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报告

更新时间:2016-07-05

四川人杰地灵,志书编纂历史源远流长,历代历朝四川修志工作从未间断。四川是目前全国收藏旧志最多的省区之一,有方志大省之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先后经历两轮三级志书编纂工作,四川各级地方志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志书、年鉴编纂,方志馆建设,地方志工作法规建设,方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形成了从省到市(州)、县(市、区)的全省地方志事业体系。地方志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了积极的存史、资政、教化作用。

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法治建设新突破 四川省是全国各省(市、区)中最早将地方志立法工作纳入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法制工作规划的省。

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硬件、软件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恰当正确地深度融合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在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智慧课堂的构建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教育变革产生的新兴力量和思想的帮助下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建立智慧化课堂体系。只有应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环境的变革,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才能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稳步前进。

近年来,按照依法修志工作要求,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强了第二轮三级志书编纂、“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年鉴编纂、旧志整理等工作的领导,先后发布政府规范性文件予以部署;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加强了全省地方志事业的规划管理、监督指导,相继制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规范了全省依法修志工作。

2016年,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带领下,省地方志办参与,分赴雅安、眉山、乐山、阿坝等市(州),就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意见》《发展规划》及地方志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等情况开展执法调研。定期的执法检查,不断完善了各级地方志机构依法履职、依法治志的工作格局。这些工作的推进,使四川成为了全国第一轮三级志书编纂先进省份之一,第二轮三级志书编纂等多项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工作体制机制更完善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1年恢复成立。35年来,省志编委都是由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担任主任,四大班子联系秘书长任副主任委员。2015年7月省志编委更名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2016年10月8日、21日,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关于调整〈四川省志〉审核委员会部分成员的通知》(川办函〔2016〕152号)、《关于调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的通知》(川办函〔2016〕163号),明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担任主任、主任委员,理顺省地方志工作体制,为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乐山、眉山、雅安市亦将工作机构名称由“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强化依法治志行政执法职责。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体制完备。

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 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地方志部门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需要引起各级地方志部门高度重视。为此,在继续推进地方文献资源收集保护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尝试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和渠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数据终端实现同步更新的方式扩大区域地方文献的阅读、使用范围。实现全省三级地方志机构网站和办公系统联网,提升地方志信息化服务水平。

班子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要特别注重地方志工作机构体制机制、班子及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要谋篇布局,重视人才队伍年龄梯度建设,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不间断地加强对地方志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培训,为开展第三轮志书续修工作做好人员保障支持,使地方志工作后继有人。

旧志整理出版进入收官阶段 四川省委、省政府重视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将旧志的抢救保护纳入全省古籍保护工作规划。2010年7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373部四川省珍贵古籍名录中,包括有近20余部志书。如(晋)常璩撰《华阳国志》、(清)程穆衡撰《金川纪略》四卷、(清)《蜀土司记》部分卷、(清)曾学传纂〔光绪〕《温江县乡土志》,(清)廖寅李嘉佑修、蒋梦兰等纂〔道光〕《邻水县志》,(清)陈仕林纂修〔乾隆〕《大竹县志》,还有(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明)李贤、万安等纂修《大明一统志》,(清)顾炎武撰《肇域志》等珍贵志书。2010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其史部卷中也将方志类提要作为重要内容列入。2010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所提出的整理出版《四川历代旧志集成》(400种)纳入省政府规划、列入财政预算,并组织实施,这为四川旧志整理出版工作提供了良好工作基础。

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一是《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工作。2016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正式出版后,9月,《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8卷志稿交四川人民出版社,进入出版印刷程序。39个重灾县(市、区)抗震救灾志已出版或交付出版29部,《汶川特大地震绵阳抗震救灾志》《汶川特大地震雅安抗震救灾志》已报请市委、市政府终审,《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抗震救灾志》书稿已基本定型。二是“4·20”四川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2013年4月20日,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迅速反应,派员参加省政府指挥部工作,组织编纂《四川“4·20”芦山强烈地震大事辑要》,指导灾区地方志部门开展资料收集,服务抢险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雅安、眉山市及受灾区、县加强了有关灾情、抢险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资料收集,启动了抗震救灾大事记、《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芦山方志办搭建“帐篷方志馆”,为参加抗震救灾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地方文献查阅及县情信息咨询服务共计3000余人次。

