中的难点和“理论无用论”“理论现实脱节论”的产生原因,破解经济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让教学内容和真实世界中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让大学生理解“理论是基础”、重视理论的认知和学习,或是教育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实问题、运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关键所在。为此,如何实现理论与真实世界的真正耦合?如何进一步引导大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学习和探索?近年来屡被提及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所拥有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似为当前高校经济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可选方向。
二、经济学研究型教学实践之价值:基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探讨
1.2.5青县苤蓝 叶丛较直立,有叶15片左右,灰绿色,有蜡粉,长圆形;叶柄细长。球茎扁圆形,皮浅绿色,肉质白色,细嫩,水分较多,味稍甜,适于生食、熟食及腌渍加工。该品种早熟,从定植到收获50~60天,宜作秋季栽培。单株球茎重700克左右。
石料场设计方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开采石料需要一定的人员与机器设备,从设计到组织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建设石料场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增加了运输成本,占用过多的运输设备;对当地的水土保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浪费建设资金。从设计规划到建设石料场、石料场的用地建设、石料的开采、运输等,这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投入,取消设计中的石料场可以节省一定的建设资金。
表1 传统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特点对比
教学模式传统型教学研究型教学教学目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知识类型陈述性的“第二手”知识全局性、过程性的“第一手”知识教学环境课堂社会环境、企业环境等为主,兼以课堂环境培养能力理解、记忆、应试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渠道单向流动多向流动思维模式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探索发现式思维教学方式讲述式启发式实验方式验证性实验创新探索性实验教师地位主要地位辅助地位学生地位被动地位主动地位教学载体教材、课件图书、文献、专著、科研报告、文件资料等教学效果重知识轻能力重能力兼顾知识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则是以培养广大学生独立研究、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真理为根本目标。在学习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已不再是“填鸭式”的传授灌输,而是在教师或所在团队的引导和指导下,切身经历由探讨、实验、调研、科研等实践活动去总结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理论去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经济学研究型教学亦是如此。在这个系统学习过程中,学生研究学习所获得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科研式学习得到的亲身经历,这种过程式的知识摄入比传统的知识摄入方式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造能力、更能增强学生对相关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7]。尤其是,研究型教学采取由实践辅助理论知识学习、由学习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较为有效地应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一般而言,“理论”是由实践概括出来、抽象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经济社会等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实践”则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就经济类学科而言,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环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契合,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经济理论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系统知识体系,由于真实世界中的纷繁复杂,任何经济理论都不可能是现实完全相同的反映,对现实的假设、简化可以摒弃细枝末节的干扰,这可使得理论更好地反映现实的运作方式。经济学理论愈加抽象,则愈具有基础性,但离实践的距离也就越远,就需要多层转化、还原现实,才能恰当地指导实践活动[6]。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授业教师大多是选取某种教材和课件,采取板书、电子投影等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广大学生则以被动听讲、记录笔记、完成作业、参加考试、获取学分等较单一的路径完成课程学习全过程。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下,授业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教予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多来源于学分的取得而非能力的获得,他们未曾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较难正确地处理经济理论和真实世界的经济现实的关系。传统型教学模式大多忽略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这或是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论无用”“理论与现实需求脱节”的重要原因。
三、经济学研究型教学实践之价值:基于研教学互动的视角
需要正视的问题是,当前的传统型经济学教学模式存在“研”“教”“学”三者脱节的情形。首先,是科学研究与教学授业的脱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学科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高等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却未能及时同步跟进以改进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导致科研前沿和教学内容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鸿沟,先进的前沿理论和鲜活案例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10]。另一种表现则在于,研究型教师不注重或轻视教学,教学型教师也不愿深度参与科学研究,教师的研究与教学正处于人为割裂的边缘。其次,是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脱节。一方面当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不小差距,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的经济学教学模式大多数依旧是被动传授型模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再者,在目前经济类的研究生教育中,相当一部分硕士研究生是以跨专业的方式进入经济学专业,他们欠缺了本科阶段扎实的学术研究基本功训练,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不能很快达到教学要求,更加需要研究型教学的试验实践。另一方面也在于当前经济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的需要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反映在学生眼中莫过于当下经常讨论的“理论实践脱节论”和“理论无用论”。当问及学生为何认为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存在“脱节”、或“理论无用”一说时,经过总结发现,学生主要的疑惑在于:(1)认为当前高等教育中所教授的专业性基础理论更多偏向于学术研究型,缺少倾向于工作等实践类的专业性理论,一言以蔽之,即是“所学与所需不对口”;(2)认为当前高等教育中所教授的专业性基础理论并非真正地无用于实践,而更多是指专业理论的教学方式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不懂、不会用。这些都反映了当前经济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社会呼唤教学模式进行大的改革。