总之,就历史学科教学而言,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必须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一定要善于寻找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思维动机,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四川省编纂出版市、县两级综合年鉴已有20多年历史。截至2016年11月,全省21个市(州)全部实现一年一鉴;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四川年鉴(2013)》已出版,版式设计、内容都有较大更新,更加关注民生、贴近社会。四川省级部门目前有20个单位开展部门(行业)年鉴编纂。《四川年鉴(2015)》正开展英文版的翻译、校对工作,《四川年鉴(2016)》以打造精品年鉴为目标,加快组稿编辑出版工作。自贡、南充、宜宾、绵阳、攀枝花、雅安等市(州)通过举办年鉴编纂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开展年鉴评审工作等方式提高年鉴编纂质量。绵阳市启动首部园区综合年鉴编纂工作,并开展县市区精品年鉴试点。泸州、眉山、雅安、攀枝花、资阳等市(州)改进创新年鉴编纂内容、版式。《成都年鉴(2016年卷)》同期推出年鉴简本和英文版年鉴。

坚持按照分级管理程序加强对市县志的审查验收工作。坚持市(州)志篇目审查报批制度,严格按照2007年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第二轮市县级志书审查验收办法》规定的上报审批程序、质量标准,做好市(州)志审查验收工作,即市(州)志出版需由市(州)政府上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并经省政府组成的终审委员会的终审。各市(州)制定了志书审查验收办法,规范审查验收工作。

经过几年努力,四川旧志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发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4月,《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第三辑),共30册影印出版。5月,《迪山日记》(10册)出版。目前,《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第四辑35册)选本事宜基本完成,《西康通志稿》完成三校,年底将开机印刷。《刘赞廷编康区36部图志》已交付出版社。成都市整理刊行《蜀藏》(340册),出版《巴蜀珍稀乡土志汇刊》(28册)。

主动创新积极作为 2016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夜访成都宽窄巷子,要求地方负责人“应该把过去的历史资料、成都志,特别是有关宽窄巷子的历史脉络梳理清楚”“只有守住历史传统的根脉,才能打开面向世界的门窗”及“巷子可以窄,造福百姓的思路一定要宽”。4月28日凌晨,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28日早上一上班,省地方志办党组即“闻讯”而动,赓即碰头研究,连续组织成都市及青羊、锦江、金牛、武侯、成华五城区志办负责人,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思考商讨,成为省级部门中第一个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具体工作举措,第一个提出系列具体措施、落实总理要求的工作单位。明确一要抓紧时间,高质量编纂《宽窄巷子图志》《宽窄巷子通览》等图书、资料,服务市场、读者需要。二要举一反三,组织力量编纂成都特色历史、文化类丛书,如成都会馆、成都茶馆、成都非遗等,把“最成都”的精神文化成果奉献给广大读者。三要积极挖掘地域文化优势,重点围绕巴蜀文化、红色文化、藏羌彝文化、抗震救灾精神和感恩文化,加强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建设。

2016年,省地方志办与省纪委联合,记录保存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及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珍贵资料,深度参与全省廉洁从政文化、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与省水利厅合作,做好四川江河志,特别是大江大河洪涝灾害及抗洪救灾历史经验总结;与省住建厅合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精准扶贫等工作;协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修订、编纂《四川省4A级以上景区资料汇编》,探寻服务文化事业、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利用国家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办公自动化的机遇,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加强地方志工作管理和地方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重在知识的教习,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多媒体的出现使得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摆脱了传统的教学。以多媒体为手段,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环境,进而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地方志干部队伍建设显现新面貌 四川省各级地方志部门按照“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思路,努力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看齐意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地方志是官书官修官责,新方志需要严把的四关,第一就是政治关。我们注意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方志系统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牛鼻子”,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党性锻炼,强化“四个意识”。在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及有关方面的关心重视下,连续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办“四川方志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近百名市(州)、县(市、区)方志办主任、省级部门处长参加培训,在国家级的培训机构,接受革命传统、党史国情、党纪国法及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既成为编史修志的行家里手,又成为观大势、想大事、为大局,善于综合协调的领导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部门重视支持下,地方志部门的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采取社会化招考、公务员遴选、基层选调等方式,加大地方志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力度,一批经历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调整、充实到了市县地方志部门领导班子,人员编制增加,业务骨干成长,干部队伍学历、专业、年龄构成不断得到优化。

方志馆建设迈出新步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始终把方志馆建设作为基础文化设施的重要工作来推动,积极开展四川方志馆立项工作,2014年11月已完成选址,进入立项筹建阶段。2016年9月,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11月,通过财评。巴中市方志馆装修和展馆布置工作进展顺利(总建筑面积4800余平方米、投资600余万元),即将开馆;资阳市方志资料库筹建工作完成;广安市方志馆建设纳入广安市博物馆整体立项;泸州、宜宾等市方志馆建设列入本地“十二五”规划;一批县(市、区)级方志馆建成。成都市方志馆2016年底完成主体布展,内江市方志馆建设完成,南充市方志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全面完成布展方案设计,乐山、遂宁、泸州、攀枝花、绵阳市方志馆建设纳入市规划,仁寿、西充、营山、叙永等县级方志馆建设稳步推进。这为发挥方志馆作为地方志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明确了构什么,有必要思考怎么构,点是线线相交所得,需要思考作怎样的两条线,就是思考点具有怎样的特征,假设点存在,追问与此点会有哪些相关定的量或定的关系.以本题为例,如图3,需要确定点B,分析点B特征,由AB=AC,即点B的轨迹就是以A为圆心,AC为半径的弧,即定长轨迹;∠ABD=30°,点A、D是两个定点,即点B的轨迹就是即定角轨迹.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为两轨迹的交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印发了《四川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意见》,明确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保密及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要求,开通四川地方志网站,党政网建设取得新进展,机关局域网及机房改造基本完工,省情数据库和志书数字化系统建设完成并不断完善,安装“四川省方志馆地情资料管理系统”,并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开设第一轮省志、《四川年鉴》栏目,方便公众利用。目前“四川地方志”网站正在改版,2016年12月底完成上线。2016年3月31日,“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完成改版,新平台栏目设置丰富、内容更新及时,发布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动态受到广泛关注。9月19日“方志四川”政务账号入驻“今日头条”,提升方志的官方信息和平台影响力,拓宽了发声渠道。成都、绵阳、内江、乐山、广安、遂宁、宜宾、甘孜、凉山和双流、旌阳、高县等36个市(州)、县(市、区)建立地方志网站,开展志书数字化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成都、眉山、巴中、乐山、广安、江油、达州市达川区等市(州)、县(市、区)开通微信公众号或专用短信平台,改版升级地方志网站,完善栏目设置,及时发布地方志工作信息,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成都市数字方志馆、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实现资料在线报送、志书内部在线编纂等功能。

此外,针对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体攻关、集中研讨,看症候、查病因、开药方、问效果、定规制,既埋头苦干实干,也抬头看天问道,形成一批理性思考、理论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方志理论体系做出四川贡献。2016年,全省21个市(州)、10余个省直部门,组成3个课题组,集中进行“二轮修志经验总结研究”“年鉴编修与现代传播方式研究”“方志馆建设与规范化管理问题研究”集体攻关。3个课题都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撰写了课题总报告,总体感觉是成果超出预期,作风得到改进,队伍得到锻炼,士气明显提振。

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及主要对策

机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各种原因,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有部分是史志合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分别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分管),或与档案、史志合一。从市县级地方志工作情况看,是现实的客观存在,整合了资源;但也有精力分散,忙时有被忽略的情况发生。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加强,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在地方志部门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建设不断健全的趋势下,独立的地方志工作部门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将逐渐被有关部门所认识和理解,但行政编制的严格控制,将长期制约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的扩展。然而随着方志馆建设的拓展,作为事业单位的方志馆的增设,将因其工作任务的拓展为地方志队伍人员增加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向有关部门加强依法修志的宣传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进一步理顺地方志工作机构体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引起各级地方志部门的高度重视。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与发达省(市、区)比,四川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欠发达仍是基本省情,这使四川地方志事业在各级方志馆建设、信息化建设方面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和部分中西部省(市、区)相比也有差距。这需要各级地方志部门勇于担当,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在服务全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过程中,抓住注重经济增长点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文化设施配套机遇,从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城市入手,争取把方志馆(库)建设纳入城市群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抓住实施全省扶贫攻坚战略、大小凉山彝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民族特色文化和秦巴山区红色文化开发,推动四大片区地方志馆(库)建设和相关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为保护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巴蜀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科技文化,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经分析可知,10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3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5.00%),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00%),13例糖尿病(13.00%),7例重症胰腺炎(7.00%),6例原发性肿癌(6.00%),5例肺炎(5.00%),1例支气管扩张症(1.00%),1例肺结核(1.00%),1例化脓性胆管炎(1.00%),1例颅脑血管意外(1.00%)。