就研(究)、教(学)与学(习)关系而言,“研”为科学研究、研究探索,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综合型人才、学习型人才培育的核心环节,主要作用对象是授业教师群体,但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群体,也包含了广大学生在研究型教学研习过程中的研究探索活动。如此,一方面可推动学科学术发展、提高教师群体的自身素质,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8],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教”的重点在于授业教师的教学过程,是链接“研”和“学”的重要桥梁,将自身日积月累的科学研究方法、进展过程、实践经验及其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授课的内容,这既是知识重组的过程、也是将专业研究技能和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关键渠道。合乎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显然可以更加便利地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取得更佳的效果[9]。对于“学”,一在学生、二在学习,是高等教育的终末环节,是教育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方式。广大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师科研、教学工作的方向选择及其任务开展。将“学”的概念作进一步扩展,可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仅直接反映了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成果;更重要的或在于“学”是链接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学生经过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毕业后大多会进入社会寻找工作,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用人单位所提的意见和要求,更多反映了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情况,也反映高等教育及其教学在与社会需求接轨方面需改进的方向。
从“研究型教学”的语汇构成来看,“研究型”是用来限定教学方式的,“教学”分为“教”与“学”两个方面,表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授和学习互动、交流的重要过程[4]。普通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型教学是针对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提出的。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差异在于,传统型教学更多属于封闭式教育,注重的是广大学生对书本知识和教材理论的掌握、记忆能力,尽管也会穿插案例讲解等教学方法,但本质上它较少关注到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解释真实世界和现实问题。而研究型教学属于开放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更多是通过科学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实验实践的方式以探索理论,并将理论知识进一步用以指导实践的过程。研究型教学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研(究)、教(学)、学(习)结合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研究真实问题的能力、理论应用于实践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活动[5]。简言之,传统型教学是教材的学习及其拓展,由此掌握既定知识的汲取能力;而研究型教学是能力学习和培训,学生掌握的则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现实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二者的具体差异如表1所示。
“研”“教”与“学”的互动互促与紧密结合,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耦合,经济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一,传统型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播与掌握,但由于其更多注重教材书本知识,而教材课件更新进度往往不及经济类学科前沿理论发展速度,故传统型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往往较为落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则在于将科学研究课题、现实问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较好地耦合了科学研究与教学,也使得科学研究课题所得的前沿成果可以为学生所知、所用,有助于更新教学中的知识体系。其二,研究型教学通过科学项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研究等实践手段探索经济学理论,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将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经历,从而可很好地将经济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再者,研究型教学摒弃了传统型教学过多注重教材知识的弊端,大力提倡在实践中求知,在案例、调查研究等科学研究活动中求知,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用人单位对知识、人才的真正要求,获得社会对学生知识、能力真实的需求信号,从而有助于在学习期间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调整、完善自身学习和发展规划,减少“所学与所需不对口”的情况。
四、推动经济学研究型教学实践的几点建议
经济学特别是应用经济学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联系紧密,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譬如,以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主体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运输经济、商业经济等;以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主体的劳动经济、财政金融等;以及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主体的区域经济、农村经济、城市经济等。其研究内容、相关理论与真实世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本应可以找到许多来自真实世界的具体案例来阐述、讲解或论证相关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造成当今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脱节,或源于“教”(教师和授业教学活动)知识储备和更新进度,或源于“教”对真实世界和经济社会现实的观察研究;或源于“学”(学生及其学习认知活动)对真实世界和经济社会现实的观察体会;抑或源于“学”学习认知能力和态度等。
经济学研究型教学重在通过研究、实验、实践等方式或途径加强对真实世界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认知,鼓励教师将其重大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的科学研究项目实施过程、方法、思想、成果带入课堂教学,并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探讨、实验、调研、科研等实践活动,由此形成教师和学生在科学研究、课堂教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互促,改善教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11]。围绕推动研究型教学实践,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应当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申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项目,掌握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思路、提升研究能力。二要寓研于教,将研究的过程与方案、方法与技术、心得与体会用心教付予学生,分享给学生,指导并参与到学生的学术研究、科学实验、调研实践、案例研讨等过程中,加强与学生在研究和学习中的交流互动。三要融学于研、融研于学,研学一体。即,要创造一种新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研究和实践中学习相关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知,在理论学习中参与学术研究、讨论及实践,全面提升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从传授知识向培育人才转变。为此,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也应同步由传统的单一型、归纳型、传授型教学模式向新的多样化、演绎型、研究型模式转变,应整合采用讲授、讨论、练习、参观、实验性、探究性等新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或需同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洪名勇, 伍国勇, 宋山梅.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2] 姜鑫. 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改革措施[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9).
[3] 刘道玉. 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 高教探索, 2009(1).
[4] 汪铭, 陈聚涛, 杨昱鹏, 等. 研究型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
[5] 林海, 李虹, 袁建美, 等. 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3(2).
[6] 张安富. 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12(1).
[7] 胡凤霞. 实践调查在研究型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以《劳动经济学》为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6).
[8] 朱飞. 当前中国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问题审视与治理[J]. 郑州师范教育, 2017(4).
[9] 刘承波. “双一流”建设与以研究为特征的大学教学[J]. 大学教育科学, 2017(5).
[10] 李乐山. 高等学校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方法与意义[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1] 刘超,朱满德. 研究型教学应兼顾研究能力与研究视野[J]. 改革与开放,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