BI-RADS分类在3级、4~5级两组患者乳腺良恶性肿瘤结节诊断方面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志鉴编纂取得新硕果 省、市、县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省直部门积极开展部门志编纂工作,截至2016年11月底,《四川省志(1986—2005)》93个分卷已终审验收63个分卷,其中48个分卷进入出版程序(30个分卷正式出版见书),正在编纂的30个分卷,有23个分卷已完成初稿或复审稿。规划内的21个市(州)志已出版16部,1部通过终审。181部县(市、区)志已出版或交付出版173部,《川南区志》正加紧编纂。21个市(州)积极开展部门(行业)志、乡镇村志编纂。2016年10月24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乡镇简志〉编纂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全省乡镇简志编纂工作。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高度重视志书的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明确了志书实行三审制分级审查制;坚持三审制程序、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指导等方式加大对省直部门参编部门的指导力度,重点推进计划送审省志分卷编纂工作。

2.1 基本情况 2016年5-10月共调查三种职业流动人口660人,男性占57.88%(382/660);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32.43±10.63)岁,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6,P<0.05),建筑工人平均年龄最大,为(37.28±11.26)岁。三种职业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3,P<0.05),其中企业工人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的比例最高,为48.18%(106/220);建筑工人最低,为17.27%(38/220)。

今后的四川地方志工作要进一步转变思路,突破目前平面宣传桎梏,通过网络、电视等立体媒介,扩大向社会宣传、交流范围,将四川地方志工作作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四川地方志事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2017年,四川地方志系统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省委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以《规划纲要》《发展规划》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志,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用创新思维引领事业发展,推动地方志事业再上台阶。

地方志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进一步被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地方志工作前所未有地受到瞩目,为地方志事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四川“好为修志”,地方志工作原本就有良好的基础,自第一轮修志工作伊始,就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几年,随着对地方志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优势正广泛地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社会所认可,这为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依法治志逐步成为共识 四川作为全国地方志工作立法最早的省份,认真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等地方志法规的要求,依法履职、依法修志。牢固树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修志格式,坚持“一纳入,八到位”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人大、政协支持,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地方志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及时研究制定有关地方志工作规范,加强对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调研,完善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行政工作,指导各市(州)做好全省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上的监控和管理、行政执法证管理,完善执法队伍建设。

创新和服务意识融入日常工作 三级志书编修是地方志事业的主线,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工作思路,不断丰富地方志工作内涵。

继续推进《四川当代史(1949-2009)》《四川抗战历史文献》《西康通志》《四川羌族志》编纂工作,督促各承编单位加快工作进度,保证编纂质量;推进《四川乡镇简志》编纂出版工作。有序开展历史名镇名村志、《川南行政区志》《四川江河志》《四川自然保护区志》编纂的组织指导;积极指导成都市青羊区编纂《宽记窄览——宽窄巷子的成都记忆》;积极参与省纪委牵头的《巴山皓月,蜀水清风——四川革命先辈先烈及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辑要》编纂出版工作;与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协调推进《四川省4A级以上景区资料汇编》工作。与时俱进,积极转变宣传思路,着力建设“四川地方志网站群”,改版升级“四川地方志”网站,打造“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方志四川”政务头条号、“方志四川”新浪微博传播平台,形成“四川地方志新媒体矩阵”。

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 继续抓好对市(州)志办负责人这群地方志事业的“关键少数”干部的学习、培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筑牢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坚持分级培训、分类培训,多形式、多渠道支持方志工作者多实践锻炼、多学习提高,注重多渠道选任、培养干部。通过招录、遴选、选调等途径,优化队伍结构,增添发展后劲。

上述的三类传统算法主要基于图像整体信息的变化来选定关键帧,容易造成关键帧选取错误、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问题。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使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分类提取视频中列车头部、尾部及车身所在关键帧,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在关键帧提取的应用中成为可能。

(原载《中国方志区域发展报告(2017)》,方志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巴蜀史志》 2018年第2期
《巴蜀史志》2018年第2期文献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时在线支持
支付宝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额退款